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名著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名著有感1
暑假里,你一定讀了不少好書了吧?呵呵,我可是又把四大名著重溫了一下呢!不瞞你說,今日讀完《三國演義》,還真的是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描寫了蜀國、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各自稱霸一方。然后便是三個國家之間不斷產生的戰爭,特別是曹操的野心太大,竟想稱霸世界。我就搞不懂了,都擁有那般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為何不滿足?最后,司馬家族奪了曹代的帝位,統一三國,改為晉代。如果曹操知道最后是司馬家族掌握三國,一定會氣得吹胡子瞪眼了吧!
這本書還給了我無盡的啟迪呢!你看,劉備三顧茅廬,用誠意打動諸葛亮,使這個能文不能武的'大人物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己。這個大人物可不了的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為蜀國出了多少謀略,出了多少力,他死后,全國上下的所有老百姓為他哭喪。如果不是他的出謀劃策,赤膽忠心,想必蜀國也不知能不能發展到三國鼎立的情形?看來做事一定要堅持,劉備堅持拜訪諸葛亮,得到了他的幫助,從此三足鼎立;李時珍堅持嘗百草,編撰了《本草綱目》;數學家陳景潤堅持用畢生精力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古往今來,哪位大人物不是因為堅持才成功的?
諸葛亮的英雄事跡可多了!你看,《空城計》《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諸葛亮為什么就這么聰明呢?世人只知道,只要天地間有的,就沒有諸葛亮不知道的,可見他是多么地聰明呀。要是放在現代,他一定是個大名人,才貌雙全,大名一報,無人不曉,可是一個“萬人迷”吆!
我崇拜諸葛亮,不僅僅是因為他足智多謀,還因為他的誠信,如若不是與劉備有承諾,他可以取代劉禪當皇帝!我敬佩他,你呢?
讀名著有感2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野芒坡》這本書,非常好看而感人。其實我也有書中主人公的親身經歷,真是感慨萬分。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慨萬分的是幼安滿六歲就被送進野芒坡,雖然結交了若瑟和菊生做朋友,但很不幸,一年后若瑟因疾病死去。而幼安滿十二歲也開始學藝了,當他從造鞋轉去繪畫時,受到了大家的反對,這一路上的風風雨雨,幼安卻堅持了下來,堅持走自己的路,通過畫畫考試,進入繪畫班。在他畫得非常出色的時候,最終成功獲得了去意大利學雕刻的機會。
這個故事,使我非常感動。在生活中,不只是幼安一個人堅持走自己的路,我也是一樣的,在不確定中生活中,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的人,都能鍛煉出自己一顆獨立自主的心。記得有一次,我在大家的反對下買了一塊滑板,爸爸知道了,不讓我去玩它,怕我會摔傷,也怕我闖禍。當時我想:其實我買這塊滑板是要鍛煉自己克服困難的決心,也順便增強一下體質。哎,可惜家人不理解!所以每次練習都要偷偷溜到樓下的'小廣場進行,每次摔倒都艱難地爬起來,擦著眼淚想:既然我買了這個滑板,就應該要堅持下來,決不能放棄!我咬牙切齒,站了起來。也許磨煉意志就是這樣,于是,我鼓起了勇氣,單腳踏上滑板,另一只腳在地上用力一蹬,撐起了雙手,保持平衡。對了,就這樣緩緩前進!一次練習、兩次練習……挑戰成功了,我把自己想象一只飛翔的小鳥,在天空中翱翔,慢慢地放松下來,漸漸操縱自如。此刻,我信心滿滿,也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因為我知道這是成功后換來的汗水,它讓我成為真正的自己,勇敢的自己,獨立自主的自己!正如書中的幼安一樣,為什么他要堅持去學畫畫呢?因為他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想通過學畫畫改變命運。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做一件事情,經過努力都可以成功!
書中有一句話:“只有當我們心無安所的時候,人才會真正死去。”說得真好!當你做一件你不愛做的事時,心已經跑了;當你做一件你愛做的事時,心就會回來了。所以一定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才會成功!你越是有決心,走得越快,離成功將更進一步。我也要勇敢地實現我的夢想---建筑設計師,堅持走自己的路!
