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烏塔》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塔》讀后感1
學了《烏塔》這一課后,我的感受甚多。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才14歲的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所有的計劃、旅游的資金都是她自己安排、自己利用三年的時間通過幫超級市場分發宣傳單、去別人家看孩子、陪孩子玩得來的。讀到這一段時,我不禁感到臉火辣辣的,在我們中國,孩子們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無論到哪里都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專人的看護。可是如果當我們長大,卻連洗頭、扎頭發都不會,連鞋帶都不知道怎么綁,那怎么樣在社會中立足呢?我們就猶如鳥籠里的`雄鷹、溫室中的小花苞,雖然生活得很好,卻沒有自立的能力。如果當我們從鳥籠里面出來,當我們從小花苞長成花朵的時候,那豈不是會餓死在食物多多的森林里、枯萎在美麗的大自然?這篇課文不是讓我們學烏塔那樣獨自一人游歐洲,而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學會自立,否則就會被社會給淘汰。
文中有一句烏塔的反問“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符合邏輯。”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從烏塔的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自主意識是多么地高,也感受到了外國人的自主生活意識是非常的強。老師就對我們說過一個故事:一些人組織讓中國的十名學生和日本的十名學生去森林。誰知在半路上我們中國幾乎就有一半人撐不住了。因為這件事,我們中國的自主意識差常常成為外國人的笑納。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立,那樣子才能在社會上定足。
當你十幾歲了卻發現自己連系鞋帶、扎頭發都不會,你會不會感到羞恥?請你好好看一下《烏塔》吧!
《烏塔》讀后感2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新課文《烏塔》,課文里,烏塔是個勇敢、自理能力強的小女孩。課文主要講述了烏塔獨自一人去許多國家旅游,并在旅游前做的各項準備。現在,就讓我來說說我的感想吧。
烏塔去這些國家前,做了很多的攻略,別小看“攻略”這簡短的詞,它就整整花了三年時間!通過查閱書籍收集資料,在電視上收集相關信息。當我看到“三年”這個數字時,心里暗想:啊!這么長,我從來沒有為一件事做過如此長時間的準備。就像去年春節,我們去江浙一帶旅行,出發前兩周,媽媽讓我試著做此次旅行的攻略。那時,我做攻略只用了三天!三天和三年比起來,就光是這個時間差就是沒法比的,更別說攻略的內容了。我當時只做了我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景點,當地有什么好吃的。結果,我寫的這些,事實上根本就沒派上用場,對我們的旅行沒有任何幫助,我還不如不做了!
不過后來,我明白了,做攻略,要抓重點,我做的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路程和路線,規劃好時間,并了解好要去地方的歷史文化、特色等相關資料,這樣旅行時就能節約時間和精力。最后,烏塔的'旅游經費全是她自己掙來的,烏塔在別人家幫忙帶小孩和發廣告單等方式,用自己的勞動換回報酬。
烏塔也是個勇敢的小姑娘,自己一個人去了很多國家,但我就是一個相反的例子。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在小區里跑步,我跑了兩圈就累了,媽媽還要跑,于是就叫我到小區的池塘邊等她,我等了一分鐘,就開始害怕起來。前面那個叔叔為什么一直看著我,那是個壞人嗎?媽媽多久才會回來?一個個問題一直離不開我心里。我好怕,要不要去追上媽媽?我就鼓起勇氣繼續跑了一圈找媽媽,但是我跑完了也沒找到媽媽,等我再回到池塘時,看到了焦急的媽媽,我趕緊跑過去抱住媽媽。我真想改掉膽小的毛病啊!
學完這篇課文,我也希望自己擁有像烏塔一樣獨立自主的能力,像烏塔一樣勇敢!
