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雪地里的期盼》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雪地里的期盼》有感1
看完《雪地里的期盼》,不禁被故事中的老人和狼深深地震撼了!小說講述了獨居的老人在除夕這一天期盼子孫團圓,最終期待落空,被狼吃的悲劇故事。
小說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小說的故事情節中,將老人糾結而復雜的心理描寫得非常到位。老人經歷了歡喜憧憬—擔憂自責—失落黯然—絕望麻木的心理過程。小說以“期盼”串連了整個故事情節。故事安排在除夕,本該是全家人團圓守歲的時候,卻只有老人一個人在門口巴巴地等待,等待不正眼看自己的兒子和兒媳。最后老人希望落空,走向被狼吃的命運。故事中的老人,比《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那個小女孩還要可憐。至少小女孩在除夕夜的晚上,在劃燃的火柴中看到了希望,最后帶著微笑死去。然而故事中的老人,直至被狼吃掉,也沒有看見期盼的`兒孫出現,最后在麻木的絕望與失望中悲慘地死去。
小說在精心安排故事情節的同時,巧妙的環境描寫也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文章開始的時候,寫道:“大雪紛紛揚揚像撕扯著破棉絮”,既寫出了天氣了寒冷,也突出了老人住的環境的艱苦和偏僻。在后文寫老人期盼兒孫回來時,寫道:“雪一會兒把腳印蓋了,可隔一會兒腳印又出現了……”既寫出了環境的惡劣,也寫出了老人急切地期盼兒孫回來團圓的心情,為寫老人的絕望做鋪墊。在小說的最后,寫道:“大雪將門堵死了”,既寫出了大雪天氣的惡劣,也寫出了老人兒女們的無情與冷落,從而作者呼喚與期盼人性的回歸。
縱觀小說的本質,其實都在訴說著“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個美好人文理念,都在呼吁著人性的回歸!確實,在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中,許多的年輕人為了工作和事業漸漸將家里的老人遺忘,企圖用金錢或者千里之外的電話來代替或償還為人子女的義務。但是,親情的無價與可貴,真的能通過這些冷硬或無視的冷漠來代替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恩情,真的可以在現實中逐漸迷失嗎?我們是社會的人,更是父母的孩子,現實生活的忙碌,絕不是迷失親情的借口!
常回家看看,看看家里守望的老母親,看看佝僂等待的老父親。親情的呼吁,人性的回歸,不是一個瞬間和短時期的話題,而是一個道德與倫理的問題。回歸最真、最純、至善、至美的人性吧!讓《雪地里的期盼》成為一個悲劇的終結,而不是千千萬萬悲劇的一個開始或者延續。社會需要愛,父母需要愛,我們更加需要愛!
讀《雪地里的期盼》有感2
說起南極,大家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一個潔白的世界,還有許多晶瑩剔透的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一只只肥嘟嘟的企鵝漫步在雪地里。這個暑假,我就跟著《暴風雪里的夏天》的作者去了一趟白雪皚皚的南極,這真是一次奇妙而又艱苦的旅行。
這本書主要寫了作者跟隨南極考察團從阿根廷出發,一路坐船,向南行駛,歷經艱險終于來到了南極。作者親眼目睹了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的建立,并及時報道了第一手的新聞。
南極洲是個寒冷的地方,沒有樹木,沒有野草,更沒有花朵,但是在這個寒冷的世界里,動物還是比較多的,有憨態可掬的企鵝、有聰明的海豹、還有性情兇猛的賊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企鵝了,企鵝可是南極的象征,它有著黑白分明的羽毛,可愛的長相和溫順的性格,很是討人喜歡。企鵝雖然看起來有點笨拙,但其實不是這樣的,企鵝有絕妙的爬山本領,十分靈敏。它們在冰面上滑行,速度驚人。看著書中的描述,我仿佛來到了這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來到了企鵝的身旁,正在跟它們做游戲,和它們一起玩耍。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科學家們冒著狂風暴雪,歷經千辛萬苦在喬治王島建立了長城考察站。他們夜以繼日,辛苦地勞動。他們經常滿臉汗水,渾身濕透,但是他們不畏艱難,一個個像不知疲倦的老虎一樣辛苦的工作。終于,在他們的努力下,短短四十五天,他們毅然在艱苦環境中建起了碼頭、發電房,氣象觀測場。考察站雖然簡陋,但卻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奇跡。
科學家們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我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小麻煩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們碰到困難不應該退縮,應該知難而上,想辦法戰勝困難。
讀了這本書,我對南極又有了新的了解,南極不是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冰冷世界,這里有許多動物,許多國家都在這里建了考察站,我們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我國的科學家們在這里探索南極的奧秘,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
【讀《雪地里的期盼》有感】相關文章:
讀《住在地里的小房子》有感01-19
期盼的作文03-16
期盼作文03-10
讀《雪》有感04-30
夢見給地里澆水06-14
夢見睡在地里07-19
讀雪孩子有感04-19
期盼優秀作文02-23
我的期盼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