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讓人幸福的教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摘取印象最深的幾點總結(jié)如下:第一編"教育時評"中指出,教育也需要適度懲罰,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批評與懲罰一定要建立在尊重與愛的基礎上,因為懲罰的目標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讀到這些,我懂得懲罰是高難度的教育手段,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學會賞識教育,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但學生犯錯時,必須有適度的批評與懲罰,但批評一定要在尊重與愛的基礎上實施,不能有任何歧視和侮辱人格的成分,在尊重學生人格尊嚴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欣然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這樣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否則,一定會適得其反。
第二編"我的成長歷程"給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自由是童年的天使",孫云曉老師與記者的對話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但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的父母卻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童年并不快樂。父母的一致觀點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眾所周知,當今社會是激烈競爭但是社會,社會選拔人才的標準不變,父母老師的壓力就不會減輕,對孩子的要求就不會降低,功利主義教育觀對兒童精神世界的威脅就不會消失。還需要家長與老師共同努力。
總之,讀過《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慢慢轉(zhuǎn)變觀念,在教育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為核心,讓學生健康地成長,愉快地學習,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