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夜鶯》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說我在自己漫長的一生中學到了些什么,那應該就是這句話了:我們在愛情中明白了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卻在戰爭中發現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一句話足以概括整本書,即使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同樣適用,我們在愛中一點點的認識自己,也一點點地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但是在類似于戰爭的抉擇之下,我們打破了理想,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這本書以兩姐妹的視角描寫了戰爭、愛與信仰,作者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和真實,因此想要以書中的人物來做一篇讀書筆記。
01
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們不妨從一些句子里看到,她是堅強無畏的,勇于打破規則,去堅定地追隨自己的信仰。
在教師眼里,她是任性頑劣,打破規矩,以至于數次被學校開除;
在姐姐薇安妮眼里,她是:
“伊莎貝爾是個頑強、主動而堅定的女孩;她一直都是。”
無疑,她是堅強的且熱烈的,她可以翻越雪山,可以冒著危險傳信,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堅守自己的信念。
“你們會感到寒冷——這樣的夜晚可能會變得格外刺骨——還有饑餓。你們很快就會疲憊不堪,但一定要繼續走下去。”
“沒錯,她有的時候也會害怕,但她是不會讓恐懼擋住自己的去路的。”
她們都知道,在夜里哭泣的女人會在早上死去。悲哀和失落會隨著每一次吸氣鉆進她們的體內,卻從來都不曾被她們呼出。你不能放棄,一刻也不能。
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
“起初,她為自己的離開感到傷感,可心里的怒火卻隨著臭氣熏天的車廂里逐漸升高的溫度而愈燃愈烈。她已經厭倦了被人揮之即去的日子。先是她的爸爸拋棄了她,然后又是薇安妮把她推到了一旁。她閉上眼睛,遮掩著抑制不住的淚水。”
面對愛情,她勇敢又敏感,但是最終她選擇直面當下:
“如果我們不在這里——躲在一個安全屋里——如果世界還沒有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如果今天只不過是一個正常的世界里的普通一天,你會希望這個世界里存在‘我們’嗎,蓋坦?”
他緩緩站起身來,伸出雙臂摟住了她。她想要把此刻的這份安全感全都裝進瓶子里,留著在孤獨和恐懼將她烤干的時候拿來一飲而盡。
他們正身陷戰爭之中。時間是奢侈的,因為沒有人能夠擁有更多;明天就像黑暗中曇花一現的吻,朝生暮死。
所以她是為愛而戰嗎?
“其實這樣很好。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是在為什么而戰——簡單的東西: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以及他們的未來。”
是,又不是。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對戰爭的印象大概會在電視劇里、博物館里或者新聞里,當面臨戰爭時,恐懼和無力的襲來,你會選擇怎么做?伊莎貝爾選擇了勇敢站出來抵御侵略者,哪怕一開始她被所有人否定——一個女孩子,能做什么?
