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顧茅廬讀后感1
《 三國演義 》中有一篇簡單而又重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三顧茅廬。
劉備因為通過徐庶的推薦,前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就是見不到諸葛亮。但是劉備仍然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冒著雪在門口等諸葛亮醒來,終于見到了諸葛亮。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同意出山與劉備共圖大業(yè),而劉備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
我開頭說簡單,是因為這是一篇簡短易懂的文章,重要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諸葛亮。我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智謀的人,諸葛亮的幾條計謀是家喻戶曉的,例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用劉備自己的話說就是有如魚兒得到了水。也為以后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諸葛亮投靠了劉備,就等于投靠了明主,因為劉備是個仁德至善,弘毅寬厚,求賢若渴的人。
我十分欽佩劉備,因為他不顧天氣的'惡劣,不聽別人的勸告去請求諸葛亮出山。而且即使前兩次沒有結(jié)果,劉備也沒有放棄,最后終于達到了目標。當(dāng)時張飛和關(guān)羽都勸劉備放棄,可是如果當(dāng)時劉備真的放棄了,沒有諸葛亮的蜀國會這么順利嗎?這就讓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標,有毅力,不要魯莽,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其實有時能不能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不管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濘,不管我們多么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后感2
這個典故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經(jīng)過徐州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時聽說人稱臥龍的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劉備就前去請他出山?傻谝蝗ヒ蛑T葛老師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著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老師,請除了這位隱居山林的臥龍先生。如果我們大膽想像,如果劉備只去了一次就沒再去了,就請不出則為臥龍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大事業(y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劉備這真誠的力量讓僅是一般的諸葛先生所被打動,助劉備一臂之力,興復(fù)漢室。
諸葛老師咋北伐魏國時在給后主劉禪的信中說:臣雖布衣,卻被先帝三顧于茅廬之中,甚是感動,愿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興復(fù)漢室天下。是什么讓一代臥龍如此忠誠于蜀國呢?是劉備的'真誠。真誠?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劉備的真誠怎能讓一代臥龍如此忠心?這還要從頭說起。三顧茅廬之時,第一去時就讓張飛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親自來請,由我?guī)兹藢⑺麕蛠砑纯;第二去時是大雪封山,馬都走不了了,而劉備卻執(zhí)意要去,最后還生病了。第三去時正是劉備。關(guān)羽和張飛的結(jié)拜紀念日。正是這些事,才讓我龍先生諸葛老師出了山,稱了臣。劉備不光對諸葛老師真誠,還對別的人真誠,張飛。關(guān)羽。趙云。諸葛老師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如果你真誠,身邊總會有俠肝義膽的好朋友,如果你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也后對你真誠。所以我們應(yīng)該對人。對朋友真誠,做人就做真誠的人。
三顧茅廬讀后感3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是中國禮賢下士的代表范例,表現(xiàn)出劉備劉皇叔的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登門誠邀諸葛亮幫助自己成就帝業(yè),三次拜訪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覺得遇得明主,所以甘愿為劉備打天下。我們現(xiàn)在對待人才的誠意不也應(yīng)該跟劉備一樣嗎?就像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企業(yè)單位招攬人才的決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還能幫你把愛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連帶一起解決。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動對方,了解對方家庭情況,順帶把對方后顧之憂都解決了,這不是現(xiàn)代版“三顧茅廬”表現(xiàn)出來的誠意嗎?真誠是打動對方心房的鑰匙,這體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尊重和重視,更多是人文關(guān)懷,解除后顧之憂的戰(zhàn)士才能在戰(zhàn)場更加投入。
劉備的成功與他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雖然蜀國最終被滅,但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不管社會發(fā)展到什么樣的地步,人跟人之間的真誠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顧茅廬讀后感4
相信大家對三國演義這本書都不陌生吧!里面有許許多多的三國猛將和人物,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生動的故事。我今天要來談的便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故事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三人去拜訪才華橫溢諸葛亮。于是他們拿好了禮物便去諸葛亮的茅廬拜訪他,可是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后第二次去還是沒人,劉備有點失落,但還是留下了一封充滿誠意的信。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三人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他在睡覺,最后經(jīng)歷了一番周折后,他們終于請到了諸葛亮。
在看完三國演義的這個故事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劉備靠著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打動了諸葛亮,答應(yīng)下山,幫助劉備完成統(tǒng)一中原的夙愿。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一次又一次地來請諸葛亮出山。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U撬膱猿植恍甘顾罱K獲得了成功,堅持下去,就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
這讓我想到了一些人,他們憑借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司馬光警枕勵志、達·芬奇畫一千個蛋、老太太鐵桿磨成針、愛迪生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發(fā)明了燈泡、馬云歷經(jīng)風(fēng)雨和磨難最終成功開發(fā)出了微信,支付寶等現(xiàn)在人人都要使用的東西……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名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明白,做一件事如果再努力,再堅持一下,說不定便能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得到收獲!
