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普通教育學讀后感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6-26 11:54:46
  • 相關推薦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9篇(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1

  “教育史上的經典著作永遠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啟蒙”。通過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閱讀,我體會到了赫爾巴特所構建的科學教育學體系的歷史價值及其對現實教育問題的借鑒意義。

  下面就幾個方面,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拙見。

  1、課程改革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培養新型人才為目的是方法的先導。首先應該從各地的實際出發,確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有計劃、有組織去設計、去實施。一定要強調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實效和教育目的的達成度。

  2、赫爾巴特論證的教學法往往被人認為是教師的“教法”,而不包括學生的“學法”,這就是忽視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之上的。根據學生興趣活動的四個階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動來規定教師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統覺團的形成和擴大,他沒有否認學生的主動性,而是更多地論述了教師如何去做,以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而杜威也憂慮,“迎合學生的任性和興趣”會有危險,需要有成人的指導來發展學生的民主,他沒有否認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規范。

  3、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教學法,首先,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發展知識或能力,二者之間

  的對立也就沒有那么絕對。其次,對于赫爾巴特和杜威教學法,不能一切“拿來”,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辯證分析,取長補短。第三,現在各種教學法如雨后春筍,更要汲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學習“魏書生”,明日又學“洋思經驗”,一定要學其思想的內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們仍然要研究赫爾巴特一樣,主要是研究和學習其教育思想。

  4、赫爾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間存在著統一性,這種統一性表現為相互聯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是實現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條件。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興趣必須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學中如果只有單一的興趣,或者某個方面興趣過度,會出現與完全缺乏興趣相同的結果:破壞完善道德的培養。因此,興趣必須向多方面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應該構成一個勻稱的統一體。其次,多方面興趣的培養就是個性多方面發展的教育。赫爾巴特提出,教師應該使個性向多方面性發展,使個性、品格、多方面性融為一體。他所說的個性與多方面性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個人發展的要求與社會需要的反映。個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駕御個人。三者結合起來既為實現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礎,又為實現可能的目的`創造了條件。他有時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有時又把訓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這里。他說:“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沒有根基的話,那么,我們自然可以有理由撇開教學來探討訓育了;那樣的話,教育者就必須直接控制個人,激發他,

  驅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長起來,使惡劣的習性銷聲匿跡。教育者可以自問,這樣一種人為的、被強調的單純的訓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須有一切理由假定,人們首先應通過擴展了的興趣來改變個性,必須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設想個性有對普遍適用的道德規律發生應變的可能;同時在對付過去業已變壞了的兒童時,除了應考慮他現存的個性以外,還應著重估量他對新的和較好的思想范圍的可接受性與他接受它們的時機! 因此,教育目的的三個部分是可以合并起來的。赫爾巴特把多方面興趣、道德、個性聯合起來作為培養目標,反映了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即使在今天對我們也不無啟迪作用。

  筆者認為在理解赫爾巴特的兒童管理思想時,應該同他的培養兒童個性的教育起點聯系起來,且不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赫爾巴特談到,教育學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門科學,但他還應掌握傳授知識的科學。他認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也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在向兒童提供知識的過程中引起了兒童心理的變化,產生了對知識的興趣,然后,由知識興趣上升到欲望,最后在行動中表現為意志。因此,赫爾巴特認為整個學校教育無法分為兩個孤立的過程: 一是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進行道德陶冶的過程;一是通過傳授知識進行智慧的過程。如果只講道德而忘記多方面的培養,就可能導致無知識與能力的人支配社會;同樣如果只進行知識教育而缺乏教育性也會導致無信仰的人支配社會。顯然,他把實現教育目的與

  傳授文化知識看作同一過程,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也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正如他所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教育性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平衡的多方面興趣,使他們形成思想范圍。多方面興趣分為認識與同情兩大方面,經驗、思辯、審美、人類、社會和宗教六大種類。多方面興趣是教育的視野投向全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教學過程中教育要實現最高目的所必須培養的東西。它既是教學過程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終點。赫爾巴特指出訓育是一種持續的誘導工作。他認為,冒失是青少年的通病,教育者需要通過訓育以維持他的想法。它通過交際、榜樣、啟發使學生直接得到積極發展方面的促進。訓育就是要直接地陶冶兒童的性格,在兒童身上培養一種有利于教學的心理狀態。訓育的措施可以是抑制、懲罰、贊許和獎勵。

  當我們今天對其重新審視時,會發現其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2

  剛借到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時,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驚訝,當時還問了同學我們確定是讀這本書嗎?回答是肯定的。后來想想既然老師推薦我們讀這本書,那么這本書就有它應讀的價值。我花了三天的時間把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大概讀懂了,但是有個別的還真的還是不懂。下面我來說說我讀完后的感受吧!

