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_初中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副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得確信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像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單是文筆,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一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無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的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譽,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溶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傅雷和傅聰得家書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很多家長忽視了同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的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拔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的模仿傅雷“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得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了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得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