讀名著有感3
無論是“飲水思源”,還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都散著感恩的暖意。溫暖迎著感恩,感恩所以幸福。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打開那扇感恩之窗,讓感恩的陽光四溢——不僅映紅歡樂之花的笑靨,更要包裹冰涼的棘刺,溫暖成長的心靈,輕吻大海上老人的孤舟。
老人載著一葉孤舟,卻拖回了空空的魚骨,陷入疲倦的沉睡。這的確是略帶凄涼的結局。但碩大的魚骨見證了他的不屈與堅忍,搏斗過的雙手詮釋了他的成功——另一種意義的成功,一樣值得感恩。那該感謝什么呢?也許是84天無收的“血霉”之挫,也許是出海后遭遇的惡劣天氣,也許是兇狠的馬林魚和貪婪的群鯊,也許……老人的困苦境遇、多舛命運成就了他的堅強、剛毅與智慧,這促成精神的成長與成熟,值得老人去感恩。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老人的經歷是很多人成長的寫照。也許,感恩不僅僅是當命運女神對你微笑時,你感激的一笑;更是摔打過后,重又踏上泥濘時的由衷的歡欣。這便有了心靈的拔節。感恩不幸,讓風雨中的生命煥發奪目的光華,讓時光中的脆弱成長為永恒的堅強。
感恩如空氣,那樣廣泛地存在,卻又被那樣普遍地忘卻,尤其是對不幸、不順的感恩。誠然,皆大歡喜的結局永遠是美好的愿望,但“此事古難全”。感恩于斯,坦然承接生命的恩賜,才產生了“船快沉了還在洗甲板”的傲人氣度,才有了高爾基的.外祖母在困境中祈禱的動人音弦。
猶記得一首同樣動人的小詩:“啊/生病的孩子/你告訴我/你的生活是不是很寂寞/不/不/在飄雪的日子里/我也唱著春天的歌……”我的心頭默默展開這樣一幅畫卷:一個瘦弱蒼白的孩子,臨窗望雪,卻哼著最歡快的旋律,或許是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或許是柴可夫斯基的《踏春》。總之,那是這感恩世界里的美妙圖景,那是面對病痛和孤寂發出的感恩的悅音。這個孩子的歌唱堪比老人圣地亞哥在驚濤間搏擊的呼號。它震蕩在心靈的國度里,化為感恩的鳥,飛向不幸、困窘的心靈死角,帶去光與熱。
想必可愛的感恩之鳥一定飛往我的心頭,在整個胸膛里撲扇著翅膀。我曾總愛抱怨歡樂易逝,牽出無限煩惱。感恩于我,少到欲無。中考的失利更讓感恩的熱情降到冰點以下。但青春的烈火將屈服燒成灰燼,我撣去它們,將它們踩在腳下。我這才發現這痛苦很值。一顆幾乎冷卻的心原來可以回轉、爆發。一切似乎要感謝這場挫折、感恩那些不幸!于是我又撿起久違的歌:“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相信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所得,在心底收獲一分塌實;感恩不幸,讓心靈擁抱無限堅強。老漁夫陷入沉睡,但他夢到了雄獅。我摔倒過,但因為感恩,我愈挫愈勇、逐漸成長。在感恩的世界里,對著生活、尤其那些挫折傾吐感恩吧,讓這別樣的感激伴隨這一生的成長。
讀名著有感4
《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它主要講了一個名叫魯賓遜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的時候他所乘的'船被風浪推翻了,只有他一個人幸免于難,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他憑借從船上找來的工具、食物、槍械等等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28年后逃出了小島,回到了祖國。
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這是多么驚人的一個數字啊!在這本書中,魯賓遜最讓我佩服的還是他流落到荒島上之后表現出的那種勇敢、無畏的精神。魯賓遜剛上島時什么也不知道,那時,他是多么絕望啊,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他面臨著怎樣大的生活壓力呀!可是他卻沒有退縮,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船上一切能找到、能用的東西生活了下來:沒有食物,自己種;沒有房屋,用帆布搭帳篷……
讀完之后,我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衣服都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啊!雖然現在這種事不會降臨到我們身上,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魯賓遜的勇敢和機智,學習魯賓遜的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強地面對,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只要有毅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勇敢、堅強、堅持下去。這就是《魯賓遜漂流記》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讀名著有感5
不必說宋江和柴進的仗義疏財,單說李逵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就足以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都擁有一份令人敬佩仗義。他們都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在所不惜的勇氣,實在令人動容。
