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倚天屠龍記》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
這幾天,我剛看完了《倚天屠龍記》一書,現在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張無忌,大概內容是:張無忌幼年的時候,和父親張翠山、母親殷素素、義父謝遜一起在冰火島生活了十年后,回到中原。可是,剛剛回到中原,就因為屠龍刀的原故,父親和母親被逼的雙雙自刎,張無忌也身中“玄寒冰掌”。此掌力只有“九陽神功”可以化解。人們都覺得他已經身患不治之癥,因為那本九陽真經已經消失了數百年。可是。張無忌卻陰差陽錯的`得到了,不僅治好了玄寒冰掌,還練就了一身罕聞罕見的絕世武功。等他下山時,武當、峨眉、少林等六大門派已經開始對明教(魔教,向來為武林中人所不齒,但張無忌的外公為魔教中人)進攻了,張無忌憑一人之力,救了明教,并率領群雄打敗了蒙古軍,最終名垂千古。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張無忌很有俠義心腸,言出必行,在紛爭不斷的江湖,懷著以德報怨的信念,終于獨步江湖,成為了一位人人敬仰的大俠。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2
知道有張無忌這個人物的存在,那時候我才讀四年級。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假期去找姐姐玩,姐姐正在看《倚天屠龍記》,我也跟著看了一小會兒。那時候正在放到六大門派被困萬安寺,趙敏逼迫周芷若比武,周芷若不從,趙敏就恐嚇周芷若,若不比武就用手中的倚天寶劍將周芷若貌美如花的臉蛋劃成像一旁的苦頭陀一般。正在這時,張無忌從藏身的懸梁下飛身而下,一把抱住周芷若并將她護在身后,讓她遠離趙敏的寶劍。我不禁感嘆趙敏真是個狠心的人,姐姐卻說真正壞的是周芷若。對于劇情,我完全不了解,姐姐的話便在心里留下了一個極大的疑問,也讓我對這部電視劇極其感興趣?墒牵菚r候家里除了讓我可以在晚上看一小會兒電視,我根本就沒有機會看電視。
春天是充滿生機的季節,但是它只要整天下雨,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折磨,百無聊奈,卻又不想寫作業。推開客房,發現桌上放著一本《倚天屠龍記》。我如獲珍寶一般,只要看完這部小說,我就可以弄清楚一年以前那個疑問,于是我翻開了封面,從扉頁一直讀到后記,當然我只能在假期讀這本巨著,不然我會死得很慘的。認認真真讀完這本小說后,弄清楚故事的情節,也解決當時的疑問。記得當年年紀小,除了囫圇吞棗一般把故事情節過一遍,似乎也沒有別的收獲了。或許說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有金庸這號人物的存在。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會失眠,這本書便成了枕邊之物,睡前總會翻上幾頁。所以,書本上的某些情節看了很多遍,有些地方,甚至連臺詞也能背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發現這本書中最大的亮點是親情友情師徒之情,而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張無忌面對四女的優柔寡斷,由于張無忌的三心二意導致光明頂上的二女爭夫血濺華堂,最后放棄皇帝之位與趙敏歸隱山林的寧靜淡泊愛情故事。
張翠山,是這本書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人,他不僅僅有帥氣的外表,還武功高強,素有“鐵畫銀鉤”之稱。他與其他六個師兄弟并稱武當七俠,兄弟情誼深厚,在眾弟子中,他最受張三豐鐘愛。為什么他會這么受歡迎呢?說到底還是他的人格魅力呀!他初次遇到殷素素,不管對方是否邪派子弟,只覺得受傷的弱女子應該收到救助。他與殷素素,謝遜三人因為受到暴風雨的侵襲,被迫流落到荒島上。而后他與殷素素共結連理,遇到受傷的謝遜,他不是趁其受傷而傷害謝遜,而是給謝遜最周到的照顧。張無忌出生之時,他們一家三口差點同時命喪謝遜之手,由于張無忌的一聲哭喊,喚醒了謝遜的仁愛之心才幸免。在往后的日子里,謝遜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發瘋,張翠山便與謝遜和平共處,并結拜為兄弟。若是一般人,怎會有這般胸懷去對待一個曾經要殺害自己全家的人?張翠山一家在冰火島居住了十年之久,終于可以回歸故土,卻受到武林各派逼問謝遜的下落。他為了堅守自己的承諾,也為了保護謝遜,同時表達因為殷素素的關系導致俞岱巖終身殘廢的歉意,他那仰天一刎,不僅僅表達了他的所有的歉意,同時也解決了六大門派對武當的來訪的問題。
張無忌目睹了自己的父母雙亡,悲痛欲絕之時,受到玄冥神掌的寒毒入侵,若是沒有人給他輸真氣,他必死無疑。此時,武當五俠與張三豐輪流給這個剛剛失去至親的孩子輸真氣,那場面真讓人感動。這就是他們七兄弟的感情深厚的最真切的表現,雖然他們已有十年未曾見面。張三豐對張無忌的愛就是張三豐對張翠山父子之愛的轉接。為了能夠讓張無忌體內的寒毒能夠祛除,他孤身一人帶著張無忌拜訪少林寺。此番此行,不是一般的拜訪,今天的張三豐已被人敬為武林北斗,但當年張三豐被覺遠大師從少林寺救出,并在他無意之間向他傳授了九陽神功。而后來張三豐能夠在武林中獨樹一幟,也全靠了覺遠大師當年的點撥,而今天去向少林寺請求把九陽神功傳授給張無忌。這樣的.話他又怎能開得了口?怎么說他也是一派的掌門人,加上有關武功秘籍的事,這可是武林大忌呀!可是張三豐為了張無忌,他卻可以放下面子去做這樣的事情,他對張無忌的愛著實讓人感動。
在蝴蝶谷中,張無忌受到紀曉芙的死前托孤,答應了紀曉芙,他便帶著楊不悔千里迢迢地去西域尋找楊逍。此時的張無忌也不過十二三歲,而他體內的寒毒仍未清除,隨時都有可能斃命,他帶著小楊不悔艱辛地走過每一寸土地。在路上,他不僅僅要哄經常要找媽媽的楊不悔,還要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更要解決他們的人身安全問題。要不是他在胡青牛處學了那么多的醫理,用毒菇將歹人毒死,他和楊不悔都成了那群惡人肚子里的食物了。西域之行實在是艱難險阻,這一路實在不容易。后來楊不悔對張無忌的依戀之情,便是這時候種下的呀!這件事上,不僅僅體現他們兩個小孩之間的互相關愛,張無忌對楊不悔的關心愛護,更體現了張無忌信守承諾的優秀品質。
當年殷素素讓張無忌記住武當山上逼死他父母的所有人,他兩顆眼珠子直直地望著在場的所有人,仿佛日后真的要將他們全部殺了報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地長大,在山谷中與各種動物和平相處,對于當年的仇恨已看淡。所以,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他內心的想法是要停止這場爭斗,不要讓明教或者六大門派的人受到傷害。此時的他,雖然沒有各種高深的武功招數,但是他有九陽神功護體,想要報仇已不是難事?伤麉s沒有這么想過,可見他的內心是多么地仁慈。再到火燒萬安寺寶塔事件,號稱武林正派的各派人士嘴里不斷在辱罵張無忌,但他仍然能夠不計前嫌,將所有被困寶塔上的所有人一一平安救下。若是此時,他不出手救援,大家也無可厚非,他是魔教教主,這些自稱名門正派的人死了,對于明教是有好無害。但宅心仁厚的他沒有這么做,如此胸襟有誰能做到?
