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控力》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自控力》讀后感1
規則是生活的必備條,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由規則掌控,在規則內我們生活、學習,跟上社會的發展。自控力就是要控制自己按照規則做,規則也讓我們學會自控,擁有自控就擁有不同的生活。
學會自控,從媽媽懷上寶寶是,寶寶就遺傳了我們的自控,孩子是按照一定的基因控制長成人形的,自控的力量蘊藏在他的每個細胞里。
自控力就是把人體的自控程序啟動,并不斷的使用,我們把它叫能力。超級自控力就是啟動身體內所有的自控程序,達到所謂的超級的能力。
哪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了?有自控力又是怎樣的表現了?讓仔細閱讀下這本書。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它會讓你變的不冷靜,沖動。它也會通過別人傳遞,想感冒一樣傳染。清除不掉就會生氣,讓身體消化情緒,身體就會不舒服。時間長了身體就會扛不住的。
學會控制情緒,別人的情緒還給他,給一個正面的情緒給他。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正的力量,看一些積極的書,聽一些美好的歌,讓自己的心胸開闊,就不容易產生壞情緒了。分解壓力,遠離浮躁這些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我們要學會化解。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聽聽身體的聲音。情緒時你控制不了是最好是立刻安靜下。
習慣會固化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打破習慣的束縛是學習的開始。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思想活躍,不易受習慣,思維控制,按照自己的決定處理看到的事,想到的問題。
嘗試、冒險、行動有利于我們控制力的形成。有利于喚醒身體控制系統的其他部分。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我們控制力,都是在給身體在確認。
練習好的,形成習慣,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之一。放棄等于沒有開始。換一個角度調節心情,把壞事變成好事,在里面找到給你帶利益的點,把它放大,壞的就小了。不要想著改變別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自己變了,所有的事都會按照你的想法在變,那就是真實的變。
內心有什么,你就發出什么信號,水瓶里裝滿糖水,倒出的水都是甜的,很受歡迎!裝滿藥水就沒人愿意接近。糖水給你的感覺是,甜的、有溫度的、充滿熱情的!這些熱情能感染更多人,也會有更多人愿意和你在一起。
工作時我們要讓自己舒服了,只有自己舒服了才能在工作上去的成就,怎樣舒服?干好本職工作,找到工作的樂趣,哪怕是枯燥的。你不能放棄,那么你就勇敢面對。用不同的心情處理的'事情結果是不一樣的。
你想要的未,是你現在決定的。欲望,想一些能夠實現的欲望,想一些自己愛好的欲望,實現一個再想一個,守住自己,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內心的寧靜。(fsir)欲望多又實現不了就會煩躁,先實現自己的能實現的欲望。欲望能落地的就是理想,理想實現了就是成功。
虛榮是為了滿足內心渺小的自己,用假面具滿足自己,覺得有意思,當識破的時候就會自卑。要給自己一個正的暗示,培養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虛榮的!
設計目標,有利提高控制力,目標確立后,就要去實現,要去除那些和目標沒有任何關系的愛好,要學習那些和目標有關系的知識,這些都要有控制力的。目標不對是還要修改,還要為目標安排很多時間,計劃,按照計劃行事,這些都要控制力的。達成目標,控制力超強!
一個有能力,有控制力的人,會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言語和別人交流。說人長短者,自己也是不完整的,還讓人留下憎恨。多聽,做一個聽眾,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
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退路,一視同仁。同一事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用一顆認真的心對待和沒個人相關的事情!
你想獲得尊重,你首先要尊重自己,帶著自尊你敢不尊重別人么?
