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許多書,其中一本是《昆蟲記-----大自然的小刺客》書名中的‘小刺客’指得是什么呢?你肯定不會想到,它是蜜蜂-------狩獵蜂。
之所以叫它們狩獵蜂,是因為它們成年后會捕捉昆蟲,但不是給自己吃,而是給幼蟲吃,自己則吃花蜜,狩獵蜂會把卵產在捕捉的昆蟲身上,當然,它得先將獵物麻痹,說到麻痹,它們可是昆蟲界的頂尖高手,可以在沒人教的情況下,知道獵物神經球的位置,好像有一雙透視眼,然后用針刺進去分毫不差,精確無比。而被麻痹的獵物會存活很久,只是不會動。
有一種叫黃翅穴蜂的狩獵蜂,它們的捕食目標是比它們體形更大,力道更強的'蟋蟀,但它總是能制服蟋蟀。狩獵蜂的幼蟲還是"美食大師",對享用大餐很講究,它們會本能的先吸體液,再吃脂肪,肌肉,按照這個順序一步步啃咬,這樣獵物直到最后一刻才會死。
不管是幼蟲還是成蟲的狩獵蜂,都可以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做事,循規蹈矩,不多做也不少做,好像有一個隱形的愛西在指示著它們。
昆蟲記讀后感2
《昆蟲記》一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之作。法布爾非常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種親近感,十分喜歡察看植物和昆蟲。那時候,雖然無人教他有關的常識,也沒有關的書可以看,可是,他卻從小就樹立了成為昆蟲學家的目的'。
我讀《昆蟲記》時,仿佛看到了法布爾細致入微地察看毛毛蟲的旅游,我看到他不考慮危險捕足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小心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判斷高鼻蜂毒針有哪些用途時間與成效……
法布爾的《昆蟲記》里,那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自我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略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一下子聚攏過來。我了解了原先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凌晨,蟬是如何脫殼;屎殼螂是怎么樣滾動糞球的;螞蟻是如何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我的兒子養,而是為了自我的后代安排食物……
《昆蟲記》不只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我非常大的啟發:在生活和學習中,大家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不管做啥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
昆蟲記讀后感3
昆蟲們排著隊向你走來了,有勤勞的蜂蜜,威武的螳螂,歌唱的蟈蟈……他們會給你講述許多不尋常的故事哦!就是因為這段話讓我很有興趣地讀起了這本書。從書中,我了解到了昆蟲的很多知識,得到了一些啟示,“需要是發明之母”失敗只是一時的,要向昆蟲們一樣,永不放棄。雖然它們沒有我們這么聰明,但是它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尤其是當我讀到“地下毒王和偉大母親”這一段時,講述的是狼蛛的性格。文中就有這么一句話:盡管狼蛛號稱“地下毒王”可它們卻是一個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卵囊的偉大母親,雖然它們是一只小小的昆蟲,但是它們表現的卻很勇敢。
還有一種可笑的'昆蟲,它的名字叫“圣甲蟲”,可是它們天天和垃圾打交道,所以人們稱它為“糞金龜”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屎殼郎”,人們贊美它們是“大自然的清潔都是“好人”,也有一些“小偷”,不勤奮努力會去搶斗別人的果實。讀了《昆蟲計》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很多的昆蟲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家園,怎樣和敵人作斗爭的,還有許多的昆蟲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哦!
