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愛的教育》有感1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都和“愛”有關,有“父愛”,“母愛”,“友愛”等等。它講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上小學的某一個學期里發生的`許多感人故事,使我浮想連翩。
在小安利柯開學第一天里,他看到了曾經教過他們二年級的老師,她還是那么的和藹可親,美如天仙,他們依依不舍,但是,他們不得不分開。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潑萊可西》這篇故事:潑萊可西是小安利柯的同學,他總是受到父親的打罵,但是,他老是在同學面前維護爸爸,說爸爸從來沒有打過他,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一次比賽,獲得了金獎,他的爸爸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潑萊可西更加發憤學習,他的父親再也不打他罵他了。
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愛”這個東西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做貢獻,報答我們的父親,母親,讓他們不為我們失望。
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2
讀完《愛的教育》,主人公恩利科那充滿溫馨充滿愛的生活,讓我感慨萬千。他的生活中有許多愛他并且他愛的人;他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糾紛與矛盾因愛而化解……他們在這個溫馨的環境下快樂、茁壯成長,因為他們懂得去愛!生活就像一張潔白的畫紙,需要愛的畫筆,為她添上色彩!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去愛。
主人公恩利科的母親讓恩利科記住一點:“人世間最神圣的愛莫過于母愛了。不管誰踐踏了這種愛,他必然落個可悲的下場。”不僅是母愛,父愛也同樣如此。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正發著高燒,打著點滴。當我醒來時,發現被爸爸緊緊地摟在懷里;媽媽給我端來了藥,他的臉是蠟黃的,臉上的皺紋像刀刻似的,那么深,顯得那么憔悴。這是因為他們愛我,所以,難道我們不應該學會去愛他們嗎?這是必須的,因為這是子女的義務。
我不僅是為人女,同時還為人學生。老師對于我的'學習生涯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有了他們,我們的智慧被啟迪,身心在健康地成長。恩利科在父親的引導下,他理解了老師,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在小學的時候,經常會上演這樣的一幕,打完上課鈴之后,同學們在班上亂得仍然像一鍋粥一樣,這時,老師聲嘶力竭地喊“安靜!”,極力地維持秩序,雙手不停地拍著講臺,卻是無濟于事!但是,這就是老師,他們面對這種情形,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時的他們就仍會耐心地待同學們安靜下來。這么慈愛的老師,這么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老師,怎么會不值得我們去愛呢?
在書中,校長的兒子就是當兵犧牲的。這至少說明他為國捐軀熱愛祖國。其實,每個人心里對祖國都有著這樣的感情。在看到奧運會上運動健兒為祖國灑淚、灑汗,為國爭光時,心中無比激動!在看到“神舟十號”飛船順利登上太空時,跳動的心似乎要蹦了出來!在看到電視中,國慶盛典的閱兵儀式時,中華兒女們個個意氣風發,步伐整齊劃一時,我又是多么自豪!……一個個讓人無比亢奮的鏡頭。它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
我每次走在市里繁華的街道上,看到那些有著蓬亂的頭發,臟兮兮的臉,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有的人身上還有殘疾。坐在路邊,可憐地乞求,那神情是多么讓人揪心!這種生活是多么痛苦!而我們現在生活的條件相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幸福,所以,我們更應該滿足,去熱愛自己的生活。
對于人來說最基本的愛就是愛生命。生命對于我們來說只有一次,所以更彌足珍貴。當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失去這生命時,他才會在一霎那間感覺到他即將失去她所愛的一切,會十分痛苦。所以,我們最應該愛的是我們的生命!讀完《愛的教育》之后,我突然覺得愛無處不在,愛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帶我們走出一段璀璨的人生之路!讓我們敞開愛的胸懷學,會去愛,盡情去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愛的教育》的書。
《愛的教育》一書講述了安利柯在老師、父母、同學的引導和幫助下變成了聰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陽光男孩。讓我們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世界上的愛如空氣,遍布著每個角落,無論在哪里都能感受到愛的情意。比如說安利柯的老師不對學生發脾氣是因為他太愛安利柯他們,想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樣的溫馨與和諧。
親子之愛、師生之情、 朋友之誼,這一切的情與愛,讓我感覺到充滿情與愛的世界是幸福、友好的。在別人愛你的同時,可別忘記關愛別人喲!讓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在這愛意盈盈的環境里再多制造些愛的芬芳!
