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后感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記》讀后感優秀1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開始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司馬遷,字字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愿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愿。
后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后,終于完成。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在史記中,我最喜歡“五帝本紀第一”。其中記載的是五帝的傳說。五帝有黃帝、顓頊、堯、舜和禹。黃帝,是少典族的兒子,姓公孫,明軒轅。生下來就神異,幾個月大就能說話,幼年心智周遍、聰明伶俐,長大后敦厚勤勉,成年時就見識廣博,通曉天下大事。
顓頊帝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他寧靜深沉而有智謀,疏曠通達而明曉事理,養才育物以便充分開發利用土地,依照四時季節辦事以順應自然規律,憑借對鬼神的.盡心敬事來制定禮儀法度,治理四時五行逆順來教化百姓,潔心誠意進行祭祀。堯是繼炎帝、黃帝之后有一個最有威望的部落首領。堯勤于政事,認認真真地治理著國家。堯日理萬機,勤勤懇懇地為人們辦事。等到堯退位的時候,他沒有把首領之位傳給兒子丹朱,而是讓給了德才兼備的舜,這就是所謂“堯舜禪讓”。
舜有一片真誠的孝心,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弟妹。舜是個品德高尚、富裕謙讓的人。舜走到哪里,他崇高德行都能感化他周圍的人,大家都愿意跟他住在一塊兒。大家都喜歡他,圍繞著他住了七年。過了一年,他住的地方便成了村莊;到了第三年,那里就成了一個小鎮。舜做了國軍以后,心里時刻關心百姓的疾苦,國家治理得非常好。大禹,因受封為夏伯,所以又稱為夏禹。
夏后氏部落領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他采用疏導的方式治理住了泛濫的洪水,被舜選為了繼承人,在舜死后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首領的位置,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即夏朝!妒酚洝肥且槐炯壬鷦佑腥び帜茉鲩L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后感優秀2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讀史喜歡讀戰爭史。戰亂紛飛的年代,也是造就英雄的年代。秦始皇嬴政,無論他在統一中國后有著怎樣的功過,都無法掩蓋其并吞六國的壯舉。秦國統一中國,是順應時勢,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為什么歷史將統一大任托付給秦,這就是困擾我一時的疑惑。于是我翻開了《史記》。
通讀《史記》后,我大概明白了許多,秦統一中國,無非是內因和外因。內因是嬴政與其祖先們的成功,外因則是六國的失誤。
其實,嬴政的祖先們,一直在為嬴政打下良好基礎。從襄公立國,到穆公東擴,再到孝公變法,昭王稱霸,嬴政的祖先們從軍事、政治、文化等等,都在與時俱進,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終于到了嬴政,秦國已成為一個集軍事力量強、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相對于六國)于一體的超級大國。
而嬴政自己沒有躺在祖先們的成果上,停滯不前,而是積極籠絡人才。嬴政身邊有許多了不得的文臣武將。武將首推王翦、王賁父子,其次蒙氏祖孫三代(蒙驁、蒙武、蒙恬)也是嬴政統一天下的股肱之臣。而文臣,秦王手下集結了呂不韋、李斯等一批能臣。秦國重用人才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唯才是用;
2、用人不疑;
3、禮賢下士。
與秦國相比,魏國則是不斷使人才流失,如吳起、商鞅、孫臏、范雎,甚至魏王的弟弟,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在大敗秦軍后也不得重用。
在秦不斷壯大自己時,其他六國卻由于不斷地犯政治錯誤,削減了自己地實力。首先被滅的是韓,韓亡國主要是不占地利,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而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不徹底,則是六國通病所在。曾經由蘇秦策劃地五國抗秦,是最有希望扳倒秦國的,但五國不同心,各打自己地如意算盤,所以使秦國輕而易舉地化解了這次戰國期間最強勁的'抗秦行動。
總之,歷史不斷眷顧秦國,而嬴政也是地地道道的歷史的寵兒。秦統一天下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偶然,統一天下成就了嬴政一代英主的地位
【《史記》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史記讀書心得[優秀]07-17
史記讀后感優秀(15篇)08-04
《史記》 說課稿09-11
《史記》讀后感08-10
史記讀后感11-17
史記的讀后感12-31
《史記》的讀后感01-31
史記讀后感08-16
《史記》讀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