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3-01 07:25:42
  • 相關推薦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而我們的人品的一切可取之處,都應該感謝沉默的教誨!睂τ诔聊跣〔ㄈ缡钦f。

  《沉默的大多數》是一本雜文的集合,里面大多是作家王小波對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如他所言,這本書申明了他的態度,也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數。

  說他是一個作家,我總覺得哪里不對。透過字里行間的論述,透過一個個幽默風趣的諷刺,我覺得,他更應該被稱為一個思想家,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真正知識分子。作文永遠都只是他的表達方式,思考才是他存在的意義。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會存在很多的壓制,很多的避諱,很多的明哲保身,于是乎造就了沉默的大多數。沉默有時候未必是件壞事,沉默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有時候,對必需品過度依賴的結果,便是思想的被扼殺。

  其實沉默和其他任何東西一樣,也要遵循中庸的原則。適度就好,過猶不及。

  一般性的沉默,大致就是個體為了保持獨立思考的一種生活狀態,F世的生活,是一張織得密密麻麻的利害網,充斥著流言蜚語,也充滿了物欲橫流。怎么做才能從這紛擾世事中保持清醒,從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從這本書中,我得到的答案是——沉默。因為,沉默可以讓人不人云亦云。世界縱然聒噪,但沉默卻可以讓自己耳根清凈。就作者自身而言,文革那樣的一個異常喧囂的時代,正是因為沉默,作者才得以從那場全民性的精神迷亂中保全。梭羅也曾說過:心有所想,身有所系的人總是孤身一人,無論他身處何處?梢,沉默在很多時候都是保存自己思想的絕佳方法。

  但沉默一旦過度,就變成冷漠了。冷漠是人生幸福的大敵,普遍性的冷漠,會造成全社會的幸福感缺失。一個路上有老人跌倒卻沒人敢扶的社會是沒有人能從中收獲幸福感的。龍應臺曾打發感慨,問中國人為什么不說話。我以為這是文化使然。文化不同,習慣不同,本無可厚非。但當自身利益受到侵犯,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依舊保持沉默,那就是一種愚昧的表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習慣了被統治,被剝削,有朝一日要自己翻身做主人了,反而非常的不適應自己做決定。反觀當下,當網絡上被某種強烈的一種或兩種聲音所占領時,后來的人便想也不想,直接站隊了。真正理性的東西,總要在情緒褪去,輿論漸趨平靜的時候才浮出水面。

  結尾,我希望引用一下王小波的一段話: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而要明白道理,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就不得不好好研究一下沉默的藝術了。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相關文章: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01-23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01-21

《沉默的大多數》的讀書心得04-24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10篇03-18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2篇02-15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10篇01-29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10篇)01-30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3篇01-24

《沉默的大多數》讀后感(集錦10篇)03-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 日本日本乱码视频在线看 | 中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