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1
往事或許明朗簡單、溫柔清朗,或許酸澀孤獨、傷痛迷惘,但歲月的光線會把它們一一暖化,鍍上一層柔和朦朧的光暈。記憶就如一潭無風似鏡的湖水,過往人事皆幻化成條條小船,于心湖平靜無聲的漂泊著。而這本書的主人公羅琦琦天性桀驁,從不妥協。她兒時與外公居住,后來被接回到父母身邊,開始上小學。卻因為自己的父母過度溺愛妹妹羅瑗瑗,性格越發孤僻,成績也越來越差。但是她在后來的道路上,一點點化蛹成蝶,高考時以優異成績成為狀元,進入清華大學。
看完這本書后,我不禁感嘆:到底要多大的決心才能將一個問題少女變成一名出類拔萃的人物?到底要付諸多少努力才能將一個人的成績從倒數第一變成高考狀元?
這背后的心酸、痛楚,又有誰能體會呢?當別人還躲在被窩里睡著懶覺時,她早已起床在陽臺上背誦著英文單詞;當別人得房間燈早已熄滅,進入甜美的夢鄉時,她還頂著困意復習著學科內容。
這些努力,恐怕換作是平常人,不是三分鐘熱度就是早已“望而止步”了。
學習,是學給自己的。不管現在求學路上多么艱辛,也不能放棄。這條路,自己要走,別人也要走。辛苦的不只有自己,正所謂苦盡甘來,假若現在的自己選擇貪圖享樂、不好好學習,那么苦的.是未來的自己。
其實這本書還有一個問題讓我不禁思索:是什么讓羅琦琦變成一個問題少女?
我想,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父母對妹妹的溺愛而造成對她的忽視。還是因為她的老師——她小學時的趙老師、她初中時的“聚寶盆”。可見一位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如此之大啊。一個學生不聽老師的話,居然會變成這樣差!
學習,是自己的事。但是,老師是我們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們學習路上重要的指導者,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
現在的我正值青春年華,在這個最好的年紀里,應該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而不是整天想著玩游戲。真的不要覺得現在讀書苦,想讓未來的自己出人頭地,就抓緊自己還可以上學的這個機會。幾十年后的我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在學習的路上勇往直前吧,時光終不會辜負那個趕路的自己!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2
這是初中看的一本對我以后影響都很大的一本書。
我曾經模仿羅琦琦的學習方法,把她當做我努力的目標。
羅琦琦給張駿的千紙鶴里寫著她想說但是怯于表露的話。我也曾經在初中的時候每天折一顆星星,里面寫著對喜歡的男生想要說的話。這樣的話藏著掖著在星星里,最后卻沒有勇氣當面給他。
我也和初中的朋友約定好,要去九寨溝開一家叫在水一方的書店。我一直記得。再回頭看,那時的我也不一定全懂了這本書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甚至很執著地在網絡上,想要找到作者或許會寫的番外,可能會被改編的電視劇,希望他們能給羅琦琦和張駿一個好的結局。哪怕他們的.故事,只是作者想要講述的一部分。哪怕人的一生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一帆風順,也沒有盡善盡美。
我喜歡羅琦琦,喜歡她勇敢,獨立,也喜歡她自卑和一些隱藏起來的自私。我喜歡她那么和我相似。這本書,我是先看的第二部再看的第一部。差點錯過一個認識許小波和陳勁的機會。他們太獨特,我從未在后來任何一個人身上看到他們的影子。
這樣的書,雖說放在現在的年紀來看或許看得更加透徹。可是我大概很難會被其中的情節拉扯了。感謝在中學時代遇見這本書,如果擬人化一些,它算是我打算至死不渝,要廝守終生的故事了。
最后在琦琦河邊扔石頭的畫面,一直刻畫在我的腦海中。我也曾把少年的一切事物放在一個紙箱子里,等到有朝一日,我足夠勇敢和釋然,去面對那些細小不可捉摸的情緒,重新開啟。