伊莎貝爾用行動證明了自己,隱姓埋名,代號“夜鶯”,她翻閱雪山、冒險送信,一次又一次,即使面臨嚴刑拷打堅守信念,這是伊莎貝爾,她讓我看到了女性的勇氣。
伊莎貝爾的童年很不幸,母親在她四歲時便去世了,父親將她和姐姐一起送走,幼小的她想要依偎姐姐薇安妮,但姐姐并無暇照顧她的生活和情緒。伊莎貝爾屢次被送往住宿學校,但“刺頭”的她不遵守規矩、逃課,最終一次又一次的換學校,從小到大,她身邊沒有溫馨的家庭,沒有知己的朋友,也沒有諄諄善誘的老師,就這樣一直野蠻生長,直至18歲。
在爆發戰爭的時候,伊莎貝爾勇敢的站出來,她要保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哪怕面臨死亡的風險。
每一次當戰友提醒任務的風險時,她總是輕松地想:“誰會為難一個漂亮而年輕的女孩呢”。是啊,漂亮是她的保護,同時也是她的遺憾——太過耀眼的外貌總是讓人忽略她的內心。
是啊,伊莎貝爾擁有著一個多么偉大而耀眼的靈魂,可是太多太多的人因美貌而輕視她,伊莎貝爾用行動證明了一個漂亮且浪漫的法國女孩,在面對戰爭時,也可以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歷來的戰爭中,何嘗不是呢?可惜,歷史太多的筆墨只記載了男性的付出。
盡管伊莎貝爾熬過了酷刑、集中營,迎來了最終的解放,但是長期的折磨令這個原本活潑無畏的女孩變得疾病纏身,不久便與世長辭了。或許她就像是一場盛大的煙火,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悄悄地落幕。
回歸于人物本身,或許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像伊莎貝爾一樣,勇于打破常規,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正是歷史上的“伊莎貝爾”們,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犧牲換來了當今的和平年代——我們可以自由的談愛。
愛與信仰,在戰爭年代多么的難得可貴。
02
薇安妮
姐姐薇安擁有著幸福的家庭,她溫順謙和,細心經營來之不易的生活。
如果說伊莎貝爾是劍與玫瑰,而姐姐薇安妮則更像溫柔的丁香花,總給人以纖小文弱之感,然而在戰爭面前,未知與順從只會讓侵略者更加肆無忌憚。
丈夫參軍只留下了她和孩子,當家鄉被敵人占領,經歷了無數次的無助、饑餓、寒冷和恐懼:
“在她們左手邊的過道上,教區居民們——大部分都是女人——正魚貫而出。每個人看上去都和她一樣虛弱不堪、形容枯槁、筋疲力盡,身上層層疊疊地裹著羊毛織物和報紙。”
為了家人、友情或者是愛,薇安妮不再懦弱,她漸漸地走上了伊莎貝爾同樣的道路,冒著生命的風險去保護受迫害的兒童。
“我想要保護索菲,保護她的安全,但成長在一個因為信仰不同就會無故消失的世界里,安全對她來說又有什么好處呢?”
然而這場戰爭也不可避免的給薇安妮帶來了傷害,為了保護朋友的孩子,薇安妮被敵人侵犯了,然而上天仿佛給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她丈夫從敵人的集中營逃回來時與她相見時,薇安妮發現自己懷孕了……
“有些事情是很難忘懷的。”她低聲答道,“而且我永遠也不會原諒。” “但是愛必須比恨更強大,不然我們就不會有未來”
經過艱難的抉擇,薇安妮決定留下這個孩子,愛將會比恨更強大。
“我們需要的不是遺忘,薇安妮。”他說著靠了過來,低頭吻著她,“是銘記。”
03
阿里
最后還是想提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一個是阿里。
因為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年幼的阿里失去了父母和姐姐,阿里的母親正是薇安妮的好朋友,薇安妮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著的阿里,將他視為自己親生孩子。
而阿里也將薇安妮視作自己的母親,當戰爭結束后,當所有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阿里可以在在薇安妮的照顧下快樂長大,然而阿里卻被猶太人接走了,薇安妮起初并不情愿,直到猶太人說:
“上百萬猶太人在這場戰爭中死去了,夫人。上百萬人。整整一代人都逝去了。”
短短的一句話,卻解開了觸目驚心的事實和戰爭的殘酷,薇安妮一家依依不舍的和阿里告別。不過還好在故事的結尾阿里和薇安妮在伊莎貝爾的紀念會上重新相見了。
書雖然合上了,但留下來關于愛、家庭、自由與信仰的念想卻是無限的……
【《夜鶯》讀后感】相關文章:
夜鶯的歌聲說課稿01-16
《夜鶯的歌聲》說課稿02-16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9-27
《夜鶯歌聲》說課稿12-31
夜鶯歌聲說課稿02-20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1-15
夜鶯讀后感01-27
《夜鶯的歌聲》說課稿15篇02-16
(熱)《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