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后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站在長江岸邊,回顧那幾千年前的三國,也不禁感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但是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跡,這個時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誰是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厲兵秣馬,野心勃勃,想成為最終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個老大。然而這場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勝負時,贏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吳,而是新崛起的勢力晉。可憐一代梟雄,謀劃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頭來卻是白為他人作嫁衣。
我從三國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千萬不能妄圖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孫權。由小到大,從無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三國也用每個人物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道理。曹操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心計。劉備說一個人只有賢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諸葛亮輕搖羽扇:“一個人只有做事小心,謹慎,才有成功的機會。”關羽慚愧地說:“你可別像我那樣,心高氣傲,做不成事。”趙云來了,呂布來了,孫權來了,他們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誡我們。
《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三國演義讀后感2
這幾天,我帶著激動的情懷,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大概講述三國時期,魏、蜀、吳斗爭的故事。而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又讓我記住這些人物的性格。曹操的狡詐,劉備的仁義,關羽的義氣,諸葛亮的謹慎,司馬懿的陰險,周瑜的心胸狹窄等等人物都牢記在我的心里。而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有義氣的關羽和有智謀的諸葛亮。關羽又勇敢又對主公劉備忠心,贏得許多讀者的喜愛和敬佩。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但為了保嫂子的`命,便假裝投降曹操,而曹操為了討好關羽加入他們的陣營,又賜金錢,又賜美女,最好還把呂布的戰騎——赤兔馬,給他。而關羽對金錢和美女好不感興趣,把錢給嫂嫂們,而讓那些美女伺候嫂嫂們,就這樣,曹操更敬佩關羽,而赤兔馬他便給自己留下,方便早日找到劉備。曹操被關羽包圍時,而關羽戀在舊情,便放了曹操一馬。而關羽的驕傲,最后把自己害死了。諸葛亮又有智慧又有計謀,深得劉備的喜愛。他用兵如神、料事如神,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想用火攻攻擊曹軍,但沒有東風,讓他吐出血來,而諸葛亮算出會有東風。而在大戰時,確實用了東風,魏軍大敗吳軍,就這事,讓周瑜都有點害怕諸葛亮,因為它料事如神。
而諸葛亮在我軍人少時,使出空城計,司馬懿看見城內這樣,以為是陷阱,嚇得司馬懿帶領著十五萬大軍快速逃跑。諸葛亮七次擒住孟獲,而孟獲在這七次中找各種理由,諸葛亮便放了他,孟獲第八次被擒時,他才心服口服。三國演義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但也告訴我們不同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3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好一個諸葛先生!
每次讀《三國演義》,我就不由得想起這副名聯,想起這幅對聯謳歌的人――千古一相諸葛亮!
三國時期,能人輩出,英雄如云,可是,要論起雄才大概,智謀忠實,何人能及他的非常之一?說他為千古一相,也絕不是夸張!他,羽扇綸巾,火燒百萬曹兵;他,六出祁山,至死不忘恢復漢室江山;他,留下遺計,嚇退狼虎追兵。
想當年,他是何等的瀟灑!悄悄搖動著羽扇,悠然自得,你可知,這可是在那危在旦夕的赤壁戰場啊!對面江上,火光沖天,百萬曹軍,洶涌澎湃,鼓聲如雷,殺聲震天。這個時分,除過先生和公瑾外,哪一個吳蜀將領不是慌張萬分,心驚膽戰?而諸葛孔明卻是特殊,他不溫不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似乎戰爭的全部節拍,快、慢、緩、急,完整和著他緩緩揮舞的羽扇。
孔明先生,真是神人!激戰,雄姿英才,火光熊熊。孫劉聯軍應用諸葛算好的東風火燒連船,曹船上下四處是哭爹喊娘,驚慌萬狀。曹軍當初那不可一世的氣焰哪去了?在諸葛的`精心謀劃下,他們早就無心戀戰,逃命要緊!
好一個諸葛先生!
讀《三國》,看孔明。怎能不讓人心潮磅礴?他就如神明普通,被無數的崇拜者們一次又一次的膜拜!千古一相諸葛亮!
好一個諸葛先生!
