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壇經讀后感
壇經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1-02 07:16:48
  • 相關推薦
壇經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壇經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本來是具有清凈心的,只是被世間萬物的花花世界的假象所迷惑,而失去了本來就具有的清凈本性。貪、嗔、癡三毒對凡人的污染實在是太重了。

  我在現實生活中就被貪、嗔、癡三毒污染得很厲害,遇到事情就會不知不覺地貪著于自我。盡管自認為自己和很多人比較已經比較脫俗,對世間的名利和財富已經看得很淡。仔細想一想,挖掘一下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其實,自己還是被污染得很厲害。具體表現為經常受到外部事物變化而影響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根本無法做到離相和在外部變化時,保持內心如如不動。盡管如此,我還是要堅持按照佛法努力修煉,盡快達到明心見性。

  讀了六祖壇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六祖講道: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我們如何做到心地無非、無癡、無亂?這真是一個人生的大問題啊!

  讀了壇經,我決心在現實生活中用真戒、定、慧法替掉貪、嗔、癡三毒,用自己本性俱足的清凈心去做人和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心口相應實在是難!但我愿意一試!我也建議大家有時間讀一讀《六祖壇經》,感覺一下。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聽到五祖講《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當下大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凡事都應做到不取不舍,即對一切人與事都不執著。這對于一個凡人來講好像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六祖才說,金剛經是給大智上根人講的,屬于頓悟法門。凡事都執著是虛妄,凡事都不執著是否也是虛妄?因為不執著本身就是一種執著。難點就在這里!

  我們知道,凡夫俗子的特點就是凡事都往心里去,對任何事情,尤其是事關自己名利的事情更是極端的執著,因此就無法開悟。我認為,一個人要想真得親近佛法,就應在世間努力修行,不能回避現實。所謂“煩惱既菩提”。一切都是為心所現,為識所變。內心離開煩惱即將煩惱轉成菩提,這樣做就進步了。

  關于“心”的問題,凈空法師講道:“所謂迷失真性。佛與眾生的差別,只在一心。一心是真,一心是正念,一心是真如,一心是實相,一心見真法界,就叫做佛菩薩,就叫做覺者。眾生一念不覺,三心二意,緣慮妄境,染著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妄想、分別、執著,心為境轉,這才無迷自迷,不見自性本來面目,不能證得自性如來智慧德相;愈轉愈遠,愈迷愈深,所謂可憐憫者,就叫做凡夫、就叫做迷。”

  凈空法師還講道:“可惜如今學道之人,不悟一真,定要在心上生心,知見立知,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不如法、不相應,皆是迷失菩提道。經云:‘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為什么?因為無心是指無一切妄心、純一真心用事的真佛。由此可知,大乘佛法教學的旨趣所在。”

  人們為什么要學習和領悟佛經,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破謎開悟、離苦得樂。學習的方法應該是在解悟的基礎上努力地實證與體驗佛法。

【壇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童年讀后感,童年讀后感初11-20

讀后感01-25

經典讀后感02-21

最新《打火匣》讀后感爺爺的打火匣讀后感12-10

活著讀后感03-05

《目送》讀后感02-12

《背影》讀后感02-13

蝸牛讀后感02-20

《女巫》讀后感02-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专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