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8號參賽選手。我今天要分享的圖書是《名人傳》,這本書不單單是一位人物的傳記,而是包括了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傳。作者是法國人羅曼羅蘭,是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人物傳記就是貝多芬傳,相信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貝多芬原名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可童年時期的貝多芬并不那么熱愛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他在他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正因為父親對他的嚴格才造就了他出眾的音樂天賦。在小時候他與莫扎特被人并稱‘神童’。他父親常把貝多芬拽到鋼琴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只要他敢偷懶他父親就抽打他,鄰居們常常看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而貝多芬對自己也同樣嚴苛,在他鋼琴前會有一盆冷水,只要貝多芬打瞌睡了他就會對自己潑,以至于樓下鄰居的天花板常常會漏水。貝多芬的愛情經歷同樣坎坷,1800年,貝多芬被16歲的貴族小姐琪麗愛泰迷住。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別,最終他們勞燕分飛。
不幸的是,貝多芬28歲時,由于疾病,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樂聲他也聽不見了。但是這位音樂家并沒有屈服,失聰對于他來說好像并沒有什么影響,他用書寫的方式與別人交流。在這種困境中貝多芬曾大聲疾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名曲如:《歡樂頌》《第七交響曲》《戰爭交響曲》……他犧牲了平庸的私欲,戰勝了一切不幸。
貝多芬對古典音樂和交響曲有重大貢獻和創新,因此被后世尊稱為“樂圣”、“交響樂之王”。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在于他們即使面對各種困苦,心中也始終堅守著自己的理想。他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和社會不公進行抗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縱使當今貝多芬的作品已經不再流行于眾,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偉大的音樂家!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