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烏塔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烏塔有感1
最近,我們語文老師上了一篇文章——《烏塔》。烏塔一個人獨自游歷歐洲,而且還是14歲,我真被烏塔那善良、大膽、細心的品質所折服。讀完了這篇文章后,我心里頓時掀起了巨浪,又產生了一種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己一個人出去呢?難道人們常說的保護孩子的安全就是把孩子關在家里,或者拉著孩子的手,一起出去干任何事,你們的想法錯了,我們就像一群渴望飛出窗口的鳥,去伸開翅膀,向蔚藍的'天空翱翔。
可是,你們太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你們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像我這個家,我從來不做任何事,就算早上起來,也要媽媽為我穿衣,可是,我想幫媽媽做點事的時候,媽媽總是說:“可兒呀,你還是自己回屋去看看書,寫寫作業吧!”我只好回屋做作業,看看書,增長知識,練練琴吧。”在中國,父母不放飛自己的小鳥,何止我一個呢?在全中國,大約也有幾十萬個家庭,也像我一樣。我曾聽說一個故事,里面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富有的家庭,他們養了一只小鳥,整天關在籠子里,主人總是把食物放在那兒,等鳥兒來吃。
有一天,小鳥飛走了,主人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小鳥的尸體,主人把小鳥帶回了家,剖開身體,發現小鳥的肚子空空的,一點食物也沒有,明顯的可以看出小鳥是餓死的,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也要打開自由這把鎖,放飛我們,我們應該也有一片獨立自主的天空。烏塔是幸運的,他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愽的學識,他能親自實踐,親身品嘗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而我卻只有一個滋味——幸福。所以,我以后要對我的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不是被關在鳥籠里的小鳥,我也應該撐起一篇獨立的屬于自己的藍天,讓自己的世界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2
你相信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姑娘一個人先后游歷了歐洲的各個地方嗎?不相信吧?!是的,開始,我也不相信但自從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我不得不相信。
一個生長在德國漢堡的'14歲小姑娘烏塔,利用暑假游歷了法國、瑞士、奧地利……
在中國,這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們想去任何地方,爸爸媽媽都要像跟屁蟲一樣跟在我們的身后。就算孩子想出去玩兒,也要帶著,根本不讓我們有獨立自主的機會。但是,在那時,我認為這是父母愛我們,因為只有愛我們才會怕我們受到傷害、被騙,但是現在,我想明白了,其實,這根本就是溺愛!為什么愛孩子就不能讓孩子有獨立、自主、單獨出門?
再想想以前的事兒,我的臉上不由得陣陣發燙。
每天早上7點的時候,奶奶的聲音立刻響徹房間。為什么?就是因為我早上起不來床,要奶奶叫才行。穿衣服?更別提了,我一站起來,奶奶就明白:要穿衣服了。只見她一手扶著我,一手拿著衣服,給我穿上我的心里好不是滋味,跟吃了個青柿子一模一樣。也許有人會說“吃飯呢?”告訴你吧,我都不敢說了,早上吃飯時,還要奶奶喂。爸爸常諷刺道:“都多大人了,還要奶奶喂?其實我也想自立呀,可大人不讓,我有什么辦法呢?
哎!我什么時候才能自立呀!我也想自立!對,就從現在開始,我再也不讓任何人把我代替,我要利用所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學會自立!
讀烏塔有感3
記得有一個故事,一次長途夏令營,去得是群中國和日本的孩子。中國孩子帶著父母去,什么事都不管,只知道游玩享樂,而日本的孩子卻什么事情都自立。摔傷了,爺爺開車過來看他,焦急地問他:“還能堅持住嗎?”他堅強地回答道:“我能。”爺爺就開車走了。聯想到以后,如果抗日戰爭重現的話,那中國又會怎樣呢?
如今,有父母阻擋孩子的獨立生活,可謂是捏在手里怕凍著,含在嘴里怕化了---這就是溺愛。我記得那天,我下樓玩,看見一位家長對一個和我差不多的小孩說:“明明,天冷了我給你送來一杯牛奶。”看到這一幕,我不盡嘆氣起來,想到了一句話:溺愛不是愛,而是對我們(小孩子)一種甜蜜的摧殘。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讀烏塔有感4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心中充滿了好奇。我甚至懷疑這是真的嗎?烏塔不過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啊,她就敢一個人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還離開祖國,出國旅行,不可思議。而且還是自己掙的路費,而且還是利用周末和假期就能掙到那么多錢,怎么能讓人相信這是真的呢?