三國演義讀后感4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這個暑假,我正在品讀這本書,沉浸在了三國的世界中。這本書寫的是亂世中,北魏、東吳、西蜀三國鼎立的局勢。東漢末年,亂世紛爭,各路諸侯投其所好,西蜀的趙、張、關、黃、馬五虎,北魏的五子良將,東吳的父子紛紛上陣,紛紛擾擾了千百年,最后被東晉統治。這本書看似清楚的故事卻隱藏著種種心機,使我研究最久的人便是諸葛亮了。在大家心中,諸葛亮往往是神機妙算、處變不驚的英雄形象,而我感覺蜀國諸事背后,跟諸葛亮有無可脫離的.關系。關羽敗走麥城,我覺得是諸葛亮的計謀的關系。因為劉關張桃園結義,所以在西蜀,關羽和張飛是受法律管制之上的,再加上關羽十分驕傲,有點瞧不起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利用他的這一性格。關羽敗走麥城之前,諸葛亮囑咐太多,他不屑一顧,沖動的與吳國打仗,最后落得犧牲戰場。
魏延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但在三國中卻不常提到。在某次戰役中,他與諸葛亮一并戰線,攻打魏國。魏延提出兵分兩路,我想諸葛亮該是知道這樣的好處,但是他并沒有采取。事后,司馬懿評價:如若按魏延說的做,魏軍定會全軍覆沒。因此,我感覺諸葛亮微微有些偏向曹操。證明諸葛亮偏向曹軍的原因還有一些: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逃走華容道,諸葛亮明明可以抓走曹操,但在這關鍵時刻卻放走了他,這讓我疑心大增。三國亂世,心機極重,現實生活中,如果人人可以考慮如此周到,便不會上當受騙了,諸葛亮固然聰明,可是他的心計我們常人卻無法猜測,人都說“諸葛近妖”,我們若深入研讀其人,又該有許多不一樣的發現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5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巨著《三國演義》開篇詞。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一定會想起勇武過人的趙云、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智謀過人的諸葛亮、奸詐陰險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誠懇忠厚的魯肅。《三國演義》中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吳、蜀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謹,聯蜀吳之力共謀大業等等。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也是長久的,直到現在,他的妙計仍是婦孺皆知。他耗盡了心血,為蜀漢基業無私奉獻了一切,可還沒有享受一下,就去世了。每當想到這里,我的心就隱隱作痛,誒!諸葛亮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操勞,這真可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為樂而樂。
孔明一生有一個人對他非常嫉妒,他不是別人,正是東吳大都督周瑜,他好幾次都想迫害孔明,不過每次都被孔明識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草般借箭了。周瑜讓孔明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孔明知道周瑜不懷好意,但還是答應了,前兩天孔明都按兵不動,旁人看著都急死了,可孔明扇著扇子,不慌不忙,面帶微笑,其實是胸有成竹,果然到了第三天傍晚,他才叫人準備20只草船和許多稻草扎成的人,趁著大霧,駛船向曹營而去,曹軍在大霧中不能判斷敵情,只能通過射箭來進行防衛,就這樣一只、十只、一百只、一千只越來越多的箭插在船上的稻草人身上,等曹軍發現上當受騙時,為時已晚,孔明帶著十萬支箭悠哉悠哉地凱旋而回,讓在岸上的吳軍目瞪口呆
我愿立諸葛孔明之志,為國為民,盡我微薄之力,振為中華,展我國威。
三國演義讀后感6
暑假八周時間,我閱讀了很多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要屬<<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首先,我對歷史動蕩時期的那些奸雄們恨之入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的兵權,當上了太師,廢少帝,立獻帝,臥龍床,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后來王允獻計除董卓,真是大快人心。呂布是一介勇夫,他背信棄義,言而無信,忘恩負義,為金錢而殺丁原,為美色而除董卓,最后葬身于白門樓。
董卓和呂布都是狐朋狗友,臭味相投的人。 其次,我還為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傷心。周瑜,多么英勇的一員大將!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而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經歷了無數勝仗,但由于一次驕傲輕敵,中呂蒙的調虎離山之計,使自己敗走麥城,被吳候所害。龐統曾與諸葛孔明合稱”臥龍鳳雛”,但在落鳳坡中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后便是對那些英雄的欽佩。我欽佩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天文,懂地理,忠心耿耿對劉備;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著曹操屢建戰功;我欽佩趙云,人稱常勝將軍,曾在曹操軍中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英雄人物,成為了今天的一面面鏡子。
三國演義讀后感7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題記
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風風雨雨,又有多少生命因為統治者們的戰爭悄然逝去!
多少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啊!勇士們視死如歸,可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暴虐、社會現實的動蕩和黑暗、人民的苦難始終讓人揪心。為什么當君王們坐在皇宮里喝茶時,勞苦百姓們卻必須為國家的安危付出生命,讀完這本書,我夢見了許多東漢末年的事,這些時猶如一個個噩夢在我腦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的足智多謀與奸詐狡猾、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劉備的寬厚仁愛、關公的智勇雙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給這本書披上了華麗的外套,可是在這些背后,我卻分明感受到人民呼喚明軍、呼喚安定的強烈愿望!
波瀾起伏、跌宕跳躍的情節的背后隱藏著曹操等君王們的殘忍,好一個“寧教天下人負我,不教我負天下人”,沒錯,他就是個奸雄,可是,那么多有些有肉的戰士與平名的生命,是一句話就可以結束的嗎?
