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6-13 10:02:25
  • 相關推薦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

  書中最不幸的婚姻,無疑是“我”姑姑依芙琳和姑父坤德,依芙琳記恨坤德愛的人不是她,這一恨就是一輩子,甚至影響到下一代。依芙琳放不下她的執念,把婚姻當成了愛情,過去了的事情,久久不能放下,終成了人生悲劇。婚姻中的夫妻,面對矛盾時,要多問問自己,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如果要,那就請寬容、忍讓吧,一起攜手走向未來。

  書中幸福的婚姻大抵是一樣的,伊萬和娜杰什卡,一眼看中,一輩呵護,百般包容,相互尊重。再看主人公“我”的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非常疼愛她,面對丈夫的意外,她沒有逃避,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面對生死,生活中豁達開朗。遇到的.第二任丈夫,也非常地愛她,正如她自己說,和拉吉達在一起感覺自己像是穿行在山谷中的風,而和瓦羅加在一起就像是暢游在春水中的魚。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當我們從閱讀中見過眾生后,就不會被生活中的所遇擊垮,因為我們的內心已經有了足夠強大的能量與之抗衡。是的,我們要學會和這個世界和解,學會接納,學會釋懷,面對世事紛繁,就讓我們用寬容的胸懷容納缺憾吧!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2

  我是麥田的熟人,我有二十六歲了,今天在我在麥田地頭散步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個九十歲的老人講起的故事。她說,她是風和雪的老熟人了,雨雪看老了她,她也把它們看老了。

  我不想先說我看到的這個故事,當我看完的時候,其實,我在思考,到底這個故事想要講出什么呢?我也不想用百度百科的話語來解釋,因為我覺得說服不了我,直到我看到了這段文字。

  “面對越來越繁華和陌生的世界,曾是這片土地主人的他們,成了現代世界的”邊緣人“,成了要接受救濟和靈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哀愁和孤獨!當我在達爾文的街頭俯下身來觀看土著人在畫布上描畫他們崇拜的魚、蛇、蜥蜴和大河的時候,看著那些已失去靈動感的畫筆蘸著油彩熟練卻是空洞游走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一團猩紅滴血的落日,正沉淪在蒼茫而又繁華的海面上!我們總是在撕裂一個鮮活生命的同時,又扮出慈善家的樣子,哀其不幸!我們心安理得的看著他們為著衣食而表演和展覽曾被我們戕害的藝術;我們剖開了他們的心,卻還要說這心不夠溫暖,滿是糟粕。這股彌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難道不是人世間最沉重的凄風苦雨嗎?”

  故事的最后,他們會是什么樣呢?現實的他們,最后又是什么樣呢?

  她說:故事總要有結束的時候,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尾聲。

  這個故事其實不是很長。它分為了四個部分,分別是清晨、正午、黃昏和半個月亮,不長的故事講述著鄂溫克族百年歷史。有溫情、有痛楚、有磨難、有歡樂,小小的部落有著世間一切的悲歡離合,且神秘令人神往。

  這個故事的人物有好多,但最難忘記的就是薩滿的接替者妮浩。仿佛她承擔了這份神圣的責任,就必然付出代價。為了別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一個一個的逝去,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很多時候都在交代人物的死亡,不只是妮浩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人,有的是正常的老去,有的則是意外。

  很多人都逝去了。

  故事的講述者淡淡的`經歷著,靜靜地敘述著,忍受著離別,然后迎接著新生。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地吧!在我讀故事地經歷中,最開始會因為人物地離別而哭泣難過,慢慢地,隨著年齡地增加,隨著聽的故事越來越多,其實死亡并不覺的可怕了。

  回到老家,在田地間散步的時候,發現又添加了幾座新墳,在與家人的聊天過程中,發現,很多人也在記憶中慢慢淡忘了,一轉眼,最近夢到的親人也已經離開了十多年了。是什么淡忘了呢?我想,是街道上一群陌生孩子的笑顏,是恍惚間突然就長高長大的小孩,是翻修了一遍又一遍的房屋,是記憶中健碩的老人再見已是步履蹣跚,我想,這些淡忘可能是因為新生,也可能是因為歲月。

  有新年,便有舊年;有新生,便有老去。

  這應該是人生必須的經歷吧!

  就像作者所說的“我已經說了太多太多死亡的故事,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人們的出生是大同小異的,死亡卻各有各的走法。”

  死亡,其實司空見慣,我們現實中所見到的聽到的,有時候遠比故事中的更為脆弱,我們的生命看似堅不可摧,頑強至極,實則遇火則化,一推即倒。

  死亡,對于你,對于我,始終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命運莫測,生死無常,其實我們現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一段未知的冒險,與其被死亡的恐懼與不安耗盡生命力,不如珍惜和善待我們所擁有的平凡的每一天。

  即使有一天死亡來臨,不要恐懼,所有的離去,都會以一種新的形式到來!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3

  合上書,眼前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額爾古納河畔,述說著一支鄂溫克氏族百年來的歷史。這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以馴鹿為舟,以打獵為生,繁衍不息。而神奇之處,在于他們引起了我對生與死,神與人的思考。

  大自然的生老病死,仿佛一個輪回!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正是有了這輪回,生命才得以繁衍至今。而鄂溫克人生于自然,長于自然,他們的命運似乎也參與到了這自然的輪回當中。

