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色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色家書》讀后感1
當讀到《紅色家書》陳覺、趙云霄兩位革命伉儷的遺書時,“家國天下”四個字瞬間進入我的大腦。何謂“家國天下”?《禮記·大學》說:“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陳趙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對信仰、對共產事業、對家國天下的擔當。
陳趙夫妻均出生在較為富裕的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當時社會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革命,于是在1925年,兩人毅然決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我黨的早期黨員,雙雙被派往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兩人相遇相愛,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1928年,陳趙因叛徒出賣被捕,并分別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長沙英勇就義。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對死亡,陳覺寫出了對妻子的深情:“回憶我倆在蘇聯求學時,互相切磋,互相勉勵,課余時間閑談瑣事,共話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歷,形影相隨”,也寫出了對家中至親的愧疚:“母親天天為了惦念她的在異國的愛兒而流淚,我現在也懊悔此次在家鄉工作時竟不去見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別了。前日父親來時我還活著,而他日來時只能看到他的愛兒的尸體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但他也寫出了自己“家國天下”的情懷和擔當:“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陳覺的這段話,與如今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入黨誓詞中的“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陳覺用生命徹底貫徹了誓言,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犧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貫徹,才不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泱泱中國。
陳覺犧牲四個月后,趙云霄在獄中誕下一女,取名“啟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當時敵人一定試圖利用母親的擔當說服趙云霄,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趙云霄作為一名忠誠的共產黨戰士,縱然對女兒有著萬般不舍,也只能選擇為革命、為信仰、為黨犧牲,因為有國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為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兒女贏得一個美好未來。因此她才會在給女兒的遺書中寫道:“小寶寶!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在那一瞬間,她也許看到了女兒在新中國好好長大,好好讀書,那一刻,她一定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與丈夫一樣,她完美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擔當。
如今我們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訴陳覺、趙云霄兩位烈士,現在中國這艘巨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破浪前行,開啟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家國天下”并不遙遠,是每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我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就要嚴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素質,是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對父母要孝順但不愚孝,對子女要疼愛關心但不嬌慣,是為“齊家”,更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職工作,讓組織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國”,對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對社會的不公仗義執言,對伸來的援手心懷感激,則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紅色家書》讀后感2
天氣晴朗時候,我喜歡搬凳子坐陽臺邊曬太陽邊看書,樂得自在。只是這一回,手中捧著的是偶然得到的《紅色家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卻一字一句像針扎著我的心。
《紅色家書》雖然只是收錄了當時戰爭期間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書,牽連三十多戶家庭,但是每個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動著我們。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用于此書的背景再貼切不過!都t色家書》書中描繪的是眾多革命戰士背后關于愛情,關于親情,關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愛情,親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親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將吉鴻昌在殉身前寫下這封給妻子的家書,“紅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痹谶@封家書里,吉鴻昌作為一名戰士,面對死亡無所畏懼,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當我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不禁滾落,我突然間想到了我的母親。
那一年我就讀隔壁鎮上的高中,因為肚子疼的厲害就請假回家,母親起初以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沒有十分在意,結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幾近虛脫,母親在我一夜的輾轉反側中著急的到處打電話叫醫生。村里睡的早,醫生也少,恰好醫生不在家,母親急得團團轉,就在那樣的大雨天的晚上,母親毫不猶豫騎上電動車載我準備到鎮上的醫院。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一點也不假,電動車在大雨中倒霉的壞了,母親一步一步推著車從我們小村到了鎮里。母親的衣服濕透了,只有我,溫暖的躲在雨衣和母親的懷抱下。我并不記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親在身邊,我就擁有全世界的溫暖。
那天之后沒幾天便是母親節,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從來沒送過花的我準備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準備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卻在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只是羞澀的說了一句:“今天是母親節,我就買花了!
