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像小林宗作那樣——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或許我真的要算個童心未泯的人,我又細細地讀了一遍《窗邊的小豆豆》,依然讀得興趣盎然。我發現,這本書其實也是寫給大人們的,包括當家長的和做老師的。如果,大人都能像小林宗作校長那樣,孩子們該是多么的幸福!
讀過《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人一定對小林宗作校長有著深刻的印象:他頭發已經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齒也脫落了,但臉上的氣色非常好。他的個子不算高,不過肩膀和胳膊都很結實。黑色的三件套西裝已經舊得有些走了形,但穿在他的身上卻顯得非常整潔。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老人卻在“巴學園”創造了奇跡——身體上有缺陷卻在巴學園運動會上經常得第一的高橋君卻在巴學園擔任了一家公司的“協調工作”、美代當了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另外還有成為物理學家的,成為日本屈指可數的東洋蘭鑒定專家的……一年級就被別的學校退學的小豆豆最終去成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等。當年的小豆豆就是《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
從巴學園走出來的孩子無不懷念這個樂園,無不深深地感激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人——小林宗作校長。讓我們走近小林宗作校長,去尋找他教育的秘笈吧!
“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聽孩子說話幾分鐘你能做到,幾十分鐘相信你堅持一下也能做到,如果是幾個小時呢?恐怕你會和我一樣搖搖頭。但小林宗作校長做到了,他在小豆豆報到的第一天聽她一連說了四個小時的話。他邊聽邊笑著,點著頭,有時還問:“后來呢?”他身體向前探出,聽得是那樣專注。也就是從那個上午開始,校長博得了小豆豆的信賴和好感,讓她愛上了學校,因為還從來沒人能聽她一次說這么多話。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就這么簡單:耐心地、專心地傾聽!不過,要真正做到,恐怕也不容易,現在很多人缺失了“聆聽的能力”啊!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時,校長先生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 ,面對小豆豆坐了下來 ,并讓小豆豆把自己想說的都說給老師聽聽,說什么都行,就這樣,小豆豆從電車,到以前讀書的學校,到自己家的小狗,再到爸爸怎么擅長游泳,終于感到沒有什么可說的,就這樣不知不覺開心地說了整整四個小時,校長先生也邊聽邊笑邊點頭,聽了整整四個小時。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么長時間的聽她說話。而且,這么長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打哈欠,一次也沒露出不耐煩的樣子,身體向前探著,聽得那么專注。多么可敬的小林先生!記得有位心理學專家這樣說:你想了解孩子嗎?那么就要學會傾聽。是啊,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那些稀奇古怪的做法,認真傾聽,就會明白,你就會走進孩子的內心。正是因為這樣的做法,才使學生感受到了莫大的關心和愛護,這難道不是尊重和理解嗎?我不自覺地想到了教育的本質——愛。對于小豆豆這樣的“問題學生”,小林校長用他高超的教育藝術:用愛贏得愛的方法,通過傾聽、關注、尊重,漸漸激發學生對老師、學校以及對學習的熱愛,為以后教育小豆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豆豆真是個好孩子!”
讓小豆豆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校長不停地對她說的一句話:“小豆豆真是個好孩子!”正是因為這句話,進入巴學園的小豆豆一直快樂地生活著,也一直在不斷地進步。黑柳徹子女士在后來的回憶中說到:如果沒有小林校長的這句話,也許她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生活在陰影中而無所適從。
透過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我們看見一個可愛又可敬的人,他的臉上帶著慈愛的微笑,他的胸中裝著博大的真愛。那種愛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也不是望子成龍般急切的愛,而是發自內心的、處處為孩子著想的愛。這也讓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賞和激勵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民以食為天,對待孩子的吃飯問題我們“重視”的程度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大人不管吃得怎樣,孩子一定是要吃好的。所以,我們養出很多“小胖墩”,也養出很多“豆芽菜”。看看小林宗作校長是如何做的吧!每次進餐時,小林宗作校長都會挨個檢查孩子們的盒飯,問問孩子是否帶來了“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會補充上他們缺少的。其實,這就是要孩子們獲得均衡營養,可這是多么有趣的說法啊!
