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1
其實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親切而又似曾相識,因為貌似寒假就是這么過來的,應了作者一句話———積習難改!十幾年寒假暑假好像都是這么過來的。
但對于作者的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這才是新的起點”。早晨代表新的輪回的開始,新的希冀的開始,是生命的蓬勃欲發的開端,中午代表燃燒正旺的斗志,事業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開始,作者的這種心態是令我為之動容的,縱然人生的時間軸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卻仍舊是不減當初的斗志,創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沒有使命感與責任感,沒有積極豁達的心境,很難堅持六年完成這部書作,生活與創作都是一場勞動,莊嚴并且會給我們帶來財富!當有一天遇見最好的自己,就告訴自己,這才是新的開始!
想到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這個題目時所萌發的思緒是膚淺的,我僅僅將習慣交織在時間的跨度上,卻沒有像作者那樣的毅力——他讓思考留在深夜寧靜時分,讓蘇醒始午間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態留給新一天的起點。
開始了,就別輕易結束。
但就像作者所說的:人是有惰性屬性的動物,一旦過多地沉湎于溫柔之鄉,就會消弱重新投入風影的勇氣和力量,前方是荊棘叢,后方是溫柔鄉,抱著“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業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駿事,榮譽也有了,掌聲也有了,財富也有了,就差一個這么退縮的理由了,但路遙拒絕了尋找理由,因為沒有理由不去挑戰,退路一走便無絕盡。養尊處優的生活是令人欽羨的標桿,卻不是挑戰者夢寐以求的終點,生活要有所顛簸,有所變數,有幾回陰差陽錯,有幾次暗流涌動,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騰道盡,把無數曾經的幻想變成現實。鮮花有時是毒藥,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現實。
可是顛簸有時會來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運中的輪椅,桑蘭支起突如其來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發生了變異,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時從未多想過的“死亡”,此刻竟然離他這么近。
死亡,寫下這兩個字感覺筆尖都沉重了幾分,而真正面對它,需要多大的.勇氣?生命有開端就會有結束,真正痛苦的,是這場故事的尾聲已響起,卻未實現當初的愿望。有人說:生命就是一場悲劇,結局永遠不會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淪的深淵。于是選擇停止,安度余華嗎?于是拋下眷戀,無所顧及了嗎?答案是“不”。這便是作者所令我欽佩的另外一點——心有所愿,心有所戀。
沒有一場風雨是一個人的戰斗,往往有人壯言:“這是我一個人的戰斗。”我從來不信,奮斗總有原因,為了一個人,為了一個夢,為了一件事,為了證明自己……若是武裝赴戰僅僅是單單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臥薪嘗膽為了百性,脊骨刺字為了國家,一個人的戰斗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會輕易停止,百病纏身,枷鎖相銬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戀,所以雙目不會就此放空,筆觸鈍拙,腳步擱淺也要走下去。
“吻過你的腳丫,看過月光映照下你的臉,憶過陽光明媚時代的眼,牽扯過你汗水浸濕的手心,給了你血汗里獨一無二的父親的愛……”
雨過會天晴,云淡會風輕。
永不悔的犧牲,為你而幸福,為你而奮斗。
于是,就算明天的陽光有一天會見不到,今天,依舊是新開始。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2
作者:蔚敏首先來說,這是一本隨筆,內容主要是描寫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一些生活情景和內心世界,在書的最后還就讀者和新聞媒體關心的一些話題他本人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這本書是我向我的上級領導借閱的,此前我對這本書還不了解,在讀完《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后,從網上對路遙的作品和人物簡歷進行了查閱,才對《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本書有所了解。這本書是路遙去世前所著,50個小節共5萬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在他的創作生活中,沒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一點我比較認同,算起來我也是一名寫作愛好者,很多時候寫東西真的是隨心所欲,有時候腦子里有靈感了便隨便找個地方就開始寫寫畫畫,時間久了習慣也就養成了。寫作就像蓋房子一樣,需要有牢固的基礎和清晰的構架,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實際寫作用了三年,另外三年則用來收集整理資料,具體構思。我寫東西喜歡自由地寫,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寫不下去就突然畫句號,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創作源于生活,實際上一個作家深入生活的整個過程應該是了解、體驗、思考,然后才能進入表現。