我試想,假如讓《水滸傳》的英雄豪杰來到現代社會,應該會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吧?因為,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但是思想卻在大后退。因為這個社會太多勾心斗角,人人爾虞我詐,時刻生活在擔心被別人算計的陰影下,導致他們都將自己的心重重地裹上蠶繭。那種仗義出頭的氣概大概早已被他們埋到心底最陰暗的地方了吧。他們從不像這些綠林好漢般掏出心窩來跟你做兄弟。所以他們不相信好漢們會真的待人真誠,疑心稍重的人還可能誤會成他們別有用心,口蜜腹劍,其實是想加害于自己。
《水滸傳》,綠林好漢的那種分甘同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現在已經消失得蕩然無存了,沒有人會再帶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去幫助別人。即使是朋友有難,需要幫忙,他們也要經過久久考慮,才決定幫不幫。在街上看見需要幫助的`人,也只是冷眼相看,一副“事不關己,己不留心”的漠然的樣子。我還記得有一則新聞,令我記憶猶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路上的行人只是看熱鬧般的圍觀,還有的打電話報警,竟沒有一個人下手去扶起老太太!他們都怕如果自己去扶起老太太,就可能會被人冤枉是他推倒老太太。那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幫老太太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受傷,或者扶老太太坐起來的嗎?他們都只顧著自己,難道這不是”人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典型社會寫照嗎?在別人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想到自己會不會被連累,也未免太過于自私了吧!誰能像史進對待素不相識的王進那樣呢?要整治的不僅是人們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心態,改變人們的素質!
羅夫·瓦爾多·愛默森說過: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若果幫助了他人,自己也會獲得一份滿足感,不要再做無謂的看客了,不要再做冷眼旁觀的路人了,掙脫自己心中的蠶繭,破繭重生,當別人有難時,不要吝嗇自己的熱心,學會像《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做一個正直不阿的人吧!這就是我看完《水滸傳》之后的感受。
讀名著有感6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愛看的書之一。
說起《三國演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許多人物或事情:“胸懷大志的劉皇叔;鞠躬盡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羽;藝高勇猛,正氣凜然的張飛……這一些人物讓我佩服不已,還有那“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出神入化,好像變成了電影,在我的腦海里回放。”
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廬就先知“魏蜀吳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有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
孔明雖然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已經牢刻在我的'心頭。
再一次上學途中,我屋意間發現了一塊香蕉皮,正當要離開時,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可怕的畫面:一個小朋友,因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蓋上皮破了許多,血也留了許多……于是,我不再猶豫,大步走過去撿起香蕉皮,將它繩之以法——丟進垃圾桶,發出“砰砰”的呻吟聲,我想這是香蕉皮發出對我的不滿,同時,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讀名著有感7
奧黛麗·赫本,平凡卻偉大的名字,無數次出現在大熒幕上,印記在人們心中。雖然她已長逝,但她的存在,就像是彌留在人世間的天使。雖然她已長逝,但她的存在,就像是彌留在人世間的天使。 有的人并未聽過她的名字,有的人并未看過她的電影作品,有的人并未了解她的一生經歷,但任何人只要看到她天使般漂亮的臉龐,欣賞過她的一部電影,便會把她牢記在心,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在舉手投足之間征服所有人。《天使在人間》便是一本關于奧黛麗·赫本的傳記,但與其他傳記不同,此書是由她的兒子肖恩·赫本·費雷親自撰寫,相對于其他傳記中大量的文字,《天使在人間》有更多真實的,珍貴的圖片說明,所寫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最真實的,每一段文字都飽含了肖恩對母親最真摯的愛,這樣的圖片和文字讓每一個讀者都能感受到更真實的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是 偉大的。