  普通教育學這部分分為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我影響最深的是赫爾巴特在兒童管理方面強調嚴格的紀律,要求在一定情況下采取威脅與懲罰手段,甚至主張體罰。認為兒童還沒有形成道德意志就憑借懲罰或體罰來約束他們,但是又并不提倡無限制運用體罰,認為威脅不過是管理的一種消極措施。他說道:“當責備無濟于事的時候,我們往往采用的是體罰手段。但是,如果試圖完全排除體罰也是徒勞的,必須極少采用。”雖然說赫爾巴特在管理方面主張把體罰作為必要措施,沒有完全擺脫封建專制性的強迫教育觀念。但是還是有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教育孩子,無非就是想孩子成為我們所想的那樣,所教的那樣的'。

  我們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兒女有出息,然后教育他們。但是有些家長往往是按照他們自己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的,成功了就說我的教育方法是對的,值得大家借鑒的,就好像虎爸、狼爸的教育孩子方式,我們一看就有種這樣的想法:怎么會有這樣教育孩子的爸爸呢?難道精神有問題?但是我們不可否認虎爸、狼爸現在在教育孩子這一塊都出名了,還有很多人借鑒呢。但是我們不能說它完全可以適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教育管理方法都有缺點的。還有,赫爾巴特說道:“當責備無濟于事的時候,我們往往采用的是體罰手段。但是,如果試圖完全排除體罰也是徒勞的,必須極少采用!边@個我們可以想到當孩子在幼兒園時候,不可能沒有被老師體罰過。因為孩子還小,思想上都還沒有成形,不聽話老師教導不聽的話,在一定程度上,老師肯定會以懲罰手段管理孩子,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我們并不提倡老師的懲罰過度,一定的懲罰還是有必要的。

  還有,赫爾巴特的興趣觀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赫爾巴特說道在興趣中,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的去完成他的各種決定,而且是使他覺得到處做事都會很有興趣,并不會因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計劃。是的,我是同意的,因為當我們有興趣做一件事情時,無論前面最多在大風雨也會繼續前行,跨越阻礙完成我們要做的事,這就是興趣所帶來的動力。當然,我們不是做什么都可以憑著興趣去做的,有些事是必須去做的,比如學習。我們就有這個義務。但是我們要把學習當做興趣去學,不僅我們個人要努力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因為我們讀書每天面對最多的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有責任去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才能學得更好,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找興趣。這樣我們才在學習中更有利于成長。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3

  《普通教育學》作為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通過對《普通教育學》的學習,我深有體會和感悟,現觀我們教師隊伍現狀,很多老師對于理論的學習都太少,甚至根本就不清楚教育學的概念,在平時的工作者,往往都是生搬硬套,不切實際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往往無法形成自己獨有的、系統的一套教學方法,這一現象在邊疆一線教師中屢見不鮮,包括自己本身也是如此,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教學中出現的種種不定因素現象,一籌莫展,導致教學工作常常出現問題。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系統的講述了教育者應具備的主要教學理論知識,闡述了教育學是教育者自己需要的一學科,通過教育學的學習,讓教師盡可能地保持自己的理念,然后培養獨立的思想,他針對性的分析了教育工作者有限的個人經驗,指出教育工作者需要和思維能力。

  赫爾巴特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以教育學為基本理論來解釋教育學問題,通過種種分析和實踐工作的總結,形成了了更趨完整的教育體系,為我們了教學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工作方法。

  對于教師來說,掌握教育教學概念,有助于提高對教育工作重要性與責任感的認知,對于教師自身教育工作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而對于我來說,學習了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一書,所受到的收獲猶如扶危拯溺、如夢初醒、受益匪淺,讓我重新對教育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態度和認識。

  赫爾巴特重視兒童的道德教育,在倫理學中說明了以道德教育為根本的目的,即道德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德育工作在我國扎下了根,因此教育教學工作德育的教育至關重要。小學教育階段孩子們的思想正處于極為純潔時期,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啟蒙教育正是最佳時期,能讓德育工作的開展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由于教師缺乏學習理論知識,對學生道德教育沒有形成系統的教育,往往導致教師身心俱疲卻取不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在道德教育中常常采用理論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更多的采用的是口號形式的`教育方式,學生雖然能聽,卻不知道如何去做,所受到的感受和體會不深刻,甚至根本就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所以在德育的教育中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導致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了。