昆蟲記讀后感4
前些天,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覺得我們身邊的昆蟲也有許多優點,許多優點是我們人類應該去學習的。
比如,就拿最不起眼的蜘蛛來說,我們通常所知道的.蜘蛛,都是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結一個大網,等待食物"自投羅網"。所以,這些蜘蛛總是把網結在小昆蟲經常飛過的地方,它們也要學會觀察。有時,就算許多天沒有捕捉到食物,蜘蛛仍然一動不動,它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
忍耐和等待,就是要嚴格約束和管理自己,這是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應該好好學習的品質。
妖面蛛也是一種蜘蛛,它個子矮小,可捕食生存的本領一點都不亞于其它大型動物。它結的網很小,所以妖面蛛自己知道"守株待兔"的可能性也小,于是它把自己的網用四肢舉起,等待獵物從旁邊經過時,就用力罩下去,這樣就增加了捕食的可能性,有時甚至還要追上一段距離。一天下來,如果還是沒有捕到食物,妖面蛛就吃掉自己的網,這樣可以減少浪費,增加能量。到第二天又重新織一個小網,重新捕食獵物。
減少浪費,節約能量,連小昆蟲都知道,我們人類現在浪費的東西實在太多,真應該好好學習這些小昆蟲。
昆蟲記讀后感5
今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的法布爾寫的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情節生動,內容豐富,還有很多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昆蟲的習性、樣子與顏色……比如蟬的幼蟲眼睛特別大,身體特別白,比如綠蟈蟈喜歡攻擊比自己個頭大、強壯得多的龐然大物,比如大孔雀蝶黑纖毛的體節末端鑲嵌著青綠色的`珍珠,瞳仁中閃爍著黑色的光芒。比如意大利蟋蟀細長、瘦弱、蒼白,喜歡在草叢中蹦來跳去,比如螢火蟲能發光,體型較小,身姿輕盈,是狠毒的肉食主義者……
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蟲就是螳螂。螳螂體型矯健,薄翼修長,兩只胳膊伸向天空的樣子就像祈禱的修女。雖然螳螂很美麗,但是它可是昆蟲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是埋伏著捕捉新鮮肉食的妖魔。螳螂在捕食的時候會做充足的準備,它耐心、機敏、等待時機,所以每次都會捕到獵物。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情也要做足準備,有耐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昆蟲記》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樂于觀察和探索,就會從大自然和生活中發現有趣的知識。
昆蟲記讀后感6
看了文中對綠蚱蜢的描寫,我才注意到,原來我們身邊還有這樣美麗的昆蟲:纖細的身材,薄紗般透明的大翅膀,通身淺綠,像顆翡翠。這美麗的蟲子有個很好的'食性——雜食,什么都能吃,可以吃瓜果蔬菜,也不戒肉類,最愛的食物是蘸糖的蟬。
它們捕食蟬,捕食者比自身大許多的獵物,它們比鳥兒要勇敢,鳥只捕捉比自己小的,而綠蚱蜢捕捉比自己大的作為獵物,它們的進擊短暫而致命,蟬只來得及發出一聲尖叫,就咽了氣。綠蚱蜢便從尸體上獲得補給,它剖開蟬的肚子,尋找美味可口的糖漿,它們喜愛甜食,蘸糖的蟬肉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它們并不好戰,除了捕食,鄰里之間相安無事,偶爾發生小小的食物戰爭,只要一方吃飽離開,戰斗馬上就會結束,吞吃同類只有在對方變成尸體時才會出現,很是和平。
昆蟲記讀后感7
這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地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事情。本書講了很多常見的昆蟲,如螞蟻、蟋蟀、蝴蝶、蜘蛛等,而我印象最深的確實從未見過的'圣甲蟲。
圣甲蟲的身材一般都小巧玲瓏,穿戴莊重而且無可挑剔地光鮮,身子胖乎乎的,呈短壯體型,額頭和胸廓上都佩戴著奇異飾物。法國的一些品種,烏黑油亮,外加一些熱帶品種,金光閃爍,黑紫油亮。
圣甲蟲經常出現在畜群里。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辛勤地把糞粒做成球狀,但也會有可惡的偷盜者,假借幫忙之名,使物主放松警惕,再趁其不備,搶走它的糞球。看到這里,我突然很羨慕螞蟻,因為它們雖然矮小、不起眼,但它們團結,沒有螞蟻會搶奪屬于這個團隊的食物。相反,小到圣甲蟲,大到老虎、人類,都會去搶奪同伴的食物,縱使他們有能力也有時間去搞到食物。
讀了《昆蟲記》,我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和昆蟲界的不可思議,更是佩服作者發現奧妙的眼睛。
昆蟲記讀后感8
這幾天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爾寫的,他是一位法國人。我從這本書里知道了法布爾研究昆蟲研究了30年,還知道了法布爾研究了螳螂,蝗蟲,蟋蟀,蟬,營火蟲,甲蟲,金步甲,天牛,紅螞蟻,舍腰蜂,斑紋蜂,黃蜂,黑胡蜂,松毛蟲,大孔雀蝶,小條紋蝶,條紋蜘蛛,狼蛛,迷宮蛛,蟹蛛,蝎子,這些就是他研究的昆蟲。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螞蟻,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紅螞蟻讓黑螞蟻當奴隸,還講了紅螞蟻是怎樣按照原路返回自己的窩的。紅螞蟻讓黑螞蟻當奴隸一直到死,要是黑螞蟻都死光了,紅螞蟻就會去黑螞蟻的'洞里找蟻蛹,紅螞蟻一進去就搶黑螞蟻的蛹,然后把它們扛到自己的窩里,等蛹去了皮變成小螞蟻后,就讓它們當奴隸。紅螞蟻是可以按照去的路返回自己的窩的。是因為它們的后腳后面可以排泄一種東西,還因為螞蟻有超強的記憶力和視覺來找到回家的路。紅螞蟻可真神奇!
