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1-30 11:00:19
  • 相關推薦
論語讀后感經典(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蒙蔽了雙眼,那么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了解到了學習的態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時,應取誠實的態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是這兩個小孩并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作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于后世的人們一直有著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

論語讀后感2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名著,名字叫論語,讀完以后,我有了許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對《論語》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匯編。可謂漢語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賞的幾句話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鄉土;君子關心法令制度,小人關心恩惠。”

  這句話就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處。君子,時時刻刻都在考慮著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養,而不在乎財富,所以君子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說明他們就沒有雄圖大志。君子關心的是國家的法律,在覺得不合適的時候會進諫。而小人則關心的是別人給了他多少好處和恩惠,這樣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發展。

論語讀后感3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扎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后來,我反復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沖動,有不經過大腦的過濾就忙著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后,我總結出了——三思為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么樣,我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一定要反復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嘗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著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心里還有著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著《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著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后,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因為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著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于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著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圣經——《論語》。

論語讀后感4

  《論語》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向我們傳授了古人們的美德;《論語》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語錄都是一顆星星,璀璨無比;《論語》是一臺時光機,把我帶到了春秋末期,讓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賢圣之道……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全班同學都和《論語》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為我們講解《論語》內容的是小蔡同學,他拋磚引玉,為我們開了個好頭。后面的同學講得更是精彩:論仁愛篇、論修養篇、論孝友篇……講得最好的非小于同學莫屬了,他聲情并茂、引經據典,還巧妙地把我們以前學過的“小人之過也,必文”和“君子之過也,必改”進行了對比講解,我們聽后都覺得對“知錯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來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改寫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小人先言而行后從之”。哈哈,我也變成古人啦!

  《論語》這個“大朋友”教會了我什么是“仁德”,怎么去結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孝敬父母。這一段時間系統地學習《論語》知識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后我要繼續學習《論語》,讓自身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

論語讀后感5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一本書記錄了他與他弟子的言行——《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這本書涉及政治、文學、哲學、道德以及教育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朱熹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這本書里的每一個句子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保持君子風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了解了認識事物的正確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知道了要向一切人學習,要隨時隨地注意學習······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這句話闡述了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恕”。寬恕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寬恕是一種鎮定劑,可以使人在眾多紛擾中格守平靜;寬恕是一縷陽光,可以消融彼此之間的猜疑積雪;寬恕是一座橋梁,可以將彼此間的心靈溝通······寬恕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種因素。如果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無比沉重,身后的包袱就會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把我們壓垮。

  《論語》中的句子不長,但是每一個句子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這本書。

論語讀后感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之后,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我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可是有一些人對自己的父母怎么樣呢?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新聞上老是播,有好多的`老人被自己養育了幾十年的兒女們逐出門外,讓自己流浪在外,迫不得已乞討為生。看得自認為冷酷的我都動容。那一些不孝之人永遠都不會明白,自己的父母就像一滴水,他(她)們拼命盡自己的所能呵護你這棵幼苗。卻不知道等這棵幼苗長大之后又是那么庸俗不堪,喪盡天良,不盡自己贍養老人的義務,甚至將老人逐出家門。天理何在?

  人除了孝道之外,還有道德仁義。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中學女生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好而傷心欲絕至跳樓自殺。我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可以出來引導那個女生幾句,勸慰幾句;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中有一個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來叫那些圍觀者不要以激將的方式鼓勵那個女生跳樓,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那么不盡人愿,反而讓人有一種弄巧成拙的錯覺。

  應此,我們要牢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因為它是指引我們通往人生財富的指明燈,而財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質。

論語讀后感7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為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讀過《論語》,那時只是作為消遣而已。

  現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論語》,以全新的心態細細品讀,把自己的心貼進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學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稱為老師,在家,在社會上,甚至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清潔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能夠瞧不起別人,一座宏偉的大橋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釘子就能讓它崩塌。而學習也是要有選擇性的,必須選擇別人身上的良好品質加以學習。別人身上的缺點,假如自己也有就應該要改正。

  孔子教學不分貴賤,廣納學生,從而打破了古時候只有官侯權貴的富家子弟才能夠學習的權利。把思想傳給廣大人民,為那些有廣大的報復的貧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進行教育。孔子也有著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也曾經想要為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是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學說并不能滿足國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有什么作為,只能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

  讀了《論語》后,我明白了:只有擁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論語讀后感8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勛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為什么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為繁華去盡之后,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于壽。

  對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著著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于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閑適地享受生活,釋放著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論語讀后感9

  說了這么多,不舉例子就全是空談。所以下面我就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讀論語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論語》中記載孔子評詩經,“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第二)。如果要問我,讀了《論語》,如何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讀到了什么呢?我覺得,我讀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幾個字以說得詳細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

  其次,說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雖不是小說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后世卻影響甚遠。

  最后,《論語》限于其采用的文體結構,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

  以上幾處,足可見《論語》敘事的精彩和洗練。

  上面這段話中的'“無友不如己者”一句,很多書(例如我為寫這篇文章參看的《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P4)譯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種說法難以令人接受,至少我是如此。而南懷謹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則將它譯為(大意):沒有朋友會在每個方面都不如自己。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憑感覺判斷哪一種譯法更正確。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前一種譯法呢?顯然是因為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導致。

論語讀后感10

  五年級下學期,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發了一本《論語》。拿到論語的同學都很高興,并且大家也趕緊拿起書來閱讀故事和《論語》的內容。《論語》的封面配的是一幅山水畫。寫的還有‘經典必讀’四個大字。翻看書后,認真閱讀和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經典書籍,也是人類語言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他言行的結晶。這本書教給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寬厚人愛、在朝廷和宗廟能夠便便言,唯謹爾。書中教導我們做人要寬厚仁愛,做事要認真細心,學習要刻苦上進等等。其中一些充滿智慧魅力的妙語到現在仍有著深刻的.啟迪作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這也是他的最高政治標準和道德標準。

  《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孔子個人認為對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才會輕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陽貨篇主要講了配臣專恣之事,孔子對女子小人的看法等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的意思是古代的學生為自己而學,今天的學者是為人而學,并不是為自己而學習的。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多的事情的話,請你去書中翻一翻,去領悟一下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德吧!