  從赫爾巴特這本《普通教育學》一書的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假如我們能夠采用實踐參與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情境的環境中體會和感悟甚至是思考,審視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學習中的行為和習慣,讓學校的道德教育滲透于孩子們的生活中和學習中,讓道德行為規范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根于孩子們的內心。這樣的方式會不會對學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呢?我相信這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4

  上周讀了《大教學論》,我覺得夸美紐斯一直在強調把孩子交給自然,讓他的成長、發展都順其自然,而我讀完《普通教育學》的感受卻和《大教學論》不同,赫爾巴特更多地是在強調規則與管理。管理是可以避免現在和將來對別人與兒童自己造成危害的。我經常看法制節目,現在的犯罪現象有很多都是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當究其原因時大都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兒童時代所受到的管理。而我這里說的規則是指人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威脅。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兒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脅帶有強制性。

  監督。赫爾巴特認為如果把監督作為常規工作的話,那么就不可能要求那些在監督壓制下成長的人們都能機制敏捷,具有創造力,具有果敢精神和自信行為。而且如果對孩子不加監督,不加教養,放任孩子們撒野的話,他們是不會有偉大的品格來的。

  權威與愛。愛所要求的感情和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產生:教育者深入到學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中;或者設法使學生的感情以某種方式接近教師自己的感情。一旦獲得了愛,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可避免由于威脅、監督造成的叛逆,讓師生關系更和諧。

  說到“愛”,我想到了曾經看到的一個關于愛的教育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烏克蘭巴甫雷什鄉村中學的校長。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么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甭犃撕⒆犹煺娴幕卮,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攙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后來一位江蘇的語文老師用這個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題,讓學生續寫。他們會寫出怎樣的故事呢?果然具有“中國特色”。大部分的中心內容都是寫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兒不能損害公物,寫教育家對兒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等等。

  我想,為了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中不能少了愛的教育,教師應該讓孩子有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要用自己的愛去澆灌他們,讓孩子的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通過清楚、聯想、系統、方法四個步驟,我們的孩子將建立一個合理的秩序,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自然不能做到這樣。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5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是由曹理老師主編及全國許多音樂工作者合作完成的一本填補音樂教學這一領域空白的書。盡管它在1993年就已經出版,剛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在想這本書已經出版這么久,當中的內容會不會已經過時,但是讀完后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到現在為止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音樂教師或者教育工作者值得學習和研究的。這本書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全面,書中除了講述“音樂教育的研究”、“音樂教育的本質”、“音樂教育的目的.、任務、原則”、“教學大綱、教材教法”等這些與學校教學直接相關的內容外,還有從音樂教育的對象、實踐、教改等有關方面講述了“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兒童音樂才能”、“家庭與社會教育”、“比較音樂學”、“國外音樂教學法”等許多內容。

  讀完以后我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音樂學科并非唱歌、跳舞、彈琴那么簡單,特別是我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人來說,除了要關注學生技能技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因為不管學習音樂或者欣賞音樂都是一個基本的心理活動過程,而由于個體差異,這種心理活動過程又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作為教師就要關注這些差異,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另外書中有花不少篇幅介紹了幾種音樂教學法,有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美國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其中我準備將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奧爾夫的“樂器”、柯達伊的“柯爾文手勢”結合運用到我今后的教學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6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閱讀教育類書籍非常有必要,所以我首先選擇了《普通教育學》這本書?梢哉f,看完這本書受益匪淺!

  《普通教育學》所討論的教學理論闡釋了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提出了教學形式的原則,論證了教育教學的理念,并具體指出了培養各種興趣對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意義。這些都在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價值。這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們今天重新研究和評價這本書的原因。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現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拓者和基石。

  赫爾巴特努力統一人的人格和社會性,將現實社會的要求與未來社會的呼喚統一起來,培養能夠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人才。

  赫爾巴特的管理理論建立在惡性理論的基礎上,這顯然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然而,即使在赫爾巴特最專制的管理理論中,我們仍然可以隱約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人們只能將這種服從與孩子自己的意志合理地結合起來,而且他們也只能將這種服從結合起來。期望得到成為一個真正的結果。教育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保叭绻蠋熒米孕惺箍刂茩,這種權力既不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的,也不是從學生那里獲得的。那么他在這里就徹底毀了自己!