現在站在街頭,你看看,人們隨手扔垃圾,扔塑料袋,有些動物因為吃了塑料袋死了,想想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再想想抗日戰爭的時候,又有多少生命因此消逝,可悲又可憐,各位同學,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呢!
那封建社會,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了現在生活的美好,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8
今年暑假媽媽送給了我一本<<三國演義>>,我便日夜攻讀,不放過一刻時間,它給了我莫大的快樂。
書中主要講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權利爭斗。書中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則多以贊之,對魏國主角曹操則多以貶之。而我最佩服劉備了。劉備武不如關羽,張飛,計謀不如諸葛亮,但劉備卻以仁德服人。正是劉備的仁德,才會有這么多將士為劉備出生入死。比起劉備,我就差遠了。
在我們班里有一位同學,他很吝嗇,不愿別人分享他的.東西,因此大家都不喜歡他。一天,我的橡皮沒帶就向他借,他連看我都不看說“不借!”我火冒三丈生氣地說:“下回你借我東西,打死我也不借給你!”他傲慢地說了一聲:“隨便,你愛借不借。”從此以后我也開始討厭他了。
一天,他偷偷地跑到我面前說:“你的米尺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我想起上次的不愉快,就故意舊事重提:“你不是說愛借不借嗎?”
“上一次是我不對,請你借我用一下。”
“你怎么不借別人的?”
“他們不借給我。”
“我也不借。”
他只好悻悻離去。看到他難過的樣子,我有些不忍心了,又想到劉備對付敵人都以仁德面對,更何況我們又是同學呢。我把米尺放在他的面前說“用吧。”這時我聽到了他從未說過的兩個字“謝謝。”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同學們漸漸喜歡他了。
我做到了與人為善!這件事讓我更深刻地感覺到,只有寬以待人,與人為善,我們才會與身邊的人相處得更融洽。
三國演義讀后感9
《三國演藝》里對英雄人物的描寫十分傳神:劉備,“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這樣的描寫還有很多,無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除了外貌描寫外,心理描寫也毫不遜色。最著名的是“青梅煮酒論英雄”中的'一段——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描寫細致入微,凸顯出劉備的從容鎮定。
三
《三國演藝》里有許多英雄人物: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的關羽,“人老寶刀未老”的黃忠,一心護主、力大無窮的典韋,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寧我負天下人,休天下人負我”的曹操……
在三國英雄系列中,我最欣賞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中最驍勇善戰的武將,同時也是人們心目中“義”的化身。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不顧昔日好友張遼的勸阻,也不顧曹操的威逼利誘,毅然回到劉備身邊。但是,關羽并沒有忘記曹操對他的恩情,不顧軍令狀在身,在華容道中義釋曹操。他為蜀國的強盛立下了赫赫戰功,兵敗東吳被俘之后絕不投降,寧死不屈。他的一生著實令人贊嘆!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既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又讓我們學會了不少做人之道。只要身心融入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著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著名、最杰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
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云……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
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愿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了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
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一本好書,可以增加很多知識,可以學到很多道理,更可以讓人受益終身,《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好書,讀完這本書,我認識很多忠肝義膽、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并悟出了一些道理。
《三國演義》這本歷史名著中,有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等等,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或英勇善戰勇猛無敵,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這本書里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又稱“臥龍先生”,才華橫溢,智謀過人,因懷才不遇,躬耕于南陽臥龍崗,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托,輔佐劉備恢復漢室江山。他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和謀略家,打過無數的勝仗,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戰役。
在所有經典的戰役里,我最喜歡的.是《空城計》這場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戰役。起因是因為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整個北征計劃失敗,蜀軍不得已要班師回朝,能兵強將都被派往要塞鎮守或斷后,保護大部隊撤退。諸葛亮帶領大部分文職官員及5000士兵退守西城縣,又從5000士兵里面抽調大部分人去搶運糧草,這時西城縣已變成空城,恰巧敵將司馬懿又追趕至此,諸葛亮命令城門大開,自己和書童帶琴登上城樓,又命一些上年紀的老兵在城門口掃地。司馬懿帶兵追至城下,只見諸葛亮城頭撫琴,只有一些老弱士兵在掃地,心里大驚,他深知諸葛亮智謀過人,定時有埋伏,遂命令士兵緊急撤退。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肯定會懷疑,遂命令城內人員趕緊撤退,果不其然,司馬懿又返回來,看到是一座空城時,后悔莫及。
諸葛亮利用聰明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以及司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確保大部隊安全、順利的撤退,也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成為歷史佳話。同學們,你們讀過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我看了《三國演義》,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盡管“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依然能讓讀者的心境時起時落。
《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各路諸侯開始紛爭,于是便有了不斷的混戰,豪杰并起,發生了許多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終構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分別由曹操、劉備、孫權統治,各種戰事又在他們三家之間上演。
