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好的老師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
暑假期間,我有幸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完后,我感觸頗深。
怎樣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先生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闡述了他多年的教育經驗,對我們的老師具有深刻的參考和指導意義。我不禁思考了幾十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并將其與閱讀《做最好的老師》的感受深入融合,獲得了做最好的老師最基本、最基本的兩點:始終保持對學生的愛;始終堅持實施這種愛的心態和行動。
李先生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強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如奉獻、理解、平等、責任等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是發現和糾正學生精神土壤中的每一個芽,讓它繼續生長,最終排除雜草的缺點。假如我們用成人的冷漠來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所有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沒有愛就沒有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的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生活負責。這種愛必須包括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是必要的合理懲罰。同時,這種愛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容’,比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有一顆愛才的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有一顆寬容的心;關心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愛是成為最好老師的基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對于有做最好的自己愿望的教師來說,為了實現做最好的教師的愿望,他們也應該把這些愛變成沉默的愛雨,通過教學實踐灑所有教授的學生。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景并不難,但是一個老師很難像李鎮西老師那樣長期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此,只有像李鎮西老師一樣,把教育作為一種職業,始終如一地愛學生,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2
最近一 個星期我讀《做最好的老師》 陶行知曾提出“愛滿天下”,因此他才能為學生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深深明白應該把班級當作“家”, 我班的小凡同學,學習成績在班中一向是處于中下等的,但開學初我發現他上課精神恍惚,課后作業總是拖拉,甚至連他最拿手的背誦課文也有了困難,還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比如上課招惹同桌,說謊。這在以前是從沒有過的,我非常擔心。每次學生違紀或發生變化,我總會想一定是有原因的,這時我們教師最忌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而是應該幫助學生找出原因,解決根本問題。那天他因為背書的問題被留了下來,看到他那心煩意亂的樣子,我決定先跟他談談,談話進行得比較順利,或許這事在他心里已憋了太久,他太需要傾訴了。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他的爸爸,我把孩子的變化及孩子變化的原因告訴了他, 他心平氣和地聽我講完,又虛心地向我征詢恰當的處理方法。 講完我如釋重負,跟家長打交道是要講究方法策略的,一不小心得罪了他,那就引火上身了。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了,一切都進入了正常軌道 ,班級中的每個學生,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能幫助他們“闖關”的是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更應該有老師無私而深厚的愛,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多一雙觀察的眼睛,多一對傾聽的耳朵,多一次溫暖的行動。
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尊重、理解學生上。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其中有一條就是老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能夠尊重每一位學生,即使是學生犯了錯誤,甚至傷害了老師,老師仍能一片誠心,寬宏大量地對待他。特別是當老師講課時出現錯誤,或批評錯了學生,或處理問題方法不當時,應該當著學生面大膽地承認錯誤,請求學生的理解和原諒,這不但不會失去威信,還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思想境界高,學生會更信任老師。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3
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的精華集萃,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中學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權威”“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師愛之源”“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德育觀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學、個性”“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是教育的靈魂”……其“愛心、民主”教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實踐讓廣大教師感動、哲服,“未來班”的.模式演繹著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向往,很多身處“迷茫”中的教師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要主和具體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于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典折動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4
讀了《英語小達人每天十分鐘》后,感觸頗深。英語,可謂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了,我們要學好它,將來才可以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對一些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學英語比登山還難。他們的話是:有勁不知怎么使。他們把學英語比作一項艱苦的勞動了,其實不然,如果你喜歡英語并掌握了學英語的方法和技巧,你就會把學英語當一種樂趣。
想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有的同學說:“我一看到英語就頭疼,怎么能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呢?”還有的同學說:“英語單詞我今天記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沒治了。”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初學英語時,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樹立必勝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喪失了上進的動力,稍遇失敗,就會向挫折繳槍,向困難低頭。你就會感到英語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學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習積極性也逐漸降低,自然也就不會取得好成績。但是,只要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到學英語的必要性,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英語學習,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習。開始時多參加一些英語方面的活動,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語游戲、讀英語幽默短文、練習口頭對話等。時間長了,懂得多了,就有了興趣,當然,學習起來就有了動力和欲望。
