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鄉土中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讀《鄉土中國》,只覺其學術性極強,晦澀難懂;再讀,卻覺其中思緒百味,值得細細琢磨。
時光荏苒,日月換天,歲月變遷,這時代日新月異,變化得很快。“鄉土”便與這高新時代格格不入——它是一個慢熱的名詞。
但,華夏兒女生于擁有著五千載記憶的泱泱大國,鄉土于我們而言是陌生又熟悉的。曾經的鄉土情結被古人真切地刻在骨頭上,尤為銘心。因此,炎黃子孫的血液里流淌著鄉土的圖騰。
所以我們為何安土重遷?為何聚族而居?又為何講究葉落歸根?
這便不言而喻了。
道鄉土定首想土氣、不講究,鄉下人?沙抢锶怂梢牡耐寥,是鄉下人賴于生存的命根。城市被科技困住了,被鋼筋混凝土包裹了,在沒有土的世界里,對土的深戀便被深深封印了。或許只有靠土謀生,在其上播種、施肥、除草、收獲的人才懂得土的可貴。土是從骨子里長出來的。
鄉土,土,有時是被寄予思念的。這土潮濕或干燥,但不變的是永遠微腥的土氣,縈繞鼻尖,撩動心里最細的那根弦。土也是一劑良藥,給思鄉的游子慰藉。農村人背井離鄉,包裹深處,是紙包的一捧土。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來: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生長而發生的社會。另一種則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在中國鄉土社區里的單位是村落,在村落里生活的人有與生俱來的熟悉和相互信任。”這同樣是“土氣”的特色。以“土”為生的人,扎根于同一片土地,人與人之間便有了這無緣由的信任。這帶著土氣意味的信任與陌生人是無法行通的,流轉到現代社會,更是讓人難以接受。背離鄉土的人在心中豎起高墻,隔離了傷害,也禁錮了自己?蓪嶋H上,人們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仍會讓人保留著對他人一些無緣由的信任和善意。
“穩定這鄉土社會關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鄉土社會中阻礙著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卻是生理上的差別。永遠劃分著人們生理差別的是性別。”鄉土社會還是一個排斥私情的社群,男女間關系必須有別仿佛是一種安排。為了保護和維持鄉土的穩定,足以引起破壞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男女之間不需要有感情,戀愛需要禁止,溝通并非必需,更不必追求心靈上的契合。所謂“男女授受不親”,就是強調男女有別,從而守護鄉土社會秩序的穩固有序。
現如今男女間的隔閡似乎少了!澳信袆e”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在現代社中被逐漸剝離。但兩性交往中,因沖動帶來的破壞仍值得我們警惕和引以為戒。
“鄉土”并不是中國的全部,但鄉土本色并不會被時代浪潮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