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1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為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么認為,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里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后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制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為人類制造東西,而有些人呢,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2
《三字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小百科全書。這不,我最近讀了這本叫《三字經》的`書。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種類如:名人類(孟母)、人生類季節類等等多種類型。
一篇三字經都有翻譯文,原文,故事等。在這中,我也學會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對,習慣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習慣好了,人生也就好了。這四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新的都一樣,到后來習慣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習慣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再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這六句話說得就是無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這句話說明了我們讀書要認真,要有優良的環境,如與旁邊的小朋友玩來玩去的話,那么學習肯定不好。這讓我想起諸葛亮說過的“非淡泊以無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話。
三字經真讓人受益匪淺。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3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里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里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么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后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后來成為了大詩人。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4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個中國人的珍貴遺產,它易讀、易記、易理解。《三字經》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識、歷史故事、道理常規。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會了我們要勤奮學習。
里面的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們必須得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后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時候,父母、老師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就是說人在小時候,性格本來是善良的,他們的性格十分相近,長大后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性格便相差甚遠。這就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親人的悉心教導,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軌。這些都是教育的功勞,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5
在這個寒假里我背完了《三字經》這本中華國學經典。它的每個句子都有三個字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
《三字經》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還有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的杰出人物。至今這些語句中所蘊含的故事還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炎宋興,受周禪”,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這句話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開封。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后,他為了防止出現分崩割據的'局面,便決定把將軍們的兵權收回來。于是他就大擺宴席,把所有的將軍都請進宮中,正當大家喝的盡興時,趙匡胤發話了:“我總擔心你們的部下有一天會把黃袍披到你們的身上。不如你們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做個閑官,買房置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這豈不是更好嗎?”第二天,將軍們都紛紛遞來了辭呈。這就是歷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們祖先留給后人的文化瑰寶。我們要認真閱讀,反復吟誦,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明事理的目的。我今后還要多朗讀它,《三字經》會讓我終生受益。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6
《三字經》里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歲時,他就已經懂得謙讓之禮了。有一天,鄰居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孔融從容地選了一個小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吃。大人問孔融為什么挑小梨呢?他回答說:“諸兄年長,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輩,年尚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這個故事被廣為傳頌。這個故事對應的三字經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讓我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養料;精彩的內容配以精美的插圖,給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從而達到啟迪智慧和凈化心靈的作用,愿這本書成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為我成長中的好朋友!
我真誠地希望我能與經典同行,收獲知識,獲取快樂。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7
《三字經》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于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于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于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范文8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候,我喜歡看漫畫書,這樣的書我一拿到手就頭疼。在爸爸媽媽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開書。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著我念《三字經》,老板著個臉,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目的并不是一味的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來是善良的,性感脾氣也很親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不忘。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年級三字經讀后感02-22
三字經讀后感07-17
《三字經》讀后感10-10
三字經的讀后感11-16
《三字經》讀后感10-28
三字經讀后感07-31
三字經的作文11-10
【熱門】三字經讀后感02-15
【熱】《三字經》讀后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