  作者寫了一支氏族近百年來的歷史,這其中最不乏生命的來與去。主人公經歷了父母、親人、愛人、兒女的離去,對生死也許看得淡了些。就連我這樣的閱讀者,剛開始看到主人公失去父親,或那個與狼搏斗的老達西死的慘烈,心中還有些痛惜,后來漸漸看到主人公的兒女也離她而去,心中已不再起波瀾。鄂溫克人喜歡風葬,好像這樣死后也能融于自然,繼續過鄂溫克人的生活。

  鄂溫克人信仰薩滿教。書中主要出現了兩位薩滿,他們有同樣神奇的功力。比如神奇的預知能力,每當氏族中有人去世,薩滿總是第一個知道的。還有最著名的`祭祀跳神。當氏族中或別的氏族有一些棘手的疾病,就會請薩滿去跳神。薩滿穿上神衣舞蹈,打起神鼓唱起歌,疾病就會離那個人而去。但是神總要帶走一條生命,一條生命留下了,另一條生命就要替他走。尼都薩滿為列娜跳神時,代她走的是一只馴鹿仔。妮浩就沒這么幸運了,每當她跳神救回一條命時,就要失去自己的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親骨肉換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多么痛苦啊,但是妮浩每次都選擇去跳神。薩滿就像是人與神之間的使者,也許在他們眼中,眾生皆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拯救的。

  鄂溫克人崇敬火神,無論去哪里都帶著火種。他們不能往火中吐痰,灑水,不能往里面扔不干凈的東西。當鄂溫克人打到熊或堪達罕的時候,薩滿就要祭瑪魯神。還有“白那查”山神,獵人行獵時看見刻有山神的樹,就要給他敬奉煙和酒,還要摘槍卸彈,下跪磕頭祈求山神保佑。從山神旁邊經過,不能大吵大嚷。鄂溫克人崇敬各種各樣的神,但這些神歸根結底是來源于自然,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正是這信仰才讓鄂溫克人形成了自己的風俗文化。

  命運,在書中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比如達西死后,瑪利亞就懷孕了,或者妮浩給自己的孩子取植物的名字,結果他們的生命都像植物一樣脆弱,而且死亡也與相同的植物有關,又或是主人公的愛情,始于熊,終于熊……讀著讀著,會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安排好了的,他走完了該走的路,就離開了。一個人的故事結束時,總會想如果他的命運不是這樣,故事又該如何發展。但命運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它該如何,就如何。

  跳神救人,一命償一命,這些情節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有些迷信,但世界總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還有許多未知,也不是在等待著人們去探索,而是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被發現,也不被打擾,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探究它的真假。就像這世世代代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鄂溫克人,奔騰的河水帶走了時間,沖刷了歷史的印記,帶不走的,是堅守。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4

  因為董宇輝老師的“由衷深沉,不知所以但一往深情的愛”,我翻開了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它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一種平靜優美的生活美感,使我仿佛獲得了精神上的釋然與歸宿。

  這本書以一個年近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的口吻,敘述了這個在大興安嶺深處生活的游牧民族從繁榮到被現代文明沖擊而日漸式微的歷史變遷。

  [生命的敬畏]

  《額爾古納河右岸》最觸動人心的,莫過于鄂溫克人對生命的敬畏。

  生活在森林里的鄂溫克族人民與馴鹿是密不可分的,在他們的眼里,馴鹿像孩子一樣珍貴。文章中甚至有一段還寫道“馴鹿一定是神賜予我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連一頭馴鹿都是神圣的,他們看待生命的平等觀念,怎么不值得現代人類學習呢?我們平常的新聞報道上經常有人虐待動物的現象,那些殘忍的人是否想過,動物的生命也是值得尊重的呢?而那已衰老的鄂溫克族對于任何生命都敬畏的那股人情味兒,卻在這越來越先進的社會越來越黯淡了。

  與現代不一樣,鄂溫克族人民舉行葬禮的一種方式叫“風葬”。當逝去的人的身體融入風中,人們希望他們仍然能聽見大自然的聲音;蛟S以現代人的觀念,這樣的想法顯得荒唐,然而對于古老的`鄂溫克人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他們對離世的親人最美好的祝愿呢?這又何嘗不能彰顯他們對生命的虔誠呢?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汲取到了一股力量,它教我去敬畏生命,去在淳樸的善意里找到歸宿。

  [自然的熱愛]

  在這個民族,山川和湖泊是他們的家人。他們受饋于自然,同樣也尊重自然的一草一木。

  作者遲子建曾說過:“如果山巒給予我的是勇氣與激情,那么大海賦予我的則是寬容的心態和收斂的詩情!痹诳焖侔l展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情感需求常常無法被滿足,人們對于孤獨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沉重。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嘗試著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呢?當我們真正做到敬仰、熱愛自然,內心才能得到充盈,我們才會擁有超越孤獨的內心與勇氣。

  《額爾古納河右岸》告訴我,自然就是力量,它會像神明一樣庇佑著你。人要回歸本心,親近自然。

  [信仰的傳承]