距離產生美,刺猬也怕冷,相互依靠要保持距離,當你們想通后,你能不能容忍他的缺點?就是刺。你會不會揭傷疤?這些就是為什么要保持距離的根本原因。距離讓你們更長久。
提高效率,做好規劃,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處理更多的事情。
你的行為、情緒、語言、行為,要符合社會的規則,規則是控制我們標準。在這個標準內,學會讓自己的行為、情緒等帶快樂。
面對失敗時,要控制自己,想想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獲得的,唯有堅持才能成功。
失敗,磨難都是獲得大成就動力,臥薪嘗膽,力量無窮。做一個自信,擁有自控能力的人,就會看見贊許的目光,獲得信任的支持,懂得分享的快樂,也會真心贊許別人,知道禮貌待人,謙虛請教,謹慎處事。懂得尊重規則,懂得制定計劃,按照規則完成計劃。
《自控力》讀后感2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書是《自控力》,它的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備受贊譽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麥格尼格爾結合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設了一門叫做《自控力科學》課程,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抓住重點、管理壓力。這門課還闡述了人們為何會在誘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誘惑;詮釋了為什么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養自控力的最佳策略。迄今為止,這門課程是斯坦福大學歷史上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很多參與課程的人稱其能改變一生。
暫且不論這門課程是否真的能夠改變人的一生,我倒是真的相信較好的自控力可以帶來一個全新的生活。當今社會,大家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癥、月光族、熬夜族、減肥控、淘寶控、電腦控、手機控、購物狂、工作狂、注意力渙散、抽煙、酗酒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在我身上或多或少也存在。我通過實踐這本書中所提供的培養自控力策略,使我的生活有了積極的改變。比如說,通過做我要做的意志力挑戰訓練,我的拖延癥大有改善。再比如說,根據意志力波動規律和肌肉模式理論,我調整了工作方法,每天早上把當天的工作按照復雜程度列表,把最復雜和最不易完成的工作放在我意志力最強的時段上午的10點—12點之間來完成,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率。的確很有效。
《自控力》這本書分為10章,每一章都講述了一個中心概念和它背后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將它應用到你的目標上。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什么是意志力?本書給出的答案:意志力實際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就是即使你并非心甘情愿,它也會逼你完成必須做的事。抵制誘惑,改掉不良習慣就是我不要的力量,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的重要生活目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協同努力,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大腦的功能,在原有的沖動系統和本能系統之上,我們進化出了自控系統。這些系統就造成了腦袋里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克服沖動、深謀遠慮。它們互相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
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占據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提高我們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財務安全、人際關系和事業的成敗。因腐朽而被抓的.干部都是缺乏自控力,面對誘惑,無力抵制。自控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自控力》這本書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增強自控力,并做出改變的決定。
這本書里并不完全都是枯燥、晦澀難懂的理論,它還記述很多有趣實驗,我們能看到自控力驚人的黑猩猩,也看到了很多喪失自控力的人類。看到節食者如何拒絕巧克力蛋糕,也看到了飽受焦慮的人如何面對恐懼。我們能看到神經科學家發現獎勵的承諾,也看到了神經營h銷學家是如何從中獲利的。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干預方法,用驕傲、原諒、鍛煉、冥想、同伴壓力、金錢、睡眠,甚至是上帝,來激勵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方法。能看到很多心理學家,他們以意志力科學的名義,電擊小白鼠,折磨煙民,還用棉花糖誘惑4歲小孩。
這本書不僅僅讓人驚嘆于神奇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每一項研究都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關乎我們自己,也關乎我們的意志力挑戰。他們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是有時我們不太會運用這種能力。它們幫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為我們指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它們甚至告訴我們,做人意味著什么。比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個自我,人是多個自我的混合體。