我聽說過悔其少作,這也是我很難正面面對過去的原因。有人打趣每個人都經歷過無病呻吟的時光,但我現在才認識到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啊我要在這里打住,我現在想的東西太多了,而我的手跟不上大腦思考的速度。最后,等到我已經準備好,或許我會再讀一次這本書。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3
我從來不閱讀言情小說,因為在我印象中,這屬于那種無營養無價值易上癮的書,但也有一個例外,如《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我就認認真真仔仔細細閱讀完了。
書中有一句話,叫“討厭那個老師,所以不學他的課,成績差了,這究竟報復到了誰?”我記得在小學的時候,確實有那么一段時間,我特別討厭某門副科,現在回想起來,或許也是討厭那個老師的緣故。我很少認真完成他的作業,也沒有費心思聽課,考試的時候卻發現,幾乎一半的內容靠蒙,還有一半內容靠天賦,靠發揮。結果當然是,在那次考試后,我的排名只在班級前10徘徊。吁……還好只是副科,那時我可真是悲壯的義無反顧。
時光沖走了許多幼稚的想法,當我閱讀到羅琦琦為了報復老師而不聽課時,我想:“呵,這女孩可真夠傻。”但與此同時誰又不是這樣呢?所幸,我徹悟的比她早些。
與此同時,我更佩服于她的.決心、她的狠勁,她的寧愿不要面子也不服輸的個性,這些都是時光中磨練出來的,而且一定是由那么一段“與眾不同”的時光磨練出的,所以羅琦琦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她可以在比美的年代毫不在乎地穿上丑得掉渣的校服,僅僅是為了方便;她敢和小混混叫板對著干,但為了老師的信任也愿意苦苦練習演講,即使被曾老師罵“豬”時,還滿滿感動;她寧愿在乒乓球桌上罰站一周,接受全校師生嘲諷的驚訝的輕蔑的目光,也不會屈服于聚寶盆(英語老師),僅僅只是一個低頭或一句“對不起”;當然,最令人佩服的還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渣生華麗麗逆轉,成為市高考狀元,成為清華的高材生……她從谷底走上了人生的山峰,一路上她受的傷都是時光給她的絆腳石。而在多年后回想起來,這些又成了最親切的懷戀。而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是不是也有這樣子的“時間給的磨練”當時我們是否選擇面對?
所有人都可以活得像羅琦琦一樣精彩,但這也由你是否接受時光的挑戰決定的。初中的我們正在人生的一個關鍵岔口。讓我們能尊重自己的心,為了風雨后的彩虹,也為了多年后回想起來,我們都能享受這段時光帶來的精彩。加油吧,少年!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4
花了6小時41分鐘,讀完了這個在大一就看過的書。心情也沒有波瀾起伏,只是像在看一個別人的故事,然后偶爾想想自己的故事。
我們都經歷過這些年,痛苦眼淚歡樂笑聲交織。我的這些年全部在實驗里,時隔四年,可我再也沒回去過。記憶中實驗南邊是一大片油菜花田,西邊是柿子林,東邊是一片荒地視野開闊,很幸運在第一棟樓里度過了初中兩年,每到下課就走出教室看看美景,來得及從三樓跑到一樓去捉蝴蝶,上課鈴響了沖上去正好。每月都會有露天電影看,周杰倫的大灌籃,漢江怪物都是在操場和大家一起看得,每周六下午都是自由閱讀和自由時間,大家會結伴走到海南中學那條路上吃東西。暑期說是去補課,每天都盼著中午時間去溜冰,補課只是幌子。如今,一幢幢高樓大廈平地而起,換個市長說什么城市南遷,呵呵。所以,我并不想回去,看什么?看初中真正用來做化學,物理實驗的屋子變成教室?考場?難道學生坐在里面不覺得冷嗎?看曾經住過的宿舍樓變賣?不是悲憤,只是因有些東西回不去了而難過。回不去的還有人情。我的初中因叛逆而過的'有驚無險。
我的高中過的平淡,學自己不愛的東西。可能我不適合這種體制,真的學不進去,存錢買了很多個mp4,被家里收了好幾個,都用謊圓,圓不了被打,整夜聽許嵩的歌,覺得無比慰藉。
現在想來,真的恍如一場夢。大四畢業,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站臺領獎時,我的青春應該是過去大半了,院長的一聲丫頭,讓我當場繃不住了!如今的我特別清醒,雖然還不知道未來的路,但我知道自己長大了,成熟了。
媽媽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為我高興。回憶從前,該放下的是時候放下了,該把握的也不要再輕易放手了!