書中的張無忌或者給人的感覺就是太過優柔寡斷,沒有郭靖的英雄氣概,也沒有楊過的十六年等待的堅定,但是他更接近生活,更像我們的朋友,這是金庸對張無忌的評價。張無忌的仁厚,寬容,博愛,正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在現實中我也在向他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張無忌。只是,我真的這么做的同時,換來的不是大家的友好,只得到這樣一個字的評價——假。不知道為什么大家會有這樣的感覺,難道是因為這個社會太復雜了,不適合張無忌的生存嗎?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3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全書在金庸老先生筆下,把一個元末明初年間武林群雄相互爭斗的動蕩景象描繪的淋漓盡致。讀過這本書得人都會知道,本書大致分為流落孤島誕無忌、父母雙亡四處逛、因緣巧合煉絕功、重整明教反朝廷、救得眾人齊反元、荒島歸隱了此生這六個部分。
我最喜歡的是張無忌因緣巧合練就絕世武功后,在明教光明頂一舉挫敗六大派這一段,因為他給了我人生的希望,原來我以為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之后會必死無疑,但世事難料他竟然得到了白猿的幫助練成了九陽神功,不僅抵消了寒毒,還有神功護體。在作者的'筆下似乎多了幾分神話的色彩,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就是這樣嗎?當你遇到困難時,可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是只要我們勇于面對,堅定自己的信念往往會得到好的結局。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就是這樣吧!另外,主人公張無忌身上那種與人和善,樂于助人,愛憎分明的性格也是他能成為明教教主的必備條件之一。更因此,他才會在不知不覺間能讓刁蠻古怪的殷離、柔情似水的周芷若、老謀深算的趙敏和心地善良的小昭這四個女孩喜歡上他。而張無忌卻自始至終搞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誰!最后他雖然和趙敏結了婚,但我覺得,那并不是他自己的抉擇,而是趙敏替他做的選擇。現實中的我也是一個做事容易猶豫不決的人,尤其是遇到大事,我總是希望聽聽別人的意見甚至讓別人替我做一個選擇。我知道,我是因為經歷的事情太少,所以,我現在經常會走出校園,去外面多打打工。讓自己經驗能夠豐富一些。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就像每部書中的某個角色一樣,永遠不知道自己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但依然,樂此不疲的奮斗著,奮斗著。等你回過頭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雖然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但為此也付出了很多。我知道,以后我也會繼續奮斗,只不過我想在那本書快結局的時候,寫上我不后悔!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4
記得從前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愛讀金庸的,男人大多喜歡《鹿鼎記》,左擁右抱紅香軟玉的韋小寶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逆襲教科書(如果他真實存在的話),而女人大多數喜歡《倚天屠龍記》,書中雖有國仇家恨,有陰謀毒計,最好看的不過是四美相斗勇者勝,僅僅是趙敏一個人,就可以成為完美戀人的典范。
單身的時候有才干有智慧有情商,一掉進愛河能進能退能委曲求全。每每看到描寫趙敏的片段,便會自覺腦補出賈靜雯飾演的那一版,宜笑宜嗔古靈精怪,在張周婚禮上獨身一人走進喜堂,眼神堅定笑容郎朗“可我偏要勉強。”
知乎上曾經有過一個問題,“周芷若如何說或者做,才能在婚禮上穩住局面,讓張無忌不被趙敏搶走?”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高贊回答。
趙敏跑,你也跑啊,你別去插她,你插她干嘛。磕闩艿綇垷o忌面前,自己跪下,撲通對著他磕一個響頭,自己馬上揭開紅布起身,大聲說:今日要事當前,一切便宜行事,剛才這一拜算我倆夫妻對拜,郎君你走吧,趕緊搬磚兒去,郎君你放心吧,這邊有我罩著呢,保證不給你跌份兒。郎君你要是覺得心里有愧,忙完了事兒對著我這個方向磕個頭,還了咱倆的對拜之禮,以后好好待我就是。郎君你還愣著干嘛呀,快去快去,耽誤了可就來不及啦。郎君我等你回來吃飯哦,郎君愛你,郎君么么噠。
——引自知乎作者“芝士就是力量”
讀來不禁失笑,不知道金老為周芷若寫下這樣的結局之時,會不會也一邊寫一邊嘟囔“小妮子干嘛這么犟,不知道曲線救國的道理嗎?”