《烏塔》讀后感3
你們相信一個14歲的德國人,獨自游歷歐洲嗎?告訴你們。她的名字叫“烏塔”。
我很佩服她,一個人游歷了歐洲,那么小就已經學會了獨立生活,有自立意識。如果是我們出去,父母一定會不放心,不會讓我們獨自出去,就算很近,他們也不會我們一個人出去。我們總是在書本、電視中認識世界,那是不夠的,是不完美的,只有自己親身去看了,親身去體會了,才知道它真正的美麗。
我要跟烏塔學習,學會獨立生活,有自立意識。我們總是依賴父母,什么事都讓父母替我們做,這樣是不行的,必須要自己去做。意大利的家長會把自己還不會走路的孩子“甩”到地上,無論她哭鬧暫時都不管她,發揮她自己的能力,所以意大利富裕,就是因為她們從小就有自立意識。
烏塔到每一個地方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在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每個周末還會去幫餐館或超市發廣告和陪別人家里的'小孩玩。這些她都做好了分配工作,讓我很驚訝,一個十四歲的女孩竟把自己要做的事理的這么清楚,真是太了不起了,讓我也很羨慕她。
我要讓各位家長放手,讓您的孩子擁有樂趣,光從電視、書本和游樂園中發現樂趣是不夠的,要讓她們學會獨立生活,有自立意識,讓他們從小就學會,不是很好嗎?讓你們輕松點兒不是很好嗎?讓我們長大后再學會獨立,還不如讓我們從小就學會獨立自主。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從小就會掙錢,就會一個人去旅游。從她很自然的回答:“當然”。中,我可以知道的德國有很多小孩跟烏塔一樣,從小就可以一個人去旅游。那為什么我們不能去獨自旅游呢?我們中國孩子,有時候,到學校的樓梯了,還要媽媽送,還讓媽媽背著沉重的書包,而自己卻在后面悠閑的走著。
讓我們說服家長吧,讓他們放開手來,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樂趣,擁有自由吧!
《烏塔》讀后感4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里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為她敢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著父母,她不可能獨自游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游歷歐洲,因為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只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在家里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游,叫他們在國內旅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后感5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對這個14歲的小女孩——烏塔的自理能力所敬佩。
這篇文章講的是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由歐洲的故事,表他了這個小女孩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寫出了這個小女孩為此次旅行所做的周到考慮,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我認為烏塔這樣做很好,可以鍛煉自己的自主生活能力,她一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而且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為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爭旅費,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她做的這幾點,使我感到了無比的敬佩。
就在今年夏天,在學校門口有一個賣冰淇淋的'人,我又沒錢,只好看著別人吃,回到家我就問媽媽要了一元錢買冰淇淋,而我卻沒有想烏塔那樣,自己掙錢。
在中國,像她這樣年齡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一般不放心他們一個人出門。就像我上次那樣,本來說好要跟同學一起去大潤發玩,可媽媽卻不放心我,所以沒去,他們回來后告訴我,他們玩的可開心了!中午吃的肯德基,又買這個又買哪個,我羨慕死死他們了!媽媽真是把我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啊!
我們應該像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要向烏塔一樣有主見而從不盲目,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并不是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向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能力。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
《烏塔》讀后感6
中國和外國不但語言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烏塔》就是一篇這樣的的文章,從中你會感悟到許多。
本文作者講了自己到羅馬去旅游,在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14歲的女孩烏塔。因為烏塔一個人游歷歐洲而談起了教育方式。為了能游歷歐洲,她準備了三年:旅游的花費,她通過親自發傳單、看過孩子等勞務賺得;行程計劃,她通過閱讀有關書籍、畫行程路線圖等來解決。等到了具體目的地,她又通過電話聯系當地警察和家人,來保安全報平安或隨時求助。讀過這篇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驚,一個14歲的女孩竟能獨自游歷歐洲!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平時整理房間是媽媽幫的。買回來的東西型號不對,都是媽媽幫我換的。媽媽讓我去買菜時,去近處還能,可到稍遠一點的菜市場跑一趟就不答應了。甚至還羨慕那些嬌生慣養的女孩,什么事都有人幫。
我還記得《豌豆公主》的'故事中講到:一個王子要選親了,可找來找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公主,連國王和王后都著急了。不久后在一個大雨的晚上,有個美麗的公主敲開了國王管家的門,管家有意要考驗她就留她住宿,于是在床最底層的褥子中間放了一顆小豌豆。第二天,公主抱怨說:“昨晚一宿沒睡好,床下有個硬東西一直在攪擾我。”于是王子就和這位女孩結婚了。從故事中卻折射出了中國式的“保護教育”。這樣的女孩長大只能成為一個“公主”,被人保護,不能成事。而與有良好性格的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相比,簡直......外國人就像一頭野獅,能任意奔跑,而中國人的后代卻被父母“圈養”起來,"野性"就不得以釋放,喪失了該有的生存本領。我羨慕烏塔有自立的品質,有獨立行動能力。她也是一個細心的人,每一步都有規劃,勇敢而又有思想,還敢反駁書中作者在教育上的“錯誤”。
我想,如果我們都改變一下思維方式:教育是為下一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又勇敢的人,那于個人、家庭、社會都是受益匪淺的。
《烏塔》讀后感7