人類的天性不僅包括了想即時滿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標遠大的自我。我們生來就會受到誘惑,也能抵制誘惑。生來就能夠感受到壓力、恐懼或失控,但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能夠掌控自己的選擇。自控力的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罪惡感、壓力和羞愧是我們通常用來對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
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沖突的自我,并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如果說真的有自控力秘訣,那么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當你作出決定的時候,你需要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意識到這一點,而不是讓它自行其是,因為不控制的大腦總是去選擇最簡單的方案。你需要認識到,你是如何允許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來證明自己自我放縱是合理的。你也需要知道,獎勵的承諾并非總能兌現;未來的你不是超級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你需要看清,自己身處的世界,無論是銷售陷阱,還是社會認同,都在影響你的行為。當你的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或者你即將向誘惑投降的時候,你需要靜下心來,弄清自己的欲望。你需要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讓你更快樂。
怎樣才能克服困難,實現最重要的目標?這本書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自控力》讀后感3
規則是生活的必備條件,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由規則掌控,在規則內我們生活、學習,跟上社會的發展。自控力就是要控制自己按照規則來做,規則也讓我們學會自控,擁有自控就擁有不同的生活。
學會自控,從媽媽懷上寶寶是,寶寶就遺傳了我們的自控,孩子是按照一定的基因控制長成人形的,自控的力量蘊藏在他的每個細胞里。
自控力就是把人體的自控程序啟動,并不斷的使用,我們把它叫能力。超級自控力就是啟動身體內所有的自控程序,達到所謂的超級的能力。
哪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了?有自控力又是怎樣的表現了?讓仔細閱讀下這本書。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它會讓你變的不冷靜,沖動。它也會通過別人傳遞,想感冒一樣傳染。清除不掉就會生氣,讓身體來消化情緒,身體就會不舒服。時間長了身體就會扛不住的。
學會控制情緒,別人的情緒還給他,給一個正面的情緒給他。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正的力量,看一些積極的書,聽一些美好的歌,讓自己的心胸開闊,就不容易產生壞情緒了。分解壓力,遠離浮躁這些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我們要學會化解。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聽聽身體的聲音。情緒來時你控制不了是最好是立刻安靜下來。
習慣會固化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打破習慣的束縛是學習的開始。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思想活躍,不易受習慣,思維控制,按照自己的決定處理看到的事,想到的問題。
嘗試、冒險、行動有利于我們控制力的形成。有利于喚醒身體控制系統的其他部分。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我們控制力,都是在給身體在確認。
練習好的,形成習慣,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放棄等于沒有開始。換一個角度調節心情,把壞事變成好事,在里面找到給你帶來利益的點,把它放大,壞的就小了。不要想著改變別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自己變了,所有的事都會按照你的想法在變,那就是真實的變。
內心有什么,你就發出什么信號,水瓶里裝滿糖水,倒出來的水都是甜的,很受歡迎!裝滿藥水就沒人愿意接近。糖水給你的感覺是,甜的、有溫度的、充滿熱情的!這些熱情能感染更多人,也會有更多人愿意和你在一起。
工作時我們要讓自己舒服了,只有自己舒服了才能在工作上去的成就,怎樣舒服?干好本職工作,找到工作的樂趣,哪怕是枯燥的.。你不能放棄,那么你就勇敢面對。用不同的心情處理的事情結果是不一樣的。
你想要的未來,是你現在決定的。欲望,想一些能夠實現的欲望,想一些自己愛好的欲望,實現一個再想一個,守住自己,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內心的寧靜。欲望多又實現不了就會煩躁,先實現自己的能實現的欲望。欲望能落地的就是理想,理想實現了就是成功。
虛榮是為了滿足內心渺小的自己,用假面具來滿足自己,覺得有意思,當識破的時候就會自卑。要給自己一個正的暗示,培養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虛榮的!
設計目標,有利提高控制力,目標確立后,就要去實現,要去除那些和目標沒有任何關系的愛好,要學習那些和目標有關系的知識,這些都要有控制力的。目標不對是還要修改,還要為目標安排很多時間,計劃,按照計劃行事,這些都要控制力的。達成目標,控制力超強!
一個有能力,有控制力的人,會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言語和別人交流。說人長短者,自己也是不完整的,還讓人留下憎恨。多聽,做一個聽眾,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
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退路,一視同仁。同一件事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用一顆認真的心對待和沒個人相關的事情!
你想獲得尊重,你首先要尊重自己,帶著自尊你敢不尊重別人么?
