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觀潮》讀后感
《觀潮》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1-08 11:16:33
  • 相關推薦
(精)《觀潮》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潮》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潮》讀后感1

  上周我們學習了《觀潮》一課,上課時,我認真聽老師講課,知道了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但是對于錢塘潮的形成一知半解。求知若渴的我回到家里,便去查找資料,終于弄明白了錢塘潮的成因。

  到過海邊的人,都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有的時候海水像野馬,向岸邊奔來;有的時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很遠的地方。海水這種有規律的漲落,就叫潮汐。

  著名的錢塘江在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這天潮汐最大。

  錢塘潮為什么在八月十八這天最大呢?那就告訴你吧!潮汐是由太陽和月亮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和月亮的吸引力和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潮汐比較大。特別是中秋節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是由于杭州灣的地形更特殊。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窄,出海處寬達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三公里寬,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海潮來時,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擁的大量的海水向江內推進。由于里面江道突然變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兩岸夾。挥旨由线@一帶河床高低懸殊也很大,從而向東流的江水沖擊著由東向西涌來的潮水,前浪疊后浪,互相擁擠、堆積,進到鹽官鎮時,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于是,激起一道數米高的白浪水墻,形成聞名中外的天下奇觀。每年農歷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觀潮的時候,所以人們競相前往海寧觀潮。

《觀潮》讀后感2

  《觀潮》第一句話就是“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什么叫自古以來,什么叫天下奇觀?自古以來,是時間跨度,天下奇觀,是空間跨度,從時空大跨度的視角告訴我們,錢塘江大潮,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罕見的景象。

  每年的八月十八日,是觀潮日。八月十八,剛過完中秋節,這是天時,蘇軾說“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課后有一張地圖告訴我們,這個天下奇觀的地利。

  因為寫的是觀潮,自然得有人,在哪里觀,也很很重要,因為是鹽官鎮,鹽官鎮看到的潮是“一線潮”,所謂“海寧寶塔一線潮”嘛,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白線”“橫貫江面”“一堵水墻”“齊頭并進”的描述。

  觀潮的人,站的地方好,視線很開闊。然后描述了觀潮人們的模樣“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接著是聽到的,典型的,潮未到,聲先到。直到響聲越來越大,才看到了一條白線。

  經歷了這么多鋪墊,潮終于來了!這段文字動感十足,非常形象生動,“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跟課后的.《浪淘沙》中“卷起沙堆似雪堆”以及“卷起千堆雪”等詩句非常合卯。是適合通過朗讀進行背誦的段落。整段話總共就三句,是通過近——再近——更近的邏輯貫通的。在這個邏輯下,觀潮的視線看到的潮,由白線——水墻——萬馬奔騰,越來越大,越來越壯觀。第三句是有兩個分句構成,一個是看到的,一個是聽到的。

  通過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叫天下奇觀。那是萬馬奔騰的雄渾,山崩地裂的壯闊,自古未有,天下少有。轉瞬即逝——霎時,潮頭奔騰西去……

  這個單元是體會自然美的。在本文中的自然美是壯美。這種壯美是通過語言美展現出來的。自古觀潮之人,留下了那么多的壯美詩篇。老師們不妨在引導學生背誦了課文之后,再給點錢塘江大潮的壯美詩篇,跟課文中的句子做個呼應,豐富一下語言與情感體驗。

  此外,錢塘江大潮如此罕見,跟天時地利不無關系。不妨再為那些有科學頭腦的孩子們補充一些科學小品文,藉此來促進閱讀理解。

【《觀潮》讀后感】相關文章:

《觀潮》說課稿12-10

《觀潮》說課稿12-06

觀潮說課稿01-04

觀潮的說課稿01-10

觀潮優秀作文03-02

《觀潮》教學反思10-06

觀潮教學反思04-03

《觀潮》優秀說課稿01-05

語文《觀潮》說課稿01-06

【熱】《觀潮》說課稿01-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韩 |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中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免精不卡品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三级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