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至味在人間-讀《人間有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舊友至親,師生同窗,一字一句重溫昔日情景”。七月盛夏,我手捧《人間有味》,感受著汪曾祺老先生的過往回憶,這至情至性的文字,凝聚著汪老先生最純真質樸的情感。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味。
味在鄉情,故里親情在人間
“多年父子成兄弟”。童年時期的汪曾祺與他的父親不僅充滿著親情,也是兩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汪父是個很隨和的人,他愛孩子,愛跟孩子玩,因此也有個綽號叫“孩子頭”。每到春天,他總是帶著一群孩子在碧綠的麥田中放風箏。那親手糊的“蜈蚣”,掛著筆直而又輕盈的胡琴弦,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飛上藍天。在汪老先生遇到難題時,汪父經常給汪老先生出一些“不著調”的主意,他人或以為怪,汪父卻不以為然的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們既是父子,也是兄弟,更是老友,這是最真摯的親情。
味在生活,世上至味在人間
平淡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美食的酸甜苦辣咸。在恍惚間,我仿佛看到了汪老坐在我的對面,夾起一塊肥嫩的東坡肉,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隱約中聽見汪老對東坡肉贊不絕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人間至味中遨游,瀟灑快活的生活。
這“酸甜苦辣咸”,既是美食,又不僅僅是美食,更是生活。汪老雖歷經風雨歲月,但他總是坦然豁達的去生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去追尋平淡生活中的微小細節,享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容淡定的生活。在普通中發現美好,在平淡中活出不平淡,體會著生活的味道。
味在回憶,師友往事在人間
汪老的老師沈從文一直讓他印象深刻。沈先生教創作從不教死板的結構,更像是“習作”課。汪老曾經說∶“聽沈先生的課,要像孔子的學生聽孔子講話一樣∶‘舉一隅而三隅反。’”在沈先生精辟的話語中,潛藏著未發揮罄盡的余意,讓汪老難以忘懷。
在汪老的回憶中,西南聯大的良師益友,仍像當年那樣飽含永不停息的激情與遠大的理想。故里故親也像往日一樣,歡聲笑語的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汪老總是把最美好的事物展現給大家,把苦難的東西留在自己心里。他那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給了當年的人們一份勇氣,讓人們有勇氣生活下去。他把對生活的熱愛展現給每個讀者,把歷經歲月磨礪而不曾消逝的溫暖送給每個中國人。我的內心充滿感動與敬意。
“人間有味是清歡”。在這個快步伐的時代,讓我們跟隨汪老的腳步,靜下心來。在平淡的故事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在平淡的故事中,品生活百味,憶清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