  《普通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于其教學理論。首先,赫爾巴特從自己的思想、興趣、感知和其他心理思想中尋找其教學理論的理論基礎,并試圖將其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這是赫爾巴特極其重要的理論貢獻。其次,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確提出了“教與教”的'概念,從而正確厘清了教學的定義,闡述了教與教的關系。三是提出“四階段教學法”!八碾A段教學法”明確劃分教學的四個階段,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關注學生在不同教學階段的不同興趣,特別是考慮到在不同教學階段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對于系統的知識轉移和教學過程的標準化具有重要意義。

  赫爾巴特把對兒童的管理作為實施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提出了以威脅、監督、懲罰、權威、愛為主的管理手段。并指出只教不管會徒勞無功,只管不教是對兒童的壓迫。這幾種管理手段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都會不時用到,說起來感覺很容易,可運用起來其中的分寸是需要好好把握的。比如威脅和懲罰使用不當就會變成體罰或變相體罰,幾種管理方式要綜合運用,針對不同的兒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尤其我們年輕教師更應該好好琢磨避免使用不當造成錯誤。在這幾種管理方式中,我比較認同權威與愛。作為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起權威的形象,受到兒童們的愛戴。而樹立權威就要求教師要有卓越的智慧,高尚的道德修養,要成為他們次序的守護者,知識的領航人。要受到兒童們的愛戴教師自己要愛兒童,要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要成為他們心靈的港灣,知心的朋友。作為管理者一旦樹立起權威的形象,受到兒童們的愛戴,那管理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以上是我初讀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還將再讀《普通教育學》,進一步去理會其中的教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7

  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他被稱為“科學教育之父”。他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討中提出了自己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并且發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三編之前加有一個“緒論”。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的豐富,當初看起來覺得有點復雜和枯燥,但是經過小組的討論以及課堂小組展示之后才真正的理出它的框架!镀胀ń逃龑W》里面寫了許多教育思想,我覺得這對我們師范生的教育理論學習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在《普通教育學》中的主要提到的內容中,我想分享的是這兩個方面:

  (一)性惡論與兒童的管理。

  赫爾巴特稟承了歷史上沿襲的“性惡論”,認為在兒童天性中處處都會表現出不服從的烈性!斑@種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它擾亂成人的安排,并把兒童未來的人格本身也置于種種危險之中”。這種盲目的烈性情緒的種子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就會伴隨著兒童的成長而一直存在于兒童身上,還甚至會逐年增長擴大,所以他認為兒童管理就是許多必要的預防措施之一。他將對兒童的管理作為實施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他提出了兒童主要的管理方法有:威脅、懲罰、監督、權威與愛等等。

  我認為對兒童的管理要寬嚴相濟。不可以一味地去對兒童進行懲罰和威脅。因為威脅可能對于那些本身很劣行的學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他們會視而無睹。教育心理學課本上提到,表揚比懲罰更能取得效果。我認為懲罰只適合于行為特別惡劣的學生,對于其他一些行為良好但學習成績差或者只是偶爾一次犯錯的學生不該用過嚴的懲罰,更不能體罰學生。近日來發生的傷害學生事件,就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學生畢竟只是孩子,盡管他們做錯事,我們也不可以對他們施以體罰,那樣不僅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應該多點表揚學生,讓他們得到鼓勵,對學生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其實我們生活中沒有差生,只要教師能夠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和呵護。另外,教師要樹立權威,必須先要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愛,師生之間感情的共通,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同時也要給予學生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二)教學論。

  興趣的四階段與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認為人的興趣是一個由“專心”和“審思”共同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動。“專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擾,不以彼一害此一,“應當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獻身于每一件事”。同時,“人格依賴于意識的統一,依賴于積聚,依賴于審思。各種專心是相互排斥的。

  正因為如此,它們也排斥那種必須借以使它們統一起來的審思”。因此,“專心”排斥“審思”,同時又需通過“審思”將種種“專心”統一起來!皩P摹迸c“審思”的矛盾運動構成了興趣的四個階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動。赫爾巴特正是依據興趣的四個階段提出了其極為著名且又影響極為巨大而深遠的“四段教學法”——清楚、聯想、系統和方法。

  赫爾巴特的教學論是他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內容。赫爾巴特從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到教學論的理論依據,是將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的表現,也是赫爾巴特的偉大貢獻之一。同時他試圖將五道念作為教育論的理論基礎,是將教育目的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之上的努力也是教育理論的重要貢獻。