  作品通篇都充斥著一股獨屬鄂溫克民族神秘的色彩。

  小說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妮浩,她是一位被當做神靈的薩滿,可同樣是個悲劇性人物。她不能改變自然法則,每救活一個人就要失去自己的一個孩子,作為母親,她忍心失去自己的孩子?但她說:“我是薩滿,怎能見死不救呢?”為了蒼生,為了大愛,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犧牲自己,她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可她又是多么的無助。∵@令我我想到了莊子的一句話:“至人無己,圣人無功,神人無名”。我敬佩她,敬佩鄂溫克族的他們在目睹了那么多撕心裂肺的死亡之后仍對人生抱有的頑強生命力和堅定的民族信仰。

  鄂溫克人民的信仰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他們那堅韌、頑強、博愛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種族延續的根,即使鄂溫克民族漸漸衰敗,即使這信仰有時會與現代文明產生沖突,卻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大興安嶺的深處,有一種磅礴遒勁的聲音,那是鄂溫克永不衰退的堅定的民族信仰,你聽見了嗎?

  原始與現代的碰撞,美好與痛苦的并存,快樂與悲哀的交織,譜寫了這一首令人潸然淚下的生命樂章!额~爾古納河右岸》,它給了我堅定的勇氣去敬畏自然,熱愛生命,坦然面對這世界。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5

  這是一個90歲的鄂溫克女人的自述,她近百年的人生經歷,折射出鄂溫克族近百年的發展歷程。這個民族在森林中生活,信奉薩滿,因馴鹿覓食而搬遷、游獵。他們在自然的恩惠與折磨下生存,他們遭遇了日侵,他們經歷了—,最后,在所謂先進文明的“侵襲”下,他們不得不在游牧與定居之間游蕩。不過,這是一部女人的書,似乎應該蕩氣回腸的歷史,在遲子建的筆下,在“我”的口中,是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自然、生動、詩意、悲情……

  人與自然

  故事由“我”的誕生開始,“我”出生在寒冬,有一個姐姐也出生在嚴冬,但因狂風掀了母親生產用的希楞柱,姐姐受了風寒,出生兩天后就死了。自然賦予鄂溫克人一切,也會不時殘酷地收回它的恩惠,“我”的父親林克死于雷電,姐姐列娜、第一任丈夫拉吉達在風雪中永遠地睡眠,第二任丈夫瓦羅加被熊揭開了腦殼。

  即使自然很無情,但鄂溫克人并不愿意離開森林。可是現代文明在“侵襲”,伐木工進駐森林,鐵路公路伸進深山,動物四處逃散。鄂溫克人下山定居,依舊的游牧生活又將他們帶回森林,定居點激流鄉最終成為一座空城。只是人心開始浮躁,有的.年輕人甚至走上歧途,如孫子沙合力因盜伐天然林被判刑三年;外孫女索瑪不停地與不同的男人幽會,然后不停地流產,無法出嫁。為了孩子們,女兒達吉亞娜籌建了新的定居點布蘇,可是“我”覺得他們終有一天還是會回到山林里。

  人與人

  在人與自然的大主題下,人與人的故事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有數段美麗的愛情。如母親達瑪拉,在年輕時與兄弟倆相遇,兄弟倆都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以射箭一決勝負,最終林克成了達瑪拉的丈夫,而伯父尼都薩滿孤獨終生。在林克去世后,尼都薩滿再次追求達瑪拉,可是弟媳不能嫁哥哥這一族規,扼殺了兩人的愛情,也讓兩人的生命日漸枯萎。

  而姑姑依芙琳的愛情則是一場悲劇。她嫁給了不愛她的坤德,怨恨充斥其一生,她甚至討厭自己的兒子金得,認為金得如坤德般懦弱。她為兒子安排了一場婚事,金得反抗不得,上吊自殺了。坤德令依芙琳再次懷孕,可是依芙琳千方百計地讓自己流產了。

  人與神

  鄂溫克人信奉薩滿。在小說中,薩滿確實具有神力,能呼風喚雨,救人性命。可是薩滿也為身上的神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妮浩繼承了尼都薩滿的衣缽,可是妮浩每救一個人,就要失去自己一個孩子。但是身為薩滿,她的職責就是救命,即使是有罪的“馬糞包”和偷吃馴鹿的少年,她也要穿上神衣,跳神救之。最后,妮浩為祈雨救火而死。

  茅盾文學獎如此評價此書: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6

  因為董宇輝老師的推薦,才有幸讀到遲子建的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看到了鄂溫克族在原始森林的狩獵生活,令人心生向往。簡單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一切都很簡單,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故事也很簡單,而這一切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

  他們的一切都很簡單,簡單生活是傳承,是積淀,在他們信仰的神庇護下,他們的生活很簡單。他們一直都生存在山林中,與外界的聯系很少,頂多是交換一些必備的生活物資;從小到大與馴鹿為伴,積累了足夠的生存經驗,才讓生活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喜慶的日子里,他們會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飲酒歡暢,直到天亮。看完這本書,會對現代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令人感到恐懼,不勝其煩,很容易對那種生活心生向往。但是現代社會的人,是很難適應那種生活的,在那種環境下,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更別談享受那種生活了。

  讀這本書,最讓我意難平的就是不斷地有人死亡,而這本書中講故事的人,大多數故事都與死亡有關。面對生命,面對死亡,他們虔誠而又豁達。對生命的敬畏,面對死亡的豁達,才是這本書令人讀了又讀,愛不釋手的主要原因。

