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曾在天涯》有感
讀《曾在天涯》有感
更新時間:2024-02-20 13:27:13
  • 相關推薦
讀《曾在天涯》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曾在天涯》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是我讀《曾在天涯》時,忽然想到的一句古文。

  多年前,偶遇小說《滄浪之水》,竟是出乎意料的喜歡。愛屋及烏,由書聯系到書作者,開始關注作家閻真以及他的作品。

  近年來,看過了閻真教授的一些講座和訪談節目,對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至今,他的小說,除了新近出版的《如何是好》外,其余的四部我都已經讀過。另外三部是《活著之上》《因為女人》《曾在天涯》。今天,說一說閱讀《曾在天涯》的感受。

  從閱讀或者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曾在天涯》的成書時間要早于《滄浪之水》。也許我孤陋寡聞,也許這本書的確沒有《滄浪之水》影響深遠。《滄浪之水》是曾經被許多人拿來作為職場教科書或官場教科書來讀的。根據《滄浪之水》改編的電視劇《歲月》,也受到普遍的追捧。

  可是,《曾在天涯》也是非常值得閱讀的作品。這部書成書于1995年,海外版名《白雪紅塵》,描寫了留學海外或者移民北美的知識分子的坎坷曲折的命運。細膩的筆觸,冷靜的獨白,閻真老師一如既往地撩撥著我們脆弱的神經。李宗盛有一句歌詞,“百轉千回它將我圍繞”,不知道用在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是否恰當。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的綜合國力還不夠強,人民的生活水平還不夠高,崇洋媚外心態在國內,包括國內的知識分子中還大有市場。當時,許多知識分子想盡辦法以出國留學的理由想拿到一張北美(包括美國、加拿大)的綠卡,當然,向往歐洲的也很不少。這就造成我們至今還在詬病的清華、北大的一些留學生出國后一去不回,其實也包括中科大等其他大學的留學生。就是拼了半條命,也要想辦法出國,想辦法拿到“綠卡”,在當時是一種殘酷的血淋淋的現實。

  故事的男主人公高力偉,是國內培養的歷史專業的研究生。因為妻子林思文在加拿大留學,在研究生畢業后,他出乎意料順利地拿到了出國護照,來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洲,首先走進了妻子就讀的城市加拿大東部邊城圣約翰斯,在初步感受了異域風情的同時,他并沒有預想中的興奮,而是有些忐忑和不安。

  因為妻子和自己出國已經花了很多錢,落地之后他幾乎就變成了一個窮光蛋。妻子住在學校宿舍,馬上就得解決住宿和生活問題,找一份工作似乎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因為所學的專業沒有什么用,英語又不好,工作并不那么好找。

  他的妻子林思文是個非常能干、很有主見的人,也給了高力偉很多提示、指導和開導。可是高力偉保持著知識分子的固執和清高,不肯低頭求人,妻子說他“自以為是清高,其實是無能”,這深深地刺激了高力偉。此后的生活中,因為認識問題的角度、出發點和追求目標不同,他們的矛盾一步步加深。事實上,兩個人都沒有錯,只是一個跑在理智的現實軌道上,一個跑在內心的情感軌道上。他們,終究不是一條道上的車。

  歷盡千辛萬苦,遭遇種種歧視和白眼,工作卻并不好找。這讓受到刺激的高力偉,深深認識到在異國他鄉錢的重要性。找份工作的困難大大出乎他原來的想象。一方面想保持自己男人的尊嚴,一方面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無能,對于妻子的看法和意見,他本能抗拒著。

  三年多上千個日子的海外游離,高力偉洗過碗,炒過菜,進過塑料廠,也跟別人短暫干過裝修,甚至還在妻子的幫助下讀了歷史專業的研究生又放棄了學業,飽嘗生活的酸甜苦辣,卻始終不能融入到當地生活中去。跟林思文輾轉到多倫多之后,終因觀念、目標、追求不同,兩人分道揚鑣離了婚,卻又保持著朋友式的聯系。林思文也知道他在國內是有小女友舒明明的,盡管一年后他和舒明明斷了聯系。

  高力偉也參加一些留學生團體和朋友的聚會,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了解了留學生以及他們的家屬的奇聞異事、悲辛經歷,為他們要在北美頑強地生活和堅持下去感慨。他甚至操心為前妻林思文介紹男朋友,減輕自己內心的負罪感。

  離婚之后,高力偉的愿望是賺夠五萬加元懷揣一張支票回國。堅持回國,是高力偉離婚的原因之一。他以孟浪的筆名寫了一些文章和書畫評論,發表在《世界日報》和一些港臺媒體上。在這期間,他又重燃激情,認識了隔壁住的留學生張小禾,一步步有了自己刻骨銘心、熾烈的愛情。然而,在這份愛情面前,他始終是理智、壓抑而又痛苦的。愛是真愛,張小禾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待,也不辜負自己的追求決定留在北美,高力偉在反復思考、游歷之后還是決定回國。這份愛最終也沒有結果,只有撕裂和傷痛,只剩刻骨銘心的回憶。

  最后,在歷盡煎熬和掙扎之后,高力偉回到了國內,成了一家企業的職工,他“承認了自己的平庸和渺小,不再想象在暫時的凡俗之后有著永恒的輝煌景象”,明白了一個人“哪怕心比天高也只是活著而已”“平凡的人沒有歷史”。他的北美生活經歷,不過是肉體和心靈的煎熬,是精神的流浪,那里畢竟不是他心靈的故鄉。

  讀到最后,我不僅想到以前讀《隋唐演義》,里面有一句說英雄秦瓊的話,“縱然此地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何況,那段經歷,有白種人對黃種人的歧視,有同胞間的欺騙和擠壓。只是,高力偉在那里丟下的那兩個女人,后來該有怎樣的人生遭遇呢?

  掩卷深思,我想,如果把這些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放在今天,以今天中國的強盛和國際影響力,留學生的命運和遭遇應該有很大的變化。而且,面對那些日益衰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知識分子中的那些精英,又何必一心想著出國呢?在自己的國家,有故鄉,有明月,有親情,有事業,有前途,語言和情感的交流也沒有障礙,何必還要跑到別人的國土上流浪和尋找夢想呢?事實上,現在一些外流的知識分子精英,已經踏上了回國的路。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類的天性。出國熱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新的時代,知識分子應該有新的夢想和追求,應該把自己的夢想與國家、民族的夢想連在一起,在把個人夢想與偉大時代、與國家民族夢想交融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洋務運動前那個時代起,睜眼看世界是我們應有的警醒。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革創新,建設好我們的國家,讓國家更強大,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應該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聲。

  與時代同頻共振,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如此,我們就不會飄迫異鄉、受盡欺凌,做浮萍之嘆了。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亚洲电影小视频三 |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