母親只是責怪我亂花錢,并沒有多說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將花插 進祭臺前的花瓶里。當我還沉浸在對母親的第一次“表白”時,我聽到樓下的'母親自豪的為經過的鄰居介紹里這花,“我女兒今天買的,母親節的花,這孩子,真浪費錢”。我沒有看到母親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臉上的微笑。
這兩年,母親的年齡漸大,體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時間做了手術后一直在家休養,給家里的錢她也不愿意收,總說我才剛畢業,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總在想什么是愛,也許現在我才開始慢慢懂,就像我現在作為一名老師,對班級里的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總愛操心她們的方方面面。現在的我就像我的母親,期盼自己的學生能夠成才,卻又勿需任何回報,也許一句謝謝就是最直接的感動。
那些家書的作者都已經不在了,可是家書是帶著感情的史料。親情作為血緣文化的非物質載體,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蘇叔陽先生則針對家書的情感發表了感言:“沐浴在這種純潔的感情里面,我們的感情也會得到升華,所有的讀者都會在這些家書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禮!边@些普通人的紅色家書所表達的都是真情實感,不是空洞的理論和豪言壯語。母親不識字,在外讀書這些年,我并沒有在信中寫過只言片語,也較少在話筒中說過關懷的話。
那些家書在戰火硝煙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隨戰爭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間透著深深的情誼如今化作紙上的文字,靜悄悄的,像是沒有發生過似的。可是當我們讀著這些家書時,心里頭由衷的哽咽,它像靈魂一般入侵我的身體。我在享受著那些作者最奢侈的親情,那是在他們看來最遙不可及的愛,而他們大多戰死了,留下許多對家庭的牽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子欲養而親不在,愿我們都能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也愿我能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將母親對我的愛的方式繼承給我的學生們。
《紅色家書》讀后感3
懷著敬畏之心,我認真品讀了《安源紅色家書》中的每一篇家書,令人心神震撼、肅然起敬、徹夜難眠。
《安源紅色家書》中那一封封來自戰場、來自刑場的家書,字字發自肺腑、句句飽含深情、篇篇凜然大義。
《安源紅色家書》書寫了革命人赤誠炙熱的國家大義!安灰,革命不流血是不能成功的,我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敝焐龠B手抹血淚對鐵路工人說;“辦工會是為了工人的利益,咱們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反對帝國主義軍閥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是應該的、必要的。我黃靜源是窮人的兄弟,今天脫了牢籠,明天又要去搞工人運動,就是你們把我殺了你們也阻止不了!边@是黃靜源就義前的鏗鏘誓言;“萍鄉一帶我路熟,讓我當前衛吧!表n偉爭當開路先鋒,等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就義,對祖母親炙熱而又誠摯的情懷,是那么的簡單鮮明,純潔而又堅定。我們作為森林消防人,作為搶險救災的群體,經常面臨著危險,肩負著沉重而艱巨的重任,我們更要以先烈為榜樣,厚植為民服務觀念,公而忘私、無私奉獻、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爭當森林消防標兵。
《安源紅色家書》書寫了革命人毫不動搖的信仰信念。王麓水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說道“雖然久別十載之家鄉,但是終日未忘記過,因為責任所在無法離開”,令人凄然淚下;肖保璜給老師的口信中寫道“我相信共產主義今生今世始終不會改變,生活即使再艱苦些,我也能忍下去”,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賀國珍臨終遺言“我沒有什么遺產,這支槍是我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交給黨,讓它繼續去消滅敵人吧”,讓大地含悲,山河嗚咽,等等等等。雖然寥寥數語,卻滿滿都是對革命終將獲得勝利的堅定信心。身為黨員,又是森林消防大隊黨支部帶頭人,更要心懷赤子情懷,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勵精圖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為提高自身能力素質,提升單位形象地位而不懈努力奮斗。
《安源紅色家書》書寫了革命人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夏明翰給妻子的信中說道“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林育南給戀人的信中寫道:“此后我更當造成山一般的穩定,鐵一樣的頑強”;肖勁光告誡子女“要相信黨,相信真理,一個人離開了黨,將一事無成”。在這黑暗年代,白色恐怖橫行,革命先烈們矢志不渝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平凡的崗位中默默無聞、兢兢業業、踏實苦干、竭誠奉獻,才不愧于培育我們的黨,才能不負養育我們的湘東人民。
《安源紅色家書》是一面精神旗幟,充滿著穿越時空砥礪奮進的無窮力量。昨日先烈們以生命為代價,為實現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們當以優異的工作業績為實現人民幸福和國家復興而作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要以先烈們為榜樣,永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一往無前,善作善戰,攻堅必定有我的奮斗姿態,在森林消防工作中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為湘東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生態安全保駕護航。
《紅色家書》讀后感4
