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我叫山果》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1
前些日子,馬定科老師在學校的關心下一代網站上推薦了一篇《我叫山果》的文章,我認真看過之后,感覺很心疼。
一個來自偏遠地區的十四歲的小女孩,為了生活為了給生病的媽媽籌錢治病而背著一大筐山核桃去賣。乘坐火車的時候,遇到好心的阿婆幫她提背簍減輕重負,車廂里的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幫忙買她的核桃,臨下車時,阿婆贈給了她一套新衣服,幾位農民工也塞給了小女孩幾十元錢的暖暖心意。火車接著向前行駛,小女孩安靜地佇立在地面,車廂里飄來小女孩的聲音:“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著嫁人時穿,阿婆……我叫山果。”
這個小小的故事溫暖了我們的心靈也深深觸動了我們。
“貧窮并且善良著”,我想這該是大多數的人看這篇文章的感受吧!在我看來,小女孩的確太過于貧窮了,讓同樣身為女孩的我感到深深的擔憂和哀傷。小女孩說出來一趟賣完山核桃再減去來回車費還剩下十五六塊錢,十幾塊錢放在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眼里也不過是一餐普通的飯吧;小女孩說出門帶來兩塊干糧,其實就是紅薯面餅子,但她卻視若珍寶,賣核桃前吃一塊,賣完核桃再吃一塊,我想這樣子大概勉強可以撐回家吧;小女孩說媽媽交代過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天哪,這樣上下一對比,小小的她該背上多少核桃才有一次出遠門的資格呢!這深入骨髓的貧窮再一次地震撼了我,我開始忍不住為小女孩的未來擔心!不知道在我們這正奔向全面小康的國家里還存在著多少這樣窮苦的地區,還有多少這樣被貧窮束縛的孩子!
山核桃有多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小女孩背了十幾里路又站了許久的`火車有多么地累。十四歲,該是一個正在讀初中的中學生吧!我不知道小女孩有沒有條件讀書,但我知道弱小的她必須幫父母分擔生活的重量。我無法想象一個連汽車都不通的小山村是怎樣的閉塞,所以也無法深切地體會小女孩的無知和無助。但小女孩的堅強卻如一根針一樣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心里,讓我感悟生命的堅韌和擔當。我為小女孩對媽媽的真情關愛和呵護而喝彩,為她不辭辛苦不怕遙遠堅持賣核桃的精神而點贊,更為她小小年紀就承受生活壓力的鍛煉而流淚。小女孩的堅強來自生命內在的能量,更來自殘酷而現實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是不能做比較的,但當您遇到生活的風雨侵襲時,我希望這個堅韌而執著的小女孩會給你愛的力量讓你堅持著笑著走下去。
作為旁觀者,我們覺得小女孩貧窮,我們認為她那樣子的生活已經算是堅強而勇敢的楷模,但我不知道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她是否已經沉在這窮苦的生活中無法自拔?外界的善意救助畢竟只是一時的,幫不了小女孩度過一生。但小女孩接受好心人幫助時所流露出的真誠感恩情懷讓我再一次為她的純真而感動!盡管物質匱乏,但小女孩依然善良依然深深懂得感恩和珍惜這美好的生活,包括隨之而來的苦難!小女孩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謝,只是極其虔誠地站在下車地點看著火車遠去,她眼中掩蓋不住的閃閃淚花,她心中茁壯成長的美妙情感,都在這一刻因為陌生人的幫助而更加燦爛和美好!火車載著陌生的旅客前行,一個叫做山果的女孩卻從此深深扎根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山果,我想大概小女孩的父母很希望小女孩就像那山間的紅紅小果子一樣,耐得住寂寞和苦難,經得住風雨和烈日,不懼挫折不棄希望,永遠善良而美好吧!我不曾認識山果,也并不了解她更多的生活狀況,但山果對生活的樂觀和執著、對媽媽的愛與責任、對生命的熱愛和堅韌以及她對善良的感恩與珍惜都深深地撥動了我沉睡的心弦!如果真的可以,我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為我們社會的弱小者獻一點兒心意,哪怕僅僅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真誠的微笑,也可以點亮他們灰暗的生活。真心地祝福社會上這樣可愛又可憐的孩子越來越少!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2
最近一篇《我叫山果》的文章,經過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的轉發推薦之后,火了。這是一篇好文章。講述的是一個窮苦的山里娃,家里收成很多核桃,但是由于交通閉塞,汽車無法進山,只能由十四歲的她出門販賣。賣核桃需要走一天一夜的山路趕火車。作者就在火車上遇見了山果,得知山果的'媽媽病了,車廂里的農民有人送她衣服,有人買她的核桃,有人給她錢的,來幫助她。文章不長,但動人,引發了我一些思考。?
在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善良”,這是人性的光輝。有句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或許有刁民,但在這里我也看到了同車廂里雖貧窮但善良的農民。正如有人說的,“在與世隔絕的大山里,生活著很多善良的人們,他們雖然貧窮得讓人心顫,但也善良得叫人落淚。”或許“同類”群體——同樣貧窮的人們對彼此生活的不易更能感同身受。?