我覺得這本書是我一生都可以看的書,這本書可真好啊!
昆蟲記讀后感9
四年級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昆蟲記》,我因為不愛看而擱在書架許久。有一次姐姐說喜歡看《昆蟲記》,我才想起我的《昆蟲記》。于是,我便囫圇吞棗地讀了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自幼喜歡昆蟲,長大后便開始研究昆蟲,刻苦鉆研后寫下了這本《昆蟲記》。這本書中講了許多的昆蟲故事:天牛、花金龜、白蝎自殺······法布爾不斷的觀察,不停的寫作,他到了終年也不忘寫作,那是他已經97歲了,眼睛也花了,十分令人可憐。
法布爾對昆蟲的激情是久升不下的,他對一切自己喜歡的事物一直持之以恒,不放棄,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在臨終前說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話:“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啊,一個人能在臨終前說出這樣的`話,代表這個人臨終前想做到的事自己認為沒有做完。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樣平凡的,我們要把平凡的一生用有趣的事情充實起來,不要讓自己的一生平平凡凡無聊厭煩地度過。人的一生雖短暫,但我們要在短暫的一生中讓自己快樂,把自己的一生用在自己喜歡的興趣上,好好利用一生。
昆蟲記讀后感10
了幾篇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后,我發現昆蟲學家法布爾觀察到的昆蟲真的是非常仔細,他把觀察到的,所有疑慮的,甚至是連續觀察的現象都一一寫了下來。在法布爾的文章中,他用了現在人的普通理解,通過所看的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來做了對比,例如《昆蟲記》的第一章《蟬和螞蟻的寓言》一文中,一針見血地說明了螞蟻才是霸占蟬井的'壞蛋,通過這些訴說了人類的愚昧與無知。在法布爾的筆下,那些被人類理解成有益的昆蟲被法布爾揭穿了兇狠的一面,那些被人類理解成骯臟的昆蟲,通過法布爾的觀察確切了它們其實一直都是益蟲(例如圣甲蟲)。法布爾筆下的昆蟲,像人一樣有感情有責任。他們好像也懂得喜、怒、哀、樂,甚至是其他蟲子的眼光和看法。
可以說法布爾真的是觀察極致仔細呀,他筆下的昆蟲活靈活現,有食肉的螳螂,和只喝甜汁的蟬,有強者也有弱者,就像那一句話一樣:“大自然是弱肉強食的。”。如果法布爾在研究昆蟲時沒有得出結論,他就會一直一直研究下去,甚至是老了,也一定要找到那個原因。我不得不說,法布爾的這種執著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我們也一定要學習法布爾的這種執著,觀察細致,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昆蟲記讀后感11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本著作,對全世界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我讀了這本書,深有感受。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各種昆蟲的特征、家族和習性。其中最有趣的要數膽大兇殘的黑步甲裝死的事,它們一遇上危險的事,就仰面朝天,紋絲不動,儼然已經死去,這就是它處于完全徹底的毫無生氣活力狀態時的假死。法布爾經過實驗,證明了黑步甲仰躺著一動不動的'姿態,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實的暫時麻木的昏沉狀態。還有可愛的蟹珠,它們和螃蟹一樣,都是橫著走的,你別看它的樣子很可愛,可是個兇悍十足的殺手,它在獵物的頸部輕輕一刺,就能要了獵物的命,這是多么可怕啊!
