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漫長的余生》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本書,與其說是憑老尼慈慶的墓志,羅新教授寫出了王鐘兒的一生,不如說以墓志為引子,作者從史料入手,講述了其一生和所處時代,以及獻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約半個世紀的北魏歷史和諸多人物。
慈慶原名王鐘兒,南朝太原祁縣人,經永嘉之亂和北人南遷,嫁給劉宋懸瓠夫家。因淮北入魏,王鐘兒的命運從此跌宕起伏,三十歲的她沒入奚官,成為北魏皇宮的一名奴婢。在漫長的五十六年中,王鐘兒歷經四代帝王,照顧皇后妃嬪,以宮女和比丘尼慈慶的身份撫育兩代皇帝。王鐘兒是遙遠時代的普通人,也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為防止母族干預國政威脅皇權,引漢武“故事”殺死明元帝拓跋嗣之母劉貴人,自此“子貴母死”成為慣例:皇子被立為儲君,其生母必須被賜死。馮太后據此舊制,掌控了北魏兩代君主,甚至謀控第三代。
北魏的皇族、重臣、外戚、宦官,被權力所裹挾,在歷史長河中或喜或懼、或疑或狂。然而,對于弱者王鐘兒們來說,更多的是身不由己。五十七歲的王鐘兒,卷入孝文帝生母高照容的謀殺事件,不得不出家成為慈慶。
洛陽宮出家女性中的上層人物多在瑤光寺,如孝文廢皇后小馮、宣武皇后高氏、孝明皇后胡氏。北魏遷都洛陽后,被廢或失勢的后妃出家為尼,好在有宗給予心靈上的慰藉,新傳入的佛教為之提供了嶄新的精神生活與社會生活,她們因此免遭更多的猜忌傷害,擁有了一定的人生自由。
宣武帝元恪推出“禁屠殺含孕”,孝明帝元詡的生母胡氏得免。皇太后高英一族就此隕落。歷史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慈慶最后五年的余生中,洛陽宮是另一番景象。胡太后被軟禁在北宮,小皇帝元詡被控制在中宮,隔開的是母子,也是權力。和慈慶分享過奚官奴人生的人,全都離開了。對于慈慶的人生故事,時間就此休止。而歷史,仍在繼續。
在歷史的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之中,王鐘兒不過是一片若有若無的輕塵。誰又不是呢?
【《漫長的余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漫長的作文01-08
漫長的夜作文06-07
漫長的等待作文02-24
疏遠是漫長的沉默11-27
漫長又煎熬的等待句子10-12
漫漫長笛路02-27
漫長的夜晚心情句子02-23
學生走的漫漫長路04-04
漫漫長夜的說說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