可是我卻總是好奇,周芷若并不是個智商偏低的傻瓜,相反,即便對手趙敏能夠奇計百出,周芷若的冰雪聰明也絲毫不差,即便是急怒攻心,卻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智商清零到了素手裂紅裳的程度。每讀一遍原著的時候卻又覺得芷若可悲,或許她不是不想去學習趙敏一樣的利落灑脫,也不是不知道只要忍下一時之辱,以張無忌優柔寡斷又重情重義的性格,日后必定會加倍補償。
因為她不肯學不肯做不肯忍,只是不會而已。
趙敏何等皇親貴胄,周芷若何等平凡孤女。
與生俱來的尊貴,家世造就的灑脫,眾星捧月的呵護,勢在必得的底氣。
趙敏有的這些,周芷若一樣也沒有。
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有個聽上去讓人無奈的結論“對一個人的未來最具決定意義的是一個人的出身,其次是運氣,個人努力相比之下則是最不重要的!
周芷若并不是不努力,只不過是無論怎么努力也比不過趙敏的底氣。而愛情里的爭斗,可不是雞湯教導的做好自己不要跟別人比較就行。
滅絕死后,她前面是尖酸刻薄的丁敏君,旁邊是深情但是無用的愣頭青宋青書,張無忌就是她此刻生命中唯一真實的暖色和倚仗,偏偏還有一副振興峨眉的擔子壓在她肩頭,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她都不得不愛他,把他當做自己唯一的指望,孤注一擲的去愛他。
因為太過愛,所以連賭的勇氣都沒有,又因為太過自卑,平生最怕被別人恥笑了去,只好先聲奪人的發難,把自己僅剩的一點希望生生掐死, 像是一場報復。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怪圈定律,一個人的越形只影單,越孤苦可憐,對著唯一的希望就越容易孤注一擲,越孤注一擲,就越容易走火入魔。
仙俠里的花千骨如是,江湖中的周芷若亦不免俗。
最可倚仗的人撒手而去,最可愛戀的人泛愛無疆,她甚至不確定他是否愛她,所以反復那言語試探著他對小昭的思念和對趙敏的不舍,又在每一次得不到滿意答案時候更加焦慮,將自己的愛情陷入了如履薄冰的戰戰兢兢?墒撬质亲员昂妥载摰,被峨眉同門明里暗里的質疑和滅絕師太臨死的一拖,又注定了她不能夠像個普通女子一樣全心向愛,舍下自尊舍下面子為他委曲求全。
周芷若的愛太艱難,正是因為太沒底氣的緣故。
她自問沒有什么可以死死的留住他,小昭的溫柔似水,蛛兒的青梅竹馬,趙敏的'善解人意都是他心中舍不下的留戀,而周芷若能做的,只是盡死力去維護這一場婚約。
當他說出“好,就依你,今日便不成婚!钡臅r候,她唯一的底牌就是毀滅。
相反來看趙敏,拋開明教與元朝的民族矛盾不談,僅僅是他的三伯六叔因她手下而傷,或是她背著他傷父殺妹的重重誤會又無可辯駁,樁樁件件,每一件放到周芷若的身上,都是不可挽回的決裂。
可趙敏偏不,她放低得了身段忍得了委屈,她的心里跟周芷若一樣的清楚,張教主多情卻迂腐,唯有讓他覺得感激和愧疚,才能更長久的留下他的心。她從未放棄愛他,即便是在小酒館里一個人孤零零的喝著兩個人的酒,即便是迎著他滔天的怒氣和誤解以郡主之身愛人之心不哭不鬧的接下那一個耳光。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灑脫,并不是因為愛的不夠深,反而只因為有足夠的愛的底氣。
一時失去了,不要緊,總有一天找回來/搶回來就是,而在重新得到之前,或是爭搶失敗之后,也用不著天崩地裂的傷心,反正她還有大半個世界完好無損呢,她依舊會是手握兵權和江湖勢力的郡主,依舊有爹爹疼哥哥愛,有小王爺扎牙篤和許多個潛在的小王爺傾倒于石榴裙下。
她從不怕沒有他, 因而無法失去他。
趙敏的愛,因為平等所以純粹,因為有信心所以從不絕望,從來不至窮途,像一條永不干涸的小溪。
而這些,讓周芷若一個漢水漁船上的孤女和一個備受質疑的掌門人如何能比,所以她只能愛的提心吊膽,愛的不能回圜,直到逼著他漸行漸遠。
出身行事也好,性格境遇也罷。愛的沒有底氣,輸不起又得不到,或許才是周芷若最終輸給趙敏的真正原因。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5
《射雕英雄傳》是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先生的代表作。這本書講述了傻小子郭靖,出塞北、闖江南、游東海、登華山的種種經歷,最終學到了第一流武功、第一流境界,成為當之無愧的《九陰真經》主人,逐步從一個武人成長為大俠的故事。這本書最初連載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這讓金庸先生一舉奠定了武俠大師的基礎。作為最佳的武俠啟蒙讀物,這本書六十年來不斷再版,被改編,被翻拍。上個世紀末,《亞洲周刊》評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射雕英雄傳》排在第29名。一改武俠不入文學主流的局面!同時,這本書還是新加坡中學華文文學課程選讀作品,央視《讀書》欄目寒假特別節目《我的一本課外書》推薦書等。
武的意義不是為了挑起紛爭,而是為了平息紛爭,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甚至是為了國與國的和平,學武需要武德,平時生活中的追求也需要德性的培育。
孩子們都崇拜大俠,這本書告訴我們,大俠就是主持正義的高手,他們需要踐行“義”,要和身邊的人肝膽相照,要信守承諾,還要為人正氣,大俠在,就讓人安心。讀這本書,也能讓孩子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6
《倚天屠龍記》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帮w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就是金庸所寫的。在這幾個月中,我僅僅只讀了其中的幾本而已。畢竟金庸他耗費大量時間,嘔心瀝血才創作出來的名著,豈又是這么容易就能理解的?
