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1
這個暑假,我讀了本書叫《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一本感人的書籍,這部作品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當恩里科與我的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我的媽媽團團轉,等我的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我的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我覺得愛的教育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每一篇故事都那麼的感人。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付出愛心及勇於認錯的精神。愛的.教育這部作品真的值得沒看過的人一看,更值得看過的人在看。
《愛的教育》這部作品里每個人都是用真誠的愛來對待每一個人,就讓我們用愛來灌溉這個世界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2
我在假期中讀了很多書:如《海底兩萬里》、《駱駝祥子》、《青銅葵花》等,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愛的教育》這本書。
這是一本由日記的方式來寫的書,里面的一個個故事雖然叫他但都離不開“愛”這個字。
我在這本書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醫院的天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齊啟祿的小男孩,她的父親在法國工作,前天在意大利的,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住進了醫院寫信告訴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很著急,因為一個兒子正在病著,第二個兒子還在哺乳分身乏術變叫大兒子去醫院,齊啟祿因為匆忙不小心將其他病人當做了父親,他看見病人皮包骨頭,哭了起來,她照顧病人時很認真,她爸爸四處尋找他,終于找到了小男孩,齊啟祿這才知道自己將病人當成了父親,一邊是照顧病人,一邊是和爸爸一起回家,他感到很為難,最后不但沒和真正的父親回家,反而在醫院更加認真的照顧病人。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很容易,但是如果有個人除了自己的親人,其他人全都不愛,那他就是可悲的,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3
今年寒假,我與媽媽一起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悟出了一些道理。
《愛的教育》里有一個故事讓我最為難忘。這個故事講了主人公安利柯跟媽媽到了畸形兒院門口,媽媽卻不讓他進去,而是獨自去探望了畸形兒。事后,在寫給安利柯的信中,媽媽這樣說:“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進去,一定會給那些不幸的殘廢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他們時常為自己的殘廢而深感不幸,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
我感動了。安利柯媽媽的心靈多么美好啊,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了不傷別人的心,她不讓自己健康的兒子進畸形兒院,她才是真正做到了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為別人著想的人有很多(比如,那些在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者讓座的'人),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只考慮到自己,甚至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人(比如,有些家長因為怕自己的孩子吃虧,而教導他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些人與安利柯媽媽比起來是多么渺小與可恥啊!我們也應該像安利柯媽媽一樣,多為別人想一點。
看了這篇感人的文章,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世界將多么美好!啊,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向安利柯媽媽學習,學習她的善良,學習她為別人著想的精神!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4
打開《愛的教育》時,我為了應付作業,極不情愿看的。書中好像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引導著我拿起了就不想放下。真的是一開始是它來找我,到后來就是我來找它了。
書中不同背景的孩子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強壯的卡羅納誠實可靠,伸張正義;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助人為樂;炮兵上尉的兒子羅伯蒂舍己為人;老師為了學生日夜操勞、無私奉獻……
書中父母的信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父母的信中說的雖然都是一些極其平常的小事,卻常常讓我深思……
精彩的每月故事,催人淚下。其中費羅倫薩的小抄寫員為了家人,幾個月沒有睡好覺,半夜起來幫爸爸抄寫紙條,導致白天無精打采,受盡了委屈和責罵,忍聲吐氣,默默的奉獻著;還有那倫巴第的小哨兵為了祖國,不畏艱險,在勘查時,壯烈犧牲……
讀完整本書后,仿佛這些事都剛剛在我身上發生過一樣,我的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的洗禮,我如夢初醒,原來愛一直伴我左右。因為愛無形無影,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那些來自平凡的愛,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是那么的理所當然。只要我們能夠好好感受,并且回報,我相信,愛會永伴身邊。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5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感慨萬千。其中,最使我感動的是《毀人心靈的毒蛇》這篇文章,它讓我改變了以前待人的態度。
文章主要寫了“我”原來非常喜歡瓦梯尼,可是“我”看見瓦梯尼總是妒嫉別人,“我”又開始討厭他了。瓦梯尼無論怎樣拼命用功,可還是比不過代洛西。代洛西人品端正,學習又好,才使瓦梯尼妒嫉代洛西。這次代洛西作文得了100分,瓦梯尼就寫了一張紙條,可幾個同學給了瓦梯尼一張紙獎章,上面畫了一條毒蛇。瓦梯尼臉色鐵青,把那張紙獎章撕的粉碎。
妒嫉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它破壞團結,阻礙進步。妒嫉阻止你達到高尚完美的'自我。它使你怨天尤人,貶低別人的進步與成功,而你在這種危險的情緒中受到極大的傷害。
是啊,我們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黃金時期,不能妒嫉同學,要真誠贊揚同學的優點,不然,妒嫉像一條毒蛇,它會毀壞你的頭腦,腐蝕你的心靈的。以前,我有點妒嫉班里新來的同學徐鵬飛,他的學習是那樣好,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比我高出4—5分,但自從我看了這篇文章后,我就改變了以前的那種態度,虛心向他請教起來。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掉妒嫉心理,真誠看待別人的優點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6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戴洛西、堅韌勤奮的斯代第和有非凡毅力和感人孝心的玻萊克西……
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宜。是一棵永垂不朽的“長青樹”。
其中的卡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十分正直,只要小孩子被欺負,他就會聞聲趕到,以助人為樂。在我們校園里也不乏像卡隆一樣正義、善良的人,助人為樂的人也很多,如周家俊、秦瑞成、柏曉宇這些同學在關鍵時刻必然會慷慨的.“拔刀相助”。
記得上學期我在一次考試前向周佳俊借作文紙:“周佳俊,你能借我些作文紙嗎?”他二話不說,從書包里拿出4張僅存的作文紙然后分給我一半。我驚訝的問:“那你要是不夠用了怎么辦?”“我若是不夠寫的話不是還可以向別的同學借嗎?何以費解呢?而且兩張紙已經足夠我寫了哦……”他說。
生活中這些小事處處可見,不足為奇。但如果每個人都能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是一個美好且充滿愛的天堂,點點滴滴的愛,能匯成一條愛的長河。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7
愛是不可缺少的,愛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股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頻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揚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伶仃的人獲得心靈的慰籍。這就是愛,當然,愛也是需要教育的,所以,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主要寫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學生故事,他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學校里他有可愛,善良的`同學和親切,寬容的老師,在家里,他有關心、愛護他的父母和姐姐。其中,我最難忘的一篇,就是少年鼓手,少年鼓手的故事里講道:在戰爭時期,意大利軍快要戰敗了,一位少尉讓鼓手去請救兵,結果鼓手被敵人發現了,炮彈打中了他的一條腿,但他還是堅持請到了救兵。在戰地醫院里,上尉看了看鋸掉的腿,上尉大吃一驚,就這樣,少年鼓手成為了上尉及戰斗者心目中的英雄。
愛無處不在,愛在每個世界的角落里,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愛,不僅應該出現在對方人生順利、令人舒暢和自豪的時候,愛更應該出現在他意識消沉、受盡折磨和痛苦的時候,讓我們的愛,感染身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