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童眸讀后感1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個益友,則《童眸》這本書則像一位知心好友,令人難以忘懷。
走進《童眸》這本書,我仿佛來到了舊時代的小巷子,仿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書中寫了蘇州小鎮“仁字巷”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群孩子成長的故事。書中圍繞著10歲的小女孩朵兒展開故事,有白毛、趙細妹、馬小五、彎彎、大丫頭、二丫頭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在那積淀久遠的“仁字巷”里過著清寒的童年生活,這使我體會到了:并不是所有的童年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當然,還有清寒的、貧窮的、憂傷的、無助和痛苦的。
在《童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可愛又可恨的孩子們,在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在黃蓓佳老師的這本書中更是能看到他們逐漸成長的足跡(痕跡)。然而,這些孩子們的心智與他們的心靈,卻和他們的父母一樣經歷了遼闊的社會的洗禮,則《童眸》這本書是他們歡笑的童年。
這些孩子們,都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玩伴一般。《童眸》就仿佛是長大之后所用的回憶錄一般。故事中有單純、善良的'朵兒、熱情的衛南、衛北、心狠歹毒,聰慧的二丫頭、傻樂的大丫頭、助人為樂,幫助趙細妹的馬小五、頑皮可愛的彎彎等。
在書中,有溫暖人心的純真、善良與質樸,也有生活在幸福生活的孩子們所不曾見到的貧窮、疾病以及被貧窮與疾病扭曲了的靈魂。這些交織在一起,便是我們生活的真實面目。通過朵兒這一生性溫柔善良的十歲女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出了這些兒童痛苦的生活現狀。
雖說他們都是書中的人物,卻仿佛在現實中有著自己切身的體會。當他們長大時,在“仁字巷”里度過的難忘的童年生活卻永遠印刻在這一本《童眸》中。
童眸讀后感2
今年的國慶長假,我過得特別有意義,很多事情都是那么的讓我回味無窮,而最讓我感觸很深的卻是,在長假里,我讀了一本好書——《童眸》。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童眸》時,立即就被它給吸引住了。我的腦海里便呈現出一串字符:懵懂少年純潔的眼光看世界的真實!不由得讓我急忙打開,仔細拜讀。
《童眸》書中所描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事情,我想應該就是我的父母童年的那個年代吧?正好,對比我們的童年,了解我們與父輩之間童年的差距。書中寫了一群孩子發生在他們生活的一個叫“仁字巷”里的童年的故事。故事新穎,引人入勝。朵兒、彎彎、馬小五、大丫頭、二丫頭等一群小伙伴,在那里雖然過著相對貧窮的生活,可他們卻還是那么的快樂,他們積極向上,憧憬著美好的明天。
讀了《童眸》,對比自己的童年,比那個時候的他們,多了無數的玩具、布娃娃;多了電子工具、點讀機、平板電腦;多了出去旅游看世界的機會;多了圖書館里暢游在書海里的機會……可我總是覺得,那時的他們,大家聚在一起,講故事、做游戲,做那些非常簡單但很開心的小事情,倍感溫暖與溫馨,而我們卻少了那種伙伴們天天在一起的美好的感覺。
看了這本書,我真心的有感于作者黃蓓佳女士的生活的閱歷,在書中把一些生活的細節描寫得非常細膩:編織網、剝玉米、做棉衣等等寫得生動詳實,我由衷敬佩。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只是希望,美好的明天少憂患、少疾病,遠離貧窮。讓我們共同攜手,多一分關懷、多一些包容、再多一些鼓勵與支持。更希望通過讀了《童眸》這本書,大家一起來發現與維護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珍惜目前我們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諧的社會生活,做好自己,幫助他人!
【童眸讀后感】相關文章:
《童眸》讀后感11-18
童眸讀后感01-22
讀《童眸》有感04-28
童眸讀后感 3篇03-20
童玩節作文02-22
童眼看東莞作文12-21
漁童讀后感03-14
《漁童》的讀后感02-10
童眼觀生態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