論語讀后感11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著,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說:"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面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說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后,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干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獲!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著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讀后感12

  人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說人們專注于某一事物時,中樞神經會留有習慣性記憶,夢境中就會有所顯現。夢中的境象,不像白天思考的那么集中,甚至完全相反,或隱或現地與之關聯,這是人們發散思維在飛揚的結果。

  孔子之所以在年輕時經常夢見周公,是因為他志深信篤的緣故。孔子恨不得一日之間恢復周禮,凡事皆以禮相衡,惟恐與之相悖,甚至誠惶誠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到了癡迷的程度。所以,孔子能與周公夢寐相見。

  至于老來,孔子很少夢見周公,并不是他不專注于禮,而是心境已經平靜了下來,不像年少時那樣飛揚罷了。從人的生理特點講,健康、理性的老年人是很少有夢的,

  當人的身體出現狀況時,譬如休息不好、心情緊張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多夢。老年人多夢,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

  孔子因少夢而言衰,既是對自身信仰持之以恒的自豪,又是對精力不再充沛的悲嘆。人總是要老的,不管向仁向智,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是自然萬物中的`一物,不可能脫離由壯及衰的自然規律,圣人也是難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不滿百。”

  人到老年,難免懷舊,這是由于體質精力漸衰,雄風不再的緣故,有人自豪,有人悲嘆。自豪的人,因為一貫堅守而有信果;悲嘆的人,因為力不從心而未盡善。不管自豪還是悲嘆,只要堅持了、努力了,人也就不再遺憾,畢竟人沒有超自然能力。

論語讀后感13

  聽了劉定一老師的報告,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幾年以前,我曾經開設過一門自主選修課《lt;論語gt;導讀》,以夏傳才的《論語講座》為經,以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為緯,參考楊樹達的《論語疏證》和司馬遷的《孔子世家》,分專題講解《論語》。今年上半年,我還做了一個嘗試,讓高三學生每個星期讀一章《論語》,寫讀書札記,然后利用答疑的時間講解學生在閱讀《論語》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

  兩次講解《論語》下來,讓我益發覺得給中學生講解《論語》之必要。起初,我只是覺得,現在的高中生,至少應該完整地讀完一部文言文的著作。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打破中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才能樹立學生閱讀文言文的信心,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良好語感。而《論語》作為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讀本,堪稱絕佳的文言文入門讀物。

  劉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讓中學生閱讀《論語》的.育人價值,更加堅定了我讓學生閱讀《論語》的信心。我打算在下個學期的高三教學過程中,用十周左右的時間,帶學生讀完《論語》。大體做法如下:以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為學生用書的底本,人手一冊橫著讀《論語》,每周讀兩章,摘抄5—10則,并撰寫讀書札記。以錢寧的《新論語》為教師用書的底本,每周固定一課時,分專題開設《論語講座》,深入闡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論語讀后感14

  《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多語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光讀書不思考,你體會不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讀書,你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又思考又讀書,你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就像我們進食一樣,如果只嘗它表面的滋味,而不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如果只細細品味,而不嘗它表面的滋味,那也不會嘗到它的精華。兩全其美,那才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反問自己是否有像那種人的行為。有時候,我考試成績不是非常優秀,但是自我感覺很好,因為還有好多同學的考試成績比我差。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會讓自己退步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出的經典道理,世人都應該遵守。《論語》的內容非常深奧,我一時還理解不過來,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要慢慢地體會它的精華。

論語讀后感15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是漫畫書和經典古詩。因為漫畫書有各種各樣的插圖,有精彩的文字,很容易理解;古詩詞優美,朗朗上口,讓我認識了許多朝代的偉大作家。

  今年暑假,我讀了《經典閱讀漢學教科書2》,包括詩歌和《論語》,如《別東大》、《望廬山瀑布》、《楓橋夜泊》、《弟子入則孝》、《知之為知之》等。這些古詩詞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教會了我做事學習的很多道理,其中《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論語-為政》子說:“溫故知新,可為師。意思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說:“復習所學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見解和經驗,可以當老師。“我覺得孔子說的太對了。我記得那是二年級下學期的語文單元考試。我媽媽讓我仔細復習。我自豪地認為我不需要復習,因為我通常有正確的單詞注音。結果,在第二天的考試中,我的一個新單詞注音是錯誤的,我被扣了2分。真遺憾。

  這難道不是因為沒有“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嗎?我還讀過宋代大學生蘇軾讀書時能“過目成背”的故事,這與他努力學習、堅持“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是分不開的。

  學習取決于堅持。我將來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我一直在學習新知識,但我仍然需要復習我以前學過的東西,不斷積累知識,以便更扎實地掌握知識。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作文03-19

《論語》的讀后感03-12

論語的讀后感04-16

【精選】論語讀后感08-16

[經典]論語讀后感08-19

《論語》讀后感06-16

《論語》讀后感[經典]09-17

論語讀后感06-23

《論語》讀后感02-27

論語讀后感12-1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AⅤ视品 |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在线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