距離產生美,刺猬也怕冷,相互依靠要保持距離,當你們想通后,你能不能容忍他的缺點?就是刺。你會不會揭傷疤?這些就是為什么要保持距離的根本原因。距離讓你們更長久。
提高效率,做好規劃,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更多的事情。
你的行為、情緒、語言、行為,要符合社會的規則,規則是控制我們標準。在這個標準內,學會讓自己的行為、情緒等帶來快樂。
面對失敗時,要控制自己,想想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獲得的,唯有堅持才能成功。
失敗,磨難都是獲得大成就動力來源,臥薪嘗膽,力量無窮。做一個自信,擁有自控能力的人,就會看見贊許的目光,獲得信任的支持,懂得分享的快樂,也會真心贊許別人,知道禮貌待人,謙虛請教,謹慎處事。懂得尊重規則,懂得制定計劃,按照規則完成計劃。
《自控力》讀后感4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常用來形容對客觀世界的自我感受。而同時也經常成為面對失望的自我表現結果自我評判的一句牢騷話。
從內心到外部世界,那究竟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的行為的最終效果。首先,客觀的外部環境是我們我發左右的,這就需要我們心存感恩心,不持偏執念。接受客觀世界的無常。使我們的心具備安靜下來的外在條件。
除卻我們不能預測、評判、又不能毫無偏見認知但處處施加絕對影響的的客觀世界。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的內心了。
現在人們比過去更關注意志力。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我們知道,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系和事業成敗。也知道,應該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說什么,買什么。
但這些真的像說起來那么容易嗎,如果果真,那就不會有那么多人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了-自控力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凱利的《自控力》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整本書的寫作方法屬于實驗案例探討形式,這和國內的書有些卻別,看起來感覺枝杈繁茂,聲情并茂,但找到主干需要你認真的領會:
作者先從一個討論議題開始:為了成功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開始。意識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詡意志堅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誘惑面前失控。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這個現實,是提高自制力的重要開始。
整本書大都在論述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歸結起來提升自制力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設定長遠切合實際的目標,最好將目標分解。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激勵結合。2、自我形象認知。將一個將來理想中的自己作為這個認知的范疇。提升面對誘惑時的自制力。書中沒有對于自我想象進行進一步論述。但這顯然是一個更浩大的工程,提升個人修養與境界從來都不是想象畫個框框就可以輕松實現的。3、在面對誘惑的時候適當的做出回避短期行為的措施,適當的回避有助于將眼光放到長期目標上。
但意志力也有很容易失控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壓力時不能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訴求時造成的自我約束的放松。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作者沒有回避這樣的問題解決方法:
面對誘惑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自己是可以回避解決的。顯然實際中我們越想回避什么自己越是往上面放心思。這時候作者提出的作法是:“用心感受自我忠于你的感受,但別相信你所有的想法。”用對內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動的方法駕馭自我的沖動。作者進一步詳細說:你無法控制會出現什么想法,但你不必接受他的內容……換言之你可以對自己說“好吧,那種想法又來了,有得心煩。不過,這就是思維的運作方式,他并不一定意味著什么”但不要對自己說:“好吧,我想這是真的。我真是個糟糕的人,糟糕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想要接受這一點”。這真是個想得開的好辦法,有什么比放低身段,坦然面對自己的想法更能解決問題的呢。
書中還論述了:自控力的極限,為什么善行之后會有惡行,壓力會使人屈服于誘惑為什么我們把渴望當幸福及時享樂為什么我們的決策趨向于短期利益的決策等。但無非都是圍繞提升自制力的方法的幾個措施進行的不同角度分析。比如為什么我們趨向于短期利益的決策而不是看的更長,就是對長期目標設置模糊造成的結果。而為什么我們把渴望(多巴胺分泌的生理原理)當幸福就是對目標的模糊導致了沒有認清結果的假象,但當我們感受到現實狀況的時候就又會調整期望值。比如沉溺于游戲、不停地刷新微博、論壇……為什么善行之后會有惡行,說的是沒有身份的自我認同導致的反復。這些雖然是從各個角度論述的解決問題的一致方法,但無一例外的不是呈現了生活中常見到的種種自我消極表象的深層原因。
怎么樣消化這本書呢?認識自我,關心(接受)自我和提醒自己(自我認同下的認知)真正重要的事物(目標)這三種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而自我目標的設置,自我高尚身份的認同感,短期的回避行為將注意力放置于長遠目標可以看成是基石上的三棵支撐的柱子,支撐著自求上進者的圣潔靈魂。填充期間的墻體是什么呢,這也是書中沒有敘述到的,顯然知識、文化、個人修養是聯系于身份認同感這些柱子間的墻體。而個人的目標管理、設置、跟蹤、階段性總結激勵的方法又是長遠目標設置的關鍵紐帶。而短期的回避措施支撐下面的又是自我感知,觀察自我心境的種種方法。
當然這少不了一顆追求寧靜、恬淡的心。
《自控力》讀后感5
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不差
所謂自控力,就是能管住自己的能力。儒家學說中的“克己復禮為仁”,就認為一個人只有能管住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為,才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認為,一個人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舍。想進步,必須舍棄娛樂;想苗條,必須舍棄美食。
我深知缺乏自控力是限制自己進步的最大阻礙,曾經不止一次為自己制定又長又嚴格的計劃,并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懶惰,不能懶惰,可總是因為拖沓而在執行過程中慘遭滑鐵盧。
說起自控,有人為了戒網癮、煙癮,可最終抵御不了欲望;購物狂想控制消費,可總是抵御不了商場的優惠大促銷;想改掉熬夜的壞習慣,卻總是忍不住玩抖音,刷微博,看朋友圈。
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每次下定決心熱血過后,不到三天便又以失敗告終。雖然當下心中懊惱不已,決定一定痛改前非,可第二日還是故態復萌。為什么做到自控會那么難呢?那些成功人士是天生具有超強的自控力嗎?