她在一個單親家庭中長大,父親的離去讓她幼小的心靈深受打擊,童年中被挖去了一部分,那部分叫父愛。同時,她還飽受戰爭的摧殘,落下了營養不良的毛病;夢想成為首席芭蕾舞演員而苦苦練習的她卻被告知身高太高而被迫放棄;長大后頗有名氣了有過兩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這些磨難都紛紛砸向奧黛麗·赫本,眾多的失敗都考驗著她,但她完美地回擊。她把自己所受的.痛苦,所缺失的愛都轉化為無私的愛來償還社會。 她把自己的痛苦縮小了,把她能為社會作的貢獻放大了,這樣的行為讓她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女性。 她成立了國際基金會,晚年期間長年奔走與世界上一些貧窮的國家,關心那些國家中因為饑餓而變得骨廋如柴的小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世界更多的人關注他們,呼吁更多的國家進行贈款。她是如此偉大的人,如同人間的天使一般。
奧黛麗·赫本是簡單的。她因出眾的外貌和精湛的演技受到了所有人的矚目,在她的演藝事業仍在高峰時,她毅然退隱江湖。當時的她面臨了兩個抉擇,事業還是孩子,結果可想而知,他選擇了孩子,由這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但她更希望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媽媽,這是她簡單的心愿。對比與其他的大牌明星,奧黛麗不喜歡燈紅酒綠的生活,她只是想過著那些平靜的簡單的日子。《天使在人間》也有寫到奧黛麗喜歡和好友一起談話家常,喜歡做一些家常便飯,書中記載了她創作的一些菜譜。如此簡單愜意生活的她,讓人都泛起了淡淡的漣漪。
我想奧黛麗·赫本一生中演得最好的角色,不是《羅馬假日》中的公主;不是;不是,而是母親的角色,無論是對她的兩個兒子,還是對那些飽受饑餓的孩子,她都傾心地去照顧,《天使在人間》的講述讓我感覺到了一位出色的演員,一個偉大的母親正優雅地走出來。
讀名著有感8
暑假里,我交了好幾個“好朋友”:《生命的詩情》、《天鵝牧場》、《讀者》……其中《生命的詩情》這個“好朋友”給我訴說了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我拿什么還你,外婆》。
故事講述外婆關愛“我”的幾個小故事:記得“我”上大二那年,天氣一夜間變冷,“我”沒帶被子到學校,外婆不顧七十多歲高齡,又不認識字,自己帶著被子坐公交車送到“我”的宿舍,然后又自己坐公交車回家;外婆七十多歲了,還要去菜市場精心挑選我愛吃的菜回來做飯,等“我”下班回來吃。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愛啊!后來八十多歲的外婆生了一場大病,常常失眠睡不了覺,身體越來越差,“我”卻因上班又沒時間照顧外婆,感到多么的無奈與悲傷!
這就是人世間的親情,一種無法割舍的親情。以前外婆代替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這是對“我”的關愛。現在外婆生病了,“我”卻無法代替父母照顧外婆,這又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這種偉大的愛和親情是無法償還的。
親情是一縷明媚燦爛的陽光,為你送來光明和溫暖;親情是一處安謐寧靜的港灣,為你提供關愛和呵護;親情是一盞永不熄滅的長明燈,為你指引前進的方向。
在我的生活中,這種偉大的愛真是無處不在:父母對我百般呵護,無微不至地關懷我。
記得一個暑假的星期三,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大地,天氣非常悶熱。我在家看課外書,看著看著,只覺得天旋地轉;大腦里的神經像要斷了似的,頭疼極了。我躺在床上,難受得想哭……
這時,媽媽回來了!她看見我躺在床上,便焦急地問道:“栩栩,你怎么了?哪兒不舒服?”“我……我……”不知怎的,頓時,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眼淚直往下流。媽媽感到不妙,用手一摸我的額頭,啊!燙燙的。媽媽果斷地送我到醫院。
到了醫院,媽媽忙著掛號;找醫生;給我取藥。回家后,忙著熬粥給我吃。此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情不自禁地說:“謝謝您,媽媽。”
到了三年級,爸爸對我要求更嚴格。
記得有一次,爸爸教我畫《荷花》,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馬上拿起畫筆認真畫起來。一會兒就畫完了,一看,不像,又畫了一幅,也不像,我火了,把東西丟在一邊。在一旁的爸爸走過來和顏悅色地說:“栩栩,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恒心,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將一事無成。”聽了爸爸的`話,我贊同地點點頭,又認真畫起來。
我認真地觀察了例畫,開始勾畫出輪廓,然后,又把不恰當的地方修改重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涂水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把水彩擠出,加上適當的水均勻攪拌,緊接著是調色,一次、二次、三次……經過多次的嘗試,終于調出和例畫一模一樣的色彩。
在爸爸嚴格要求下,我的繪畫技術不斷提高,有好幾幅作品還獲市的獎項。
父母的愛比山高,比海深。我是無比幸運,我是在媽媽慈祥的愛和爸爸嚴格的愛中成長!我要勤奮學習,將來回報父母那份濃濃的親情!
