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學與問》有感
讀《學與問》有感
更新時間:2024-04-30 11:33:26
  • 相關推薦
讀《學與問》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學與問》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關于勤學好問的課文以及古詩,但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與問》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還要多提問,多思考。這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幫助。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每天都會日新月異,瞬息萬變。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展現著它的深邃與神秘。每一個人,無論是懵懂無知的孩童,還是天真浪漫的少年,或是成熟穩重的成年人,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或許,我們小時候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樣問那樣的問題:為什么地球是圓的,而不是方的?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紅的?為什么人是由猴子演變而來的?為什么人會做夢?為什么天上會下雨?為什么會打雷?為什么會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為什么地下會冒出泉水來?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從而達到了最佳的學習效果。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鋪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課文中為我們例舉了兩個中外名人的事例,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為什么”,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最終取得了卓越成就。這和他小時候的勤學好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古代北宋的大科學家沈括,從小就勤學好問,在求知的過程中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但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仔細觀察,最終解開了疑團。創作了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做學問就要像哥白尼和沈括那樣。不僅學,還得問,更需要仔細觀察,勇于實踐,才能在思考與實踐中求得真知。

  在生活和學習中,離不開學與問,更離不開觀察,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它讓我們成長的腳步飛揚,讓我們的思想插上了夢想的翅膀。所以我們要多學多問。

【讀《學與問》有感】相關文章:

讀《百問百答》有感03-12

讀《為學》有感01-08

讀學弈有感04-28

讀《學記》有感02-20

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學與問說課稿03-05

讀《論語·學而篇》有感02-17

問月作文12-05

問銀河作文11-07

讀《紀昌學射》有感04-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 亚洲区欧美区偷拍区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字幕你懂的免费看 | 五月天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