這本《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將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
《倚天屠龍記》這個題目,包括了幾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正”。既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的傳奇來歷,又寫“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義傳統。
第二個層面則是:人性特征。屠龍寶刀和刀中的兵書當然不是什么“不祥之物”,真正“不祥”的乃是人類的貪欲和權勢欲。他們之所以費盡心機地爭奪寶刀,無非是沖著“寶刀屠龍”的利器和“號令天下”的權勢而來。但是可笑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最后卻送上了自己的性命。
第三個層面,就是傳奇與歷史的結合;人性和俠義的結合;人類的良知和善意的結合。當然,所有的這些“結合”,最終當然都在張無忌這一主人公身上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
《倚天屠龍記》不僅是一部想象力豐富的武俠作品,而且書中表現出來的愛情也更加浪漫。在想象方面,金庸首先設計出“倚天劍”與“屠龍刀”這兩柄武器,再以它們所表現出來的號召力貫穿于小說的全文,讓各大武林門派去強取豪奪這兩柄武器。
在特定的武俠環境中,金庸小說中的俠義與情愛往往巧妙結合,表現剛性的俠肝義膽和纏綿的愛情是他的.小說的一大特色之一。就如小說中的:楊逍和紀曉芙,相愛卻不能夠結合,成為門派斗爭的犧牲品。又如:張翠山與殷素素雖能結合卻又為情而死。
正是因為渲染了處于感情漩渦中人物的悲劇色彩,才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
我覺得《倚天屠龍記》一書帶給我一種宏偉的氣勢韻味。與作者的其他武俠小說一樣,《倚天屠龍記》的語言具有傳統韻味。在行行如詩的文字中,傳統文化展現出新的魅力。它向我開啟了一道通往武俠之路的大門。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7
酷愛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尤其是《倚天屠龍記》 ,所以寫了這篇讀后感,倚天屠龍記讀后感。
讀他的書,我真的好像置身于武林,仿佛自己已經融入其中。為他們的愛恨情仇糾結,為他們的生死擔憂,為他們的武功驚嘆。
我很喜歡張無忌這個人物形象當然, 我必須承認, 他不是一個大英雄因為他缺少大英雄的剛毅性格與蓋世氣概,他的堅持只停留在善與惡俠與義的大節之上。 對于細節 ,他幾乎從來沒有為自己拿過主意,凡事都是他身邊的人替他拿主意 。從小時候開始是張翠山、殷素素、謝遜、張三豐等武林頂層中人替他拿主意, 幫他安排一切而成人之后, 謙遜溫和的他, 也是周芷若、趙敏和小昭等女子左右他的想法還有比較典型的是 他決定與周芷若成婚,也是在謝遜的提議下。但是, 這并不妨礙張無忌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明教教主,為什么不說他是英雄大俠呢?倚天屠龍記中極少出現別人稱呼張無忌為“張大俠”, 因為他不是大俠他溫文爾雅, 對人坦誠相待, 所以 ,他比起虛無縹緲高高在上的大俠們張無忌更是一個“人”, 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和你我一樣的人這就是我喜歡這個形象的原因。他的愛情讓我非常羨慕。阿離,周芷若,小昭,趙敏。似乎每個女的都喜歡過他。盡管張無忌最后說:“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但對趙姑娘卻是刻骨銘心的相愛!彼詈笾贿x擇趙敏。只是因為阿離瘋了,尋找她幼時認得的張無忌;小昭出任了波斯圣女;周芷若由正入邪。在這四個女的之中,自己較喜歡的是趙敏。盡管頗攻于心計,但她的那種敢愛敢恨的.勁讓人敬佩。所以我認為張無忌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大俠,但是他可以當大家的好朋友,可以分擔所人的心情或者煩惱。
我在這本書里面最喜歡的就是趙敏,她敢愛敢恨,知道在自己的心目中誰更重要,所以我非常喜歡趙敏的執著和可愛,她最后還是和男主角在一起了不是嗎?還有"碟谷醫仙胡青牛"與"毒姑"兩人之間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并且值的回味,因為他們都是為了一份情感而犧牲.也許是天下武林人士不太了解他們的緣故吧,為什么金花婆婆那么狠毒呢?居然為了一個姓韓的小子而殺盡天下名醫,你難道不知道胡青牛"見死不救"也是為了他的情人!再后來就是睡覺前,廁所里,吃飯時零零碎碎的翻看,翻到哪里就看哪里,于是無數次稱道俞蓮舟的光明磊落;無數次的贊嘆彭和尚的豪俠義氣;無數次的對空見大師的俠骨仁心表示高山仰止;無數次對滅絕師太的剛毅果決佩服的五體投地……不禁暗嘆《倚天》配角非常精到。一部《倚天》,仿佛江湖豪杰眾生顯現眼前。
但是這本書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并不只是主人公張無忌和趙敏,也不只是他的愛情和其他林林總總,還有<九陽真經>中的一句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這句話直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句話寫的很豁達,反映了一個心胸開闊的生活態度。生活中是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無奈,既然我們無法阻止它的發生,那么我們只能用豁達的態度去化解它們。
