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和孩子劃清界限》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和孩子劃清界限》有感1
《和孩子劃清界限》這本書,起先我是懷著一種非常明確的目的直奔它而去的,因為最近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很多困惑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一種指導或者說是引領。在讀的過程中,時有停頓,有時覺得這本書解決了我心中不少的疑團,對孩子們的一些行為更加理解了,因而更加寬容,越發能夠心平氣和地去對待他們了;有時,又覺得書中介紹的一些做法或想法與我們平時的教育有一定的差距,要真正照書里邊的實施,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時讀時想,心中的想法千回百折。我想,這本書引發了自己對平時一些司空見慣的問題的思考,這應該是我讀它的最大的收獲了。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所有的潛意識都會得到投射。”美國家庭心理咨詢師萊迪絲。布朗說:“那些最隱蔽的、最私密的東西,具有最可怕的摧毀力。父母潛意識的力量大大超過在一個家庭中顯而易見的交流。”小巫在這個章節中,提醒著每個父母:孩子是無辜的,是無助的,不要對孩子過高的要求,讓無法反抗父母的孩子,折磨自己,以圖取悅父母。當我們對孩子不滿時,先面對自己的內心,是否自己潛意識中有某種不安全感。
潛意識真的這么可怕嗎?我對教育孩子時所感覺到的'壓力和恐懼,難道來源于我的潛意識?我順著小巫的思路反省自己:我有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內心恐懼嗎?我有自己都不愿意碰一碰的恐懼嗎?當我發怒和焦慮的時候,就是我深埋心底的恐懼趁機在興風作浪嗎?
首先引用《和孩子劃清界限》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談談我讀后的最深刻的感受:“如果父母能夠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競爭和壓抑等等,就不會斤斤計較孩子在社交中難以避免的沖突。孩子看到父母從容不迫的處世態度,也自然學會了坦然面對沖突、拒絕和挫折。父母越緊張、包辦、過度保護孩子的社交活動,孩子越懦弱、膽小、依賴性越強。”相信很多父母每次看到別的小孩在生人面前能歌善舞、嘴巴甜甜,而自己的小孩總是縮在后面,心里雖不是滋味,但也還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很少當眾數落寶寶膽小怕生。其實回頭想想,真的是我們過分的保護了他們。小巫說得好,不要阻止孩子品嘗生活的真實滋味,不要過度擔憂孩子“吃苦”、“吃虧”,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而是放手讓孩子在風雨和浪濤中鍛煉、成長,應該由孩子受的“罪”,就讓他們去受。
看了這本書,還有一點深有感悟的是,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尊重、接受他們的個性,鼓勵他們獨立,放手培養他們獨自料理生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小巫說,孩子好了,不是父母的功勞;孩子壞了,父母肯定有責任。如果沒做到這樣的心理狀態,也是沒有劃清好界限。可我不這樣認為,孩子好了,那是就是因為我和孩子劃清了界限,及時把許多束縛許多不好的影響從他身上移,讓他自然成長,這就是我的功勞!
在我困惑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本書,書中小巫說到,孩子最需要我們百分之百的、無條件的接納。接納、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及他們自身成長發展的軌道,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自信心和安全感的來源,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堅實地基。
今后,我要做的是:靜下心來,蹲下身來,傾聽孩子,感受孩子,接納孩子,努力做個好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在我們的關愛和引導下,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達到內心的安寧與平衡。
讀《和孩子劃清界限》有感2
說起來有點愧疚,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需要,最開始我是懷著非常明確的目的讀《和孩子劃清界限》這本書的,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我從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問題,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迫切需要一種指導或者說是引領。
在讀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困惑,有時覺得這本書解決了我心中不少的疑團,對孩子們的一些行為更加理解了,因而更加寬容,也因此能夠心平氣和地去對待他們;有時,又覺得書中介紹的一些做法或想法與我們平時的教育有一定的差距,要真正照書里邊的實施,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想,這本書引發了我自己對平時一些司空見慣的問題的思考,這應該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所有的潛意識都會得到投射。”美國家庭心理咨詢師萊迪絲.布朗說:“那些最隱蔽的、最私密的東西,具有最可怕的摧毀力。父母潛意識的力量大大超過在一個家庭中顯而易見的交流。”在這個章節中,提醒著每個父母:孩子是無辜的,是無助的,不要對孩子過高的要求,讓無法反抗父母的孩子,折磨自己,以圖取悅父母。當我們對孩子不滿時,先面對自己的內心,是否自己潛意識中有某種不安全感。
首先用書中的一段話來談談我讀后的最深刻的'感受:“如果父母能夠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競爭和壓抑等等,就不會斤斤計較孩子在社交中難以避免的沖突。孩子看到父母從容不迫的處世態度,也自然學會了坦然面對沖突、拒絕和挫折。父母越緊張、包辦、過度保護孩子的社交活動,孩子越情弱、膽小、依賴性越強。”相信很多父母每次看到別的小孩在生人面前能歌善舞、嘴巴甜甜,而自己的小孩總是縮在后面,心里雖不是滋味,但也還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很少當眾數落孩子膽小怕生。其實回頭想想,真的是我們過分的保護了他們。因此,我們不要阻止孩子感受生活的真實滋味,不要過度擔憂孩子 “吃苦”,“吃虧”,也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而是放手讓孩子在風雨中鍛煉、成長,由孩子受的“罪”,就讓他們去受。