讀《愛的教育》有感4
這個暑假,我看了好幾本書,其中最難忘的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它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受感動。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市立小學三年級學生寫的一個學年的編年史。 書中描寫了他在校內外的經歷和想法,描寫了親子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情、國國情懷。 ,社會的同情,雖然只是一篇很短的日記和一個小故事,但讀完后還是很感動。
本書的其中一篇文章是《正義英雄的行動》,主要描述了卡隆正義英雄的行動。 一天,有三四個孩子戲弄賣野菜的紅頭發殘疾男孩克洛西,有的打他,有的'罵他是“瘸子”、“鬼”,最糟糕的是它 吳蘭迪就是學著媽媽的方式摘菜的。 很多同學都認識柯洛熙的媽媽。 看到吳蘭迪的模樣,同學們都笑了。 柯洛熙勃然大怒,朝烏蘭迪扔了一個墨水瓶,卻砸中了剛走進教室的老師的胸口。 丈夫很生氣,問是誰給他打電話的。 卡隆立馬站了起來,說是自己叫他的。 丈夫看著卡倫,不相信。 這時,柯洛熙站出來告訴丈夫,他打他是因為有人欺負他。 老師讓欺負柯洛熙的人站起來,四個同學低著頭站了起來。 老師對四個學生說:“你們做了最沒有意義、最可恥的事!” 然后,老師走到卡隆面前說:“你的精神是高尚的!” 說完,先生忽然對四名學生道:“我原諒你們了。”
作者不知道卡隆說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他一定是在為四個學生說情。
看完這篇文章,我覺得卡隆的精神確實非常高尚。 他既同情弱者,又寬容犯錯誤的學生。 我必須向他學習。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最近,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對愛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中以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向人們講述了身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身有殘疾,有的家庭貧困,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出身、性格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著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愛!
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忽略了,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因為它的意義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命里。就如同父母的愛,時時刻刻存在卻最容易被我們忽略。愛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的不求回報。而如今我們的`社會太需要加強愛的教育了。因為社會上自私自利、妒嫉打擊、惡意競爭等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幫助人的優良作風日漸淡漠。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愛祖國、愛幫助人。
讓我們每個人都帶著愛去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吧!因為有愛,我們才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擁有生活的力量。
讀《愛的教育》有感6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一書中的一篇文章,頗有感受。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雪球事件》,里面主要講了幾個同學一放學就在馬路旁玩起了打雪仗。雪球漫天亂飛。這時,一只雪球“不長眼睛”,不偏不倚砸在了一位老人的臉上。人們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要找出那個“壞孩子”。開始,那個扔雪球的男孩子不敢去向老人承認錯誤。后來他想:我不是一個膽怯的懦夫。最后,他去向老人承認了錯誤,老人原諒了他。
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錯了事不能隱瞞,要勇敢地承認錯誤。說到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我的.一件事。一次數學考試我考得很差,心里忐忑不安。本來想瞞天過海不告訴媽媽。但經過再三思考我說服了自己:媽媽總是要知道的,與其別人把成績告訴媽媽,不如自己說,我是男子漢怕什么,頂多一頓訓。于是我鼓起勇氣告訴了媽媽我的成績。沒想到媽媽不但沒有罵我,反而夸我很誠實,并且幫我找到了試卷上錯誤的根源。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誠實,犯了錯誤要勇敢地承認,并及時改正錯誤。老師也曾告訴過我們,承認錯誤是勇敢的表現,是負責任的表現,是男子漢的表現。同學們,讓我們做“男子漢”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愛默生曾經說過:“書是人類的主食。”德國作家歌德也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由此可見,沒有書我們的世界將會成什么樣子啊!