三顧茅廬讀后感5
這篇文章寫了劉備求賢若渴,聽說臥龍莊有一位諸葛先生有大謀略,馬上準備好了禮物想要前去拜訪,不料司馬微前來,劉備招待了司馬微,沒去成臥龍莊,第二次,劉備帶著關(guān)羽、張飛和隨從來到莊前,下馬上前輕敲柴門,一個童子迎了出來,童子說:“諸葛先生今日不在家!彼麄冎缓帽瘋鼗厝チ;第三次,劉備找了個好日子,又去找諸葛亮,關(guān)羽和張飛不高興了,關(guān)羽說:“想那諸葛亮徒有虛名,故不敢相見!睆堬w說:“今天哥哥不須要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根麻繩抓他來。”劉備一聽,很生產(chǎn),不要張飛同往,張飛急了,一定要一同前去,劉備禁告他不要失禮,他們半路遇到了諸葛均,就問他諸葛亮在干什么,諸葛均回答說諸葛亮在睡覺,于是劉備命眾人等候,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來出門迎接,劉備與諸葛談?wù)撎煜麓笫拢袊@諸葛亮才智,請諸葛出來幫助他,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當(dāng)即答充。
諸葛亮隱居在荒僻的臥龍崗,心懷天下等待合適的機會報效國家,一番三分天下的見解,令劉備茅塞頓開,三請諸葛成就一段佳話,機會與成功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三顧茅廬讀后感6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為《三顧茅廬》,講的是公元206年冬至207年春,當(dāng)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guān)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這篇文章含著很多的道理。
三顧茅廬也是一個不錯的成語,故是拜訪的意思,茅廬是草屋的意思。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這個成語故事也揭露了深刻的道理,并且言簡意賅,含蓄雋久,引人深思。
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tài)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望和誠意。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我用了一首詩來概括:"三次來去諸葛廬,顧得三次得孔明,茅中臥龍之三分,廬內(nèi)軍師絕對策!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狂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每當(dāng)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它為了請到諸葛亮三四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我有了很多收獲: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三顧茅廬讀后感7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向人們講述了發(fā)生在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quán)為代表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長達百年的歷史故事!度櫭⿵]》中,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guān)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xié)助自己。
結(jié)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飛、關(guān)羽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
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xiàn)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guān)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沖沖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zé)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恒心,不能輕易放棄。
劉備注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三顧茅廬讀后感8
《三顧茅廬》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今天中午,我讀了這個故事,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三顧茅廬》主要講的是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三人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第一次去請,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和一個朋友外出閑游去了。第三次去請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門外站著,直到諸葛亮醒來,請他進去,才彼此坐下談話。大概是諸葛亮覺得劉備很有誠意,就接受了劉備的邀請,決定出山輔佐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如果想請別人幫忙,就要像劉備這樣有誠意。假如讓張飛單獨去請諸葛亮,諸葛亮肯定不會答應(yīng)幫助劉備的。因為文中的張飛這樣說:“諸葛亮也太不像話了,哥哥等了半天,他竟然裝睡不起來,等我到后屋放一把火,看他起來不起來!”就憑張飛這句不禮貌的話,諸葛亮定不會幫他的。
在生活中也有像張飛這樣的人,比如明明是向別人借錢,卻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明明是向別人請教不會的題,可能是別人有事或別的原因,沒給你講,你就在背后說別人壞話。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道理:請別人幫忙,就要恭恭敬敬地請,不要不禮貌,即使別人不同意,也不能埋怨別人。
三顧茅廬讀后感9
公元207年,劉備遭曹操追殺,屯兵新野,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并親自相邀,卻被其拒之門外。但劉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諸葛亮終于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們贊賞劉備求賢若渴的同時,我不免為諸葛亮備感憂慮,如果不是徐庶的推薦,劉備的拜訪,試問諸葛亮,你能毛遂自薦嗎?你的滿腹韜略何時得以施展?你心甘情愿看著自己的國家自生自滅嗎?值得慶幸的是諸葛亮遇到了劉備,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幾個劉備呢?