  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概念,正確地闡明了教學的定義,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系,并且他提出了“四段教學論”。他的教學理論是根據心理過程規律的基礎和教學過程而建立起的明確的規范化的教學模式,這對現代教師們仍然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但是,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四段教學法”的思想過于形式化和機械化,它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

  閱讀名著等于與名人對話,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如果我沒有仔細地閱讀過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單單根據我們教科書的一個章節簡短的內容,我或許只能粗略的知道他的思想大概是什么。而完整地看了他的《普通教育學》之后,我才真正地掌握了他思想的只要內容,包括他著作的背景,他的經歷經驗等等。作為一名師范生,除了掌握課本知識之外,還要多讀點名著,多看點書。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8

  大一的時候教《普通心理學》的老師就已經給我們推薦《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了,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赫爾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學的創始人,在教學的心理學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和“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那時候老師介紹我們看時,我覺得那么有名的人寫的書應該都是比較深奧的,所以就一直遲遲沒有去看。

  這個學期因為外國史這個課程,我終于有機會去看它里面的內容了,借來這本書一看,原來我之前的感覺是對的,這本書真的挺深奧的,概念性的東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達的,可能我們看的都是經過其他學者翻譯過來的吧,或許看英文版本的話會更容易理解。不過雖然它比較的深奧,但我還是能夠吸收一點他里面的精髓的東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寫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權威和愛來進行管理,他認為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樹立權威的關鍵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愛戴的關鍵在于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我覺得這是非常的正確的,因為一個教師必須要具備淵博的知識,才能夠使兒童對你信服,讓他們覺得你是有這樣的資格來做他們的老師的,如果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指出他的錯誤的話,那么學生或許就不再地信服他。當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識,教師還應該愛兒童,跟他們保持親密的關系,長時間的相處和溫柔的愛撫都是很好的方式,這樣兒童便會喜歡自己的老師,一旦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他們便會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不會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情,這樣便能很大的程度上減少課堂的管理。

  赫爾巴特他也提倡通過贊許和責備來對兒童進行訓育,他認為應該通過應得的贊許給兒童以快樂,這是訓育的出色的藝術。我覺得適當的獎勵和責備對兒童來說也是必須的,用獎勵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兒童的積極性,而責備則讓兒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不能一味地獎勵,這樣兒童不會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所以有時候責備也是很必須的。

  這是我覺得書中比較值得我們借鑒的,當然這本書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吸收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9

  近段時間考試多多,教育學心理學都是復習重點,故此把大學時喜歡的一些名篇論著拿出來又看了看。

  或許受所學專業的影響,又或許在應試教育下討了十幾年生活,對中國現行教育情況總是搖頭不滿的。可是現在自己從事教育也幾年了,心里隱隱的一直有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結果到底是什么?日以繼夜的投身在教學的第一線,甚至拿不出多的時間照顧家人和自己,這樣的事業,我們的勞動獲得了什么?

  不管是赫爾巴特抑或是國內的教育大家的論著中,都是立意高遠,讀之引人向往的。教育,是教育人走向社會人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必要為即將要成人的下一代的生命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培養一個什么樣的人,先賢們都肯定的描述過,獨立、自主、自由的人,這是古今中外眾多教育奮斗的`目標。由原先附屬的人成為有自己思想見地的獨立人,不僅需要知識的給養,更需要老師言傳身教的樹立這樣的意識,買下這樣的種子,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里不斷鞏固、培養、煅煉而成。

  再來赫爾巴特對于學生教育管理的一項也是我很感興趣的,由于教學實踐的限制,總是覺得在這一塊總是學得不夠。赫爾巴特認為在學生管理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威脅,監督,權威與愛。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時間來慢慢磨練把握的。就以威脅一項來說,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中,不管是高級知識分子還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都不影響威脅這一手段的廣泛運用。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強的兒童對威脅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兒童也體會不到威脅的意義,還是繼續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樣去做,所以,采用威脅的方法常常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它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在《普通教育學》中,赫爾巴特都有一一分析敘述,這為我等急需積累經驗,得到指導的青年教師來說無異于是開了回金手指,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錯誤。

  書總是常讀常新的,原是讀書時閑暇涉獵的作品,在而后幾年中亦是讓人過目不忘,還能因為新的人生經歷,讀出新的體會,實在是饒有趣味的一個過程。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普通教育學讀后感12-16

教育學習總結01-02

教育學著作讀后感03-08

感恩教育學習總結11-30

師德與教學教育學習總結12-21

遠程教育學習總結06-14

遠程教育學習計劃04-02

家庭教育學習總結12-13

教育學生勤奮刻苦的名言12-0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