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我愛上了一本書——《愛的教育》。書中簡潔流暢餓文字,寓意深刻、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在《愛的教育》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里,父親告訴安利柯,老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我們應該愛戴老師。即使老師有時候態度不好,甚至還會犯錯誤,也要一如既往地尊敬老師。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他們畢竟把畢生的精力、聰明都給了孩子們,是為孩子們犧牲了一切的人,是開發你精神的人。”是啊,常言說得好:“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則是神。”老師把神仙一樣的智慧送給了我們。也有人贊美老師是園丁。的確,老師就像是辛勤的園丁。用自己的精力和能量呵護知識大園里的小苗,為使小苗茁壯成長,以自己的身體做土壤,用心血做養料,對小苗們精心栽培,耗盡心力只盼小苗們將來變成“有用之才”的那一天。我們還說老師是父母,這不是空洞的贊美詞,因為老師用無私的愛開啟了我們智慧的門,讓我們走出懵懂的世界。所以,學生們感謝老師,對他們報以感恩的心事理所應當的。可我有時卻不能理解老師的嚴格要求,跟安利柯一樣抱怨老師。現在一想都慚愧。我覺得,安利柯父親的這封信不只是寫給安利柯一個人的,而是寫給全世界所有學生的。
“尊師”和“孝敬父母”是一樣的,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道德。老師把所有的才智都奉獻給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我們身上,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輝煌的明天做出貢獻,父母則拼死拼活地掙錢讓我們讀書,讓我們穿得好、吃得飽,要我們堂堂正正地做人,我們不應該感謝他們嗎?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有一句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里,每當看書時,我就會慢慢地投入到書海里去。
有一次,我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其中《小抄寫員》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敘利奧是一名五年級、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的父親是在鐵路上工作的,還有好幾個比敘利奧小好幾歲的兒女,敘利奧管好自己學習的同時,幫父親照顧幾個弟弟妹妹。他的父親為了多賺點錢,晚上幫別人抄文件賣錢,敘利奧想幫父親寫,但父親無論如何不答應,但是敘利奧每到12:00就幫他父親寫文件,后來父親終于發現,他4個月來一直沒睡一次好覺,一直在幫自己寫文件。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由得低下了頭:敘利奧,他幫爸爸擔負著一個家,而且要好好學習,照顧比自己小的弟妹,當“小保姆”又不耽誤學習。當他知道過度疲勞會影響父親的健康時,他又開始幫父親寫文件,4個月沒睡過一次安穩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許多同學都在家里當“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吃得飽、穿得暖,還覺得不滿足。想想自己多么慚愧。
于是我下定決心,決不讓爸爸媽媽為我們而辛苦、過度疲勞,決不再當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我開始改變:那一天,是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床。把自己的床被疊好,放整齊。然后擦了擦桌子,擦了擦窗戶……家中的家務只要我能做的都做了,房子干干凈凈的,我卻累得腰酸背痛,身上出了汗,這時我羞愧地想起來:以前媽媽剛剛打掃完的房間,就被我弄臟的`樣子。我頓時感到臉上熱乎乎的。
我真佩服敘利奧,他是一個關心父母的好少年。我決心做一個像他一樣關心父母的好少年,不做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做一個懂事、體貼、責任心強的好孩子!
點評:開篇簡明扼要,精煉有序;作者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諸多啟迪,又將這種啟迪娓娓述之筆端,飽含了對敘利奧的崇拜、敬仰,文章所揭示的主題對現如今的家庭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歌德說過 :“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我喜歡閱讀,書能給我啟發,能給我無形的快樂,能教會我 課堂上我學不到的知識。。。每一本書都有她的獨特之處,但要找出最令人受益的還是《愛的教育》了。
《愛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他以日記的形式,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中所寫的日記并用文字表達出了人間最美的源泉——愛。書中寫了無數個平凡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質樸,但不乏生動,亞米契斯將“愛”寫進了故事里,讓讀者邊讀邊感受愛的博大!
《愛的教育》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愛的重要性,她好比是水,是寬恕,是包容,是奔騰的熱血。。。我們可以把愛比作很多東西,她到底是什么?我們不清楚,但我們知道她對于我們來說像空氣一樣重要!讀《愛的教育》可以品味愛的味道,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個故事:爸爸的陪護人。西西洛受母親的囑托,趕往醫院去探望父親。可他卻不小心照顧了另一個“父親”,直到四天四夜后他才見到了真正的父親。在此期間,西西洛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令人感動,當他得知自己連日來照顧的竟然是一位不相識的老人時,他所做的留下來的舉動則讓我們對他的善良產生由衷的敬意只情!