西方有句諺語: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chuàng)造時機,依此推斷,諸葛亮豈不是弱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為何不敢脫穎而出?難道要空懷滿腹略,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嗎?到那時,將誨之晚矣,只好懷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死去,怨天尤人是無濟于事的,誰讓自己將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供手相讓呢?
當(dāng)今社會崇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每個人前途命運的主宰,可一些人總是受傳觀念的影響,堅守古人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含而不露似乎謙虛得將自己貶低,才算維護清高。誰料結(jié)果弄功成的,事態(tài)反而背道而馳,使得他人對自己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甚至產(chǎn)生誤解,豈敢錄用?所以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唯有當(dāng)仁不讓,舍我其誰的那種勇氣,才不致讓自己有不好意思或過分謙虛中客客氣氣地機會拱手讓人。
人們,不需要再等待劉備,只需打破陳規(guī)陋習(xí),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把握時間,主動進取,適時夸獎一下自己吧,讓社會對我們進行選擇。亮出自己的風(fēng)采。
三顧茅廬讀后感10
劉備是個成功的人,在時局混亂,群雄爭霸的東漢后期,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最后與孫權(quán)、曹操三分天下,建立蜀國,除了本身文武雙全,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禮賢下士,重視人才,以誠信服人。
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桃園結(jié)義后,招兵買馬,可接連衣裙幾次都打了敗戰(zhàn),直到遇到徐庶,采納了他的建議,才開始轉(zhuǎn)敗為勝。劉備對徐庶非常關(guān)心、信任,徐庶深受感動,便向他推薦了諸葛亮:我和孔明比,猶如烏鴉見鳳凰啊!于是徐庶帶著劉備去隆中接諸葛亮出山,但連去兩次,孔明都避而不見,同去的'關(guān)羽、張飛早按捺不住了,但劉備并不計較,直到期第三次,孔明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打動,同意出山為劉備出謀劃策。后來,劉備有了關(guān)張兩位忠勇的猛將,再有了諸葛亮這個智囊,如虎添翼,連打勝戰(zhàn),最后成就大業(yè)。
在當(dāng)今,誠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滿嘴謊話、不講信用的人是沒人愿意結(jié)交的,試想,一個人一但沒有人相信,就是有絕頂?shù)牟湃A,又有什么用呢?能辦得成事兒嗎?所以,我們小學(xué)生不僅要學(xué)好知識,還要不斷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已的言行,做誠實的人。
三顧茅廬讀后感11
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于拜見到了這位臥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于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兩人關(guān)系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
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嘆: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梁。
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伙伴。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記得有一次競選班干部,我認為在演講時只要隨便說一點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學(xué)都經(jīng)過精心準備。演講時,別的同學(xué)都講得很好,打動了許多同學(xué)和老師,而我僅說了幾句,沒有體現(xiàn)我競選的真誠,那一次,我落選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xùn),認真準備了演講稿,競選時,我說得繪聲繪色,贏來了一片掌聲,我成功了——真誠幫助我贏得了成功。
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托孤時,讓諸葛亮擔(dān)起復(fù)漢的重任。正是由于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們在學(xué)習(xí)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yǎng)自己優(yōu)秀的品質(zhì),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顧茅廬讀后感12
我聽了王老師上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感受深刻。
它像膠水一樣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貪婪地讀了一遍又一遍。
看著看著,我被“三顧茅廬 ”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 設(shè)法將徐庶 騙走。臨行前,徐庶 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 。于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guān)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 臥龍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備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后,劉備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 ,劉備無奈,只得怏怏 不樂離去。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guān)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xùn)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dāng)孔明醒來,發(fā)現(xiàn)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 ,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yīng)了劉備的邀請。