想寫農村題材的作品,就應該放下身子深入到農村中去,和莊稼人同吃同住,了解農村人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你還得熟悉城里人的生活,這樣才能在作品中形成強烈的對比,引起讀者的思考,讓文章達到高潮。很多同事說,我們想寫點東西,但是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處著筆,這就是對生活工作的不了解,因為你沒有到群眾中去,沒有了解事物的本質,所以你沒有寫作的素材和落筆的思想。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鐵路工人,我所學的專業和寫作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長期生活工作在生產一線,讓我對基層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一線的鐵路工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對他們的內心想法、工作環節不能說特別懂,也算的上了解。
在我看來,寫作真的是生活的積淀和思想的凝聚,我從事宣傳工作4年多,發表過的稿件可能已經超過一千多篇,每一篇稿件都源于生活、源于工作。長期的寫作讓我學會了捕捉新聞的素材,學會了總結和思考,甚至對我的性格都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我感謝我所從事的工作,感謝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平凡的世界》創作過程中,路遙在煤礦一待就是一個冬天,三四個月不出山。一個人待在房子里創作,別人也不來打攪,這一點我感同身受,有時候在完成一些寫作任務時,一個人待在辦公室就是一天,甚至是半個晚上,這種情況是經常的,時間久了,大家也很少來打攪我,有時候感覺寂寞、孤獨、有時候真想換一份工作,但是敲慣了鍵盤,聽慣了打字的聲音,還是不能放下,也許這也成為了一種習慣。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我還是我,鍵盤換了一個又一個。
一個冬天過去了,當他坐著吉普車出山的時候,手里已經拿著21萬字的稿子,這就是唯一的收獲,坐在車里,什么都說不出來,就是一個勁流眼淚。我們能夠想象的到,路遙此刻內心世界是多么的激動和不平常。
作家應該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應該是在最自然的狀態中去工作,不要擺架勢,不要把功利思想帶到創作中去,創作出好的作品成名得利是自然的,要爭取獲得這種驕傲和尊嚴,但是寫作過程中不能帶進去,如果寫作時想著如何成名得利,是很難成功的,這是路遙對寫作愛好者最真誠的忠告。《早晨從中午開始》,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自己的生活,感悟當下的不易和美好,我的早晨從7點開始,你的呢?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3
時隔半年,又拿起這本書。每天早上在擁擠的地鐵上被擠得東倒西歪,但手里還是固執的拿著《早晨從中午開始》。
每次看到這本書里熟悉的文字,總是回想起高中最后一年的那個教室。我坐在第三排靠墻的位子,課桌上堆滿了各種課本和參考書,墻上貼滿了各種小便簽,單詞、作業,課桌的抽屜里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那個小小的“窩”卻給了我緊張學習氛圍里的一種像是歸屬感的溫暖。那時一個小小的世界,屬于我自己的。所以,看到路遙說他寫《平凡的世界》時,獨自跑到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的地方每日每夜的寫,我特別理解那種把自己隔絕之后的心安,帶著一份背水一戰的決絕。
高中最后一年在我的印象中有很多自習,也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更愿意獨自去解決一些事情。在高三之前的十幾年,我的學習生活似乎都是被規劃好的,我只要一步一步的按著既定的軌道走就行了,但是也是那個時候開始我想要一點不一樣的人生。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渴望一種自由的獨立。直到現在,無論是戀愛還是生活,我都特別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我必須有一份不被打擾的獨處。但是,我沒有路遙的決絕和堅持,我想我是佩服路遙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是渴望成為路遙那樣的人的。為一個既定的目標,不顧一切的去爭取。或許終將一事無成,最終的結果當然是渴望被認可的,但是追逐過程中希望被忘記,或者說主動逃離那種嘈雜,這本是一個人的旅行。
“即便一年的勞作到最后顆粒無收,但是農民伯伯不會因此就放棄下一年的'耕種”,正是這種毫無怨言,甚至稱不上堅持的堅持,因為這在他們的認知里是理所當然的,無論發生什么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就是播種的季節。我想起羅胖說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然后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比如,我是來看電影找樂子的,這是我做這件事的“第一性原理”。所以如果看到爛片,我起身就走,不跟電影票錢較勁。其實“第一性原理”,就是讓我們把目光從那些別人做的事上挪開,不管做什么選擇,都以最根本的那個原則為參照點,不斷用那個參照點為自己糾偏。農民的“第一性原理”是種地,無論今年如何,明年都會從新播種,是一種歸零。路遙的《人生》發表后給他帶來了很多鮮花和掌聲,但是他選擇“歸零”,開始寫作《平凡的世界》。一個作家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寫作吧!