  生與死總是那么動人心魄,生死之間有大秘。死亡一直籠罩在鄂溫克民族的`頭頂,生存環境雖然風景優美,但是生存狀態惡劣,大人小孩隨時都在經受著死亡的考驗,雖然他們一輩子都在森林中生存,但是再多的經驗也不能保證他們每一次狩獵都能平安歸來。

  書中給我們講述這些故事的是一個女人,從她小時候直至生命的盡頭,把給她留下深刻記憶的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告訴了我們。她有一團火,是她出嫁的時候,她母親送給她的,這團火一直伴隨著她,直到她老去;鹗俏拿鞯南笳,生生不息的火苗,預示著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她在周圍的石頭上畫了很多畫,那些畫我們沒有看到,只能根據描述想象,但正是這種想象,反而讓那些畫變得鮮活起來,那些畫上的馴鹿,蹦跳著走進了我們的心中,也讓我們更加渴望身臨其境去欣賞那些畫作了。

  最后,他們部落的人大多數都下山了,定居了,生活越來越好了,只是不知道他們的人生有沒有變得更好呢!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7

  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記錄了生活在中國東北山區的鄂溫克族人們的歷史變遷和演化。打開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民族的歷史。風格不粗糙,充滿了溫暖和同情。讀完這本書后,是我不得不提筆寫下自己的感觸。

  小說講述部落首領最后妻子的故事。從一百年前到現在的社會;從部落的第一個識字的人到第一個大學生;從動蕩的晚清到第二十一世紀的安康,從生活在希愣柱到生活在紅色磚白色瓦的村鎮;這些變遷記錄著這個民族的滄桑。

  這是一個與自然和諧的民族。他們與馴鹿一起生活,保持一個游牧的的習慣,隨著馴鹿遷移或停留。他們以打獵為生,生活在能看到星星的“希楞柱”,這是一個臨時的“家”。他們現在沒有工業文明,生活在原來的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是一個充滿著愛和恨的瘋狂的民族。不娶他心愛的女人,被迫從母命嫁給金得,在新婚篝火燃燒正旺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達馬拉與林克和尼都之間的愛,激烈的背后更多的是無奈;伊萬對那杰什卡悠長綿遠的愛,像一股清泉的味道,進入我的身體,洗刷了我的心扉。敢愛敢恨,有多少生命的'掙扎是破碎和無奈;彼此的生死離別,說盡了多少生命的脆弱。

  這是一個充滿大愛的民族,他們信奉瑪魯神和薩滿。依賴薩滿跳神來治療疾病,趨避災禍。作為薩滿的妮浩以救人為己命,明知救人要失去自己的孩子,還依然為偷取馴鹿的漢族小伙跳神。他們明知會以危及自己親人的代價去幫助另一個人的時候,仍然戰勝畏懼,勇敢地選擇幫助哪怕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是一種蘊含在一個民族內在品質中的善良和勇氣,如金子一般閃閃發光。助人不難,難的是放下自己的得失,只為助人而助人。用真誠的心和行為去尊重另一個生命。那便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境界了。

  這是一個沒有利益沖突的,通過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實現了和諧社會的民族。他們實行平均主義,食品嚴格分配,多余的食物或財產儲存由專人保管。男人負責狩獵,女人要負責熏豬肉,用動物毛皮制成衣服。沒有利益沖突,人與人之間保持簡單的感情,互相幫助,團結,共同抵御自然災害、饑餓和疾病。

  通過鄂溫克族人質樸、高貴的品質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都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都應該團結、互助、自立、自強,更應該有大愛無疆的品質。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昌盛。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8

  讀罷《額爾古納河右岸》,最大的感受就是內心一下子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淡然。書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性格多種多樣,愛情千姿百態,生命脆弱無常;貧w到現實,就會覺得所遇到的任何人,面臨的任何事,一切都是正常的存在。

  關于愛情

  要想贏得愛情,你就得要勇敢,不然你看到的就是別人的風花雪月。

  書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弟弟魯尼,他對愛情的態度是大膽的追求,主動出擊,面對競爭對手金得,早一步跑到女方的部落去求婚,最終把妮浩帶回了自己的部落,那時他尚未成年。伊萬卻是用幾張孢子皮以及他那大而有力的手,從商人手里換回了俄羅斯姑娘娜杰什卡。

  書中“我”的父親林克和大伯尼都是通過射箭比賽,贏得了母親的芳心。而在父親死后,大伯為母親親手做了羽毛裙子,母親也穿著這羽毛裙子圍著篝火翩翩起舞。而“我”與第一任丈夫拉吉達是在一次迷路的途中,偶然相遇,燃燒起愛的火花,并走到了一起。

  關于命運

  命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因果關系,是緣由自己過去的選擇和行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

  書中描寫了大量關于人物死去的情節,有的人無緣無故的死去,有的是離奇的死,執著的死,無奈的死,以及勇敢的死,你就會覺得人生路上,一切都可以看淡、看輕,沒必要去糾結過去的事,也沒必要憂患尚未發生的事,坦然地看待這個世界,你就會心平氣和的去善待自己,寬慰自己,并能夠從容前行。