讀名著有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模擬外交官》。這本書中的內容十分精彩,我剛讀了一點點,就愛不釋手了。
這本書是由27位著名兒童文學家書寫的100位美德少年的故事。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寫的是揚州市中學的徐亞菲,標題是《街舞少年》,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徐亞菲在藝術節來臨之際,教全班同學跳街舞。但是跳街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同學們對學街舞興趣不大。徐亞菲帶領大家去了敬老院,不但讓那里的老人開心了,而且同學們跳街舞的熱情也高了。每次在她們跳舞訓練快要結束將要離開時,老人們都會舍不得他們這一群快樂天使的離去。老人們每次都悄悄地在他們的包里放了一根熟玉米棒。徐亞菲每次回家拿出老人給的玉米總會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和奶奶。她們年老感到寂寞,每每到夜晚時都想家人陪伴聊聊天,談談家常。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外婆。我的外婆很慈祥,很善良,我非常愛她,這種愛,超出了我對媽媽的愛。我的媽媽工作很忙,小時候,我是在外婆家渡過的。外婆很疼愛我,家里總是準備好多零食。我一到那里,外婆就會把這些零食拿出來,讓我慢慢享用。外婆不光在飲食上很關心我,對我的身體更是特別關心。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受涼感冒了,晚上發了高燒,一直燒到40度,這下可急壞了外婆,可是外公又不在家。那時候是時值冬天,外婆顧不得外面天寒地凍,抱起我就往醫院跑,到了醫院,外婆連打了幾個噴嚏,我在那里打點滴,外婆不顧寒冷的`天氣,坐在病床邊陪我。當我醒來時,才發現外婆坐在我的身旁,用手撐著下巴,在打盹。我看見此情此景,眼淚簌簌地留了下來。外婆和我的感情真是千言萬語也難道盡,可是好人總是不長久,就在前年,外婆被癌癥奪走了生命,那時候,外婆才59歲。那天我的眼淚又一次的落下來,誰也不能勸阻我。
讀完這本書中全部的故事,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田。這本書中 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義。我們只有用真誠的愛心待人,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才能演繹出更精彩的人生。
讀名著有感10
我十分喜歡《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它的作者是英國的作家丹尼爾·笛福。它的主要講了一名叫魯賓遜·克魯索的青年因為一次航海旅行中遇到風暴而被卷到一個孤島上。他并沒有去沮喪,而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生存的奇跡,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他挖山洞、造別墅、做木筏、種莊稼、養家畜;他勇敢而機敏地對抗殘忍食人族,并成功地解救了一個野人,讓這個叫做“星期五”的野人一越過上了文明的生活;他還幫助被水手背叛的船長,搶回了一艘大船;他在孤島上待了28年2個月19天之后,順利回到了英國。
魯濱遜的冒險故事對于我來講就是一部傳奇,他很冷靜、臨危不亂、并且十分機智。遇到挫折,他總是從容面對,想辦法來擺脫困境;他敢于冒險、勇于開拓,不安于平淡的生活。我非常佩服他那臨危不亂、敢作敢當的氣魄。不過,我也有點討厭魯賓遜,如果不是他的我行我素,他就不會遭遇那么多磨難。令我矛盾的也正是由于他的固執和我行我素成就了他的傳奇。
通過這本書我想我還應該在平常多觀察生活細節、多幫父母做些家務活,你看,魯濱遜要是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怎么能在毫無人煙的孤島上生存并且越過越好。
我知道這只是一本書,并非有魯賓遜這個人,但是我還是十分希望有他的存在,這樣我就有機會到那個孤島上看一看,親眼去看他留下來的別墅、品嘗他做得那種原始面包、看那艘樹桿造出來的船、看那堆泥巴燒制的瓶瓶罐罐······
讀名著有感11
海倫·凱勒,這個名字相信所有人都熟悉,雖然她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但是她創造了奇跡,這奇跡,讓所有人驚訝,雖然她不會說話,但她卻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文字,正常人都無法達到,她做到了,這真是了不起啊!