三國中曹操勢力最強,孫權其次,而劉備的.勢力最弱。但我卻最欽佩劉備,他從一開始的單槍匹馬到之后建立蜀國,靠的是他平易近人、禮賢下士與善于取得民心。他三顧茅廬的那種求賢之心,他拖著新野百姓逃難的那種仁慈之心都讓人敬佩。他既不想曹操那樣殘暴,也不像孫權那樣武斷。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戰役是“赤壁之戰”,這場著名戰役令許多人贊嘆不已,稱贊周公瑾的智謀,稱贊老黃蓋的精忠報國;稱贊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稱贊龐統的巧獻計策;稱贊魯肅的忠厚老實。這場戰役讓曹操吃盡了苦頭,是為他之前的驕傲自大付出的代價吧!關于在這一戰中又顯露了它重義的特點,居然在華容道放了曹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正如有人說的三國豪杰如此眾多,但已離我們遠去,此刻人們僅有在腦中想象他們當時在戰場上的英姿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在暑假里,我讀完了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我認為本書很好是因為這本書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趙云等人都是些很厲害的人,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神機妙算,有著過人的才能,深懂兵法。史書上評價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句話就是對他才能的肯定。
這本書中有很多精美的文章。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牧》曹植的《洛神賦》;曹操的《步行夏門行》譙周的《仇國論》等都很有名,其中諸葛亮的《出師表》在這些妙筆生花的文章中脫穎而出。
我認為這本書很好還是因為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的.典故。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智用空城計,馬謖大意失街亭,陸遜火燒連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更是家喻戶曉。此外許多歇后語也是根據典故來的,例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阿斗當太子—-扶不起來;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百中;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等等。
《三國演義》不但是一本英雄云集的書,而且是一本文采飛揚的書,還是一本充滿經典的書。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這周我終于拜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羅貫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把這本書寫得這樣生動、具體,文中 許多英雄好漢塑造得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東吳孫權,西蜀劉備,北魏曹操,三國鼎立,烽火狼煙,戰爭不斷,最后被曹操統一天下。
這本書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這本書中的角色都各有特長,如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老奸巨猾又十分謹慎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心胸狹隘的周瑜,攻無不克的趙云……這些都是著名的文官武將,他們每一個人都令后人稱贊。
我特別敬佩諸葛亮,因為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又識大體,顧大局。《三國演義》中他的故事最多,比如:”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三氣周瑜“等,但不管他怎樣厲害最終都沒有用,因為劉備死后劉禪繼位他只想吃喝玩樂,最終導致蜀國滅亡。諸葛亮寫《出師表》死也不放心阿斗。
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不禁恨幼主劉禪,我恨不得穿越過去讓他重視一下國家大事。讓他學他的父親,親賢臣,遠小人!重振朝綱。
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多讀書,雖然不能像諸葛亮一樣才智過人,但起碼也要做一個腦子夠用的人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正是我們應該好好領悟的一句話,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書給我們智慧,讓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從而讓我們有個美好的未來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以前,我聽說過《三國演義》里面的一些內容,像《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過五關、斬六將》啦,都是《三國演義》里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于是,我決定假期里要好好讀一讀這本書。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三國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幾年,它是從漢朝末年董卓叛亂開始,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束。
劉備是一個文比不過諸葛亮、龐統,武比不過關云長、張翼德、趙子龍的人。但他為什么能稱帝呢?因為他會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隨著他,所以他才能當上皇帝。
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時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輔佐劉備戰無不勝,幫助劉備攻打魏國、吳國,占領了西川、荊州、漢中等大片土地,為蜀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周瑜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軍事家,但是他的氣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氣了,他死時年僅36歲,真是太可惜了。
關羽武功高強,是五虎大將之首,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非常的神勇。他還很重情義,為了和劉備團聚,他過五關斬六將。在赤壁之戰中,因為想到曹操曾經對他好,就放了曹操。
張飛是一個魯莽、膽大的人,他可以在百萬軍隊中取來上將的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他一個人在曹軍百萬人面前不但不害怕,還大喊:“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和我決一死戰!”嚇的夏侯杰肝膽爆裂,倒下馬來。他是蜀國五虎大將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強。
我不喜歡曹操,因為他是一個大奸雄。
三國演義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讓我了解了三國時期的那段歷史,更讓我認識了一個個的大英雄。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1-22
初三三國演義讀后感01-30
《三國演義》讀后感12-30
三國演義讀后感06-02
《三國演義》讀后感01-23
《 三國演義》讀后感01-10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1
三國演義讀后感12-0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2-02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