更有趣的是小林宗作校長對待孩子們吃飯的態度。他一直教孩子們“好好嚼啊!”他認為吃飯是應當花上一段時間的,要心情愉快地和朋友們交談著,慢慢地吃。吃飯前要唱唱歌、說說話、講講故事。這和我們教育孩子吃飯時不要說話是迥然不同的。進餐變成了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反思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有學生偏食時,或許我們就會用“這種東西非常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等諸如此類的話語來敷衍說服孩子。然而,小林校長卻把它歸納為“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這樣,天真又好奇的孩子們就格外喜歡了,一個個安靜地品嘗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這或許是自由教育吧?然而,最根本的是他依然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們的個性。他最希望孩子們保持著自然的性格,這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
小林校長組織學校召開運動會時,獎品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一棵菠菜或是一棵蔥,小林校長還專門設了一些一般學校沒有的比賽項目,使得侏儒兒——高橋在每個項目中都得到了第一名!同學們還因此特別羨慕他。其實,我們不難看出,這場運動會完全是為了高橋而設計的,主要為了鼓舞高橋能夠戰勝自己!這是何等的用心呀!這是怎樣的尊重與理解啊!
除此之外,小林先生還是一個充滿睿智、富有創新精神的教育者。用電車做教室,第一節課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一天的學習計劃提前完成的話可以去散步,每個學生都有一顆屬于自己可以爬的樹,上音樂課時,學生可以拿著粉筆在地板上隨意涂寫。還有,他設計的運動會太有特色了,“鉆鯉魚比賽”讓我這個30歲的人都不由得童心萌動,心里在想,如果我們學校也用布做一個這樣的大鯉魚,那該多有意思啊!還有“找媽媽比賽”,太有創意了,互動性也特別強,當時我就想,我們學校在運動會時,可以搞一個“找老師比賽”,很多學生只認識教自己的老師,對于其他班或其他年級的老師并不熟悉,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項比賽,那該多令人興奮啊!這些教育智慧是小林先生教育理念的化身,那就是:“過于依賴文字和語言的教育者,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逐漸衰退。”小林先生的品德和智慧的支撐點是他對孩子們的熱愛和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情。
“要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成長是一個美妙的過程,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會真正懂得,小林宗作校長正是一個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的人。他熱愛大自然,鼓勵孩子們“去尋找自然界中的節奏”,盡可能讓孩子保持自然的性格。老師經常帶著孩子們散步,變散步變聊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許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學校要進新的電車了,孩子們很感興趣,想看看電車是怎樣進學校的,校長就允許他們戴上睡衣和毯子在學校過夜。孩子們驚人發現了滾動力的原理。更讓人敬佩的是在小林宗作校長發現小豆豆在奮力掏糞時,他很平靜。(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了進去。)他只是告訴她:“記得找完后把它們都放回去。”小豆豆累得筋疲力盡,最終也沒找到她的錢包,但她沒忘記把掏出的糞便又都弄了回去。她很滿足,因為校長對她說的話。放手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并注重孩子的責任意識的培養,我們不得不欽佩小林宗作校長的教育魅力。
現在都在說“以人為本”,我一直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內涵,看了小林校長的教育方針,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雖然我們不可能像小林校長那樣如此徹底地去開發學生的天性,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地范圍內去呵護學生的天性,盡可能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一點,努力做一個關注孩子心靈、理解孩子的老師。
現在,教育界都在討論好老師的標準。有的說要有激情,有的說有知識淵博,還有的注重師德……無疑,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看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我想說,一個好老師,首先要贏得孩子們的愛戴,帶著自己的童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一生。
最后借用小林先生的感嘆結束本文。“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么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像小林宗作那樣——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相關文章:
窗邊的小豆豆好句06-22
窗邊的小豆豆作文04-03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6-02
讀《窗邊小豆豆》有感07-07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1-15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1-25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2-20
關于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04-19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推薦】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