昆蟲的世界太奇妙了!你們別看它們個頭小,可個個都是精英。它們的許多優點都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如蜜蜂辨識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丟到哪兒,都能飛回蜂巢;它們的建筑能力也很強,蜂巢是由六邊形組成的,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和材料,又沒有一點邊角料,真是一個好辦法。
昆蟲世界還有更多的秘密,就等著我們來發現和探索。
昆蟲記讀后感12
《昆蟲記》是昆蟲學的杰作,深刻描繪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一種或多種昆蟲的習性。作者談到了昆蟲的本能、習慣、婚姻、繁殖和死亡。
讀完《昆蟲》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關于昆蟲的未知事情,比如經常在田野里閃爍,我們都知道這是螢火蟲的杰作!過去,我以為螢火蟲只吃樹葉和草。讀完《昆蟲記》后,我很驚訝螢火蟲是一種食肉動物,主要的獵物是蝸牛。螢火蟲首先用嘴里的兩顆尖牙向蝸牛注射毒素,然后用一種特殊的消化液液液化肉湯,蝸牛成為螢火蟲的食物。螢火蟲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發光帶上方有一層白色涂層,是由一種非常細膩的.顆粒組成的。然后可氧化物由白色涂層提供,導管輸入氣流。當可氧化物遇到氣流時,它會產生光。
讀完《昆蟲》后,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美,昆蟲世界里有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努力學習,長大后探索昆蟲世界!完成法布爾還沒有完成的事情。
昆蟲記讀后感13
《昆蟲記》以獨特的視角,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人類的生活。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
《昆蟲記》描述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有著許多令人驚奇的昆蟲特點,如搶糞球的圣甲蟲、吃自己丈夫的雌螳螂、挖洞而不往外排土的蟬、人類喂食動作慢了就會哭的小麻雀……一個又一個的昆蟲形象在法布爾的筆下生動的表現出來。
與探索結果相比,探索過程我認為更有價值。法布爾善于利用實驗、調查、觀察的方法,過程十分嚴謹,而且對別人研究過的結論自己也會證明,正是這樣,他的研究結果改變了人們對昆蟲的認知。他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對昆蟲的研究,這種精神更是影響著后人,算得上是人類昆蟲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閱讀《昆蟲記》,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昆蟲記讀后感14
的書。正如法國戲劇家羅斯丹所說,“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感受與抒寫。”我在讀他寫的文章時,我感到每一只蟲子都不是孤獨的,有著人們的思維,正如蟬天真善良螳螂殺人不眨眼這樣的特點,法布爾給予了蟲子們人的特點。
在法布爾的文章中,我讀出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蟲子的'喜愛,仿佛空氣與他融在一齊,我也如同生臨其境,目睹了一場又一場蟲子們的彼此較量,重新認識了蟲子。
讀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昆蟲故事,我身臨其境,仿佛與法布爾一齊拿著放大鏡觀察著小昆蟲的喜怒哀樂,讓我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向我們介紹了法布爾迷戀昆蟲研究,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秘,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葆文。應對它的引領,我明白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都需要和諧與友誼。僅有學會熱愛自然、熱愛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昆蟲記讀后感15
《昆蟲記》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昆蟲是怎樣攝取獵物和昆蟲的生活習性。
讀了這本書我有了許多的收獲。我以前只是聽別人說過昆蟲,可對昆蟲的習性一無所知。但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從中知道了很多昆蟲的習性,讀著讀著仿佛自己也走進了昆蟲的王國。
不管是春夏秋冬法布爾都要精力細心地觀察昆蟲的習性。其中一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法布爾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死蒼蠅,一連看了三四個小時,以至四周圍滿了人,還罵他“怪人”,可是他一點沒有察覺。法布爾這么認真,再想想自己,跟法布爾比起來就差遠了。有一次,我在我的房間里寫作業,突然有一個小不點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四星瓢蟲。我靈機一動拿了一個放鉛的盒子,把它放了進去,仔細觀察。觀察了好半天還是沒有結束,我便開始玩弄起瓢蟲。結果我的鋼筆一不小心把瓢蟲壓死。兩個結果怎么會相差這么大呢?現在想想,我終于明白了,只有像法布爾那樣經過長期、細致、耐心地觀察,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因此,我下定決心,要向法布爾學習!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經典讀后感01-16
《昆蟲記》讀后感11-25
昆蟲記讀后感02-20
《昆蟲記》的讀后感02-04
《昆蟲記》讀后感06-02
昆蟲記的讀后感07-02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9-30
(經典)昆蟲記讀后感08-24
昆蟲記讀后感(經典)08-27
(精選)昆蟲記讀后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