再見,我們的青春,以后的我們會更好,我們會以更好的姿態,再見!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5
“有人羨慕星星之麗,伸手摘星,努力多時,卻不可得。”
人嘲笑:自不量力
他答曰:伸手摘星,雖未得星,卻心納美景,手不染污。
在雨聲綿綿的夜里,我偶然翻到《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這本書來看,這本不能是一口氣能看完的書,我卻熬著通宵看完了。這不僅是一個關于青春與奮斗的故事,它的背后有一個時代作為支撐,正因如此,它壓在我心里,具有了回憶的分量。
在主人公羅琦琦成長的路上,遇上了歌舞廳的混混,“十惡不赦”的老師,對她施行“放養”政策的父母。在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痛苦成長經歷下,她通過不斷的努力,考取了清華,并最終去了美國留學。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很普通的青春奮斗的故事,但其實,正如成功的董卿、朗朗等精英人士,你或許只看到了一個董卿,卻沒看到千千萬萬個被毀掉的董卿。
書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固然坎坷,充滿了困難,但也讓人有些懷疑:是不是成長經歷越多坎坷,父母教育越嚴格越好呢?其實,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不一定要在棍棒底下才能練成。一家人其樂融融,親子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也不失為家庭教育的成功。
當然,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太過順利也并非是好事,當日后真正的困難來臨時,需要獨自一人解決,恐怕你就無法招架了順利時總有麻煩的隱患,而困窘是總有希望的種子,要是能做到在福地中不沉淪自己,在逆境中不放棄,那就更好了。擁有夢想的人的心里都有凈土,哪怕天上的星辰遙不可及,也不會影響他心里的喜悅。
青春終將散場,就像高三一樣,時間從題海的縫隙里悄然逝去,一晃眼,高考就結束了,悲觀離合的高中三年也就落下了帷幕。考場外,有人笑容滿面,也有人心有不甘,但這些,都將成為每一個高三學長學姐們最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心中。也許考完后,再沒有窗外老師的那一張臉,也不會再有老師悉心的碎碎念,你就要獨自一人去往遠方的城市念書,但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以后還會有更加多的挑戰與困難。
似水流年的青春年華,終將把曾經的痛苦與歡笑都凝聚成最美的星辰,溫柔地照亮我們的生命。奮斗過拼搏過的青春,就是最美的樣子。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6
一些人當離開后才學會珍惜,一些事當遠離后才會看清。這是青春中必須經過的路。從中學會才是最重要的。
伴隨著對畢業的感悟我翻開了桐華寫的這本小說,這其中包含著成長之中幾乎所有的感情。好像親生經歷過了一樣。擁有著灰色童年的主人公羅琦琦一開變成了一個壞女孩,但是經過了復雜而又壓抑的青春的磨礪之后,從前所埋藏優點一一凸顯出來。磕磕碰碰地走出了自己的天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作者不斷地制造著矛盾,將學生生活展示得淋漓盡致,那些看不見的社會與學校的環境之間產生的的矛盾摩擦出了火花,兩種截然不同甚至有些矛盾的世界:作業、考試、小團體的校園生活,以及游戲機房、歌舞廳、圖書館,小混混斗毆泡妞搶地盤的社會。她在這兩個世界跌宕起伏,經歷了單純溫暖的青春時光。
她的灰暗的經歷中不時出現著星星點點的陽光,正是在這黑白交錯的生活中令其成長的異常迅速,體會著縮小版的世態炎涼,使她變得堅強。