有時候追求某種的東西的過程時會難免受挫,然后就忘記了出發的方向是什么。如果決定了要用一段時光甚至一生去做一件事,那么暫時的失敗就應該是預期里的,所以失敗了也要繼續去做,因為你已經決定了要用一生去付出,這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
可能因為第一次遇見《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一個秋天。這本小書只有50個小結,語文老師每天上課前都會讀一小節,然后就從華北平原的秋天讀到了冬天,窗外的銀杏也變得金黃金黃。所以,再次看到這本書總是想起金色銀杏的深秋,凜冽但是高遠。它像是一段時光記憶的標簽,標識著青春那段不悔的歲月。路遙的自虐式堅持或許不可取,但是在曾經需要堅持的歲月里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所以,每次心緒不定都會重新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出發的方向!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4
最近讀了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前頭部分著重寫了他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經歷和感悟。通常是臨近中午起床,下午和晚上寫作,寫到凌晨才睡覺,所以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他創作時的作息時間,或者是靈感突發時的時間段。在寫平凡的世界開頭部分時,他是寫好、撕,撕了重寫,再撕,再寫,反反復復多次,才有了讀者眼前看到的這本名著第一自然段。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不瞞你說,當初遇到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時,一看厚厚的三冊,讓人不敢觸碰,有些止步,不知道能不能一字一句的讀進讀完。但我還是本能的去翻讀了第一自然段。沒想到就是第一自然段吸引了我,一縷帶著清香的文字走進了我的心里。
生為農村人,讀到這樣的`文字感觸是非常深的。震撼心靈。仿佛是在寫自己所在的村莊,不一樣的是描寫的是75年,而我是77年。但兩年不會有多大差別,村子的變化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多年。北方的二三月的確還很寒冷,真正的春暖花開應該在陰歷四月之后。所以雪花依舊會伴著雨絲降臨,帶給人間一個是冬不是冬,是春又不是春的混淆季節。雖然驚蟄臨近,可三月桃花雪是不變的真理。這也是過來人的嘴邊話。
三本書?此刻就是五本也不嫌多。
米黃色的書皮,五個醒目的字,一幅插圖。走進了平凡的世界。
回到家翻開,還是對第一自然段情有獨鐘。多么樸實的語言,沒有堆砌,沒有出現一句華麗的詞藻。正合我口味。我細細嚼著,越嚼越香。佩服之余脫口而出——萬事開頭難。第一自然段是貫穿全書的靈魂,沒有好的開頭如何連貫下去,如果連開頭都不想讀下去,如何吸引讀者的眼球,如何成為名著,如何讓那么多的讀者百讀不厭。第一自然段就如人的氣質,或者叫眼緣。只有眼前一亮,才會去深入了解。
字是簡單字,組成一段話后就不簡單了。我反反復復讀著第一自然段,就像路遙當年創作時的反反復復。
幾年來,我接觸的文字也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有著鄉土氣息的文字(即便是讀外國名著也都是適合自己且易懂的文字)。永遠脫離不了這些東西。我一直認為在家鄉長到二十歲,那是很好的素材。是挖掘不盡的財富,像每時每刻開采出的寶石,永遠閃光。哪怕是坡上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朵云,一陣風雨,一片雪花,一縷炊煙,一條小路,一聲清晨打破寧靜的雞鳴……都是筆下最美的篇章
《一個人的村莊》散文集,里面就是對動物,鳥語花香,人物形象做了細致的描寫,看來對農村情有獨鐘的人大有人在。我也曾并一直在堅持寫下隨筆,看到什么悟到什么都想記錄下來。論文章的質量,還遠遠不夠。論真實,我敢說那是實實在在的文字,那是原汁原味的東西。也有人說我寫的還不錯,我一般會說——還差十萬八千里,只是喜歡。
也有同樣喜愛文字并天天隨筆的人在朋友圈直接評論或給我直言不諱指出不足。我接受并學習。
萬事開頭難,不單單是碼字。但喜愛文字的人三句話不離本行。還有一句話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開頭難,開好頭,開頭好了,也就自然而然……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5