其次,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尊重、接受他們的個性,鼓勵他們獨立,放手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孩子最需要我們百分之百的、無條件的接納,并且要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及他們自身成長發展的軌道,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也是他們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增強。
今后,我要做的是:靜下心來,蹲下身來,傾聽孩子,感受孩子,接納孩子,努力做個好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在我們的關愛和引導下,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達到內心的安寧與平衡。
讀《和孩子劃清界限》有感3
最近看了《和孩子劃清界限》更加了解了小巫的成長,忽然有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她的母親的教育方法,她的對孩子的那種期待,很值得思考和學習。
以下是書中的要點,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兒童自律四原則
A、延遲滿足 B、承擔責任 C、忠于真相 D、求得平衡
《為孩子立界線》作者克勞德說:“生活的意義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學習怎樣有益地吃苦。從小學會逃避痛苦的孩子,長大后會經歷加倍的痛苦……這些問題都來源于逃避暫時掙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遲享樂的痛苦。如果我們學會失去即時所需的東西,對于不能馬上實現的愿望感到難過,而后適應困境對我們提出的現實要求,歡樂和成功會接踵而至。”
二、“那些最隱蔽、最私密的東西,雎有最可怕的摧毀力。父母潛意識的力量大大超過在一個家庭中顯而易見的交流。”
——美國家庭心理咨詢師茱迪絲.布朗
三、父母的愛只顧自己去愛,不顧孩子的感受,如果愛的不當,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
以“愛”的名義所產生的心理傷害,絕不亞于暴力行為留下的重創。這種愛被稱為“慈祥的欺虐”。這種愛經常會披著一件漂亮的外衣:都是為你好!
四、我們都有心理傷痕
A類:過度認同孩子的痛苦。
B類:不能忍受孩子的宣泄。
C類:過度依賴孩子。
D類:冰與火的交融。
“父母內心的心理傷痕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孩子的愛。父母們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我焦慮什么、我怕什么,把這個能量放在自己身上,把傷痕留在自己這里治療”
——徐浩淵博士
五、什么是非愛行為
1、有條件的愛
2、不負責任的愛
3、依賴性的愛
4、永遠無法滿足的愛
5、犧牲者討債的愛
6、要求回報的愛
六、什么是真愛行為(傳遞信息: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1、真愛是付出
2、真愛是關注
3、真愛是傾聽
4、真愛是勇氣
5、真愛是鼓勵獨立
6、真愛是接受分離
7、真愛是履行諾言
8、真有是改變自己、促進自我以及對方的心靈成長
9、真愛是律已的面質
10、真愛是一種自律
11、真愛是一種不讓我們神魂顛倒的感覺。真愛是一種忠誠堅定的、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決定。
七、什么是心理疆界
“知道我擁有什么、應該對什么負責任,賦予我自由。如果我知道我的院子從何處起始、在何處截止,我就可以在里邊自由地活動。對我自己的生活負責任,讓我有充分的選擇余地。反之,如果我不擁有自己的.生活,我的選擇就會非常有限”
——《心理疆界》
讀后的感悟:
1、認清孩子在“共生”、“孵化”和“恢復和睦”期不同的心理、情感需求、并滿足他們。
2、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和人格延續,孩子不是我們的克隆,而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分離的個體。
3、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尊重、接受他們的個性,鼓勵他們獨立,放手培養他們獨自料理生活的能力。
4、相信自己,信任孩子,從“恢復和睦”期后期,也就是三歲左右開始,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有意識的選擇。
5、不要一味地替孩子生活、替孩子選擇、替孩子承擔責任,應該由他們自己負責的事情,放手讓他們承擔;即使行為有所偏差,也要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自然后果。
6、不要阻止孩子品嘗生活的真實滋味,不要過度擔憂孩子“吃苦”、“吃虧”,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而是放手讓孩子在風雨和浪濤中鍛煉、成長,應該由孩子受的“罪”,就讓他們去受。
7、不要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未競夢想的工具。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自己的生存現狀不滿,應該自己努力去改變,而不是寄希望于孩子身上——這樣做不僅會毀滅孩子的前程,也會給我們帶來失望和幻滅。
8、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養老金儲蓄,不要對孩子有依賴心理。現在是獨生子女時代,生養完一個孩子,我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的晚年奮斗。
9、打造自己的生活,做一個獨立的人,給孩子以身作則。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為我們自豪,我們就必須首先做讓孩子自豪的父母!
【讀《和孩子劃清界限》有感】相關文章:
和孩子讀書心得體會06-16
和孩子分開的心情說說03-01
曬老公和孩子的說說03-03
家長對孩子期望和寄語05-17
讀《水孩子》有感08-31
讀《好孩子》有感01-27
讀雪孩子有感04-19
讀《發現孩子》有感12-25
帶孩子的心酸和壓抑的句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