  書中意外死亡的人物很多,“我”的第一任丈夫拉杰達是在尋找馴鹿的路上被凍死的;第二任丈夫瓦羅加是在保護放映員死在了熊掌之下;老達西是為尋狼報仇后被群狼吃掉的;小達西曾為日軍效力被造反派打斷腿意志消沉開槍自殺的,他媳婦杰芙林娜為此選擇吃毒蘑菇殉情而死;“我”的姐姐小列娜卻是因為磕睡凍死在了馴鹿背上。

  關于性格

  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命運。一個人一個性格,最后卻都活成了“自以為是”。

  書中人物性格各異,“我”的姑姑伊芙琳尖酸刻薄,是因為丈夫有一個前女友,而記恨了他一輩子;老達西執著孤僻,年輕時因一只狼咬斷了他的腿,而一輩子所做的事就是為了報仇,馴鷹尋狼,最后死于群狼之口;小列娜懂事,富有愛心,一個尚未長大成人的漂亮小姑娘,卻因為害怕尼都薩滿做法害死他父親,和“我”一起在尼都薩滿帳篷里陪他說了一晚上的話。

  書中有一個壞角色她的名字叫瓦霞,她是一個不安分的女人,已經和別人訂了婚,卻帶著“我”的二兒子安道兒“失蹤”了一個晚上,安道兒無奈娶了瓦霞。書中“我”的第二任丈夫的弟弟拉吉米,對養女馬伊堪則是過度的寵愛,總以為她沒長大,不讓她戀愛,不讓她結婚,最終馬伊堪和一個鄂溫克男人私奔,生下一子,孩子兩歲后,選擇了跳崖自盡。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9

  借讀了一本叫《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書,大概是由于遲子建女士在我們的心中的地位不夠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那幾本嶄新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仍然保持著它的青春,我曾經問過我的朋友和同學,他們有沒有讀過這本書,知道不知道遲子建這個人,他們一致的.回答是不知道,沒讀過。果不其然,幸好我讀了。它的內容、它的形制、它的文化、它的內涵、它的現實性,深深地打動了我。自那以后,我開始愛上了她的作品。所以,在我看來并不一定是那些一直在我們口口相傳的人的作品才是不朽的作品,或是某些年代某些事件中的才是珍品,而這些當代人的作品也一樣,只要它反映著一個社會的現實、或是有著深刻的令人反思的、或是讓你喜愛的作品并在你的傳播下得到大家認可的,因此,不論是什么時代,是什么人的作品,即使是現在無名無姓的人的,都應成為“經典”。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但是有多少人了解這些民族的文化,試問一下,少數民族的同胞們,你們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你們都不知道,或是僅僅是一點點皮毛,那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漢人呢。在試問一下,咱們漢人又對自己的文化了解多少。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了解、不珍重自己的文化,它就已經相當于從世界上消失了,它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甚至是人民以及他們的思想。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

  第一次知道《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是在最近爆火的東方甄選的直播間里,主播董宇輝特別自豪地說:“我一定要死后,在我的墓上刻一句話:我把一本非常好的書賣出150萬本!彼院芎闷孢@一本讓他熱血澎湃,瘋狂推薦的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馬上網上下單讀起來。

  故事是以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訴說經歷開始。書中介紹了一群鄂溫克族人,生活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世代與馴鹿相依為命。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處遷徙游獵,仿佛身處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當時主播介紹的時候也說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世外桃源。然而,美麗而神秘的大森林里,卻隱藏著無處不在的危機。族人們與猛獸殊死搏斗,跟惡劣環境百般周旋,依舊無法阻止親人的離去和民族的衰落。從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死亡,一次次無可奈何的失去中,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堅韌和人性的.頑強。

  整本書被分為被“清晨”“正午”和“黃昏”三個部分。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清晨是一天的希望,這個時期的鄂溫克族充滿了生機,部落中富有色彩的人物陸續登場,有精干瘦朗愛著妻子的林克,勤勞愛美善舞的達瑪拉,溫厚隱忍卻很孤獨的尼都薩滿,勇敢健壯的魯尼以及美麗不幸的拉吉達等等,每個角色都色彩飽滿讓人印象深刻。這時候的色彩是清新歡快的,不斷有人結婚,不斷有新生命降臨到這個部落。正午是一天的頂點,也是這個部落的輝煌時期,主要人物都正值壯年,他們肆意揮霍著自己的體力和智力,為了部落的生存,和雪災、瘟疫、戰爭做著艱苦的斗爭。黃昏進入了一天的尾聲,鄂溫克族也不可避免地迎來了衰落,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原始森林遭到亂砍濫伐,這個古老的游獵民族被迫下山定居。

  一本書讀下來,我了解到那個古老的民族,那個民族的族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他們熱愛那片神秘的大森林,感受著他們為了生存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體會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充滿愛恨情仇的真摯感情,不由得為一個弱小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百年滄桑和時代變遷而深深感慨。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1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心靈受到了一份洗禮,那么古老的蒼涼,那樣遙遠的滄桑,都是我從未見過的。我驚嘆于那個古老民族對自然的執念與敬畏,對情感的灑脫與自然,對傳統的堅守與傳承,對他人的關懷與熱情。他們,與山與水長在一起,與麋鹿在風雪中堅守,與餓狼在月夜間搏斗。都是這個民族的人真性情的象征。