近日,在景德鎮高新區組宣部的微信群里打開《紅色家書》電子版,認真閱讀了一篇篇家書。時光已老,但每一封家書的真摯情感依然鮮活;歲月無痕,但老一輩革命家的浴血故事卻波瀾起伏。很多時候,我久久地停留在《紅色家書》的文字里,甚至淚眼婆娑,我真的理解了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當時讀這本書的心情和動情。作為昌興公司這家民營企業的一名高管,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覺得好好讀一讀《紅色家書》,其實就是心靈的洗滌、精神的鼓舞、行動的揚帆。
《紅色家書》就是一本純潔人的心靈、激勵人的行動的好書籍。我們向老一輩革命家學什么,做什么?我們要學習像劉伯堅、吉鴻昌等革命同志的深切情懷和博大胸懷,學習他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我們要牢固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以平靜之心思考、察人、處事,以淡泊之心追求高遠的志向。如今,我們已處于和平年代,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我們無需向老一輩先進同志那樣捐獻家產給黨的事業,但是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之心履行自身崗位自責,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組織部門指示精神和工作任務,毫不動搖地服從大局,堅持不懈地維護大局,為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做出最大貢獻。
品讀《紅色家書》,我不僅重溫了中國革命史,而且為老一輩革命者那種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感動。品讀《紅色家書》,不僅使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凈化,而且增強了黨性,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作為一名工作在企業的共產黨員不僅要熱愛生活、懂得生活,讀后感而且始終要追求和諧、健康、科學、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要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強身健體,提升個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遠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當中。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共產黨員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嗅覺、鮮明的政治態度、強烈的集體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立足崗位,勇于奉獻,實現人生理想,踐行入黨誓言。
《紅色家書》讀后感5
以悲慟、追思、崇敬的心情,細細捧讀這一封封滿含真摯情感的家書,尤其是在抗日和解放戰爭那段殘酷的歲月里,那一封封家書就是一段段真實的歷史,記錄了以寫信人為視角的艱辛革命歷程和殘酷革命斗爭。誰說革命同志沒有情感,只是,在驅趕黑暗、追求光明的革命道路上,他們隱藏了最柔弱的那部分,在解放全中國這個堅定的理想面前,他們"無情無奈"地"舍棄"了小家,而《紅色家書》告訴我們,這一幫可愛可敬的革命者,他們內心有著對親人最無比的思念及愧疚。正如信中寫道:"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仔細想想,相較于他們的磨難,我們經歷的挫折算得了什么,相較于他們的付出,我們做出的貢獻又算得了什么。
五十余篇的家書,更像是對心靈的五十次洗禮,而最讓我觸動的,是陳覺寫給妻子趙云霄和趙云霄寫給女兒啟明的遺書。已為丈夫和父親的我,是多么能理解陳覺對妻兒的愛戀、不舍。當時趙云霄已有身孕,陳覺自知即日便要被處死,寫下了給愛妻的最后一封家書。"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現在則惟愿有鬼。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并蒂蓮,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字里行間,透露的全是對妻子的切切之愛和戀戀不舍。兩人在蘇聯求學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形影相隨。然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黨和國家需要他們回來進行反抗武裝斗爭。陳覺和趙云霄毅然決然回國,把革命理想擺在首位,甚至,"及去年返國后,你路過家門而不入,與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他們接受了去湖南醴陵(陳覺的家鄉)的工作任務。直至被捕,他們都沒有住在近在咫尺的家。是怎樣的一種革命情懷,可以讓自己拋卻富裕生活而困苦,拋卻家庭而不顧,我想,這就是崇高執著的共產主義信念,為了人民而忘卻自我,為了國家而拋棄所有。
再來拜讀下云霄同志在昏黑的油燈下寫給女兒的泣淚之作。作為一個柔弱的女子,剛當上母親,沒有別人的幸福和喜悅,卻要與尚在襁褓的骨肉永別,這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何等的殘忍。"小寶寶你是個不幸者,生來不知生父是什么樣,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你的母親不能撫養你,不能不把你交于你的祖父母來養你,你不必恨我!",此刻,想到要與幼女永別,趙云霄只有無盡的愧疚與不舍,她多么想陪著小女長大,教她學問知識,讓她在母親的庇護下健康成長?墒"你是不幸者,你是世界上的不幸,更無父母的可憐者。血淚而書。"作為母親護犢天性,即使是再不舍,即使是再愧疚,趙云霄依然沒有叛黨,出賣同志,毅力是多么的堅定。我想,在她與陳覺加入共產黨那一天起,她就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對自己沒有絲毫保留。
讀到這,我眼間強忍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流下來,這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心靈強有力的震撼。在絕望的環境下依然對生死表現得從容淡定、對黨的事業的堅定追求、對親人的摯愛與不舍,這就是革命者人性的光輝。今天的我們,再讀這些家書,要重拾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景仰革命時代先驅們的犧牲精神,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烈們。
《紅色家書》讀后感6
近日,有領導向黨員干部推薦《紅色家書》一書,并發出號召:“每位同志都要認真讀一讀”。我懷著崇敬之情閱讀了《紅色家書》,竟不能自已徒然淚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革命先烈在戰亂年代留下飽含深情的墨筆和背后的動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動著我。