《愛的教育》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人感受到人類是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的呀。其實,“愛”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愛”就灑落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
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心中永駐!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初夏的陽光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越過了陽臺,逗留在一對深情相擁的母子身上,在斑斕的花叢中少年正輕吻著他面帶微笑的媽媽——這就是《愛的教育》的封面。這一角天地中,靜靜的暖在蔓延著。我把這本書捧在手上,就著溫暖的陽光翻動起書頁來。
一個個人物鮮活了起來:純真善良的恩利科、正義勇敢的卡羅納、聰明大方的德羅西、欺軟怕硬的弗蘭蒂、勵志上進的波列科西……栩栩如生的陽光少年們在串聯的故事中凝結成了生動的畫卷。作者將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道來,民族之魂、師生之情、家庭之暖、同學之誼,在愛的主旋律中緩緩流淌。亞米契斯是一位精心的鎖匠,用愛的鑰匙輕啟讀者的心扉,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緣故,亞米契斯把這部作品取名為《心》。
陽光從腳尖爬上眉睫,我慢慢合上書,卻依然沉浸在無痕的愛的教育中。書頁中墨香飄逸,故事中溫情雋永。愛的故事,宛如盛放的鮮花,嬌艷欲滴,芬芳馥郁。大作家雨果曾說過:“人生是花,而愛便是花的.蜜。”生活中有了愛的點綴,才有了蜜一般的甜美。教育中有了愛的潤色,才吟唱出動人的歌謠。
的確如此,在我的班上也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年。他們積極陽光,他們純真質樸。不知不覺間,六載光陰悄然逝去,一個月后他們即將從曼小畢業,背上行囊踏上另一段精彩的旅程。今年令少年們歡欣雀躍的“六一”,卻因情況特殊,表彰與活動都改在班上進行。為了紀念這彌足珍貴的節日,在孩子們群策群力下,有聲有色的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挪移著腳步,十點整訪談環節開始了。絮絮話語訴說著各自內心的期許,一首首抒情小詩蕩漾在教室里的每個角落,詩中飽含的是對同學的祝福與不舍,對老師的感恩與依戀。可能是情之所至,一個靦腆的女孩站了起來,62道目光齊齊投向了她。“我要…感謝……”斷斷續續的話尚未表達出,女孩就紅了眼眶,哽咽著再說不出話來。空氣好像凝固了,我悄悄的掃視了這群可愛的人兒,從他們微微張著的嘴、悄悄濕潤了的眼、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我讀出了情在流淌,我想,此時這一群少年們的心一定也在被愛澆灌著。我走過去撫著女孩的背問她:“你想抱抱你的朋友嗎?”她重重地點點頭,用那雙瀲滟著水光的眼睛里搜索著另一雙與之對視的亮晶晶的眼。“去吧!”就在這一對女孩相擁的那一瞬間,我彷佛聽見了鮮花綻放的聲音。
記得在冰心在詩中有言“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愛的教育》中,“愛是什么”并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是芬芳的,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一股偉大的力量。愛在左,情在右,我們走在教育的路上,為著一路拔節的莘莘學子,撥枝斬棘,便也覺得幸福!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愛的教育》是在暑假的閱讀生活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書中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深刻的道理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回味至今。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全書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充滿愛的力量,這些故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愛、什么是母愛、什么是關愛、什么是感恩、什么是人間最無私的愛……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大大的疑惑:愛,到底是什么?現在,我在《愛的教育》這本書里找到了答案。我認為:愛就是付出和奉獻,為同學、為老師、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愛就是在別人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卻從來不要回報;愛就是生活中的舉手之勞,借一塊橡皮給同桌,讓一個座位給老人,指一條路給迷路的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爸爸的陪護人”這篇故事了。雖然故事里的文字簡單樸實,但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實在讓人感動。故事是這樣的:西西洛的父親在法國工作,前幾天在回意大利的途中生病了。可是家里有一個孩子也正在生病,所以西西洛的母親根本沒有時間去照顧他的父親,于是讓西西洛去看望父親。西西洛天天陪在父親身邊,一心服侍父親,給父親喂藥,為父親收拾枕被、驅趕蒼蠅……有一次,在取藥途中,他看見了自己的父親,才知道原來自己認錯了人,一直在照顧的“父親”是別人的父親。父親要他回家,可西西洛仍然堅持陪護著這位素不相識的“父親”,因為他要完成一個使命:照顧好這個已經5天生活在一起的“父親”。