  我驚嘆于世間那天造的美景,額爾古納河右岸得天獨厚的美景。“太陽已經落了一半,他把向西的水面染黃了,所以那條河看上去好像一分為二了,一面是青藍色的,一面是乳黃色的!边@是光之暈染。我迷戀麋鹿走過的深秋寂靜的林,它們輕輕地吃著白蘑菇。迷戀堪達罕游過的夜色的山,它在水中嬉戲,這是樂之生靈。我向往落在鐵皮風箱前的一群黃蝴蝶和林間披著白色袈裟的白樺樹,它體內流著新鮮甘美的汁液,這是林之純潔。那里的秋一定是極美的,那里的夏一定是熱烈的`,那里的冬一定是嚴寒卻又孕育著春的。

  那兒熱烈的人情更使我震撼,誰曾想一個整日為生存

  奔波操勞的少數民族竟是如此的敢愛敢恨。它們的婚喪嫁娶同樣如我們般隆重,他們對愛情也是如我們般渴望迷戀,甚至更加忠誠熱烈,他們也有信仰并愿意為此付出代價。有一個女人,她是本書的主人公,她把一生獻給愛情和信仰;有一個古怪的老頭,他訓練一只鷹,最終他們與傷了他的腿的狼同歸于盡;有兩個薩滿,一個在對一個女人的思念中悲傷死去,一個用自己孩子的性命救活他人;有一個妻子,為了和不愛他的丈夫慪氣終身,扼殺了腹中柔軟的小生命;有一個青年人,為了違抗母命拒娶不愛的人,吊死在一棵枯樹上;有一個老婦人,為了表達對愛情的至死不渝,穿著為傳統所不允的結合中戀人送的羽毛裙子,在兒子的婚禮上舞蹈直至生命的凋亡~~~

  薩滿舞蹈在這本書中有諸多地方提到,這象征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與靈魂。第一次是尼都薩滿為救一個女孩性命,舞蹈讓一只小灰鹿代替女孩去了那個灰暗的世界。當日本人來的時候,為了捍衛民族的尊嚴,祖先的威嚴,衰老的尼都薩滿再次披掛上神衣,這一次他走向了生命的盡頭。他拼命地舞著,跳著,傷口消失了,馬死去了,他也倒下了,但他倒在對祖先的驕傲里,對戀人的思戀里,他歸去了想去的地方。從妮浩成為薩滿的那一刻起,她就開始救死扶傷,為了救偷食物噎死的人,別的營地的病人,她犧牲自己孩子的性命,一命抵一命,從先民起的生存之道。他們舞起時,天地為之撼動,草木為之哭泣,命運為之改變。披掛的神衣,神型的木偶,象征日月雷電的鐵片,傳遞著這個古老民族的低吟。

  我從未來過這片地,但我神往初秋飛舞在林中的黃蝴蝶,那種清冷的感覺,那么干凈與淡然;夜間燃起的篝火,熱烈的舞會,愛人間的心心相印;淳樸自然古老的生活,與鹿共處的寧靜之道,那一切都是那么美。仿佛是不可觸碰的夢境,又仿佛是一覺醒來就能到達的歸處。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2

  嗨,你好,我是小米,很高興通過文字與你相遇~

  這是一篇完全由書中情緒引導所寫的讀后感受,難得讓人一氣寫就,全然因為這本書,讓人讀后難掩情思。

  合上《額爾古納河右岸》,沒有一口氣讀完的酣暢淋漓,更多是一種悲涼,仿佛親眼看著一個民族消亡,在現代文明的發展中,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傳統氏族部落文明湮滅,一點一點走向盡頭。

  作者描繪了生活在我國東北部大興安嶺深處,額爾古納河沿岸的最后一支狩獵部落(馴鹿部落)鄂溫克族的故事。他們狩獵為生,和放養的馴鹿為伴,獨特構造的房屋希楞柱讓他們方便遷徙,儲藏物品的“靠老保”是他們遷徙的保障,神奇的薩滿為他們治病救人,傳統的喪葬、婚禮、生育文化延續著獨屬部落的文明。

  故事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回顧自己的一生——“我”,暮年的老人,回首生命中過往的人事,始終圍繞著活在自己的氏族部落,這是全部的“我”所認知的世界。年少時的好奇朝氣,為人妻時的堅韌柔情,為人母后的堅強沉靜,“我”和烏力愣一起成長,當我行至暮年時,我的烏力愣也在文明的發展中消散,“我”能做些什么呢?只留回憶和講述罷了。

  生命中依次出現過的'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父母、親人、愛人、朋友、兒女、孫輩,在原始的傳統生活中,漸行漸遠,部落一點點沒落,人生在不斷失去舊人和迎接新生命中成長,歲月的長河里重復著死亡與新生,接替中奔流向前,流淌在那片遙遠的、神秘的原野……

  當讀完這個故事,合上書后反復咀嚼體味,這本書帶給我的個中滋味,我該如何形容表達,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兩個詞最為貼切:蒼涼悲壯、沉郁悲涼。