一封封家書中,有對父母“望爹娘,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的牽掛,有對妻子“我用全部精神為革命而努力,沒有和你享過一日的安閑快樂的日子”的愧疚,有對子女“繼續我的光榮的事業”的叮囑,有對親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譏或怙惜之愛,痛哭不已,致傷德體”的安慰……真豪杰未必無情,革命先烈對親人摯友的真情流露,卻沒有悲天憐人的傷感,在字里行間依然能感受到“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的——到那天我們會在九泉之下開歡慶會”的必勝信念。即使面對敵人的屠刀也是從容不迫,“為求主義實現而奮斗,為謀群眾利益而犧牲”,這是舍小義就大義的家國情懷,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產主義者錘煉出的堅定信仰。正是由于無數共產黨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才有現如今祖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民幸福安康,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
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更要以家書為鏡,從民族脊梁的吶喊中堅定信仰,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黨。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筑牢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無數仁人志士對黨的事業前赴后繼,唯有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富強, 對黨的`宗旨、主義和理想深信不疑,對黨的政策、路線和方針堅定貫徹。二要一心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論好惡、定是非,沉下身子多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人民疾苦、回應群眾期盼,真真正正成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復雜的社會中抵御燈紅酒綠的誘惑,知道紅線在哪里,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什么人不可交,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敬畏黨紀國法的人,才能成為人民群眾歡迎擁護的人。
《紅色家書》讀后感7
"一封家書別生死,幾紙筆墨訴衷情".讀了卓澤凱給父母的家書,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著一個革命者在面對生死時仍然選擇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靈魂。
相信他在臨行前最為牽掛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兒子、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沒有人是不懼怕死亡的,只不過他選擇了一件比活著更有意義的事。自古忠孝兩難全,在卓澤凱寫給父母家書的字里行間中,我們看不出悲天憫人、痛哭流涕的傷感纏綿,有的只是他愿為革命獻身,無怨無悔、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正是因為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澤凱這樣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犧牲,我們才能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我們才能有今天的美好。
"與家人為伴,日日相依。"這是誰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澤凱,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產黨員,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告訴他,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興亡才是他心中的.向往。為了讓百姓不再飽受戰亂之苦,為了國家的和平,為了人民的幸福,他放棄伴于父母妻兒身邊的機會,為公忘私,為國忘家。
卓澤凱在家書中寫到:"人終不免一死,死于槍彈之下更比死于被褥之間的痛快而更有意義,你們千萬不要為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當做恥辱。"那種完全置生死于度外,甘愿為革命舍棄一切的獻身精神,我衷心欽佩。在家書落款之前他寫道:父母樂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來吧。在生死之時,他仍然對革命充滿希望,并堅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勝利,而他,選擇了用自己的鮮血來鋪出這條勝利之路。
對于自己的妻兒,我想他也是萬般不舍吧。他說:"我死后,文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萬不要加以反時,再嫁……不是什么去臉的事。"即有萬般不舍,無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個時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時代,在他的生死之際,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給家人。"對我的兒女們,我就怕父母太嬌養了,嬌養的結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東西。華山長大后,小學畢業即不必進什么中學大學,最好送到工廠去做工。"父母、妻子、兒女……可以想象他的內心當時又是有多么的復雜痛苦,就要離父母妻兒而去,就此辭別這個戰亂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為未來的光明多爭取一線希望,我想,他當時應該是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個你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光明,我們看到了。致敬!英雄!
