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一生能讀幾多書》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圖書館偶然翻到范福潮所著的《一生能讀幾多書》,封皮顏色已暗沉,但我被書中內容吸引住,索性帶回家讀。這一讀,便引發了我一番思考:我這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生啊,該怎樣度過?
這本書是《書海泛舟記》與《父子大學》二合一之作,用以紀念范福潮先生與其父親共同學習的美好時光。他在書中把少時的經歷用一個個短篇小故事串連起來,讓我得以窺見清末民初之時,一個個嗜書的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讀書治愈人生、點亮平凡生活的。起初我認為這樣無聊的生活瑣事讀來肯定讓人感到淡然無趣,可他的描述實在讓人著迷,心想這位范先生肯定也是文豪大家,便上網查詢關于他的資料。搜索許久,發現網上關于他的介紹只言片語,只知他是石油公司的職員。看書中他對他父親的描述,文人風骨,才華橫溢,手把手教他學問及做文章的本領,我想無論在哪個時期,從小接受這種教育的人都可在無數人中脫穎而出,即使不至于為眾人所熟知,但也不該成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畢竟這是普通人的生活。我不敢想在這種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何能甘心于這樣的普通生活。即便是他自己甘于平凡,他的父親難道沒有望子成龍之念嗎?
于是,在第二次閱讀時,我愈加認真品味,期盼能從中找到原因。恕我愚鈍,未有醍醐灌頂之感。但還是尋到了一些別樣的感悟,讓我更加確信,在這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或許這已是個普遍認知,但于我而言,卻是一個從內心深處剛剛承認并打算試著去接受的道理。誰不曾想過自己能在某一領域有非凡表現?誰不愿站在領獎臺上享受眾人的喝彩與欽羨?當下無數短視頻都告訴你,我命由我不由天,每個人都具有各自的天賦,你需要去激發、去挖掘。
一旦你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就會深陷時代的旋渦中。你不能僅有一個閃光點,這樣你遲早會被淘汰,互聯網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偶像明星們打出的“人設”都得是全能。我承認這并沒有錯,高效是這個時代的要求,但你是否也覺得,事情在朝著某種病態發展?在這種趨勢下,“普通人”似乎已成為一個貶義詞,甚至出現了“躺平”“擺爛”等詞。可是,普通人不常見嗎?普通人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嗎?從什么時候起我們開始蔑視平凡了?
想起知乎上一個回答,內容主題是“普通人的一生”,它的最后一句話是這樣的:“明明是少數人的一生,你們卻管這叫普通人。”讀此句時,我想起我也曾認為自己小有天賦,瞧不起默默無名之人。可讀完這本書,我自知既沒有范福潮先生的領悟性,也沒有遇到他父親那般的啟蒙老師,這般人物,他父親的評價也僅是天資一般。許多人會因自己一生平凡而無法釋懷,認為是不努力所致。我卻認為能過普通人的一生,是一種幸福,能過好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種能力。我也是普通人,后知后覺地將這個普遍共識拿出來論說,只是想慰藉我這不甘且浮躁的內心。寫不出超越前人的文章,無法留名青史,也不能驚艷世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對此,我并不覺得遺憾,因為我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向往。
若有人問我,如果你只能平凡度過這一生,做一名泛泛之輩,朝九晚五,閑時品讀書籍,練字寫文,偶爾看看世界,有著對未來的熱愛,你會作何感想?我必曰:“我早已心醉于此。”
因為普通的是生活,但只要心不普通,它就可以在文字中不斷得到充實。過好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