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流浪地球朝聞道》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夜幕中看不到星星了,宇宙未知但永恒。
——題記
我在這個局限而復雜的小小世界里,碌碌無為且固步自封。遺世獨立,或者說是孤獨而偏執,迷茫卻堅定。在我憂傷的十五歲,透過濃霧與迷瘴,我遇見了丁儀。
有的人坐飛機就能見到,而有的人坐時光機才能。而丁儀這個以骨為筆,以血為墨,坐時光機也見不到的真理傳奇,給了我最堅實的精神依靠和力量——在他的身上,我能看到我的影子,不,不是影子,是我的靈魂。
我并非是故意選擇這樣一個近乎全知全能的曠世奇才來展現內心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不可否認,在這一方面,他是我的偶像。但真正觸動和震撼我的是他的從容、隨性和執著。
第一遍讀他,我不懂,也不理解,但骨子里的共鳴卻震撼著我的靈魂。他請求排險者,“你把宇宙的終極奧秘告訴我,然后毀滅我”。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極致的求知的欲望,才會請求用生命來實現與真理的交換。我反復的咀嚼,讀不出他這么做的意義,心底卻沸騰著“朝聞道,夕可死”的淋漓盡致的暢快。
在真理的祭壇上,丁儀拋妻棄子,毫不猶豫、毫不動搖地拿生命去交換真理。這讓我想到了曹植《白馬篇》中的那個少年,堅定、執著、義無反顧的家國胸懷。但相比之下,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顯得那么的隨性,那么的自私,甚至偏執到了病態——他這么做,僅僅是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在他生命消逝之時,什么都無法為這個世界留下,一切似乎都毫無意義。
這就是一場毫無責任心的自我放逐,但我卻被他這種最最極端的執著和熱愛所折服,所以更愿意走近他,走進他,讀懂他。
是啊,當一個人熱愛一件事物到了極致,甚至高過自己的生命和生命中的一切,而突然發現這一切都是未知而不可知時,將會是何等的絕望!心臟也許真的懶得跳動了,就好比黑暗中蟄伏的蛾,在看到一絲火光,一絲得到真理的希望時,他真的是無所顧忌了——不管是本身擁有的,還能將來能得到或者失去的。所以他義無反顧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于他而言已是無憾了。
我崇拜丁儀,崇拜他的高度和信念,向往他的未來和遠方,我還沒有能力和資格去探討他所探討的,去追求他所追求的,去做他所能做的,但是我也會堅定我的信念,執著甚至有些偏執地走出眼前的低谷,然后踮起腳尖,努力眺望暗淡天空中的那一絲微光,去追逐我的夢想,成為書中的那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