《紅色家書》讀后感8
在我出生的年代里,聽著老一輩人講述革命和共產黨人的故事是最有趣的。而今,在省委書記、省長劉奇的號召下,全省掀起了讀《紅色家書》熱潮,我有機會、也有理由重新認真地品讀回味革命故事!都t色家書》將革命歷史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是革命者與家人的心靈交流,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決心,蘊含著對親人無盡的思念。
《紅色家書》學習專欄中,革命先烈方志敏在獄中《我們臨死以前的話》一文讓我深深感動,“愛國、創造、清貧、奉獻”是方志敏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也是我們當代黨員所需要學習的東西。我們要弘揚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學習t他對黨,對祖國無比熱愛,無限忠誠的理想信念,并把這份信念放在日常的工作中,具體我覺得要做到以"三心"促"三做"。
以進取心把事做精。要注重學習,切實增強知識危機和本領恐慌意識,把學習作為提升素質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所工作的`文坊鎮是一個有近三萬人口的大鄉鎮,日常工作必須要圍繞大局、突出重點、開拓創新才能抓好落實。要突出工作重點,以點帶面促全局,黨建工作是總抓手,脫貧攻堅工作是政治任務,新農村及宅改工作是秀美鄉村建設必須完成項,村集體經濟發展惠及百姓,鄉村旅游打造意義深遠……,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創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達到新水平,建設和諧秀美幸福新農村。
以感恩心把官做淡。牢記組織培養,抱著一顆感恩組織的心干好工作,看淡得失,敞開胸襟,放寬視野,不求索取,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干工作。作為鎮里的主官,要帶頭搞好團結,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凡事要以事業和大局為重,堅決維護領導班子的權威。要感恩家庭。要對家人心存感恩,要常常把家人的期望記在心頭、放在心上,珍惜崗位,勤奮工作,以優秀業績來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永遠做一個讓組織放心、讓親人安心的好干部。要感恩群眾。
以敬畏心把人做大。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文坊鎮目前各項工作任務都很重,有兩個黨建示范點的打造,省級貧困村西窯村的脫貧摘帽等。壓力越大,工作越繁忙,我們的責任心就得越大,我作為鄉鎮主官,是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對文坊這片土地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有強烈的責任感把鎮里的班子帶好,把文坊建設好。
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我一定要像革命烈士方志敏一樣,不忘初心、心系群眾,不忘使命擔當,努力為農村基層工作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建設和諧秀美的幸福新中國。
《紅色家書》讀后感9
自記事起,便是摸著厚厚的族譜,皺黃的紙頁,有些邊角上墨色已經暈染開來了。那時會覺著,這恐怕是我見過“最老”的文字記錄了吧。但古老厚重的氣息是當時的我不可體味的。
直到前些年我再從長輩手中瞧見它,我開始有些明白,那不僅僅是留下一些名字,蒼淼的筆觸下,記載的是一段歲月,可凝望的是一人一生的精神。
文字本身是不具備力量基礎的`,它并不似靈動的生物,可以宣泄活躍之美,也不像山川樹木,體現靜默的偉岸,但它,作為傳承,交流的載體,隨著歷史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記錄了那些力量爆炸,思想噴發的階段。
前些日子,借由五·四之際,和伙伴一同參與了上級組織的紅色家書誦讀活動。初來或覺僅是場單純的朗誦活動罷了,可隨著對家書的行行解讀,句句揣摩,字字詮釋,越發覺得,這完完全全的是一場精神洗禮,沐浴在這種純潔的感情里面,似乎是自己的感情也會得到升華。
篇篇家書,大凡在百八字,多則上千。文雖短,情確長。
牢鎖、深墻。
我仿佛能夠看見,漆黑的夜晚,寂靜陰森的地牢,風陰冷地嚎叫著,樹葉的沙沙聲像是死神逼近的腳步。午夜時分,執筆從容,外面寂靜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可期待黎明到來的炙熱卻始終盤旋、閃耀、跳躍在他們的雙眸!
剛骨、柔情。
他們絕不知道,此刻,他們為后世鐫刻出多少貫穿時空的力量。對黨的無限忠誠,對革命勝利的無比堅定,對父母愛人的萬千不舍。
王孝錫“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吉鴻昌“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史硯芬“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薄
滿腔熱血,浩然正氣,慷慨赴死,氣節永存。
翻看家書,一紙空白入簾,先是一楞,隨即倒是不覺淚目了。陳毅安,一封無字信,一生未了情。
“我怕聽流水澎湃的怒潮聲,也怕看船頭晶晶似的明月,更怕聽旅客中談論青春年少的樂趣,生別離的悲哀。”
放在如今,這或許便是一位感春傷懷的“詩人”生出的哀愁?蛇@條從上世紀傳遞過來的情愫,卻承載著戰火的記憶,也飽含著理性的純情。身處那樣的年度,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為了極好時代到來,他放下了。誰人無父母,誰人無愛慕,此刻便猶顯心酸痛楚,卻更令人心生敬畏。
一個人的家書,承載著寫信人的真情實感;一群人的家書,則承載著一個時代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信息。生逢盛世,我們更要緬懷先烈,居安思危。
誦讀紅色家書,追憶歷史煙云,傳承紅色力量。理想之火不滅,信念之光不熄!