可事實就是,十四歲的烏塔已經去過很多國家了,可以說是一個很有經驗的小旅行家了,自己花三年時間做旅游攻略,自己制訂安全保障措施,她的獨立性讓我羨慕的'五體投地。
我已經九歲了,還有五年我也十四歲了,到現在我從沒自己去過學校以外的任何地方。到我十四歲的時候,敢自己去省城嗎?真的不好說。
我真想像烏塔學習,掙很多錢,然后自己想去哪就去哪,可是我去哪里掙錢呢?
讀烏塔有感5
學會獨立,從現在開始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
烏塔是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她居然能獨自游歷歐洲。出發前,她在家里就精心設計好了旅行的路線和日程,每到一處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安頓好后,隨即就給家里撥個電話或發張明信片報平安。她還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除此之外,烏塔還利用周末去超市發傳單和幫鄰居照看小孩掙旅費。相比之下,我們這里的孩子可遜色不少,家長們把我們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伺候,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照顧得無微不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我們還身在福中不知福,貪得無厭。但烏塔就勇敢、獨立,并且凡事都有主見。她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她)獨自出遠門,從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也覺得烏塔是個勇敢、獨立、有主見的孩子,從而對她欽佩不已呢?
由烏塔,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
有一年暑假,我在電視上看到旅游勝地——黑龍江的時候,我就嚷嚷著央求媽媽帶我去。可媽媽卻說:“可以呀,等你長大了,懂得保護自己時,自己一個人去吧!”聽了這話,我立刻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打消了這個念頭,心想:那么遠的地方,我一個人怎么去呀?再說還要坐火車、住賓館等等一些,想想都覺得困難重重,還是算了吧!
看來我應該好好向烏塔學習,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學習她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做好充分的計劃和準備。當我們逐漸成長,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經歷風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吧!
讀烏塔有感6
那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受益匪淺。《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烏塔是“我”在羅馬認識的,她獨自一人去游歐洲,自已掙了一半的錢,爸爸又出了另一半。她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領悟。
當我讀到“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她告訴我“;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的時候,我就看見了一位熱情、活潑,生活經驗很豐富的小女孩。
要是換作我,決不會與她一樣,與別人交往,生怕別人會“吃了我”這種感覺。我繼續往下讀:“喲,這么長的路程,我有點驚訝不到400馬克。”我又看見一位勇敢、有恒心,有毅力的小女孩,我決對還沒有去歐洲就會緊張的要命,何況我們中國小孩從來都是嬌生慣養,一個人去的話,自己不怕,可爸爸媽媽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長的'陪同下外出旅游的,是吧!烏塔這個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強,而且十分孝順家人,關心家人,有責任感,烏塔在我的印象中記憶猶新,我還要再讀一遍!
讀烏塔有感7
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中國人在羅馬的一個旅館認識了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小姑娘。
在短短的相處中作者發現烏塔愛學習、愛看書。在旅館里沒事的時候,烏塔會抱著一本厚厚的書看。烏塔還很有禮貌,當作者回到旅館的時候,烏塔會主動向作者打招呼。
通過烏塔和作者的交流,知道了烏塔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和作者談話時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不依靠父母能夠獨立生活的小女孩。她獨自一人去過歐洲很多國家。為了要掙夠旅游的`費用,她每個周末都要去打工。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旅游時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助。她還告訴作者,她要繼續掙錢,以后去中國旅游。說明烏塔很細心,有理想。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烏塔的愛學習、愛看書、有主見、有禮貌,不依靠父母,很細心,有理想的精神,獨立的生活。
讀烏塔有感8
前幾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里面講了一名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一個人游歷歐洲。我很佩服她,因為她很大膽,細心,自立,勇敢。
我在家,家務活基本上我都不干,都是媽媽一個人全部承包。我可是學習的“功臣”,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所以,從此以后,我變成了一個十足的“書呆子”。
我與烏塔比目光太狹窄了,因為她是親眼所見的呀,而我卻只能從書本上的圖片,看到旅游勝地。
烏塔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一定吃了不少苦打工,掙錢。這在中國可是不允許的,因為不允許商家雇傭童工,我們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用出一點力,好好學習,就可以得到許多零花錢,去買好吃的.。不過,我覺得烏塔雖然吃了不少苦,但她是很值得的。
中國的家長啊!你們什么時候把兒女放出“籠子”呢!大家都應該向烏塔學習。
讀烏塔有感9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寫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游歷歐州,她才十四歲,竟然敢一人去陌生的八個國家游玩。文中的烏塔力氣堅定地說:“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為什么?這句話讓我沉思,是因為父母怕我們迷路嗎?是因為父母擔心我們受苦嗎?是因為……我掩卷沉思:我們不能依賴父母和他人,如果人人把自己的命運之線系在別人手中,那等于被繩牽綁著的小狗。只有那些努力和生活抗爭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自立是生活的第一步!記得有一次,媽媽把我送到十字路口,說:“自己回家吧!”其實我本想答應,卻不知為什么,懇求媽媽帶我回家。就那樣,一次鍛煉獨立的機會這樣錯過了……今天,我讀了《烏塔》,她的'自力更生,讓我不得不佩服——自已就是自己的救世主!抬起頭,挺起胸,對自己說一聲:“別人能行,我也行!沒有風雨,不見彩虹;沒有黑夜,不見白天。”
如果人人獨自出去闖一闖,體會經驗是多么寶貴啊!盡管現在不能,以后一定能。我只想大聲叫一聲:“我不做云雀,我要做博擊長空的雄鷹!”
