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1
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使我這個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在實際教學中我也體會到這點,什么樣的班主任,其性格和作風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生。
盡管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是一樣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里度過的,我們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愿來教化孩子,這些現狀的出現,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么他們的.命運就決定與其稟賦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愛爾威特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一樣,僅僅由于環境。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威廉曾教導我們:兒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都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盡早開始,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長為接近完美的人。
老卡爾威特在早期看待卡爾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比如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為了盡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匯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們人類的理想,決不應當像亞當夏娃那樣,僅僅滿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著身體的情況下過快樂的天堂生活。孩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應該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老卡爾威特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本身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的家庭氣氛也快樂而安寧。作為牧師,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把教育孩子當作一項課題來研究,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游戲式教育方法。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于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事實上,那些依賴學校、給老師當“尾巴”或甘當“助教”的家長,確實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
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里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爾威特的學習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體系為本的,他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指標,他的學習是網絡性的而不是線性的,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他的學習是沒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學大綱的范圍之內的。這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應該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后在我的工作中我將運用正確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2
《卡爾威特的教育》嚴格意義上來說講的是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里,老師就是孩子們的家長。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借鑒老威特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
“為人類多培養出一個天才要勝過生養出千萬個庸俗的人。”這是老卡爾?威特的一句名言。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并不是因為他的天賦有多高,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產兒,因先天的不足,被定位為智力低下的兒童。
卡爾威特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不覺得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他堅信: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也不取決于天賦的大小,而是取決于他從出生到5歲的教育,他提出了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到15歲時,就會只剩下40度了。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在老威特看來,孩子應該一出生就開始教。而老威特也是這么做的,從選妻子開始,就認真選擇受過良好教育背景的伴侶,從而得到很好地配合,大大提高了孩子受教育的環境和條件。
老威特在教育小卡爾時,有計劃有目的有方法,還有短中長期的目標,老威特有一個基本的教育主張: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對于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東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如果孩子從小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因而養成一些不良的愛好和習慣,成年后就很難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標是在孩子還處于可塑階段的時候,去引導和開發孩子的理智思維――“讓孩子從小會正確思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老威特不是自己告訴小卡爾應該如何做,而是去引導小卡爾自己發現問題,并借助身邊的環境來解決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經常帶著兒子游覽許多地方,去參觀各地的藝術畫廊、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通過這種體驗方式,老威特讓兒子從中學到了活生生的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知識。他讓兒子學會如何去發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如何去找到各種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則,如何去認清各種事物的真相。除了
這些外出的參觀活動外,老威特還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常識,對兒子進行系統的科學教育。他特別注意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養成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同時他也設計出一些小小的游戲,讓孩子可以從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學科的知識。當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說“如果一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去學習地理和物理等學科,孩子就會產生反感的心理。我盡量避免使用這一類的學科名詞,是為了不要嚇唬住孩子,也是為了增進他的自信心。”好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不斷總結并驗證,用事半功倍的辦法,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
其一,要讓孩子成長的更好,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提問,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可以查資料,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他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還有發現問題,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就是耐心加愛心。發現小卡爾是個弱智的孩子時,老威特沒有放棄,任由其發展,而是尊重他并給予更細微全面的關愛,致使卡爾最終成為比一般人成就還要高的天才兒童,我們不難想象這其中的艱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大部分教師有遇到過反應遲鈍,興趣貧乏的學生,我們是否像老威特一樣給予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是否努力地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孩童時期的經歷對孩子們以后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作為小學教師,愿我們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想老威特對待小卡爾一樣,讓小卡爾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書筆記01-09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12-29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01-30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11-18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02-25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書心得02-28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5篇03-13
笛卡爾名言11-27
特勞特《定位》讀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