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14歲的小女孩烏塔,在做了很多準備之下,用了3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趁暑假獨自游覽了很多國家,去參觀旅游。
從中,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負責任,邏輯思維強,有條理,勇敢、細心,有計劃的女孩子。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放學后,爸爸把我送到了保安亭門口,叫我自己回家。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又沒帶小區卡,我怎么進去嘛?”我跟爸爸說。爸爸回答道:“女兒,你向保安叔叔幫忙開門就行了。”我下了車,慢吞吞地走向保安亭,想看一下后面有沒有人能幫我開門。我往后看,后面沒有人,怎么辦,怎么辦……自己心里一直不知道怎么做。到了門口,我小聲地說:“保安叔叔幫忙開門。”聲音像蚊子的一樣小,好像在說悄悄話。也許聲音太小,保安叔叔聽不見,沒有理會我。我真的`不知道怎樣跟人交流,而且是一個陌生的人。我看到后面有人,心里非常興奮,那個阿姨幫我刷了卡,打開了門。我跟在阿姨的后面走回了家。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不再這么膽小了,起碼能跟人交流了。我要向烏塔學習她的精神。我們個個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如果父母幫你完成某一件事情時,你要跟父母說:“請您不要溺愛我了,放開您的手,讓我們自己去獨立面對毎一件事情吧。我們才會真正的長大,成長。”同時,我們也要向家長呼吁,放開你的手,讓你的孩子自己面對他所要面對的事情吧!
和烏塔相比,我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烏塔自己掙旅費養活自己,而我們呢?卻向父母索要零花錢,不勞而獲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每個孩子的習慣了。烏塔是非常勤勞的,她靠自己的勞動成果賺錢。而我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事情卻要父母操心,不幫父母減輕負擔,每一件事情都要父母督促你完成。因此,以后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學會獨立,自立,自強。
《烏塔》讀后感8
昨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女孩在14歲時就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為了掙取旅游的費用,她每個周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她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我被烏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我的.爸爸媽媽眼里,我永遠都是個孩子,不讓我單獨出門玩,也不讓我離開他們的視線,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里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啊!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為什么我就不能像烏塔那樣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媽媽長談了一次,把烏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說給他們聽,可爸爸媽媽還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講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還沒有長大啦、一個人在外面我們會擔心啦……等等,我雖然心里特別不服氣,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們說的一大堆道理都讓我無法反駁,我覺得我似乎失敗了。
今天上課老師又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大討論,讓大家說一說與父母交流的結果,看到那么多同學都還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時也為自己沒有據理力爭而感到后悔,真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放學回家,還沒等我把準備好的長篇大論說出來,媽媽居然主動說支持我的想法,答應我今后要盡量放手,讓我做一個像烏塔那么堅強獨立的孩子,還馬上同意了我一個與同學計劃好的活動,真是喜出望外啊,原來媽媽是看到了老師發的課堂討論視頻,她被我們的精神感動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媽媽操心,做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后感9
自從讀了《烏塔》這個故事,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的身上,我收獲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名叫烏塔,她獨自一人去世界各地游玩的故事。開始,我有很多疑問:她和我差不多大,又是一個小女生,怎么能獨自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旅行呢?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讀完了這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因為烏塔和我們太不一樣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在家里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被家人百般呵護的“小王子”“小公主”,而烏塔卻不一樣,她很獨立勇敢,14歲就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了。
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行費用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發廣告、打零工掙的,沒讓自己的家人出一分錢。可想想我們自己,每天還在向家人索要零花錢,并且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從未想過要靠自己的勞動去掙錢,甚至想去哪里旅游,都需要家長帶領出行。想想我們還是太不自立了。
那么為什么烏塔能獨自一人去周游世界呢?是因為她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就比如:在周末之前你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是否又遵守了呢?諸如此類,只有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獨立自強的精神。
看了這篇文章,想想我自己,我都覺得有些羞愧,烏塔和我年齡相差不多,可區別卻那么大,她那么獨立自強,而我卻還是家長眼里需要備受呵護的花朵兒。我真應該向她好好學習這種精神呀!