其實讀金庸和先生的書,我們不單單只是迷戀里邊的豪情大義與愛恨情仇,更多的是看完之后這些帶給我們的反思,里邊有教我們很多的做人道理,比如,忠厚的人都會得到好報;心胸開闊的人總是會得到大家的歡迎;講義氣的人一定會收獲真摯的友誼等。太多的收獲,太多的感動,我無法一一列舉,但是凡是看過《倚天》的人,一定都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觸。武林,金庸先生的武林,融入了他的感情,所以才會寫的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受人喜歡,引起大眾的共鳴。
一部《倚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為你癡,我為你狂。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8
金庸先生的書里刻畫了許多女子:她們或美若天仙,或才華橫溢,或聰慧過人,或武功蓋世,或刁蠻任性,或溫柔體貼,或天真可愛……但在我看來,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對心愛的男人太過順從。即使是歷來被評為有“邪氣”的大名鼎鼎的黃蓉,趙敏,任盈盈,縱然在別人面前如何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儼然大姐大般的存在,在男主面前也是瞬間化身小白兔?傆X得這樣的她們少了些什么,直到我遇見了周芷若。
周芷若的故事耳熟能詳:周芷若,聽名字就知道是一枚美女,她本是峨眉派天資很高的小師妹,師傅有心栽培,是掌門候選人的大熱門選手。本來可以順利嫁給她家無忌哥哥,從此過上相夫教子、管理門派的小日子,卻被趙敏截胡,擱誰誰能不怒?!后來就有了所謂的“黑化”,用計奪得倚天劍屠龍刀,獲取武功秘籍,并成功嫁禍給趙敏,差一點就走上愛情事業雙豐收的人生巔峰?上П淮链┝耍瑦矍榈幕鹈缦,只好和備胎宋青書訂婚,不過事業方面照樣堅挺……巴拉巴拉。
其實我就想說一句:周芷若其實挺不容易的'。提起她,很多文藝少男少女總會想起周芷若對張無忌說的那句“若是我問心有愧呢?”飽含無奈和深情的一句話啊。但她完全不只是一個想得到愛情的女子。峨眉派式微,一沒有武當少林雄厚的財力、人力、物力;二沒有團結協作的精神,不信可以看她那沒有真本事卻總愛搶戲的丁敏君師姐,以及一眾平庸的師姐們;三沒有有水平有理想的掌門人:滅絕師太的人品有目共睹啊,假正經還死要面子。周芷若想扛起這面大旗,她已經盡力了。
“莫羨人有,莫笑己無,想要就自己爭取!敝芄媚锞褪沁@句話切切實實的貫徹者!她喜歡張無忌,在他面前就盡力表現自己的溫柔可人,仗著小時候就認識,兩小無猜,再加上先天條件本來就好,男人有誰不喜歡這樣的,是吧?也沒錯啊,只可惜敏敏郡主強勢上位橫刀奪愛。她被準新郎拋棄在婚禮現場,張無忌當著全武林的面跟別的女人跑了,而且這女人還是敵方陣營,她不服氣、狂怒、傷心,好歹也認清了渣男。拿得起放得下,打掉牙和血吞,果斷決定把生活重心放在掌門人事業上。她想練好武功,讓峨眉派揚眉吐氣,用陰謀陽謀奪取了倚天劍屠龍刀,再來一手栽贓嫁禍,她做到了多少武林人士一輩子都沒有做到的事。換到現實職場生活中,她簡直是高手,應算得上是女強人了。最后,她敵不過張無忌和趙敏的主角光環,便干干脆脆認輸,不跟自己死磕到底,日子照樣瀟灑過,“當不成你的紅玫瑰,就做一輩子白月光好了”,試問,有幾人可以如此豁達?
我挺喜歡周芷若這姑娘的,喜歡她在愛的路上勇往直前,她敢于面對自己的欲望,她在事業上的努力和堅韌,她的決絕和果敢,她沒有因為愛上一個人而失去自我。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9
首先,在情感上,看起來趙敏敢愛敢恨,比欲言又止的周芷若更討人喜歡,可是敢愛敢恨只是表達比較明確,不代表感情更加深摯。再想想,趙敏家境優渥,君主之尊,她當然可以活得這么灑脫,這么理直氣壯。相比之下,出身寒微卻依然不失大方的周芷若,其成長是不是更加可貴?甚至你還會發現,金庸武俠小說有3個版本,在最早的連載版中,周芷若的設定是明教中人的后人,因此可以想象,最早她被張三豐送去和明教仇深似海的滅絕師太撫養長大期間,受過多少冷眼遭過多少磨難,可她卻最終贏得了峨嵋派所有人的尊重,這其中所暗示的人格魅力,其實也絲毫不讓于趙敏郡主半分。
其次,雖然在感情中我們沒有資格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但當一個人愿意為你改變的時候,她必然抱持著深刻的感情。從這個角度看,但參考趙敏任性灑脫的性格,你會覺得他為了張無忌頂撞父親、忤逆家庭,這本來就是她的人設做得出來的事情。而周芷若一步步從柔弱低調的小女子,到最終黑化成大boss,雖然說也有她自身的`志向使然,但與張無忌的情感糾葛,恐怕也是相當一部分原因。前者的愛,出乎本來心性,而后者則已然近乎瘋魔。輕重之間,就分了高下。
最后,很多人之所以被趙敏這個人物打動,都是因為當她發現張無忌要和周芷若結婚了,心喪若死,周圍人也都勸她不要勉強的時候,那句著名的「我偏要勉強」。人生在世不稱意,大家都有求而不得的時候,因此,這一句倔強的口號,才能擊中那么多人的內心。所以,如果你要幫周芷若立論,就要思考,周芷若后來為了峨嵋派沒能和張無忌在一起,大家都以為她求仁得仁,無愧于心的時候,她的那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說的又是哪些人呢?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生活的主角,不是所有難關,趟一趟都能渡過去,這個世界上多得是不可解的兩難,繞不開的無奈。生老病死,五陰熾盛,心頭的熱血,在人生的凄風苦雨中總會慢慢涼透,你說要勉強,又如何勉強得來?