《紅色家書》讀后感10
誦讀《紅色家書》后,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硝煙彌漫、烽火連天的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先烈們為了獨立和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國的歷史,是用鮮血寫就的.;新中國的未來,是用拼搏鑄就的。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要學習他們堅定信仰、對黨忠誠,不屈不撓、舍生取義,攻堅克難、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清政廉潔的革命精神與高尚品質,要銘記他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傳承偉大的紅色基因,汲取無盡的前行力量。
作為陳家新任第一書記,使命光榮,但面對脫貧攻堅、發展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民生服務等中心工作,倍感責任重大,壓力重重。我必須對得起組織信任與領導重托,以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飛揚的豪氣,挑起這負重擔,變壓力為動力,攻堅克難,讀書筆記。以昂揚的斗志和優良的作風迎難而上,共克時艱。一是盡快進入角色。堅定理想信念與信心,珍惜鍛煉機遇,盡快融入新崗位著手開展各項工作,不成功便成仁;二是沉下身靜下心。走到人民群眾中去,與群眾融合,打成一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為民服務,解憂,做群眾冷暖的貼心人;
三是是找準工作思路。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摸清陳家情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找準工作思路,確定發展方向。三是要有所作為。以不屈不撓、攻堅克難的精神積極做好黨建+精準扶貧、黨建+發展集體經濟等工作,不斷推進陳家村黨建和經濟發展。四是樹立良好形象。傳承勤政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建立威信,獲得群眾擁護。
《紅色家書》讀后感11
幾日前,有幸得一好書——《紅色家書》,瞬間我就被她質樸、大氣的裝幀所深深地吸引了,整個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國旗的鮮紅、是我們祖國幾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國紅,暗示著書中包含著無數革命先烈拋灑的鮮血。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翻開這本《紅色家書》就被他震撼,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書信、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文字,一次次沖擊著我的心靈深處,靈魂的盡頭,讓我不禁潸然淚下。什么是個人家庭的小愛?什么是民族革命的大義?這本《紅色家書》讓我這顆久處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對先輩們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了一次更加深入的詮釋。
合卷閉目休息,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緒跟隨著一封封家書返回到那烽火連天的年代。誰無父母?誰無妻女?誰不在乎生命?那些革命烈士的錚錚烈骨敢于挺身在敵人的刀槍之下,用性命去堅守革命的道路,用生命去追尋革命的理想,捫心自問我們這一輩人能做的到嗎?
羅瑞卿在家書中寫道:“什么是革命青年知識分子應有的立場?這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立場,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立場,擁護黨的領導和擁護國家的.政策立場,對于上述立場不僅要站的正,而且要站的穩。”信中說:沒有艱苦的學習過程和艱苦的鍛煉過程是一定解決不了的。
“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弊髾嘣诩視袑懙。1942年5月,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發動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妄圖合擊消滅我八路軍總部,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為保護北方局、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保護老百姓,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血灑太行!懊麑⒁陨硌硣,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讀著這一封封有血有淚、情意真摯的書信,我內心在拷問自己: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青年?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崇尚享樂,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等等變態的思想漸漸成為一些人主流思想。面對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拋灑過熱血、甚至獻出了生命的無數先烈,我們應當以何種姿態面對新時代。
毋庸諱言《紅色家書》,狠狠地給了我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禮,那是一段來自跨越時空的靈魂深處的洗禮。我在心里告誡自己不能安于享福,時刻要提醒自己做一個思想進步,忠誠于黨的青年干部,并嚴格要求自己、管束自己,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從日常工作生活的點滴做起,為建設新時代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紅色家書》讀后感12
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時代,書信似乎與我么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經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封封書信是何其珍貴。它們寄托理想,它們寄托壯志,它們寄托思念,它們寄托著革命英雄們為了革命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這些家書值得我們誦讀,這些家書值得我們傳承。今天,紅色家書我傳承,為大家誦讀了杜永瘦寫給妻子的家書《啪啪的槍聲,是我們訣別的標志》。
說實話,剛翻開家書時,映入眼簾的便是"杜永瘦"這三個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識淺薄的我對于這個為了中國革命犧牲自我的偉大革命英雄卻沒有任何的印象。在閱讀完他的家書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對于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精神感到欽佩,二更為自己對于革命知識的淡薄而感到慚愧。