說起路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20xx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改革先鋒稱號,頒發——改革先鋒獎章,路遙還被評為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路遙,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陜北榆林清澗縣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等,他曾憑《平凡的世界》這一部小說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我今天有幸讀到了他的作品——《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完之后,感受頗深,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作家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的隨筆作品,《早晨從中午開始》正是記錄了作者在創作《平凡的世界》這十年的寫作期間的生活經歷、思想經歷和感情經歷。這一本創作隨筆正讓我們穿透他的作品而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文學的執著和創作時的艱辛,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正是這樣才使我們看到了鮮花和掌聲之后的艱難之路。這一本創作隨筆,凝聚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作者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作家路遙正是由這一本《早晨從中午開始》創作隨筆來祭奠那十年的創作歲月。,從這一本創作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作家一直伏案寫作至天明,別人起床,他才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來,吃點饅頭米湯咸菜,又開始閱讀和寫作,多數日子一天只吃中午這一餐,有時晚上吃點面條。以至后來兩鬢斑白,滿臉皺紋,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用他自己的話說:當生命進入正午的時候,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一般充滿青春的朝氣投身于其間。由此可見,作家路遙是多么的熱愛文學創作啊!他對待工作是多么廢寢忘食啊!他的一點一滴的成功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開的。我們在看到他的成功的同時更應該看到他的努力與奮斗。作者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他更是一個偉大的人。
作家路遙,他在創作發表《平凡的世界》之前,他的小說作品已經多次獲得了優秀小說獎。在獲得這些成功之后,他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勵,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繼而萌生了創作巨著的偉大設想,那就是后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這一些都是作者通過《早晨從中午開始》告訴我們的'。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有的人一旦取得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這是不行的,我們應該看看作家路遙,應該以路遙為榜樣,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事實上,那些取得小成績就驕傲自滿的人是大多數的,人們往往控制不住自已內心暫時獲得勝利的欣喜,但是如果人人都能來讀一讀《早晨從中午開始》這一本創作隨筆,那么我相信將能夠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早晨從中午開始》這一本創作隨筆,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成功的人,他們所取得的成功決非偶然,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正所謂不經過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作者路遙身上具有的韌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之所以能成為作家,之所以能夠得到“矛盾文學獎”,之所以能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光榮稱號,這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開的。不驕不躁、努力奮斗,這正是《早晨從中午開始》這一本創作隨筆帶給我的深刻教育。
【《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午的作文03-12
中午午休的說說01-29
中午好說說11-02
中午好的說說11-02
中午的心情說說11-23
中午心情說說05-09
中午打招呼的句子12-07
中午吃什么好03-18
中午的作文600字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