讀烏塔有感10
這個星期,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使我有無限的感觸。
14歲的烏塔要游歐洲,可旅費是自己掙的,還閱讀關于要旅行的國家的書。外國父母和中國父母一樣,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愛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外國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去闖,讓自己的孩子受磨難,讓他們有自理能力,一切靠自己。而中國家長呢?他們把自己的孩子“封”起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記得一次,學校搞“夏令營”是在大堰,我想去,大堰并不遠,可父母怕我過不好,吃不好……我只好作罷。在家里,我是“小公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要我開口,父母金山銀山也會拿來,只要家里那件事不依我,我會大吵大鬧,父母只得依我。還有一次,剛開學,外婆外公、爺爺奶奶都來了,過馬路時爸爸、媽媽分別站在我的兩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形成包圍圈,團團把我圍起來。溺愛會使孩子沒有自理能力,自私自利。
我和烏塔呢?烏塔在烈日炎炎下打工,我在空調房里看電視。相比之下我可算養尊處優了。與此同時,外國孩子在成長,真正認識到社會。而中國孩子卻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成為社會上的“寄生蟲”。
中國家長,放手吧。你們的溺愛會使孩子沒有快樂。中國家長,孩子不能一直是溫室里的花朵,經過大自然的字樣生長的花朵才最美。“花盆里栽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只有讓孩子自己闖,才是真正的愛。中國家長,放手吧,讓孩子去闖蕩世界,讓孩子成為最美的鮮花。
讀烏塔有感11
王曉潔寫的書《烏塔》,講述了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獨自一人游歐洲,在羅馬偶遇作者王曉潔的故事。
我覺得烏塔的自立能力生存能力非常自強。從他用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閱讀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然后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表現出了烏塔的自理能力強。這些事情對于中國孩子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中國的孩子父母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獨自出門旅游,更別說讓孩子獨自出國旅游了。從他每個周末都去給餐館打工,假期里到別人家陪小孩玩來掙旅費,獨自游歷了歐洲的許多國家可以看出來烏塔的生存能力非常之強。可是中國的小孩卻每天都從父母那里拿錢,不知道賺錢的艱辛,也不知道如何賺錢。光從書本和電視上面認識世界是不完美的,搖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我們要擺脫依賴父母的思想,學會獨立生活,增強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為將來走上社會做好準備,為自己的人生打好基礎。
讀烏塔有感12
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了去歐洲旅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不草率)。閱讀有關國家的書籍(有目的),自己打工掙旅費(自力更生),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請求幫助(安全意識強),到了目的`地,給家里發張明信片或者打電話報平安(懂事操心)。正是烏塔具備這些能力,所以她能輕松愉快的獨自一人旅行歐洲。
看到了烏塔,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別說出門旅行了,就是在油區內獨自坐個三輪車,父母也是大聲的再三叮囑:“路上一定養小心呀,保護好自己。”生怕我會丟。自己想煎個雞蛋,爸爸媽媽也要嘮叨半天:“煎雞蛋是一定要小心,不要燙到你的手了,讓媽媽來給你煎雞蛋。”時間一久,我便習慣成自然,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所以我老是覺得爸爸媽媽太呵護我了,才讓我做什么事都產生了依賴心理。可是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關鍵還是在于自己。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了,父母才會信任你,放開雙手,讓你自由飛翔。
比如說,我寫作業有時很貪玩,總覺得時間還早著呢,就東看看,西晃晃。磨磨唧唧的,作業經常寫到九點多,為此媽媽經常皺著眉,大聲的督促我,我才肯抓緊時間寫作業。我的房間我總忘記收拾,每次都是媽媽催促我幾次,我才去不情愿,慢慢騰騰地去整理房間……所以我總覺得媽媽嘮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能像烏塔那樣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條,考慮事情全面周到,媽媽也一定會支持我做一些事情的。
《烏塔》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許多,學到了許多。所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要爭取做一個有計劃,有準備,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讀烏塔有感13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去歐洲,為了這次旅行,烏塔做了三年的準備:讀這些國家的書,在家里安排旅行路線和時間表,每天安排,為了賺取旅費,她周末給餐館和超市分發廣告,也去別人家陪孩子玩,沒有父母的錢。她還下定決心以后繼續賺錢,要來中國旅游。