書信中提及,杜永瘦于兩日后就要被槍決了,然而在整篇書信中杜永瘦始終以一種歡快的基調寫的。雖然我們從書信的字里行間無一不能發現他對于妻子的愛與牽掛,對于老母的思念與不舍,對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終以一種慷慨激昂的語調表明自己對革命的堅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為了大家,他必須以歉疚的.心拋棄小家,投身于奉獻大家的事業中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革命英雄只是位22歲的青年。22歲,正值青春年華之季,然而這位少年卻永遠長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書信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卻又激昂的話語"你的前途應當是‘干’!你的責任應當是‘干’!你的命運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類的出路!"這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新時代的我們也必須擁有這份干勁。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亦如杜永瘦所說,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為主的時代,用自己的知識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傳遞自己的力量,努力讓祖國屹立于世界的巔峰。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住那些為了祖國和平而不懈奮斗的革命英雄,唯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站立和生活在這片革命先烈由鮮血換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兩聲槍聲,雖讓我們可愛的戰士永遠地長眠于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兩聲槍響,亦打在了千萬戰士的心中,他們在哀悼犧牲戰士同時,又燃燒更強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干勁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拼盡全力。如今,"啪啪"的槍聲震蕩在我的心跡,讓我明白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應該如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紅色家書》讀后感13
在這個平凡的暑假,我讀了這本不平凡的書——《紅色家書》。里面記錄的是一位位為國犧牲的烈士們所為家里人寫的家書。讓我最深刻的,還得是冷少農烈士所寫的家書——《我真是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嗎》。
這封家書是冷少農寫給母親的。在信中提到,母親曾指責過他不僅不忠不孝,忘恩負義,而且不是個東西。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因此冷少農在信中解釋了這一“迷題”。他說:“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的去為他們努力!笔前,他并非不關心家里人,他只是將自己對家里人的關心分出來來關心一些更可憐的`人。冷少農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憐之人是多么痛苦,看著他們自己又是多么難過,多想他們都過上好日子呀!
人們常說,“家里的老人總是報喜不報憂”,何況漂泊在外的兒女!我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到,冷少農的孫子在說起爺爺的故事時,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為冷少農之所以不回家,是因為在外面享受榮華富貴,穿金戴銀,不肯讓家里人一起享福。自從太奶奶看了冷少農寄回來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這一猜想,并且認為冷少農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實,冷少農并非在外面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為了革命而奮斗,為國家做貢獻,寄回來的那張照片,只是為了讓家里人安心,不再牽掛他。直到冷少農犧牲12年后,家里人才知道冷少農是在為國家而奮斗,日子過得并沒有那么好。太奶奶知道這件事后,心里一直有愧于冷少農。他過得那么苦,那么關心家里人,自己十幾年來還一直懷疑他。真的太對不起他了!
冷少農的這種堅守崗位,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多少愛國志士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我在此向所有為國家付出的英雄,敬禮!
《紅色家書》讀后感14
一封信箋,傾述無盡思念;紙短情長,訴盡家國情懷!都t色家書》一書精選了百余封家書,時間涵蓋了從共產黨創建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寫這些家書的作者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遠離親人,告別妻兒,義無反顧地走出溫暖的小家走向殘酷的戰場,把對家人的思念付諸筆端,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愛情、與家國激情的家書。這些家書是革命者與家人的心靈交流,帶著戰火的記憶,蘊含著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留給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一筆富貴的財富。
從一封封透著歷史滄桑的家書中,我仿佛聞到了戰爭的硝煙彌漫,感觸到了家書作者們為實現救國理想的蓬勃心跳,家書中包含親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傳統文化的精華,作者以樸實真摯的情感,發自內心的抒發著他們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體現了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設不惜英勇犧牲的豪情壯志。
從這本書中讓我獲得的不僅是震憾、銘記、還有永不言敗奮進前行的力量。小小的家書寄托的不僅僅是家庭的瑣事,還折射出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再現了不同時期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黨性,他們在水深火熱之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為中國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奮斗終身。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寫給兒女的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也能體會到他們創業的艱辛和對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熱血追求,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
品讀《紅色家書》不僅使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凈化,而且增強了黨性,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要不忘初心、心系群眾,要砥礪前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1、推動鎮村經濟加速發展,讓農業強起來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服務為保障”的指導思想,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共進,搭建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引導農民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大力推廣草莓、百香果、西瓜等特色觀光作物種植,不斷壯大肉牛、蝦、甲魚等特色養殖產業。加大土地流轉,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凱鑫農莊、仙來山莊為龍頭,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及餐飲服務業,以江西加州農業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壯大發展超級稻、有機有色水稻。積極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加強對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和整合,引導合作社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工作,實現由數量擴張到數量質量并重的轉變。