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都會抱怨學習太苦,太累, 還想不上學。可她卻以頑強的精神考上了哈佛德克里夫學院。不管怎么的苦,不管怎樣的累,她都忍受了,她都堅持了,這樣的人,怎么不是楷模,怎么不是榜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要去看人、物,看一切美好的的生物。”這只是正常人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要求,可對于盲人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是否會珍惜?我想是的,可你有沒有現在就珍惜它?三天光明,你會珍惜,三十年的光明,你是否會讓它可惜溜走。海倫?凱勒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這精神是偉大的,是值得學習的,這不靠運氣,靠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現在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后悔沒有好好珍惜呢?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災難,聆聽樂曲 的妙音,鳥兒的歌唱,假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人啊!為什么總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呢!為什么總要如此的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會認為,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后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蹈別人的覆轍,我寧可現在就珍惜。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在出生后19個月的時候就因為猩紅熱而導致失聰失明成了一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跡般地走完了一生。
朋友們,珍惜吧,一起享受這光明,這美好的世界。
讀名著有感12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其實有點亂,感覺看不太懂書在講些什么。但越是往后看越覺得精彩,越覺得作者厲害,然后就開始深深佩服作者了。
書分兩部分,上部分是出延津記;下部分是入延津記。小說的前半寫的是過去,主角是楊百順,楊百順上有個哥哥,下有個弟弟,與賣豆腐的老楊為父子關系,楊百順一生改了三十二次名字。從楊百順改成楊摩西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楊摩西改成吳摩西,又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的人生似乎就是這樣。被分成33個部分。楊百順與剃頭的老互為朋友;與殺豬的老曾互為師徒;與外國人老詹夜互為師徒……他與太多太多人有關系,而他的一生,似乎夜在為了一個“說得順心”而徒勞有波。
楊百順,百順。他的父親給他取個好名字,但他的生活,事業,似乎都不像他的名字一樣,她總在尋找些什么,看完了書,我才明白。他一直在尋找一個人“說得順心”的人。話,一旦沉了人與人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所以楊百順在尋找,為了心里過的舒坦舒心,為了孤獨有人陪伴,有人可以說話,他的一生都過的堅苦。于是喊喪,便成了書中楊百順崇拜的職業。
龍應臺曾說過;“有一種寂寞,身邊添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就可以消除。楊百順何嘗不是想這樣,所以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為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而吳摩西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他們一出一進,延百年。就是為了心靈的慰藉,所以他們一直在尋找,他們然決然的追逐“一句頂萬句”的身影
由此我忽然發現,為什么常有人說活得很累。他們在生活不如意,事業不順,愛情不美好時,頹廢,茫然。他們找不到說話的對象,所以累。這種累,猶如漫漫長夜,磨礪著我們的神經,祖祖輩輩。啃食著我們的心靈。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話不投機半句多”
,書中楊白順的老楊與老馬是“好友”,老楊總認為老馬能為他提供很多幫助,卻不知,老馬只是不想聽他講話,才快速的.為他指路,為他提意見。其實現實生活為何不是如此?有些人與父母不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總是厭煩父母的嘮叨,從來不認真聽過,而父母何嘗不是想找個“說的順心”的人?