《烏塔》讀后感10
讀完了《烏塔》,我既感動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烏塔是一位小學生,年僅14歲的德國小女孩,平時她不滿足從書本上或電視上學到的知識,她覺得那樣認識世界是不完美的,于是她決定獨自一人去周游歐洲各國,去認識真實的世界。
她為了這次旅游,足足花了三年時間去讀了很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不僅如此,更了不起的是她每逢周末放棄休息玩耍,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牌;假期,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把掙得的錢作為游資。雖然,游資只能應付一半,另一半是爸爸付的,但她的這種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我,教育著我。
我讀到這里不禁贊嘆:“好獨立的小姑娘啊!你真棒,你這樣做,不僅減輕了父母的負擔,而且在生活中也鍛煉了自己。”想想自己真慚愧,在學校里整天捧了本書,連書本上的知識也沒念出什么名堂來,更說不上主動學習課外知識。在家里嬌生慣養,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一旦擺在外面,就經不起風雨。而烏塔呢,就像外面那傲然挺立的小草,風吹雨打全不怕。雖然我們年年也有春游或秋游,按理說也可以從大自然中學到很多知識,可我們沒有,我們只是走馬看花,憑興趣玩,不仔細去看,去想,只知道吃或大把大把地花父母掙的血汗錢,回來以后,老師布置的作文,我們一竅不通,因為我們在玩中沒有聯系實際去欣賞去觀察風景或去思考展覽館中的成果,作文也只能文不對題地亂湊一通。烏塔呢?她是用心去觀察研究,體會各國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從中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烏塔更可貴的是獨立自主能力強,她不僅到各國觀光,而且研究市場,研究如果遇到危險怎樣解救自己……這些我們跟她比科有天壤之別,相差十萬八千里啊!我真希望學校、家庭,趕快放下包袱,讓我們去闖,不要處處設卡,多加責備。
啊,烏塔,我真羨慕你,我要向你學習,改變過去裹足不前的思想,平時有意識地去磨煉自己,去鍛煉自己,支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烏塔》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使我深深地佩服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同時,也想到了我自己。
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米蘭、希臘……這些地方我們哪里不想去呢?可是我卻不敢,怕一路上遇到壞人,怕迷路回不了家。但烏塔卻可以做到,這是為什么?原因就是烏塔的獨立自主性比我們強,她有信心面對任何突發情況,她的適應性強。更主要的是她的父母對她放手,不把她留在家里,她父母要讓她經歷風雨。比起我們,烏塔要比我們強得多。比如說我們要是遇到壞人了,我們有能力擺脫他嗎?但烏塔卻可以。如果你要說:“我們家窮,沒那么多錢,即使想去也拿不起路費。”烏塔可不為這種事發愁,要知道,一半的路費都是她自己掙來的,她有時候幫超市發廣告;放假時陪別人家的孩子玩耍掙錢。她去外國旅游時都會查一下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防不測。在外國她還會通過電話隨時和她的父母保持聯系。這一切和我們中國孩子比起來,我們能做到嗎?刻在一本書上看過一篇文章,文章是說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一起去野宿一周,中國孩子的背包里只有一些食物和水,扁扁的。而外國孩子的背包里卻有一切在外面露宿所需要的物品,還帶了非常多的食物和水,這七天他們決定去爬山,還沒爬到半山腰,中國孩子的水和食物就都用完了,沒辦法,只好向別人借,第四天所有家長來看孩子一次,中國孩子的家長只留下鼓勵的話就走了,據說那次登上山頂的`孩子們中,幾乎沒一個中國孩子。由此可見:中國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極差。當然這也不都是孩子的錯,也有家長的錯,現在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除學習以外,其他事情父母全包了。我記得我聽過這樣一個笑話:一日老師給學生發雞蛋吃,老師問學生雞蛋是哪來的,學生回答從冰箱里來的。這個笑話雖好笑,卻體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的見識極少的縮影。
這篇文章使我認識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性,同時我也乞求全中國的父母,給孩子自己一片天地,讓孩子去經歷風雨,去見彩虹。
《烏塔》讀后感12
讀了《烏塔》這一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烏塔,雖然她只有14歲,但她很獨立,她一個人掙旅費,一個人獨游歐洲,這讓我很佩服。我真希望烏塔也來到中國旅游,我想和她一起游長城,爬黃山。
還有,外國父母相信孩子有自理能力,放心讓孩子一個人出遠門。中國父母呢?他們把孩子看成一塊寶,握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我們照顧的像溫室里的玫瑰一樣!