  一種平靜處起波瀾,于靜寂中直擊人心的美與悲。

  董宇輝形容這本書帶給他一種平靜的美,他曾這樣介紹《額爾古納河右岸》——

  “馴鹿逐苔蘚而棲,人們在森林中相遇,也在森林中分離;人們在自然中獲得,也在自然中失去。我們就如自然的精靈一樣。你看到水鳥從湖面上飛起,你牽愛人的手,在山巔看漫山紅葉;架起了篝火,月光下,薩滿起舞,人們飲酒縱歌,直至天亮!倍嗝疵篮玫膱D畫,多么讓人動容,又是多么讓人向往。

  美好的畫面,如今讀來卻覺悲涼。鄂溫克族的故事該怎樣繼續上演?森林植被的破壞,馴鹿可食的苔蘚越來越少,老一輩人對新定居點的不適應,游獵民族的明天會走向哪里?《額爾古納河右岸》有多美,讀后的感受就有多么悲。

  隨著中國最后一位女酋長的離世,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民族,遲子建以此為原型寫下這本動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們該慶幸,有更多人看到,還有人、還有文字能記錄描繪屬于這個民族的美,讓更多人看見。

  最近,用這篇讀后感做了一次讀書分享,其實當自己讀出來后發現了許多遣詞造句問題,但仍然想以最初寫成的文字推送出來,只因這是完全隨所思所想流露而來……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3

  大興安嶺那片廣袤的原始森林里的鄂溫克族人,才是最懂這個地方的。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大興安嶺的女作家,她是多么的熱愛這片白山黑水和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飽含深情的描述在書寫著這片神奇的地方和神秘的古老民族中發生的事。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一個古老而飽經滄桑的聲音開啟,敘述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變遷,人員更迭。剛讀到這里時我眼前一直浮現的是坦泰尼克號開始時老年露絲緩緩的講述的畫面,也讓我想起了大明宮詞開場那緩緩的蒼老的哀怨的旁白,“據你奶奶講,我出生的時候,長安城陰雨連綿。一連數月的大雨將大明宮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連人們的表情也因為多日未見陽光而日顯蒼涼傷感,按算命先生的理論,這一切主陰,預示著大唐企盼的將是一位公主的臨世!。一如既往的遲子建式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簡單的文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神奇的效果,這就是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吧。對細節細致的描寫,讀著讀著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河流旁……,好像作者描寫的就是我身邊的事,跟著他們一起打獵,一起馴鹿,一起遷移,一起看著薩滿跳神,一起聽那風聲,那雷聲,那雨雪閃電,那潺潺的流水聲,那原始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有時候一段一段的文字忍不住就讀出聲來,好像渺小的我站在廣袤的天地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特意查了下百度,“額爾古納河,是黑龍江正源,中俄界河,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境內。在《舊唐書》中稱之為望建河,在《蒙古秘史》中稱之為額爾古涅河,在《元史》中稱之為也里古納河,在《明史》中稱之為阿魯那么連,自清代開始稱之為額爾古納河!

  河流,山川,馴鹿,堪達罕,烏力楞,希楞柱,靠老寶,日月,星光,一個個意象結合起來是那么的美妙,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和諧的樂章。風葬,把死去的'孩子扔到向陽的山坡,弟弟林克和哥哥尼都薩滿同時喜歡上了達瑪拉,為了爭奪她,相約射箭比賽,最后林克娶了達瑪拉,也許是哥哥射箭的最后一刻讓著弟弟,也許是宿命讓他射偏了,可他的內心依舊深愛著她,在弟弟死后他為她用藍的白的羽毛做了一件裙子,她也非常喜歡,由于部族的禁忌,最終沒有在一起,令人唏噓。

  清晨和正午雖然也描寫了一些人的死亡,但節奏是明快的,輕松的,從黃昏開始漸漸令人壓抑,死亡的氣息愈發濃烈,妮浩每每跳神救一個人性命時,必將帶走一個自己的孩子。一命換一命的宿命,籠罩著這個堅韌的氏族。

  清晨,正午,黃昏,半個月亮,一天時間里,這個民族最后一個酋長的老婆用它九十歲的蒼老聲音講述了這個民族的百年命運從開始到被現代文明歸化,對應這她從小時候到結婚生子到老年的這一輩子,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寓意也很更加深刻。

  “如果把我們生活著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比喻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的話,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縱橫交織的血管,而它的骨骼,就是由眾多的山巒構成的。那些山屬于大興安嶺山脈!

  讀完最后一行文字,心中充滿了蒼涼的無力感,從原始的自由自在的捕獵遷移生活到定居,自由自在在林間跳躍奔跑的鹿被圈起來,最終森林被伐木工人的一個煙頭毀滅,這個古老的鄂溫克族的起起伏伏正如原始森林一般由寧靜安逸變得吵吵鬧鬧。

  原住居民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該何去何從,在保護和發展間如何平衡,如何保護這些原始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這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思考和問題。有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吧,看看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會永遠的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了!就像遲子建說的那樣,“我愿意用我的手去觸摸生活,用我的腳,腳踏實地把我作品涉及到的地方,能走到的盡量走到,像寫《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等,我都是要去實地看一下。這時你再駕馭題材的時候,這種不適感會消失,會越來越跟它水乳交融。”

  總之,這是一段美好的閱讀體驗,干凈的文字,如汩汩的清泉,緩緩流入心中。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4