所以,周芷若那一句問心有愧,代表的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并非沒有勇氣和智慧,但也許是事業與愛情之間的矛盾,也許是突如其來的疾病災禍,讓他們在與生活周旋的過程中竭盡全力,想要兩全,卻終究不得兩全。畢竟,遺憾才是生活的常態。相比之下,趙敏的經歷則更像是一則童話故事——少年得意,大難不死,力挽狂瀾,皆大歡喜。美則美矣,但細想之下,未免顯得有些天真。畢竟郡主大人即便身處絕境,也還能調動死士來為自己效勞。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0
剛讀完《倚天屠龍記》,其場面的壯闊也不遜于“射雕”,人物形象豐富堪比“天龍”,其情節波瀾起伏讀來也另人熱血沸騰,但在“射雕三部曲”中它還排在最末位,原因是主人翁張無忌的人物性格不另人賞析,此人優柔寡斷,無決斷力,頗惑于美色!
在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這四女中他自己到底愛哪個多一點恐怕連他自己心里也不明白。幾乎在書中找不到一個正面的令人欽佩的豪俠?蓯鄣墓逶跁拈_頭的筆墨太少;黃衫女子在全書只出場兩次,這樣一個性格若小龍女的女子金庸也不對她多添筆墨,書中說她姓楊,自報居于終南山下,活死人墓,又會九陰真經,所以不難猜出她應該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后人,雖然張無忌的性格更接近現實,卻不怎么令人喜歡。
還有以個重要的問題是本書沒有一個明確的要表達的主題,在“射雕三部曲”中只有這部小說存在這個缺陷,比如“射雕”的主題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金庸接郭靖只口說出來的',也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中判定能稱之位“大俠”的標準,所以“射雕”成為了金庸在武俠小說界地位的奠基之作;再比如“神雕”的主題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情”字;但在《倚天屠龍記》中確實也不知道它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所以這部小說開起來固然精彩,但看完之后沒留下什么。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1
再看倚天屠龍,相比于趙敏,還是不屑周芷若的人設,想我是個嫉惡如仇之人罷。也可能壞人變友人,是皆大歡喜的事,而友人變壞人,就是義憤填膺之事罷。
后記金庸說張無忌性格優柔寡斷,做不得政治首領,趙、周二位姑娘倒是可行。所以,借用曹操的名言加身在周芷若身上,我覺得最是恰當不過了。畢竟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也。
我看很多評論都為周芷若開脫,漁家女生存之艱等托詞,在我眼里,也是不夠給她恕罪的,可能金庸把她寫得太過漂亮了,所以,大家不免都不忍心責怪美人。
她光明頂一戰刺傷張無忌,好聽點說就是聽命于師,不好聽就是聽命于師而后受倚重。我們很多時候,如果不是想著升職加薪,怎么會附和領導,拍領導的馬屁?當然,周芷若最后意外得到了掌門之位,卻也付出了代價。但她對張無忌的愛確實存在的,只是相比于自己,她更在乎自己罷。
她首次對不起張無忌等人的,便是刺殺了殷離(雖然沒死),盜了倚天劍屠龍刀,嫁禍趙敏。其后為了斬斷禍根,逼張無忌發誓遇見趙敏就殺了她,免得有對質的機會。而后又借用悲苦的語言旁敲側擊趙敏罪不可赦,自己又比不過她,好讓張無忌對她新生憐愛進而痛恨趙敏。
所以,周姑娘確是非常功于心計了,心也狠毒。這便是她負別人,但她似乎并沒有因此而有過太多的心虛,看她在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之后把寒毒轉給救她的趙敏,以及最后要五指直取趙敏的天靈蓋時便知。
她不能讓別人負她呢,自然是張無忌在她鳳披霞冠的華堂上拋棄她時,她就對所有人恨之入骨,一心要報仇了。試想,以一般人的心態來分析,甲若是先對不起乙,如有點良心,乙最后負了甲,甲也是不敢太名正言順地報仇的,畢竟是自己有負在先。可是周姑娘并沒有半點這樣的心思,她還大張旗鼓地報起仇來了,怎滴不是大奸大惡之人?
她殺過張無忌,也殺過趙敏,也殺過金毛獅王,只是未果而已。最后何以痛改前非?不,痛改前非實則不太確切,確切應是認輸才是。最后她的九陰真經被張無忌的九陽真經化了大半去了,捉了趙敏在草叢中旁聽張無忌表露對誰真心,又實在是太過決絕太過狠辣了。
試想周姑娘一直都知道張無忌的性格優柔寡斷,不敢得罪別人太表明自己的內心好惡,所以一直對四美的感情都囫圇吞棗的,無論和哪個姑娘在一起都心神蕩漾的,柔聲蜜語的.。但眾所周知的是,對趙敏的愛首當其沖。讓趙敏旁聽,實則考驗張無忌的同時,也是預謀破壞張趙二人的感情,只要張無忌再說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話,當真會氣走趙敏了。
多虧張無忌漸漸成長漸漸深諳世事后,才道出了那些話:“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對趙姑娘卻是刻骨銘心的相愛。”
說完事后張無忌不免背后一把冷汗。
好了,張無忌說完這些后,周姑娘便讓張無忌許她辦一件事,一件不違背俠義之道、無有損于光復之道的事。因為周姑娘聽了張無忌之言,到底已經死了心思了,但是,卻還是要報復的。
嗯,周芷若,周姑娘,你的“雄才偉略”、心狠手辣,在下是佩服至極的。我想金庸鋪墊了周芷若那么多心狠手辣之事,想來也是想把周芷若寫成一個由心地善良之女變成腹黑走到底的人。畢竟金庸開始寫周芷若上吊自殺那一段,是有意讓韓林兒去通報張無忌的,最后是改了過來了,這不免太卑鄙了,想是觀眾不太能接受的緣故。
所以到底是為了讀者需要,最后用了很多的辯白替她辯解,末尾也將她寫得和眾人盡釋前嫌了。但是又埋下了要求張無忌為她做一件事的橋段。她最后的那句話還是保持了她性格里的狠毒的,張無忌問她是何事,她說:“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和趙家妹子成親之時,我便想到了……”
張無忌的筆驚得掉了下來……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2
中午,我從犄角旮旯里翻出一本田字格本,擬用來做稿紙。于是,發現了某魚四年級時寫的這篇讀后感。記得那時,她正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游蕩。這篇讀后感顯然是為了完成作業。語言挺流暢,記錄了媽媽的`廢話(我說過么?忘卻了……)感謝小學的素質教育,那時候,我們讀書的時光真美麗!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俠小說。它為什么叫做倚天屠龍記呢?倚天是一把寶劍,屠龍是一把寶刀。它們一個藏有絕世武功《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掌法精義》,一個藏有精妙武書《武穆遺書》,所以,這本書叫《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講的是張無忌的故事。張無忌小時候中了敵人的掌力,全仗太師父和武當五俠的內力續命。后來機緣巧合,不僅治好了病,還學得一身絕世武功。最后還陰差陽錯當上了明教教主。
