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精神明亮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神明亮的讀后感1
精神明亮,目光澄澈。每一輪日出都是新的,每一雙眼睛從兒時開始都是澄澈的。但是,我們還能夠記起哪次日出、哪天的美景?
多年以來,每次重讀王開嶺自選集《精神明亮的人》,總被居斯塔夫·福樓拜的故事深深打動:19世紀的一個黎明,在巴黎鄉下一棟亮燈的小木屋,居斯塔夫·福樓拜在女友寫道:“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來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像現在這樣),工作到深夜,窗戶敞開,不穿外衣,在寂靜的書屋里……”“按時看日出”,我被這句話猝然絆倒了!
難以想象,一位矢志以面壁寫作為生的文學大家,一個對時間如此吝惜的人,卻每天惦記著“日出”,把普通人眼里的尋常事視為精神的洗禮,天天修煉,為什么?可以想象,面對一次次變幻莫測的日出,居斯塔夫·福樓拜會有怎樣的生命體驗?黎明,擁有一天中最純澈、最鮮澤、最讓人激動的光線,哪是靈魂翩翩起舞的時刻。迎著晨曦,我們分明看到一幅優美的畫面:一個人在給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
記不得多少次靜靜守在高速崗位上看日出,每當旭日緩緩升起,朝霞洇染水天,成群結隊的天鵝迎著太陽飛翔的畫面定格在相機鏡頭時,我總會在心底重溫王開嶺講述的故事。那一刻,天光乍瀉,如沐春風,神清氣爽!那就是靈魂應有的大自在、真本色。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認為,有修養的君子要做到“智”和“仁”。智者,隨遇而安,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包容寬厚,動靜皆風云,利萬物而不爭。仁者與人為善,臨謗不戚,受譽不喜,遭辱不怒,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仁的結果,具備君子人格的人,像山一樣堅韌不拔,像水一樣勇住直前,就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儒家勸誡眾人,愛山愛水,以山水品格為做人楷模,就能夠站得高、看得遠,無憂無懼地安度人生。夫子之志足見高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事實上,古今中外熱愛或寄情于山水者,神采飛揚,精神明亮,怎么能不快樂呢?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愛默生被林肯稱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認為“自然界本是思想的化身,又轉化為思想。”“怎樣思想,就會有怎樣的生活。”他在《論自然》中寫道:“日光是首屈一指的畫師,在他的色彩濃艷的筆下,再丑陋的東西也會變得媚態百生。”“實際上,從事青銀高速工作的我發現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看到自然,多數人不會仔細觀察太陽,至多他們中是一掠而過。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外感覺都協調一致的人,是那種直到依然童心未泯的人。”我常常在工作回家的路上看到年輕的孩子擁有童心是多么胡幸福,他們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的生命感受與大自然更為貼近,能夠發現生命中更多美好的東西,精神明亮,目光澄澈,令人景仰。
大學者錢鐘書活了88歲,1966年與夫人楊絳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雙雙接受改造,被迫剃了“陰陽頭”。錢先生不改幽默本色,淡然說道:“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果不其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1991年,全國18家電視臺聯合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先生,遭到拒絕。有人告訴他會有很多酬金時,他淡然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書畫大家啟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孫,自稱“姓啟名功”,從不以皇族后裔炫耀,活了93歲。生前,把賣字畫的錢全部捐了出去,自己居于陋室。去世后,留下一大柜子,人們以為肯定是珍貴字畫、文物古董。但打開柜子一看,原來是一柜子的玩具。正如先生生前所說:“唉,人生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是找樂子啊。”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在青銀高速的工作與人生的至高境界上是一致的。從福樓拜到愛默生,從孔子、錢鐘書、啟功到王開嶺,都有一顆未泯的童心,不為浮名俗利所累,純真無邪,怡然自得。我常給同事講到,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為何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答案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換句話說就是:“忘卻赤子之心,就會精神萎靡,只在庸俗的磨道上打轉。”
精神明亮的讀后感2
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的共同信仰,就是利益。為了利益,不惜爭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我一直以為,孩童們的共同愿望,就是長大,為了長大,不惜隱藏自己的天真爛漫,不諳世事。
直到我遇到了他,遇見了他的書——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
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思悟性作家——下筆范圍之廣,從古到今;文筆優美精確,紋理細密;精神發現獨特,言辭犀利。更重要的,是他美如溫玉一樣的思想。
他說:“讓靈魂從嬰兒做起,像童年那樣,對世界報以純真、好奇和洶涌的愛意……”
他說:“冷漠、猜忌、等級、敵意,取代了愛,信任,平等和友誼,溫柔變成了粗野,輕盈變成了濁重,慷慨變成了吝嗇……生命變成了罐頭。”
好一個生命變成了罐頭!長大,就是一個變成罐頭的過程?當少年開始模仿成年人的世界,當他為自己曾經的“幼稚”而鬼鬼祟祟的臉紅,當他開始學著嘲笑自己的天真的時候,罐頭就開始制造了。他滾入世俗的洪流之中,為了保全自己,變得“老道”起來——其實也可以稱為“圓滑”“見風使舵”。他被迫向“復雜”妥協,對“臃腫”微笑。向“齷蹉”獻媚,對“潛規則”哈腰……直到習慣性以為這是理所當然。
生命失去了天真,失去了靈動,生命變成了真正的成品罐頭,臃腫不堪的結束了一生。人為何要充滿詩意的來,臃腫齷蹉的去呢?