西西洛真是太了不起了,小小年紀便懂得了感恩,知道用一顆愛心面對生活的事情。他在不知道老人身份的時候,卻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當他知道真相后,仍然選擇幫助他。他的這種精神讓我很感動,也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更讓我知道了:當別人在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伸出援助之手,那你就是最快樂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那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心地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當朋友不高興時,我們去安慰他;當同學受傷時,我們去看望他;當父母生病時,我們去照顧他們;當陌生人迷路時,我們為他們指出一條正確的路……
《愛的教育》告訴了我,愛是最偉大的,愛是無私的,愛是神圣的,愛是相互的。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份愛永遠傳遞下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愛的撫育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光,最后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述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持續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最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必須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光,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最后重逢了……讀到那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我。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就應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撫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似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那么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必須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必須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我的愛的人生。
我現在總是感到媽媽對我的愛少了,我對媽媽的.愛戴也少了。但自從讀了《愛的教育》后,我發現媽媽原來在暗暗的疼愛我。讀了《愛的教育》中的《千里尋母》,我深有感觸。它寫的是一位母親為了全家的幸福,為了讓她的兒子能上學,這位母親去了離家很遠的芝加哥當保姆。她兒子喬治由于想讓母親回到身邊,便開始尋找母親。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母親。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進醫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喬治母親的身邊,直至喬治來到母親的身邊。當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后,萬分沖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動力。
讀到這兒我非常感動。這位母親為了家人的幸福,到別的地方當保姆;為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說一聲,直到暈過去。而我母親呢?也為了工作而擔憂,所以不愛別人打攪她的工作。可我卻一直煩她,因此剛想出的方法被我一攪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別人晚那么一、兩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評。我真是太對不起媽媽了。
“曹聰,該吃飯了”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便流了下來。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一直以來,我努力尋尋覓覓,總認為自己行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經意間的回首,竟發覺,愛——其實一直都在,卻常常為我忽略亦或遺忘。
最愛暑假之閑適,更喜與書為伴,于是乎,《愛的教育》占據了我的所有美好時光,小心地捧著書翻了一遍又一遍,不是真愛也是大徹大悟了,大概老師常說“書不厭讀”的道理,便是如此。書中所含的教益,慰藉,還有豐富的情趣,讓我感動得直落淚,也許感同身受的東西太多,亦或是書本身的魅力所在吧!
書采用的是日記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韌勤奮的斯代地,樂于助人的卡羅內,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帶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當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寬容與理解。
書中穿插的“每月故事”,簡單完整,真實感人,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珍惜眼前,活在當下。少年眼里的父親,頭發花白,胡須邋遢,眼小唇大,吃力地呼吸著……形象與當年相差甚遠,但誰都不會明白,這曾經是一堵高墻,而“高墻”的夢是做一片云,在天空中自由飄蕩!然而,許是因為純潔善良,讓我猶見博大溫馨的人性之美,細微處感受真情,平凡中體會高尚!
生活從來不缺乏美,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我們,從小被父母護在羽翼下長大,其間的溫情,你我何以言盡?此生未必能報,他們卻依然義無反顧,只為付出,那是親情牽絆著彼此!可是,“園丁”“紅燭”呢?自從相遇,便是一心一意,如春光明媚,似和風細雨,只待花開,成就亮麗的人生!