  馴鹿、灰鼠、白樺樹;薩滿、希楞柱、靠老寶,它些極具民族特色的詞匯,帶著原始森林的靜謐,帶著北方凍土的氣息,向我們撲面而來。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我們踏入了一片陌生而神秘的領域,結識了一群熱血激情的人民,領略了那個正在與現代融合卻又崇尚傳統、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民族的獨特風情。

  這本書講述了生活在額爾古納河右岸鄂溫克人的故事,講述者是一位90歲的老奶奶,她坐在火塘邊,用蒼桑的語調,為我們講述她的民族和她的生活,講她們怎樣從300年前的.河左遷到河右,怎樣在河右的土地上逐草而生、繁衍不息,既親近自然又勇敵災難、既相親相愛又不乏沖突、既敬畏神靈又不失刻板、既熱烈奔放又難免憂傷。

  故事很精彩,因為故事發生地是廣袤靜謐、遙遠而神秘的,人物的生活回歸自然和原始的,他們的信仰是神奇而令人嘆服的,而人物的性格,更是豪邁、質樸、自然而純粹的。

  故事人物眾多,但均個性鮮活、有血有肉,讓人又愛又恨又痛又惋惜:有尖酸刻薄又極有預言性的伊芙琳,有為了信仰而痛失愛子的尼浩薩滿,有愛喝樺樹汁愛穿裙子的達瑪拉,有堅強卻又固執得愚昧的拉吉米......

  故事開頭很吸引人,“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我有了強烈的一聽為快的期待感,要想追著她的講述,一窺那片神秘土地的真顏。

  故事的文字很有感染力,它是靈動的充滿活力的,仿佛人物的所有動作、話語、目光,都能與身邊的山谷、河流、樹木聯系在一起,用這樣的文字告訴你,她們的生活,與自然息息相關,她們的愛,已經傾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靈中。

  夢醒所見,滿眼星光;側耳所聽,鹿鈴泠泠;張嘴呼吸,是清新的空氣;閑時所想,是熟悉的過往。所有的愛,所有的記憶,都深植在這片土地,無法分開。這是老人最愛的生活,也是我們夢寐以求所向往的生活。

  愿現代文明的步伐,依舊為這群人留一片凈土,愿她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能在發展中不棄傳承。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5

  在我心中一本好書的標準:一是讀完后意猶未盡,令人遐想;二是給予人積極正面的思想啟迪。而遲子建老師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是這樣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往往有很多想說的話,該從何說起呢?為了有一個思路,就從剛翻開書的那一刻說起吧!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一位九十歲的老者,以講故事的口吻拉開了本書的序幕。原來,這位老人要講的故事發生在大興安嶺一個少數民族部落——鄂溫克族。他們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至額爾古納河右岸,這個民族的風俗人情也許能夠給我們當下的生活帶來某些思考。

  初讀《額爾古納河右岸》,給我的感受是:與《百年孤獨》有點相像,當時感受到的相像只在表層:一是書中人物的名字不易記住,且很難理清人物關系;二是和《百年孤獨》一樣充滿了離奇荒誕的情節,有時無法用正常思維理解,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

  當我讀完整本書后發現,這兩本書對于孤獨都做過注解,這里我引用《百年孤獨》中的話:“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蔽覀兂3F谕麆e人理解自己,殊不知,別人的出現只是輔助自己理解自己。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一個生命的存在與消逝在我們看來是頂重要的事,可在鄂溫克族這里,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這并不是說他們不敬畏生命,在我看來,他們尊重自然與生命的規律,只是他們看透了生命終將逝去這一規律,因而無懼它。書中這樣描述死亡:“我已經說了太多太多死亡的故事,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人們的出生是大同小異的,死亡卻是各有各的走法!睍袑ιn老的描寫,讀完讓人在一瞬間不那么懼怕衰老了;蛟S本書傳達的另一個思想就是:人應該平靜地對待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意外、分離、得失……

  眼前的茍且與諸多不如意常常令我們痛苦不堪,而遲子建老師《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一些文字,可以讓我們暫時逃離現實的紛擾,回歸大自然的靜謐與舒適。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一個地方就是對大自然萬事萬物的動情刻畫:山野間綻放的花兒,徐徐吹拂的晚風,夜空忽明忽暗的'繁星,馴鹿脖子上歡快的鈴聲,人們圍著篝火歡快舞動的身影……這里的人與物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美好!

  一本書不能幫我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卻可以在我們面臨困難時給予正確的向導,給我們鼓勵。

  書中人物直率純真簡單的性格我也很喜歡,他們愛憎分明,悲人之悲,樂人之樂,他們的愛恨是那樣簡單,他們的生活沒有大都市的喧囂,他們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生活的那片地方仿佛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讀這本書,也讓我感嘆個體之渺小,在永不停息的時間與奔流不止的江水面前如滄海一粟。這大概就是蘇東坡《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所要表達的意思。

  故事講完了,生活還在繼續,那就讓我們都好好熱愛生活吧!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相關文章: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彩01-24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01-10

[精]《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03-07

楊柳岸,曉風殘月03-07

河在河的遠方讀后感03-19

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作文04-08

楊柳岸,曉風殘月作文01-09

勸別人回頭是岸的句子03-18

愛在左感恩在右作文02-1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中文字幕制服自拍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色香视频国产系列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