我覺得張無忌和神雕大俠楊過有些相似,都向往小康生活。而郭靖郭大俠的心態則不相同,他心里想的是天下,而不是什么小康生活。媽媽說:“郭靖把《九陰真經》和兵書放在刀劍中,盼望后人能練成。但楊過、張無忌雖都習得可能比九陰真經還厲害的武功,卻都沒有郭靖這樣的雄心壯志。郭靖之后,再無郭靖!蔽矣X得真有道理。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3
近日從當當網上購得《金庸全集》,在短短時間內我看完了《倚天屠龍記》。
縱觀《倚天屠龍記》全作,感慨頗深,小說人物可以說是刻畫的栩栩如生,各有千秋。
毋庸置疑,該小說最主要的主人公就是張無忌了,此人盡管沒有一點政治家的腦細胞,因為政治家必須做到三點:第一是忍;第二是當機立斷;第三是極強的權利欲,可以說除了第一個條件,張無忌是半點也不沾邊的了,他忠厚老實,優柔寡斷,翻了政治家之大忌,更重要的是,他乃性情中人,淡泊名利明教教主是別人逼著聽他當的,跟他自己半干子不著邊,在某種程度上,他的前半生根本就沒能做回自己想成為的那樣,完全是任人擺放的,這當然和他的忠厚老實有關。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好男兒,他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云干,這當然和他從小生活的環境有關(冰火島上三位至親從小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好人,至少不會恩將仇報,但事實恰好相反,這從他回中原后的慘痛遭遇中可以看出),總之一句話,張無忌是一個典型的俠義之士,社會永遠需要這樣的人。
張無忌的前半生一一共遇到了四個紅顏知己:周芷若、阿蛛(即殷離)、小昭、趙敏,當然,他最后是和趙敏終成眷屬了,阿蛛喜歡的張無忌其實只是蝴蝶谷中那個咬了她一口的那個小張無忌,這也就預示著他們不可能有美滿的結局;漢水舟中喂食之恩使周芷若和張無忌從小就對彼此埋下了深深地情種,當然這也就于是這他們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在金庸的小說中還沒有哪個主人公和他(她)第一次見面的心上人終成眷屬的,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時勢造人吧!當然他們二人最后沒能終成眷屬也和滅絕師太扭曲的教育有關,他不會讓峨嵋派的任何人和明教中人好,誰和“魔教”中人好,誰就得死,紀曉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滅絕師太逼周芷若所發的毒誓比讓她死更難受,當然等周芷若醒過來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張無忌最后是死心塌地的愛上了那個詭異的“妖女”——一個異族姑娘,此二人誠可謂一見鐘情,綠柳莊的偶遇成就了此二人的那段不平凡的姻緣也宣誓了趙敏背叛朝廷的開始;四女中,我所認為的最可愛的人非小昭莫屬,小昭美麗機智、單純脫俗,對張無忌可以說是一網情深,遺憾的是她最終做了宗教的犧牲品,周芷若和趙敏是不可能達到她這種境界的,盡管此三人都有機敏過人之處,但小昭和張無忌一樣,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她壓根就不想當那個什么波斯總壇教主,但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是典型的政治女性(其實此二人非常希望張無忌建功立業,尤其是周芷若),如果張無忌當時取代了朱元璋或者繼續當他的明教教主,趙敏和周芷若無疑都是他的得力助手,也許張無忌就真能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不過功勞得歸于此二女),讓他們失望的是張無忌無心于功名利祿,為了他們心愛的人兒,他們遷就了張無忌,放棄了那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毋寧說是張無忌感化了此二人,也就是說,四女中,能夠和張無忌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唯小昭一人而已,遺憾的是他們不能終成眷屬,這其實也就放映了生活的現實性,生活是殘酷的,它不會讓人事事遂心的。
《倚天屠龍記》中的`一切恩怨仇殺皆因陳昆所致,所以說該書中真正稱得上徹頭徹尾的惡人的恐非此人莫屬,即使為了愛情他也不應該這么做,畢竟天下人皆有父母妻兒,此人借刀殺人的手段也太殘忍了點。
《倚天屠龍記》里面除了愛情,同是值得稱頌的當然還有親情:武當七俠之間兄弟般的感情;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心情,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當然是假的)時的傷心欲絕,宋遠橋見到愛子墮落時的老淚縱橫。
該書中張無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也告訴我們一個生活的真理:太熱衷于功名利祿,太想獨尊武林,往往會事與愿違,就像我們生活中,一個人太想達到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又偏偏咬定青山不放松,結果只會害人害己,為了一部《九陽神功》,瀟湘子和尹克西命喪昆侖山;為了一把屠龍刀,何太沖夫婦命喪少室山;謝遜花了20年,終究還是沒能參透出屠龍刀里的秘密;明教前三十三代教主花了畢生心血,還是沒有一人能把乾坤大羅移練到第六層的(而且很多教主還因此走火入魔,喪失了可貴的生命,抱憾終生);武青纓和朱九真兩家機關算盡反算了卿卿性命。冥冥之中往往又自有安排,無心載柳柳成蔭也許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切隨緣,不要強求什么,也只有這樣,人才會過得充實而幸福:覺遠大師本事藏經閣一看門僧,整體只知道鉆研佛經,其樂融融,客誰又能想到,也就是在鉆研這佛經的過程中,覺遠得以緣見《九陽真經》而成一代武學大師;張三豐獨創太極,往往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暫且放一放,出去游玩一番,也就是在游玩的過程中而大徹大悟,譬如在游玩長江中上游的蛇山和龜山的時候,頗有所悟,終于將一套絕世太極融會貫通,而成一代宗師;張無忌除了厚道善良,別的什么也不在乎(他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已將生死看得淡了),可也算的是一小神仙,鬼又知道就是在這個時候,小張無忌得以在老袁腹中發現《九陽真經》(也就是在他行醫救袁的過程中)而得以驅除體內折磨了他十余年的玄冥神掌寒毒,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得以練成奇世內功(誠可謂是第二個覺遠),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和小昭在光明頂的密道中僅用幾個時辰的時間就將乾坤大羅移練到第七層,而這次純粹又是無意的。