還有那些——最美“逆行者”,疫情面前,毫無懼色,毅然前行,他們是真正的“白衣天使”,舍自我為大家,離家遠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曾經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猶在耳畔,“天使”不知疲倦地日夜奮戰似在昨日,杖朝之年再戰疫情的鐘南山爺爺,奔波一線的李蘭娟院士,還有千千萬萬個張定宇、鄭楊、汪勇、朱海秀……鏡頭記錄的,沒記錄的;院士專家,醫生護士;司機騎手,民警志愿者……千千萬萬的職業,千千萬萬的心兒,都在同一個召喚下,擰成了一股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點點微光,匯成希望;絲絲溫暖,凝聚力量,我們終究贏了!有人說這場戰斗,中國一定贏,因為我們對勝利不陌生!“共和國勛章”,那是時代的記憶,全民的歡樂,祖國的驕傲!
我,還是個孩子,不,我也許并不只是個孩子。再次捧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羅貝蒂的俠義之舉,普雷科的堅強不息,父親的豁達寬容……又一次細細地品味,深深地感受,慶幸自己在這個暑假閱讀了《愛的教育》。也許,我過于渺小地存在,但我一定不是那個活在過去的自己了,書本教會了我知識,生活讓我懂得了愛,社會讓我明白了付出……從此,不再淘氣,不再撒嬌,盡我所能,服務與人,不能成為驕傲,也要為己自豪,我如此立志,勉勵自己!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在漫長的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著作。這本書與眾不同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來講述小學生身邊的愛和一個個小故事。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其中包括在安利柯身邊所發生的生活與學習的事情,還包括親人為他寫的勸導性的文章,以及令人感動的每月故事。如:《尋母記》它講述了13歲的少年馬爾可千里尋母記,途中歷經奔波和坎坷,一次次的絕望和失敗并沒有打垮他的信念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找到自己的`母親了。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文學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說得好,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可見,《愛的教育》是一部與“愛”有關的經典文學作品 。說到“愛”,又有誰真正懂得“愛”呢?愛其實有很多種:父母之愛、朋友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對祖國的愛……雖然這些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卻是感人肺腑的。在我們的身邊也有愛,比如在走路的時候,父母總會牽著我們的手,或是把我們放在內側,以免被車碰到……這些雖然是小小的事情,卻表達了父母對我們濃濃的愛。
《愛的教育》是本好書,看過的人都贊不絕口,書中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希望大家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多多去看。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在我認為,令無數孩子無不感動的作品莫過于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編著的《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不像《教育概論》一樣多于理論,紙上談兵。也不像《教育學》那樣過于單調,多在教育方法上做文章。而是以大量的故事總結出的一部無形的“教育圣經”。從中也尋找到了一出人生哲學的典故。
《愛的教育》記述了作者亞米契斯在小學三年級時發生的種種事情,也就是平常人們所看起來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從而使作者抒發自己最真實的感情,以及對身邊事物或人的內心的評判。
然而,在這本書中最富含人生哲理的還是每一月末尾里“先生”所講的“例話”了。
一只法蘭西客船從巴塞羅那開往熱那亞來。船上有一個衣衫襤褸滿身是傷的少年,原來,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把他賣到一個戲法班子。戲法班子里的人便強迫他學戲法,并且一味的打他,最終少年忍受不了打,在一個夜晚逃出了班子。他來到意大利領事館,希望領事能幫他回國,找他的父母。領事很同情他,給他了一張回國的船票,并寫了一封信希望少年回國后當地政府能幫他找他的父母。
在船上,三個外國人看他可憐便給了他一些錢,他道謝后便十分高興的琢磨該怎樣花這些錢。忽然他聽到剛才給他錢的那三個外國人在談論自己的國家。他們中一個說:“意大利人真是愚笨的國民。”一個說:“意大利人真是下等的國民。”還有一個說意大利人是強盜。他們真說得高興,忽然錢幣如冰雹一般砸在他們身上,他們正憤怒的尋找是誰在的時,少年站出來對他們怒吼道:“我不會要說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錢!”
【讀《愛的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讀《愛的教育》有感12-11
讀《愛的教育》有感01-02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01-14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09-20
讀愛的教育有感10-07
讀愛的教育有感09-20
讀《愛的教育》有感(經典)11-18
讀《愛的教育》有感【熱門】07-29
【熱】讀《愛的教育》有感07-29
讀愛的教育有感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