看著她的經歷好似一場旅行,好像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尋找著只記得方向,我很喜歡很佩服羅琦琦,因為她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一如既往的勇敢、執拗和不曾后悔。她說:“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我會自然而然覺得,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到。如果我沒做到,只是我不想或我沒努力。”所以后來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但是相比之下,從她人生中匆匆經過像走過歧路的張駿,身不由己的許小波,還是近乎完美的關荷,哪怕是天才神童陳勁,都有一段不如意的時光,挫折和打擊有時會接踵而來,這使我想起了我自己身邊的同學,努力為了目標,但是中考使他們受到挫折,決定著他們的人生轉折的時候卻失利換做誰都是一個重大打擊,我曾經看見過一個同學在學校的一個角落哭,但是當大家聚在一起時發現她眼中那堅定不屈的目光。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堅強吧。
一人一生最美的不過一個夢字,年少的我們要學會回憶,珍惜,奮斗和微笑。擁有灰暗的人生不可怕,無論張駿,徐小波還是陳進,只要好好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克服打擊與不如意,那么每個人都可以像琦琦一樣走出絢麗的青春年華。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7
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激起了人們對兒時童年的記憶,那些用鉛字印出來的故事,那些壓在心底的照片,與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是多少正處青春年華的美麗而青翠的年少時光。
桐華的文筆不是華麗的,但卻是實在和樸實的,句句深入人心的。用“平淡入筆逐層深入戳人心痛,她的愛情會燃燒。”去形容是最好不過了。其實有多少的故事情節,感動我們的并不是其中溫柔多金的男主,也不是與眾不同的女主,而是故事情節所透出的情感觸動了我們心底的記憶。
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如銅鏡一般,真實地反應出人們的情感。有多少人,曾是自己心中的羅琦琦,大大咧咧的性格中,擁有一顆不驕不傲的心。又有多少人,可以成為琦琦心中的張俊。人雖不英俊,性格也不是很好,成績也不算名列前茅,可以說與平常人沒什么區別。可就有這么一個人,牽動了多少個羅琦琦的內心,占據了她心中的位置。那種感覺十分微妙,一時如吃了蜜一般甜膩,一時又如同下傾盆大雨般灰暗。有多少時候,因為張俊的冷漠無情和不理不睬而不開心,嘴巴說著“我不會再去關注他了!”“我討厭死他了!”,可走到他班級的外道上卻禁不住往里面掃視一番,尋找心中的張俊。又有多少時候,因為他的一句輕微的關心,自己的心飛快地砰砰地跳動著,仿佛要跳了出來。
除了張俊,身邊也有個以小波的.身份存在吧。如果說張俊是琦琦心中的白馬王子,那黑馬王子就非小波莫屬了。他是琦琦可以袒露心扉之處,他不是琦琦的男朋友,是琦琦的哥哥,是琦琦的良師益友。他會因琦琦所煩惱的事情而煩惱,也會因琦琦所開心的事情而開心,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琦琦的成長,可到最后兩人卻分道揚鑣。這也是多少個人所有的相似經歷。明明有那么一個人,曾經與你的關系很好,可卻不知因什么事情就漸漸地淡他而去,留下的只有曾經的記憶。
讀了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我尋回了童年的記憶。記憶與它總有那么些相似,但不同的是記憶將存在于我腦海里,它也將存在于每個人有相似經歷的心里。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8
成長就像是一場毫無征兆的兵荒馬亂,有人不期而遇,有人久別重逢,有人匆匆離場。
中學時代的羅琦琦終于走出了童年的陰影,重逢了老朋友陳勁、曉菲,但是卻又遭遇了新的難題:可惡的英語老師“聚寶盆”、女生小團體內的排擠、以及一個優秀的假想情敵“關荷”。
連續七天被罰站在乒乓臺上,面對全校同學的“注目禮”卻毫不在意,意外磨出了剽悍的性格,再也不是從前任人欺負的羅琦琦。在語文老師的“逼迫”下,訓練在臺前講話的能力,并參加市里的演講比賽,獲得了二等獎。
可是生活就是看不慣你一帆風順得太久,偏要給你一點波瀾。
關荷的優秀讓羅琦琦望塵莫及,外公去世,張駿開始交女朋友,曉菲因為一段錯誤的暗戀而輟學遠走他鄉,小波因打人入獄,為了讓她安心中考和她絕交。
一切的一切,都撲面而來,十六歲的羅琦琦再一次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人,突然變成一個沒有朋友、無處可去的人。