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其次,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總之,要想學好英語,必須下狠功夫,勤勤懇懇的走好每一步,鑄就結實的基礎,為明天的成功加油。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5
暑假里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后,感觸頗深。
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李鎮西老師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將他多年的教育體會分門別類地做了闡述,對于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幾十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并將其與讀《做最好的老師》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做最好的老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
(1)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
(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同時,這種愛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容,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著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著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老師的基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對于懷著“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師們,為達成所愿“做最好的老師”,還應該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通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因此,只有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師”。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6
最近,我們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樸實而自然的觀點我讓我深受啟發,讀《做最好的老師》的書就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理想,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老師》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做最好的老師》的話使我備受啟發,信心增強,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把簡單平凡的事做好,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通過讀書,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要對學生的無比熱愛,我也希望自己能以這樣的一顆教育者的心,用這種愛心成就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作為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作為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作為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我們作為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我們每一個人或許不可能成名師成專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我們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盡我所能做得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老師。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7
最近一個星期我讀《做最好的老師》陶行知曾提出“愛滿天下”,所以他才能為學生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深深明白應當把班級當作“家”,我班的小凡同學,學習成績在班中一向是處于中下等的,但開學初我發現他上課精神恍惚,課后作業總是拖拉,甚至連他最拿手的背誦課文也有了困難,還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比如上課招惹同桌,說謊。這在以前是從沒有過的,我十分擔心。每次學生違紀或發生變化,我總會想必須是有原因的,這時我們老師最忌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而是應當幫忙學生找出原因,解決根本問題。那天他因為背書的問題被留了下來,看到他那心煩意亂的樣貌,我決定先跟他談談,談話進行得比較順利,或許這事在他心里已憋了太久,他太需要傾訴了。
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他的爸爸,我把孩子的變化及孩子變化的原因告訴了他,他心平氣和地聽我講完,又虛心地向我征詢恰當的處理方法。講完我如釋重負,跟家長打交道是要講究方法策略的,一不細心得罪了他,那就引火上身了。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講、進取發言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了,一切都進入了正常軌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能幫忙他們“闖關”的是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更應當有老師無私而深厚的愛,我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多一雙觀察的眼睛,多一對傾聽的耳朵,多一次溫暖的行動。
老師對學生的愛還表此刻尊重、理解學生上。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其中有一條就是老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能夠尊重每一位學生,即使是學生犯了錯誤,甚至傷害了老師,老師仍能一片誠心,寬宏很多地對待他。異常是當老師講課時出現錯誤,或批評錯了學生,或處理問題方法不當時,應當當著學生面大膽地承認錯誤,請求學生的理解和原諒,這不但不會失去威信,還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思想境界高,學生會更信任老師。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8
假期里閱讀了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這本書收錄了常龍生對50本書閱讀后闡發的感受。讀后收獲很多。李鎮西老師說,讀書的秘訣無非就是聯想和思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在聯想,在思考,在反思。
書中“教學始于技巧”一文,給我的印象很深。這篇文章是常生龍先生讀了美國非凡學校集團領導者道格萊莫夫撰寫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之后自己的感受。文中提到了萊莫夫總結的五種比較重要的教學技巧之一:杜絕退出。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課堂。
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會發現,有些班級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活躍。而有些班級課堂很沉悶,回答問題的孩子寥寥無幾。我們有時會覺得這一個班孩子都不喜歡表現。讀常生龍先生寫的“教學始于技巧”,我反思了我們的課堂,發現了問題所在。我們在課堂提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愿作答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級,”我不知道“是這些孩子的口頭禪。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趕進度等原因,我們往往不再追問,而是另選一個孩子來回答,從而讓那些想躲避老師提問的孩子找到了躲避的空間。而”杜絕退讓“這一原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這句話驅逐出課堂,讓每個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無法逃避提問。