通過“三顧茅廬 ”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 的毅力深深感動。我想:不管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濘,不管我們多么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后感13
放暑假了,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里面有篇《三顧茅廬》,深有感觸。
劉備有一位才智過人的軍師叫徐庶,在徐庶的輔佐下,劉備打了第一個勝仗。曹操因此設(shè)計讓徐庶離開了劉備,徐庶離開時像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是位世外高人,堪比春秋名相管仲。提議劉備親自邀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找到諸葛亮的住所,畢恭畢敬上門拜訪,可書童說先生出門遠游,不知何時歸來。無奈,劉備悻悻而歸。沒過幾日,劉備又帶著二位兄弟整裝前往,可書童說先生前日去探訪朋友了,不在家。這下,關(guān)羽和張飛可沉不住氣了,認為諸葛亮一點也不尊重劉備,甚至要去把他抓來。劉備卻告訴他們不要莽撞。又過了幾天,劉備換上干凈衣服又要去看諸葛亮了,關(guān)羽張飛只能不情愿的一同前往。不巧的是諸葛亮正在休息,書童想要叫醒先生,卻被劉備制止了,劉備他們?nèi)值茉陂T口等到諸葛亮醒來。就這樣,諸葛亮最終被劉備的誠心感動,答應(yīng)劉備一同匡扶漢室。就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劉備才通過幾年的'擴張,和曹操、孫權(quán)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通過這個故事,我更加理解了三顧茅廬的意思,也懂得了做事要堅持,盡心盡力,不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
書中講的是:東漢未年,劉備去為了統(tǒng)一天下,成就霸業(yè)。就去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卻外出郊游,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后來,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又外出閑游,張飛本不想再來,見諸葛亮不在,便氣呼呼地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食,準備三度造訪諸葛亮。
于是便動身再次拜訪諸葛亮,到了草廬外,只見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劉備的誠意,終于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愿意出馬輔佐他,打敗敵軍。
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之后,讓我明白了:去拜訪別人,必須有一顆誠懇之心。這樣,才會有回報。我們學(xué)習(xí)也是一樣,只有我們認認真真的聽好每一堂課,把所學(xué)的知識要點充分掌握住,按時完成布置得課堂作業(yè),課外作業(yè),在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最好自己能獨立完成,檢查自己真正學(xué)會了多少知識內(nèi)容,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水分,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績。如果,平時學(xué)習(xí)馬馬虎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就會靠的成績很差。所以,我們要用《三顧茅廬》的態(tài)度去學(xué)習(xí)。
三顧茅廬讀后感15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nèi)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jié)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的讀后感。
話說當(dāng)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guān)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xié)助自己。結(jié)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guān)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xiàn)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钡谌侮P(guān)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沖沖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zé)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注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恒心,不能輕易放棄。
我喜歡《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顧茅廬作文06-11
三顧茅廬的作文02-09
三顧茅廬說課稿01-13
《三顧茅廬》說課稿01-02
三顧茅廬的讀后感10-10
三顧茅廬讀后感01-10
《三顧茅廬》讀后感09-23
三顧茅廬教學(xué)反思07-12
(集合)三顧茅廬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