進入高中以后,日子慢慢逝去,羅琦琦也有了新的好朋友,從前的人和事,那個沉默寡言、冷漠倔強的羅琦琦似乎越來越遠。
為了成為年級第一,她向陳勁請教學習英語的方法,給自己制定了長遠的學習計劃,并且雷打不動地執行。
如果沒有北京青島之行,羅琦琦可能會依舊過著簡單的生活,可是這一趟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張駿也有參加。從互相對立,到坦白接收彼此的心意,數年的情感終于有了出口。
可是有多少愛情不是開頭美好,結局潦草呢?學生時代的我們,被認定最大的任務就是考一所好大學,最應該做的,就是好好學習。至于感情,則是不被允許,不被容納的。
其實擊敗一段感情的罪魁禍首,不是外力,而是敏感自尊互不相讓的彼此。羅琦琦為了兩個人的.未來督促張駿學習,張駿看到的卻只是羅琦琦為了自己的前途不顧自己。
最好的感情,就像天平兩端相等的砝碼,因為對等,所以不用害怕另一方的拋棄。
好的愛情是,因為你,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只是這個道理,往往我們明白的太遲。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9
讀完這本我最大的感受應該是感同身受,我的成長也和書中的主人公琦琦一樣,在小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不在父母的身邊長大,以至于長大以后和父母也不是很親熱,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很多的地方我都覺得他和我是一樣的,即使和父母相處的很久了,但是也沒有那種孩子和父母間的親熱,雖然我知道父母盡力在彌補這種隔閡,畢竟在我看來,有些感情方面的東西是根深蒂固的,這本書被譽為80后懷舊讀的,女主角羅琦琦身上凝聚了八零后那一代人的復雜青春時光,他用真摯的情感,真實的細節,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那個年代精彩的青春故事,主人公好似擁有兩種性格,在外地,她天性桀驁不馴,從不愛妥協,在家里他安安靜靜,永遠只知道抱著書,躲在房間里一個人享受青春期的他,游走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里,作業,考試,小團體的校園,游戲機房,小混混斗毆泡妞的社會里。他看著中國第一代歌舞廳的開啟,看著香港臺灣娛樂來到我身邊,青春的他們,開始追星……我想這也是80后所經歷的'東西,這同時也就是這本書為何會被譽為八零后懷舊讀物的原因。
對于青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遺憾,也值得回憶的東西。我想主人公羅琦琦的遺憾應該是由于小學時討厭英語老師便開始放棄英語,以至于后來他的英語一直都不好,值得回憶的大概就是和小波以及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光了,他們共同成長,一起領悟了青春的美好時光與疼痛,但最終也因為現實問題而分開,這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要問我為什么喜歡書中的主人公羅琦琦,也許是因為佩服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年級倒數帶成為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再到后來成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但是更因為她獨立,放蕩不羈的性格,他從不在乎別人怎么說自己,因為老師的不講理兒發展到乒乓球臺上時,她能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而是漸漸的和打乒乓的同學成為朋友,以至于老師也沒有了辦法,他的這股子執著的勁,也許是他們通過努力考上清華大學的原因。
這本書的結局也是開放性的,并沒有交代主人公到底何去何從,我想我們的青春也是這樣的。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10
每個人的年少都會有一段或深或淺的時光,無論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都已成為我們曾經的一段經歷。