具體做法是,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說”我不知道“或者默不作聲,我們就去提問另一個孩子,在他人給出問題的答案之后,一定要讓這個孩子再次回答該問題,必要的時候還要給出引申問題要求他繼續作答。當學生發現身處必須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課堂文化場中時,他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動機進行評估,并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長此以往,我們的課堂就不會有那種企圖逃避回答問題的學生存在,每個孩子都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發言。我想這也是那些課堂氣氛活躍的班級老師的秘訣。
感謝杜組長推薦的這本好書。新的旅途即將啟程,我會繼續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并帶著我的孩子們一起共沐書香!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9
最近讀了《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感動的故事,說明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道理,愛孩子,發自真心地關心他們,付出的是一片真心,收獲的將是燦爛的希望。
“平等的地愛每一個孩子”這一句簡單的話,需要付出多大的真誠、努力和恒心才能完全做到呀!湯姆遜老師最初也是不喜歡班上的泰迪,這個邋遢而且上課不專心的男孩,但是所有的結果都不是沒有來由的,只要我們用心地去找這種改變的源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那個不好的結果。湯姆遜夫人在了解了泰迪的過去后沒有放棄這個孩子,努力踐行著她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的誓言,而我們的小泰迪那顆沉寂的心也就在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慢慢蘇醒過來。于是才會有了圣誕節那真情的禮物,才會有了湯姆遜夫人內心巨大的震顫,才有了后來泰迪自信的恢復和生命之火的重燃,也才有了我們的泰迪博士和這個觸動我們心靈的故事。用心的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叫泰迪的孩子,他們或者調皮搗蛋、或是沉默不語、或是反應遲鈍、或是膽小怕事、或是懶惰邋遢…這些孩子往往是最令老師頭痛和憤怒的,但他們確實也是我們最應關注的,人性本善,孩子們的本源都是一樣的,或許只要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都會讓孩子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重燃起他們生命的熱情之火。一種尊重的態度、一種溫暖的關懷,會讓人由自卑走向自信、由膽怯走向大方、由軟弱走向堅強、由冷淡走向溫情。我們也總會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在感謝著他帶給我們的改變!
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涯,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批評學生的時候,我并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悅誠服,然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微笑,一個充滿溫情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使他們更喜歡我,更尊敬我。
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去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一下,不要以想當然的態度對待他們;用充滿尊重的眼神,蹲下來和他們講話,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還要有一顆分享的心,一起游戲、一起歡笑!我想做的就是讓孩子們的童年因為我而更快樂些,讓他們短暫的童年里灑滿更多的歡笑!也許稱不上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還有回憶的話,只要記得曾經有一個讓他們快樂的老師就足夠!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0
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師是一份輕松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如果說醫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么教師就是在鑄就人的靈魂。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里,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可教師這股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怎樣肩負起這項神圣的職責是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學習與反思的問題。
記得我曾經因為個人情緒化,打過一個學生,以至于到今天我還對自己的行為而悔恨。直到我開始閱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里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獲什么?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1
讀書是我的一大愛好,也是一種休閑。在閑暇之余,總喜歡挑幾本書來慢慢品味,用課余之時,我認真拜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從中讓我感觸頗深。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才深知,原來我對"教書育人"的理解是多么的浮淺,對"教育"一詞只是表面的感知。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原來教育中需要"愛",而且是一種令人羨慕的愛。
在這本書中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令人激動的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平凡事例,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每一位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感受到了教育。通過讀這本書,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深思:"教書育人"的本質為何意?怎樣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針對這兩個問題,從這本書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1。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重在"育"而不是"教",允許學生說"不"。
每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嚴為主,學生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年齡雖小,有時也有他們獨到的見解,他們認為不好的做法,完全可以說"不",不贊成,不去做,而做為教師的我們,往往一權專政。
2。怎樣做才是真正的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善于聆聽學生的心聲。
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不單單是對學生表面的了解,而最為重要的是對他們內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讓學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師,更是朋友和親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你分享,這才是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心靈的橋梁,這樣才能讓他們快樂、茁壯成長!
3。在教育中體現"愛"、奉獻"愛"
愛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行動,只有你付出了、奉獻了,學生會真實的感受到,哪怕一句溫暖的話語,簡單的問候,或一次心靈的交流,學生都會銘記在心,倍受感動,"愛"需要用具體的行動來表達,需要你的付出、你的奉獻!