2、狠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讓農村美起來
按照“七改三網”的要求,繼續抓好花田中心示范村和全鎮省級新農村建設點,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實農村“一戶一宅”政策;深入推進以“清理農村違法用地、違規建房,嚴格控制農民無序建房”為主要內容的“兩清理、一嚴控”農村建房專項治理,大力拆除農村“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讀后感在空閑地上建設“菜園、果園、花園”,變閑散宅基地為財富田園。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優先解決集鎮農貿市場、中小學校、幼兒園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村莊禮堂會場和公園等人員集中場所的公廁建設,新(改)建村委所在地水沖式無害化公廁13座。深入推進農戶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農戶新建“三格式”化糞池全部使用塑鋼材料,今年完成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覆蓋率79%以上,讓農村生活環境好起來。
3、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讓農民富起來
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讓農民富起來。強化精準脫貧、激發內在動力,壓緊壓實責任,持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步伐,調整農產品種養結構,拓寬扶貧渠道。結合洪泰牛肉、綠源肉類加工兩個特色農業,壯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對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加大幫扶力度,落實幫扶舉措,確保今年124名貧困戶脫貧摘帽。支持農民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技能培訓,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農人”,創辦農家樂,推動農民初始創業、特色創業、集群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縱觀如今天下,戰火依然未止,敘利亞的人們正如百年前的中國人民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年過去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了。我們幸運的是生活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的黨讓人們“居有屋、穿有衣”,這一切都是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創造的,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在基層黨員干部,唯有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不忘前輩遺志,聚集我們微小的力量,為鄉村振興助力加油!
《紅色家書》讀后感15
家書寄語,紙短情長。通讀《紅色家書》,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革命家從書本走進生活,讓歷史有血有肉,這是最真實的黨史讀物,是一種奮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動的紅色教材。
一、《紅色家書》之明志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毛澤建就義前的遺書;
“殺不盡頭顱流不盡鮮血”——鄧貞謙獄中絕筆書。
英雄雖逝、浩氣長存,為了建設光明、美好、幸福、富強的新中國,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的'不怕犧牲精神,譜寫出一曲曲悲壯的英雄史詩。碧血垂青史,浩氣貫長虹,他們的英名將永載史冊,他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紅色家書》之親情
“為求主義實現而奮斗,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在精神,不在形體”———王器民給妻子的遺書;
“別讓子規口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夏明翰給母親的信。
在親情與國家之間,無數革命志士選擇遠離父母妻兒,明知犧牲而無怨無悔地走向戰場。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戰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將對親人的思念埋在心頭,溢于家書?梢哉f,革命者最講親情,最懂真愛。
三、《紅色家書》之正己
“我們是共產黨員,為革命而死,毫無所怨,更無所懼”——方志敏。
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犧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筆頑強地堅持斗爭,用《我們臨死以前的話》的獄中絕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個無比美好的”可愛的中國”。
四、《紅色家書》之教子
“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親繼續奮斗”———趙一曼就義前給兒子的遺書。
趙一曼在犧牲前寫給兒子的家書,其中包含著作為一名母親的遺憾,為國犧牲的堅毅不屈,還有對幼小兒子的期望。趙一曼的家書讓我們看到,我們不僅應該愛惜千千萬萬名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和平與穩定的生活,更應該學習這些烈士不屈不撓、愛國為國的至上情懷。
是什么讓革命先烈們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大義凜然?這都源自對真理的追求、對信念的執著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高度認同。新時代新使命,我們務必要從《紅色家書》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珍惜崗位、珍惜時光,完成好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使命,切實將革命先烈矢志奮斗的理想變為更加美好的現實。
【《紅色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色家書》讀后感05-23
紅色家書讀后感05-26
夢見紅色的包 紅色包包06-04
紅色作文03-09
紅色的海洋作文11-17
夢見紅色狐貍07-20
紅色的回憶作文12-17
夢見紅色果實05-11
夢見紅色的地毯05-11
夢到紅色的龍是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