想到自己,我每次放學,爺爺奶奶就搶著背書包;每當我上學時,家長總是把我送到校門口,千叮嚀萬囑咐,然后看著我走進校園,才肯放心離去。何止是我的父母,在中國所有父母,有哪一個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在爬山時,當孩子累了在亭子休息時,家長們總是剝開果皮,把一塊塊晶瑩的'果肉放進孩子的嘴里;在孩子口渴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拿起吸管插進飲料瓶里,遞給孩子們;當驕陽似火或傾盆大雨時,為孩子撐傘的,也是家長;當孩子們流汗時,家長還會細心地為孩子擦去汗水……如果,家長離開了我們,我們這些小王子、小公主是否能背著書包獨自去上學?能否自已生活,能否在社會上找到工作?
父母們,請放開牽著我們的手吧!你們愿意讓我們當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鳥兒嗎?同學們,我們應該像烏塔一樣,學會獨立,學會自理,學會堅強,做會自己的事自已做,千萬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有我們自已親自去嘗試,去經歷,去鍛煉才能讓我們成為博擊長空的雄鷹。
讀完《烏塔》這篇課文后,我了解到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后感13
朋友們,我相信,你們在讀完《烏塔》一課后一定會很驚訝: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竟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自己走遍中國!”我們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事;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獨自游亞洲!”那么,我們可能懷疑他是不是瘋了。然而,在國外,這卻是事實。
國外孩子能自己旅游,而中國孩子卻不能,這是由于國外和中國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國外,一兩歲大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慎跌倒,即使父母就在身邊,孩子得到的也只是一兩句鼓勵的話,最終還是要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但是,如果在中國發生類似的`事,父母不管有多忙,也會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至少會對孩子說幾句安慰的話。
國外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國的父母只讓孩子把學習搞好,其余的什么也不讓干。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恰恰耽誤了對孩子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生活中,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現在我們可以依賴爸爸媽媽,但我們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只身一人到競爭激烈的社會上闖蕩。如果我們缺乏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們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為社會作貢獻了。
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國外的育兒方式。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為孩子的前途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我們小學生,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那么依賴父母。路,要自己走。
《烏塔》讀后感14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見而不盲干,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是我們的第七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敘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姑娘在暑假獨自旅游歐洲的經過。讀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游歐洲,這不僅是因為烏塔有著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鼓勵,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會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們信任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為的就是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心,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么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么用呢。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烏塔》讀后感15
我讀了《烏塔》一文,頗有感觸。這篇文章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立自主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多令人稱贊的“壯舉”啊!我想: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經驗是無法邁出家門的,更別指望要走出國門了!你看!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就常常見到這種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園里,看見一個小孩子摔倒了,他“嗚嗚嗚”地哭起來。這一哭可嚇壞了孩子的父母長輩了。媽媽立刻扶起“小皇帝”,幫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著棒棒糖好話說盡……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頭還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看到這,我不禁想:這個孩子也太夸張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這樣呀?!
再說,這孩子的家長也未免太寵他了吧?其實,有不少家長為了疼孩子,不僅千依百順,還讓孩子過著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還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觀念,舍不得讓孩子干點兒家務活。有的同學曾無奈地對我說,看著父母為自己日夜操勞,心里很不舒服,想幫他們分擔分擔,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卻阻止了他們,道理很簡單:別耽誤了學習時間!哎,可憐天下父母心,試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讀書,而不去認識世界上陌生的東西,那不成了書呆子了嗎?家長應該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放開手,讓孩子也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樣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還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豈不是兩全其美?獨立能力來自于實踐中,家長們,還猶豫什么呢?快快行動起來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4-26
烏塔的教學反思03-12
《烏塔》教學反思04-15
烏塔教學反思04-16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5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6-10
烏塔的作文600字08-16
烏塔讀書筆記11-25
《烏塔》讀書筆記03-03
烏塔作文300字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