學完這篇課文,我對烏塔產生了一種欽佩。烏塔才14歲,但生存能力很強。和她相比,我真的是孫悟空翻了10.8萬英里!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床上,突然我的手機響了,啊!在我來參加活動之前,我媽媽把我塞進了包里。當我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非常想念我的父親、母親和姐姐。我希望我能馬上飛到他們面前。我一直在想我父親的.照顧,我母親的愛和我姐姐的照顧。這種思念像石頭壓在我心里,讓我很不舒服,我和媽媽在電話里聊了很久,直到晚上10點才掛斷電話,但是沒有媽媽的聲音,周圍很冷清,我又在想媽媽、爸爸、姐姐們怎么樣?這時,室友劉一妙和張旭哭了起來。我沉浸在思念之中,被他們的哭聲打斷了。我想起了媽媽的指示:“你是他們的妹妹,不能哭。這時,室友劉一妙和張旭哭了起來。我沉浸在思念之中,被他們的哭聲打斷了。我想起了媽媽的指示:“你是他們的妹妹,不能哭。”是的,我是他們的妹妹。我想堅強!我擦去眼睛里的眼淚來安慰他們。當他們的哭聲平息下來時,我躺在床上,期待著見到我的親戚,很快就睡著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我和烏塔有很大的不同。烏塔可以自己去歐洲旅游,但我甚至想在夏令營的晚上回家,更不用說去歐洲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想想烏塔,讓她成為我的榜樣,成為我學習的目標。
烏塔,一個普通而普通的名字,包含了我想學習的各種優勢,我想向烏塔學習,讓自己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大膽而細心地做事!
讀烏塔有感14
最近,《烏塔》一篇課文,讀完后,我有許多感想想和大家說一說。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名叫烏塔,她來自德國,生在古堡里,她獨自一個人游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倫羅薩,最后還要去希臘,讀到這里時,我聯想到我們國家十四歲對的孩子還要對爸爸媽媽撒嬌。但是,烏塔時自己一個人獨自游了那么的國家,她還告訴文中的我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去準備這次旅行,最后,烏塔要走的.時候,還跟文中的我說;“以后我還要掙更多的錢,有時間,到中國旅行一次”。
讀完這一篇課文后,我想烏塔一定時一個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做事又考慮周到的人,這些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讀烏塔有感15
《烏塔》是一篇獨立閱讀文章,講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事實證明,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從“鬧鐘驚醒了我”可以體會到烏塔的時間觀念很強,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用鬧鐘控制好自己的起居,該休息時休息,該游覽時游覽。
從她“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都可以看出她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如果生病了,可以馬上就醫,或者請人幫助。
烏塔游歷了歐洲,從家鄉德國漢堡出發,到過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此時正身處羅馬,最后還要去希臘。
烏塔做事很有條理,考慮周到。因為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備遭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報平安,爸爸媽媽就不會擔心她了。
一個人出游雖然有危險,但只要做好充分準備,就可以把危險降到最低。烏塔出發前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書籍資料,自己打工掙旅費,既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又能鍛煉自己的實際生活能力。
“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的這些話想告訴我們:烏塔不同意中國家庭愛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認為不符合邏輯,烏塔認為:愛孩子就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個自我鍛煉的平臺,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還要親自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
我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從中明白一個人的自立的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懂得了從日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要學會自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什么問題都依賴父母和老師,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的這種持之以恒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我不僅要學習烏塔待人熱情,很有禮貌,做個懂事的好孩子。更要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做一個獨立自主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有感12-19
讀烏塔有感06-02
讀《烏塔》有感06-14
讀烏塔有感12-09
讀《烏塔》有感[經典]09-08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4-26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1-13
烏塔的教學反思03-12
烏塔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