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莊子》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前文說到,本章第一大段第一部分就是一個寓言,講了三個比喻。現在咱們來說說這三個比喻。說是比喻,其實也可說是例子。
例一,人籟,地籟和天籟。人籟是管竹樂器之聲,地籟是風吹各種孔竅之聲。天籟呢?南郭子綦說,想想是誰推動了地籟的進行?
人吹管竹樂器之聲,可以用耳朵聽到;風吹各種孔竅,不僅耳朵可以聽到聲音,而且眼睛也可以看到樹枝晃動;那么天籟呢?是不是也可以用感官來感知到。比如說風是如何產生的?以某種觀點看,是由于太陽的熱量而產生的。而太陽不但可用眼睛看到,皮膚也可直接感受到其熱量…
例二,如果體外的變化可以用體表感知到,那么體內的變化,“百骸、九竅、六藏…”又怎么感知呢?顯然,用體表的感官很難感知到體內的變化。有人說可以憑神經來感受到;是可以感受到一部分,但是越往體內神經是越少的。以中醫的觀點看,神經也是由心來指揮的。從個人的感覺上說,體內的變化,可以用心來感受到。
那么心內的變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例三,所謂心內的變化,就是一些情緒。“大知閑閑,小知閒閒…與接為構,日以心斗。縵者、窖者、密者…”這些比較復雜的情緒,參雜了不少人為“智巧”的成分,類似于外界的“人籟”;而“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這類情緒,相對簡單、“自然”,類似于外界的“地籟”。那么這些簡單的情緒,又是從哪來的呢?
想想咱們小時候,假如得到一個玩具,可能就會高興;突然別的小孩來搶走了這個玩具,咱是不是就會生氣,而且要拿回來?假如努力之后玩具還是拿不回來,咱們可能就會沮喪,甚至哭起來;但如果這個時候有個大人“主持公道”,把玩具又拿回來給咱了,是不是又開心了呢?這里“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是從哪萌生的呢?是不是有個觀念,認為這個玩具是“我的”?假如這個玩具就是“別人的”,而且他可以隨時拿走,那咱們還會有這么大的情緒嗎?所以說,“我的”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呢?
甚至于,“我”這個觀念是從哪里來的呢……
有一天南郭子綦說道,“今者吾喪我…”于是,顏成子游就看到了,開篇老師子綦隱機而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那一幕。
【《莊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莊子名言名句05-13
莊子的故事16個03-02
莊子名言300句03-17
經典莊子語錄(精選30句)10-04
經典莊子語錄30句12-22
經典莊子語錄(精選40句)01-06
莊子讀后感12-29
《莊子》讀后感02-21
莊子的讀后感02-03
《莊子》讀后感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