天真去哪兒了?
不知道老師們對著一群不諳世事的學生們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時候做何感想?是否有那么一絲絲的痛惜?一邊是美麗的自然,奔涌的江河,一邊又是惡臭粘滯的水,遮天蔽日的霾,這樣下去,孩子們除了懷疑古人矯揉造作還能想什么?
老師們也許還可以憑借兒時朦朧的記憶幻想那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也得使出吃奶的勁兒。可孩子們呢?他們到哪里去想象?哪里還有那詩中的景象?恐怕早就在時代的進步與變更中湮滅了吧?這個時代,是屬于我們的最幸運的時代,也是屬于我們的最不幸的時代。上一代沒有留下美好的自然給我們,那要讓我們拿什么留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他說:“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都是免費的。”
從現在開始,留下一些更美好的在世上吧?
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耳朵,何時清凈過?眼睛可以不看,鼻子可以不聞,嘴巴可以不嘗,唯獨耳朵——不得不聽,不論是什么聲音,不管是機器,拆遷,裝修,喇叭,汽車——都是喧囂。城市人的耳朵在受虐——或者說是被迫受虐,若某人居深山輾轉難眠,那便是他受慣了虐待的耳朵不習慣這樣的寂靜,跟極度饑餓的人猛食肉類會腹瀉是一個道理。
記得曾看過一文章,還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題,文中的作者聽見了曇花和茶花開放的聲音,他真幸運,幸運到了極點,在“寂靜”的夜聆聽花開,在現在的陽臺上,是否已經“難于上青天”?
他說:“我聽不見花開,但我聽見了耳朵的慘叫。”
《說云》曰:橋,水梁也。
說來也是,古時哪座石橋不架于水上,渡車水馬龍來來往往?自以為,水生橋,橋生水,有橋必有水,正如有水必有橋。橋與水,相伴相生,如雙生的姊妹,如白頭的伴侶,水是橋的.靈魂,橋是水的寄托,水橋本自一家。
赫然發現,橋已由石變成了鋼筋水泥,橋下也由水變成了車水馬龍——在時代的變遷中,即使有少存的石橋,橋下也無水,只有旱地,或者說,是水已枯,流已竭了吧。
他說:“橋是水的魂曲,水是橋的情書。”
一點兒不假,沒有水的“旱橋”,其實是不應該稱為“橋”的,叫什么都行,無體溫無靈魂,只是物質的橋,行于其上,不會有半分精神的觸動和靈魂的顫抖,它能給的,只有冰冷的化學物質罷了。
橋下應有水,亦水上應有橋,無橋之水與無水之橋,都是殘缺的。
而讓這條聯系萬年的紐帶渙散的人,靈魂是否也想這樣殘缺不全了呢?
在那個晚上,我合上《精神明亮的人》,執筆寫下這篇讀后感,王開嶺的文字,帶有一種淡淡的,溫潤的金屬感,讓人不由自主想去接觸,字里行間,皆是溫潤美好的思想。
謝謝,這一場來自靈魂的邂逅。
【精神明亮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04-30
讀《精神明亮的人》有感04-19
讀精神明亮的人有感03-08
星星很明亮11-28
明亮的星星作文12-16
明亮的眼睛作文12-15
明亮作文600字09-23
明亮作文400字11-28
明亮作文400字[通用]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