小說中所有的情節關系和人物,所有的社會組織和家庭和諧,其實都和人能不能對的上話,對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有關。而楊白順,也就是吳摩西沒有找到她的養女,牛愛國也沒有找到龐麗娜和和尚。但是這就是人生不是嗎?一個個錯過,一個個無奈,而人生,也是因此完整。
“一句話過千句”是我認為這本書的主旨,書中所有故事因此展開也因此結束。我想劉震云先生也是想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吧。
有一種寂寞,有一種孤獨,以話語開始,也以話語結束。
讀名著有感13
小時候,我經常聽媽媽講一些感人的故事。現在,我很少去聽這些故事了。但是,當我去逛書店時,偶然發現了這本積攢著一些由著名作家寫的感動故事書——《天使在人間》。
我回到家,把這本書放在書桌上后,我并沒有立刻翻開書的第一個故事,而是翻開了書的目錄。我數了一下,一共是14個故事。干完一系列的事情后,我開始讀起這本書來。
在這14個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再見了,我的星星》。這個故事講的是:星星(一個小孩)他們村里每年都會有一些城里的.女知青來到村里度過一段時光。毛胡子隊長派給星星他們家的是小雅姐姐。小雅姐姐和星星經歷了許多的、值得懷念的事情。可是,因為星星他們家出了點兒事。因此,小雅姐姐帶著悲傷走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我為星星感到悲傷。星星和小雅姐姐經歷了那么多值得懷念的事情,最后卻傷心地分開了,星星怎能承受得了這沉重的打擊呢?同時,我也為毛胡子隊長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毛胡子隊長為什么因為小雅姐姐是村里的“明珠”而綁架了小雅姐姐?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我們的生活不也是這樣的嗎?有悲歡,也有離合,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喜、怒、哀、樂的感覺,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我沒有再往下想,而是繼續讀下一個故事。
讀完《再見了,我的星星》這篇故事后,我又有了新的發現
讀名著有感14
在書剛開頭有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確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一直霸占世界。
我最佩服的是關羽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放了曹操。他忠于故主,因為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誠他的相貌描寫只簡單幾句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最佩服的便是關羽刮骨療傷不僅不喊疼還邊刮骨療傷邊下棋別人的都很緊張而他卻鎮定自落一點也不怕。
在里面有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他就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居然連自己的死期都知道真是料事如神。
在其中我感覺周瑜實在是太小肚雞腸了,如果他能容下比他聰明的人也就不會英年早逝周瑜其實只要忍一忍和他明刀明槍的'干和他比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可惜了。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的壞,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名著有感15
當我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時候,讓我從心底里佩服主人公的勇氣和智慧。
魯濱遜出生于商人家庭,因為不甘平庸,向往充滿了冒險和挑戰的海上漂泊。由于一次意外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過了28年極度艱辛孤苦的生活。他用僅有的材料,建設了自己的住處。他憑借著自己聰明的頭腦和辛勤的勞動,讓一無所有的自己在荒島上生存了下來。
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他在荒島上生活的`所有經歷和艱辛。沒有堅強的勇氣和智慧是做不到的。我想如果換做是我,一定沒有他那樣的毅力。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本沒有這樣的冒險經歷,所以體會不到他的艱辛。
有一次,他在無意間救了一位因為航海而遇險的船長。船長為了報答他,把他送回了家鄉,從此魯濱遜結束了他的荒島生活。如果他當時沒有海上漂泊的理想,就不會有荒島上長達28年的極度艱辛孤苦的生活經歷,這是他人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是所有人沒有經歷過的,也沒做過的。我也想擁有為自己夢想而冒險的生活。
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像他一樣臨危不亂,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解決所有問題。
【讀名著有感】相關文章:
讀名著的作文12-18
讀名著有感15篇01-03
讀名著《紅樓夢》有感范文10-18
讀英國名著《傲慢與偏見》有感01-11
讀中外名著讀書心得06-19
讀名著的作文合集【10篇】12-18
名著的讀書心得08-30
經典名著的讀書心得09-22
名著讀書心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