教育需要愛,愛要體現在教育中,有愛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2
“做最好的老師”一直是我一個我夢寐以求的理想與追求,是我不斷進步的動力。
什么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李老師對學生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他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
我在對比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
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從李老師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自己,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更加的堅定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師必須具備童心、愛心、責任心,具有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需要自己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每天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選擇一行,愛一行”。所以,當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李老師說:“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做最好的自己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3
看完了《母愛一滴就是海》中的《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如纖纖細手拂過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此刻,我多想高呼一聲:人生真情莫過于母愛。
天底下無母愛是最細致,最無私,最易體會到的。湯普生夫人并不是特德的母親,非親非故,他們只是平凡的師生關系,但她以博大的母愛去幫助這個失去母親的孩子,讓特德感到了母愛,讓他再次有了生存的信心,讓他的人生充滿輝煌,真是讓人敬佩。
我不禁想起我們的老師的愛猶如母愛般的愛。也許是職業的緣故,他們對我們一向十分嚴格。因為我們年少無知,輕浮,猖狂使我們對這種母愛不屑一顧,還時常與他們作對。天天都抱怨上天不公平:為什么不賜予我們一個了解我們,理解我們的“母愛”——老師。
現在讀完這篇文章后,在我眼中老師如同一個桑樹。
桑樹是清貧的,老師也是清貧的,貧得連個“長”字的宮銜都沒有;桑樹是富有的,老師也是富有的,他們的學生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桑樹是無私的,老師也是無私的,他們給社會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在當今奇才輩出的'社會里,老師常常被人忘卻,可是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育和培養,那些“奇才”即使有三頭六臂的本領,也不能成才。可是,老師對這個不公平的現象并沒有抱怨。因為他們想的是“別人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老師,多么崇高的職業呀!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啊!他們默默無聞的一直在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
隨著時間的飛逝,我漸漸明白了,我錯了。在別人眼中,老師的這種“母愛”實在太平凡了,太普通了。可在我心中,老師的這種“母愛”永遠是偉大的,溫馨的。這種愛將是我勤奮學習的最大鞭策,將是我學習上進的動力和源泉。
老師的愛是我們頭頂上的一片天,讓我們茁壯成長!在前進的道路上,讓我們心中永遠帶著那份“母愛”!讓我們永遠對得起那份“母愛”!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4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藏著值得讓人為之奮斗一生的追求。
作為老師,成為最好的老師一直都是每個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做到最好,每個人認同的標準雖然各不相同,但其本質是同一不變的。
再讀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教師對學生深沉的愛,執著的不悔深深地打動了我。生活中、工作中許許多多看是簡單瑣碎的事情卻無不藏著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執著的愛與責任,這樣的事情相信許多的老師平時的工作中都曾經歷過。 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并非像有些人口頭上表示的那樣能夠簡單,能夠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以愛心與童心完善我們的教育使命,相信這就是李老師常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吧!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并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堅持不懈地寫下那么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么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么“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5
做最好的老師,這是很多求實老師的共同心愿。這里李鎮西老師也告訴我們,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
現在我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智力活動上的一個進步,教育理論上的`一個刷新。怎樣能成為一個”最好的老師“,作者以從教近三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這非常簡單。就是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每天堅持”五個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于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
但這看似平凡的小事,幾十年堅持下來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響的教師。所以,教師所從事的是一種充滿智慧與思考的職業,一種需要道德與正義感和毅力的職業,一種充滿愛心與民主意識的職業。
在整本書都拜讀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個學校都能出一個李鎮西或者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中國的教育會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掩卷深思之后,我心中仍有一困惑難心釋懷。那就是作者認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的善良和幻想的天性,因為他們本應該是做夢的年齡,不能時時睜著一雙對周圍世界充滿警惕的早熟的眼睛。的確,不應該使少年兒童,小小年紀便看透了世界而變得世故成人化起來,但必須明明的的地、毫不拐彎地告訴他們: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黑,什么是白。正象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千萬注意不要讓兒童的思想和心靈在接觸不正義的事情時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是邁上道德發展的更高境界的一個臺階。我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區分是非善惡,固守基本的道德底線。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最好的老師作文03-06
我最好的老師03-05
《最好的老師》讀后感01-10
我最好的老師作文02-0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02-22
我最好的老師作文02-19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12-27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09-20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