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牽牛花》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老爸讓我讀葉先生的《牽牛花》,并讓我重點讀。那時,體會不深,不免有些偷懶。慢慢地,對作文有些興趣,越發感到先生文章之大妙。
《牽;ā凡贿^八百多字,讀著這不長的文字,我真正感受到先生對生活觀察的文外功夫。文章描寫可用三個字概括:準,細,微。例如,“從墻頭垂下十條麻線,每兩條距離七八寸,讓牽牛的藤蔓纏繞上去。”寥寥數語,把種花的數量、花的間距交代得清清楚楚,十分精準。例如,“前一晚只是綠豆般大一粒的嫩頭,早起看時,便已透出二三寸長的新條,綴著一兩張滿是細白絨毛的小葉子,葉柄處是僅能辨認形狀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綠豆般頭。”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嫩頭的大小、生長速度,十分精細。例如,“那藤蔓纏著麻線卷上去,嫩綠的頭看似靜止的,并不動彈;實際卻無時不回旋向上,在先朝這邊,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邊了。”這句描述,堪稱絕妙,能捕捉到嫩頭極其微小的變化,唯觀察下過大功夫的人,方能如此。
慢慢品讀、細細體會先生的文章,我驚嘆于先生“觀之入微,察之毫末”的功夫。不知不覺中,我也受先生文風的影響。三年級我曾寫過一篇《螞蟻王國》。為了做好這篇作文,我每天放學后就去尋找螞蟻窩,觀察螞蟻的習性和狀態,有時一看就是數小時,簡直到了癡迷的狀態。作文寫成后,有人懷疑說,這不像出自一個十歲小孩的手筆。理由是,細節描寫太過生動:龐大的螞蟻帝國,精細的人員分工,一個孩童如何知曉?作文的結尾,還來了個畫龍點睛,寫了螞蟻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更增加了人們的懷疑。這篇作文能得到如此抬舉,細細想來,應該是借鑒了先生《牽牛花》中的一些描寫手法,作文結尾處的神彩之筆,極可能是模仿了《牽;ā返摹吧Α。
葉先生說:“作文即生活。”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我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許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