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觸摸春天》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觸摸春天》的讀后感1
我讀了《觸摸春天》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鄰居的小女孩安靜,她是個盲童。
春天來了,小區的綠地上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早晨,作者在綠地里面的小徑上做操,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的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的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了出來”,因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著一只花蝴蝶。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擾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我仿佛看見了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了。”安靜心靈的窗戶并沒有關閉,她是在用全部身心來感受整個世界。在她的內心深處,同樣是明媚動人的景色,因此“我”被感動著。
從女孩“穿梭”、“停下”、“伸手”、“攏住”這一系列動作中,讓人感動,這不是一個盲童能做到的,所以說安靜攏住蝴蝶是個奇跡。這神奇的靈性來自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是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力量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
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生產、熱愛大自然的女孩子,卻是一個盲童。
《觸摸春天》的讀后感2
讀了《觸摸春天》這一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不禁想起了那一個個盲人從自卑,到自信,到對以后的生活充滿憧憬樣子。我猜想,文中的安靜天生就是一個盲童,要不然她絕對接受不了看不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的悲慘事實。
安靜是一個愛花的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幾乎每天都要去花叢中轉一圈。但安靜是個盲人,盲人終究是看不見東西的,安靜只能靠她那靈敏的嗅覺來感受花香,判斷花的種類。花叢中的蝴蝶不計其數,但安靜她從來沒有捉住過蝴蝶,從來沒有感受過春天的美好。
就在她觸碰月季花前,她從來沒想到過自己會捉到一只蝴蝶。就在安靜捉住蝴蝶后,她驚奇地發現自己捉住了一只蝴蝶,安靜的靈性使她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地感受著春光,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過了好久,安靜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蝴蝶仿佛告訴安靜:你雖然是一個盲人,但是,你的心靈是明亮的,憑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來。
安靜告訴了我這樣的.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盲人的眼睛看不見,只能靠聽覺和觸覺來判斷,但她的心靈深處是明亮的。如果一個盲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奇跡來,那一定會震驚所有正常的人。
《觸摸春天》的讀后感3
打開課本,默默的在心中詠讀者《觸摸春天》。文中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女孩,她雖然眼睛看不見東西,但是她卻用手去觸摸那看不見的春天,用心去感悟生命的美麗。在心中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文章雖然短小,但用語卻讓人思緒飛揚,讓人深受感動。
文中的小女孩是個盲人,在春天來臨的日子里,她沒有因自身的缺陷,而悲傷、沉淪,而是用積極向上的精神,去用手觸摸,去用心感悟,讓春天的美麗,與心中編織的夢重合,在看不到陽光的春天里,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著光明。
黑暗與光明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黑暗和光明不同的.兩面。向往黑暗的人,往往會與人為惡,禍害他人,在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向往光明的人,往往會與人為善,關愛他人,在陽光大道越走越寬。小女孩的純真、善良、陽光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文中唯一的遺憾是,小女孩是個盲人。有一句話叫:萬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也許是造物弄人,上天在小女孩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剝奪了小女孩的視覺,只留下了一顆純真、善良、向往美好生活的心。但從這顆心中所發出的精神力量,即便是上天也不可阻擋,不能阻擋。
文中有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小女孩對春天的向往,對美麗事物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
生命是美麗的,生活也是美好的,讓光明永遠在心中,這無關乎視覺。讓我們遠離心中的黑暗,用一顆明亮的心,去照亮自己心中繽紛的世界,讓陽光普照大地,讓世界更加美好。
【《觸摸春天》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觸摸春天作文03-02
《觸摸春天》說課稿12-07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04-08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04-08
人教版《觸摸春天》說課稿01-17
觸摸春天作文3篇05-13
【精選】觸摸春天作文4篇05-10
精選觸摸春天作文4篇05-12
觸摸春天作文5篇05-23
觸摸春天作文4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