年少的時光,應該是我們人生中最純凈的一段時光,在此書中,有許多的畫面我亦似乎仿佛又看到了過去的另一個自己,那個也曾年少的自己,所以我想書中的故事應該是出之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年少,為此我看得慢了一些,我一直都在看書的同時回憶著自己的年少時光。可惜我的記憶深處好些年少的朋友我已對他們的名字或模樣有些模糊,唯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快樂與糗事的畫面依然在心間是清晰的。
有人說喜歡回憶的人說明心在變老,可我還是覺得凡事順其自然的好,不要因為怕變老就克制自己,我相信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有回憶自己過去的時候,有的人是和朋友談,有的人是和自己的`兒女談,也有的人是在書中談,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意義其實是一樣的。人活著不就是邊向前看邊回憶嗎,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愛念舊的臭毛病,為此當我在書中看到那些熟悉的歌曲,熟悉的閑書和發生的許多事情時,我在想,原來我們那時的年少時光竟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我們在年少的時光里和許多發小一起經歷童年,少年。上學時,也曾和同學們一起聯手對抗新老師,貶低舊老師,給老師和同學背后取外號,背后評論某個老師是我們永遠的課外話題,至于經歷像書中所說的什么嚴打,早戀,上生理衛生課,男女生的相處方式和跟著港臺唱流行歌曲等等行為基本都是一樣的。
我們都是被父母放著養大的孩子,自己的時間自己做主,所以在那些年少的歲月里玩得有些瘋,家只是我們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愛喜歡往外跑,而今還能回憶這些事,我們似乎只能從別人的故事里去搜尋自己的過去,有些發小已不在人世,有些也早已失去了聯系,生活就是這樣,不會因為缺席某個人而停止不轉,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愛自己,感恩那些曾經的經歷充實了我們今日的時光,愿時光亦好,你亦安好!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后感11
暑假的時候,我陪姐姐去補課,閑來無事,姐姐給了我一本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它分為上下兩部,我愛看的是終場。
故事雖落幕,青春不終場!桐華以細膩的情感描寫了當時那個時代的青春復雜時光。女主角羅琦琦經過孤獨的小學,混亂的初中,來到了高中。她不甘處于年級40多名,開始了為學習而努力的高中生涯。從高一到高三,她遇見了許多人,遇見了許多事,開心的、難過的、搞笑的'、在高中生活中,每個人的思想和生活都發生著巨變,她和伙伴們分享著甜蜜、憂傷、彷徨和迷惑。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愛看,但我是喜歡的。里面有很多關于青春的文字,我們正處于青春期,琦琦所遇到的,或許就是我們將來要面對的。我不知道青春代表什么,但,我們這代人,可能尚未老去,便開始懷舊了。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在字里行間找到自己的身影。或倔強,或沉默。
我們也要畢業了,當以后有一天,我們回來,看看學校,會不會也有些懷念,還會不會想起當初的好友,還會不會想起當初在一起悄悄聊的小秘密,還會不會想起當初做過的傻傻的事。
其實青春的可貴并不在于那些時光,而是那顆充滿熱情的心,不怕受傷,不怕付出,不怕去夢想。
青春代表了什么?青春代表了夢想;青春代表了希望;青春代表了堅強;青春代表了勇敢;青春代表了敏感;青春代表了惆悵;青春代表了張狂;青春代表著一種亙古流傳的情懷。
琦琦的倔強、琦琦的努力,為她自己的青春寫下優美的一章。她和朋友間的友情很復雜,我不能理解,讓人唏噓和心碎。長大后,與朋友的相處,是一門必考大學還艱難,還深遠的學問。有時候我寧愿自己,不要長大。長大,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們,疼過、叛逆過、任性過、孤獨過。
我們,就這樣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