《倚天屠龍記》乃是一部曲折復雜、包羅萬象的杰作,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4
花了32個小時讀完了《倚天屠龍記》。這本書跨度十分大,從郭襄在少林尋找楊過,卻遇到了少年張君寶,十幾歲的張君寶一人單挑昆侖三圣救少林于危難之中卻被迫跑路流離失所,本來得郭襄幫助要南下襄陽找郭靖卻上武當山自立門戶。七十幾年后,張三豐九十大壽,武當張翠山和魔教大小姐殷素素生下張無忌。
又十年,張無忌一家回歸中原,夫妻雙雙自刎,張無忌從次一路悲催,慘狀直逼《連城訣》。直到跳崖時絕處逢生,習得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光明頂一戰成名,到此又過了十年。說到張無忌的渣,開始還好,到最后少林寺英雄會那一段是真的又渣又蠢,沒得洗。可嘆趙敏為了張無忌放棄郡主身份背棄父親兄弟,可真轟轟烈烈。周芷若接近張無忌是一個得到的.過程,而趙敏卻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經常有人討論金庸的小說一定要跳個崖才能絕處逢生,但是如果你沒有張無忌的善心,沒有張無忌四五年刻苦的學習醫術,那么跳崖就真的是跳崖了,但是對張無忌來說這反而是一個機會。畢竟想獲得絕世武功總得付出點風險吧。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15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在元朝末年。當年,江湖上流傳著一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群雄,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說的是江湖上最鋒利的兩大兵器——屠龍刀與倚天劍。誰得到這兩把兵器,誰就能當上武林至尊,為此,江湖上掀起一場又一場的血雨腥風,演繹出一代又一代的恩怨情仇。其實,這兩大兵器上有一個重大秘密,只有得到這兩把兵刃,且知道這個秘密,才能成為“武林至尊”。這個秘密至直到武當派張翠山與天鷹教殷素素之子明教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的出現才揭曉。
。ㄒ龉适拢鋈宋。)
張無忌是“金書主角第一高手”,他是明教教主,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都曾是他下屬。擁有主角光環的他,由于性格優柔寡斷,行事猶豫不決,拖泥帶水卻被許多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討厭。但細讀《倚天屠龍記》后,你會發現張無忌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ń榻B身份,概括評價。)
張無忌的性格比較復雜,也比較軟弱。他雖少有英雄氣概,但卻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而且他將“俠”發揮到了一種極致。他從小生長于與世隔絕的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也不會看重個人私利,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幫助他人。我以為“英雄”往往做事,或許也會夾雜一些私利,比如個人的名聲等,有了顧及,便少了俠氣;而“俠者”卻不是,他們常常只是為別人,去做理所應當的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張無忌甘受滅絕師太三掌,在光明頂上孤身奮戰六大門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覺得“應該做”;所以他絕對不會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忘了別人的缺點。所以盡管張無忌十歲父母就被雙雙逼死,長大后他仍對趙敏說:“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開開心心的都做朋友,豈不是好?我爹娘死了,我傷心得很。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望別人不要殺人害人!边@些帶有孩子氣的話,卻格外的令人感動。誰會想到這是一個剛滿二十,父母雙亡,被折磨、欺騙無數次的少年說的?他的善良寬厚,使他注定成不了殺伐果斷的政治家,卻一定是值得信賴依靠的朋友。
。ńY合人物經歷和具體內容分析人物性格。)
“射雕三部曲”的三位主人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還是可以用“正、反、合”的順序來概括。郭靖是“正”,楊過是“反”,而張無忌毫無疑問是“合”。他既有楊過的聰明伶俐與重情重義,又有郭靖的純樸善良和俠骨柔情。他的“合”還表現為一種包容和寬厚,使他能化解自己的恩怨,又能化解明教內部的矛盾,更能化解名門正派與明教的血海深仇。正因如此,他才被正邪兩道封為“武林至尊”。
。ㄍㄟ^比較強調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們應該學習張無忌,學習他的寬容大度,寬恕他人;學習他的俠肝義膽,能奮不顧身地做“應該做的事”;學習他的調解能力,調節你和我,和諧共生。
如果世上多一些“張無忌”,多一些包容,大概會少一些紛爭、少一些仇怨。
寫讀后感,很多人往往寫成故事情節介紹。讀后感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議論,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夾敘夾議,都要以議為主。
讀書應該邊讀邊思考,有思考才有感想。觀影也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所以,寫讀后感應該是我們閱讀過程中經常做的事兒。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相關文章:
讀《倚天屠龍記》有感02-28
讀竊讀記有感06-09
讀竊讀記有感03-02
讀《竊讀記》有感06-27
讀《竊讀記》有感【必備】09-20
讀《活著》有感06-02
讀《愛迪生》有感06-02
讀《簡愛》有感06-02
讀《匆匆》有感06-02
讀《春》有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