斯坦福大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提出:自控力是每個人天生就會有的,只不過有時會很弱,但只要通過正確的訓練,便可使之變得更強。
凱利·麥格尼格爾長期致力于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選擇。在工作過程中,她發現人們因為對意志力的理解存在問題,這不僅給生活帶來壓力,同時也阻礙了他們走向成功。很多人為了達到自控,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不說,甚至還造成反效果,變得失控。于是,她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的最新洞見,面向大眾開展了“意志力學科”這門可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控力》這本書的'基礎便是這門課程。全書一共10個章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何為自控力,第二部介紹了導致失控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介紹了自控力的局限性。全書結合了優秀的科學理論和課上實踐練習,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信息管、克服拖延、管理壓力。
書中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例子,節食者在多吃一塊披薩或一口蛋糕之后,會感覺情緒低落,覺得整個計劃都落空。可是他們并不會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們會說:“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經破壞了節食計劃,不如把它全部吃光。”
通常,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那又如何”效應。這種效應的實質是“放縱—后悔—更嚴重放縱”的惡性循環,是意志力領域的最大威脅之一。
我經常也這樣,本來規定自己一天要看三個小時的書,寫讀書筆記兩個小時。但如果遇上突發事情,而導致其中的一件做不完,雖然當時離睡眠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我完全可以選擇看書或者寫讀書筆記,把當日的任務完成一部分,可大部分的情況沒這樣做,而是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卻又在心里不斷地責怪自己不能完成任務。第二天開始自暴自棄,更沉迷于各種社交網站,結果計劃失敗,破罐子破摔,開始懷疑人生。
不僅減肥會導致這種惡性循環,任何的挫折都會,而導致更多墮落行為的并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放棄之后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和絕望感。于是,我們迫不及待地下個通過立各種flag來改變這種心情。然而。只是下定決心而沒用付出切實的行動,注定要再一次面對失敗。于是最初決定改變的良好感覺不斷被不良情緒所替代,以至于徹底失控,迫切需要再次擁有希望,然后我們再次發誓要改變,最后,我們變成了一個只會立flag的“積極廢人”。
所謂積極廢人,就是在言語上不斷地立下各種計劃,卻總是不愿意付出行動。
我們之所以會成為“積極廢人”除了本身行動力的缺失,還存在著一種錯誤的思維。認為人一旦犯錯是不可能改正的,失敗了便很難再成功,一切是不可能改變的,于是就破罐子破摔。
然而,人都會犯錯,一不小心染上壞習慣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意識到錯誤之后,一直揪著不放,那么你的自控力到這里也就徹底消失了。所以除了用行動來維持自控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成不變的,而后者則相信個人的能力是通過努力來培養的。
破罐子破摔,就屬于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在面對挫折時,不會采取有效行動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陷入“計劃失敗—沮喪—自我批評—制定新計劃—繼續失敗—自控力消耗殆盡“的負循環當中。
這種循環不僅消耗”我要做“的力量,還會會消耗”我想要“的力量,對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
要打破這種循環,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止損,不要沉湎于自我批評和譴責之中,而是要學會原諒自己,并且從中尋找原因,使之轉化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下的正循環。
正循環是這樣的”計劃失敗—原諒自己—深度思考失敗原因—改善問題—制定新計劃—自控力不斷提升”。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總是能從每一次挫折之中尋找到未來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也正在提升自控力,不妨從因貪圖一時之快而盲目設定的繁重任務中抬起頭來,適當的自我同情,讓自己從錯誤中走出來,然后繼續往前走,越能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更好。
【《自控力》讀后感】相關文章:
自控力的讀后感01-06
《自控力》讀后感09-19
《自控力》讀書筆記09-29
自控力讀后感范文10-03
(優選)《自控力》讀后感05-15
(精華)《自控力》讀書筆記09-03
《自控力》讀后感12篇01-22
《自控力》讀后感15篇11-03
自控力讀后感10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