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回不去的故鄉》有感
讀《回不去的故鄉》有感
更新時間:2024-02-20 14:26:02
  • 相關推薦
讀《回不去的故鄉》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回不去的故鄉》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慶東老師解讀魯迅小說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人間吶喊》一經出版,第一時間買回來,書拿在手里感覺很沉重,一是這本書確實有分量,再則其內容自然更具沉重性。翻開目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風波》《故鄉》《阿Q正傳》《社戲》這些都是我中學課本里的文章,都學過的,最后連續三篇是解讀《社戲》的,目光停留在目錄上,仿佛聽到了鑼鼓的聲音,小時候我們村每年也都唱戲,二月十九廟會,從二月十八就開始熱鬧了,提前請親戚朋友來上廟,戲臺也基本上搭好了,學校放假,全村大街小巷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遠道而來的貨商和攤點也都在路邊或戲臺周圍有了自己的位置,琳瑯滿目,什么都有。戲從十八日晚上就開唱了,大人們都興高采烈地在戲臺下看戲,廟會一般持續五六天,他們知道廟會一結束農忙就開始了,一年就忙碌下去了。現如今廟會已消失很多年了,父母那幫大人們也相繼不在了,自己生活過的老屋也破舊得不成樣子了,不覺內心一陣陣抽動,回不去了,我就寫《回不去的故鄉》的讀后感吧!

  《回不去的故鄉》是孔老師解讀魯迅小說《吶喊》中《故鄉》的,翻到書的248頁,也就走進了老師的北大課堂。“各位同學好,我們開始上課”,老師富有磁性的聲音已回響在耳旁。進入《故鄉》的正題,經孔老師講才知道“鄉”本來的意思和吃飯有關,之前一說故鄉就是美好的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有戀家情結的,不是有一首歌叫《故鄉的云》嗎,表達了海外游子對家鄉的思念。母親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即使自己老了病了也不愿跟我住在城市樓房里。繼續聽講:“鄉”是和農業社會聯系在一起的,農業社會的人在一起聚餐形成了鄉,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只有鄉里鄉親,一個村的人都認識,三里五鄉都熟悉,生活在一種熟人的關系中互相扶持著,氣氛是比較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聽到這里一下明白過來為什么老母親耄耋之年都不愿離開她的老窩,“不習慣住”是有深意的,她本來就一副熱心腸,經常街訪四鄰有好吃的互相送。我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樹,記得很多次石榴熟了的時候母親派我送給嬸子大娘們,嬸子大娘們有燉魚燉肉改善生活時,也常會給母親卷餅送來,真的是其樂融融,互幫互助。

  魯迅這篇《故鄉》寫的是自己在京城站穩腳跟后,回紹興老家把全家搬出來。故鄉在每個人心里都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但當真的置身其中的時候,卻又是悲涼的。魯迅描繪的故鄉:天氣陰晦,蒼黃的天底下冷風吹著蕭索的荒村,沒有活氣。我老家也是鄉村,雖沒有魯迅突出的“冷”,但發展到現在,從外部整體上看,人們的房子不再是過去簡陋的房子,變成了磚瓦房,有的甚至蓋上了二層小樓,高門大院的,吃穿住行也有了很大改觀,家里有小汽車,縣里有商品房的也不少,但人們的臉上并沒有看到多少快樂和幸福,多的是生活節奏的加快,著急忙慌地去干這去干那,臉上顯現點焦躁的神情。的確,雖然通過親苦勞動掙了些錢,但說不定哪天有什么閃失、災禍疾病的,可能一下子就傾家蕩產了。自家的田地種莊稼已經不足以養家糊口,就要想法外出打工或去租別人家不種的地來種經濟作物,辛苦先不說,關鍵是收獲時如果行情不好真的是血本無歸,這一年沒有收入,拿什么過日子?大姐就是這樣,那年種的西瓜沒賣了錢,急火攻心突發腦溢血,剛五十多歲就去世了。大姐年輕時趕上有生產隊,她非常能干,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好勞力,那時候掙工分按窮分配,沒有她后期岀現的這些焦慮和無助。大姐跟不上時代了,想起大姐,眼淚已模糊了雙眼。

  “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的思緒又回到課堂,老師說魯迅是意象家,塑造了瓜田少年閏土的形象:深藍的天空中掛著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上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太有活力了,構圖絕妙。接著又描述一個雪地逮鳥的經歷,都是他兒時和小伙伴的游戲,我小時候在村里不寫作業時,也是玩得不亦樂乎。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沒時間管我們,記得那時大半個村子地找同學去玩,在一起踢毽子、扔沙包,毽子和沙包都是用零布頭縫的,里面裝上糧食,多是裝玉米或小麥粒;還有抓(chua)字兒,就是玩一些小木塊等,男孩子們多玩彈玻璃球和打洋片,洋片就是用紙疊成四方的一個片,有的地方叫元寶。有的時候我們也玩捉迷藏,藏在柴禾垛里,玉米秸稈堆里,最高興的是藏的時候能偶遇柴禾垛里有不知誰家母雞丟下在里面的雞蛋了,很是驚喜;當然也有垂頭喪氣的時候,比如衣服被劃破了,回家要挨父母罵的。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啊哈,老師講到豆腐西施楊二嫂這個圓規了,這個印象特別深刻,在中學學這篇課文時就刻在腦子里了,比喻得很恰當。說話刻薄,有便宜就想占。在鄉村,忠厚樸實的人多,但也是有這種人的,愛占個小便宜。現在時代發展了,農村大面積城鎮化了,山鄉巨變,毛時代的純樸的老農民越來越少了,沒有了集體經營,集體觀念也淡薄了,鄰里之間顧不上有溫情了,大部分人為了生計單打獨斗地去“創業”了。歷史的車輪滾動著,人們被攜帶著,順潮流努力生存著,所以故鄉已經不是記憶中的家鄉了。就像老師解讀的:不是現實中身后的那個東西,買一張高鐵票就能回去的地方。亡故的東西,才是永恒的。

  最后還是以魯迅在這篇的話結尾吧: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高清亚洲电影 | 亚洲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