我還看到了“貧窮”,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正視的是我們不僅有北上廣的繁華開放,我們還有大山區的貧窮閉塞,這是中國的現狀。一直以來我們從大山里運出一車車的礦產木材,商人們賺得盆滿缽滿,留給山區的依然是經濟落后,交通閉塞,是時候該反哺大山了。精準扶貧,山區是首要。?
當然我也看到了“故事”,在這個人人都是傳播者,個個都是媒體人的時代,我們應該講什么故事?怎么講故事?我們需要的是吸引眼球?是歌功頌德?還是別的什么?在這片土地上有進步,也有落后,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有光明,當然也有黑暗。新聞報道還是文學創作都不能只見一片和諧或只一味充滿矛盾糾紛,應該讓它完整真實的呈現出來。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3
我常常抱怨日子過得不稱心。我知道這么想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怎么算過得好?應該和誰比?我只能說很模糊。可自從我讀了那篇文章——《我的名字叫山果》之后,對這個問題也有了感悟。
《我的名字叫山果》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在川滇邊界時,乘坐的火車在沙窩站停留了兩分鐘,有一位女孩擠上了作者坐的`車廂。她說她背核桃到很遠的地方去賣,用賺來的錢給媽媽買藥治病。有人說她賺的錢還不夠吃飯,她立馬說道:“我自己帶了干糧,是用紅薯面做的餅子,不用買東西吃。”周圍的旅客聞之一時凄涼。作者打聽后知道她的核桃十個只賣兩角五分錢,十分便宜,便在車上為小女孩推銷。不一會兒,小女孩的核桃就賣了一大半。小女孩到站了,下車時,作者把給侄女買的衣服送給了她,還有四個農民工一共起給了她兩百元,讓她給媽媽治病。下車后,小女孩不知怎樣表達感謝之情,哽咽的說:“阿婆,大爺,我的名字叫山果。”
合上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四個農民工自己都并不富有,但仍然為山果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作者幫山果推銷核桃,減小了她的負擔,還送了一套衣服給山果;而山果,不辭辛苦、翻山越嶺來賣核桃,用賺來的幾塊錢為媽媽買藥。我呢,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翻山越嶺的勞累,沒有為了生計而擔心,更沒有為下一頓飯有沒有著落而焦慮。我的日子比山果好,環境比山果好,條件比山果好,但我卻不如山果,反而還對現在的生活不滿。
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美好生活,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了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縮短貧富差距,讓大山里的孩子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4
"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著嫁人的時候穿。"
我常抱怨日子過得不稱心。我知道這么想沒有什么可指責之處,人朝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但是怎么算過得好?應該和誰比?我不能說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遠門,對這個問題好像有了一點感悟。
我從北京出發到云南元謀縣,進入川滇邊界,車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嶺。火車在沙窩站只停兩分鐘,窗外一群約十二三歲破衣爛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著背簍拚命朝車上擠,身上那巨大的背簍妨礙著他們。
我所在的車廂里擠上來一個女孩,很瘦,背簍里是滿滿一簍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簍放下來,然后滿巴掌擦著臉上的汗水,把散亂的頭發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臉蛋兒,卻帶著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補丁,破褲子褲腳一長一短, 也滿是補丁,顯然是山里的一個窮苦女娃。
車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擠著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開自己的身子。我想讓她坐下,但三個人的座位再擠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我使勁兒讓讓身子,想讓她站得舒服些,幫她拉了拉背簍,以免影響人們過路。她向我表露著感激的笑容, 打開背簍的蓋,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裝。我使勁兒拒絕,可是沒用,她很執拗。
慢慢地小姑娘對我已及不太拘束了。從她那很難懂的話里,我終于聽明白,小姑娘十四歲了,家離剛才的'沙窩站還有幾十里。家里的核桃樹收了很多核桃,但是汽車進不了山,要賣就得背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媽媽病著,要錢治病,爸爸才叫她出來賣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這里的,在一個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簍子走,才趕上了這趟車。賣完核桃趕回來還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這么遠門,你不害怕嗎?"我問。
"我有伴兒,一上車都擠散了,下車就見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說。
"走出這么遠,賣一筐核桃能賺多少錢?"
"刨除來回車票錢,能剩下十五六塊吧。"小姑娘微微一 笑, 顯然這個數字給她以鼓舞。
"還不夠路上吃一頓飯的呢!"我身邊一位乘客插話說。
小姑娘馬上說:"我們帶的有干糧。"
那位乘客真有點多話:"你帶的什么干糧?"
"我已經吃過一次了,還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賣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帶的什么干糧?"那位乘客追問。
"紅薯面餅子。"
周圍的旅客聞之一時凄然。
就在這時,車廂廣播要晚點半小時,火車停在了半道中 間。我趕忙利用這個機會,對車廂里的旅客說:"這個女孩帶來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買一點兒。"
有人問:"多少錢一斤?"
女孩說:"阿媽告訴我,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
我跟著說:"真夠便宜的,我們那里賣八塊錢一斤呢。"
旅客紛紛來買了。我幫著小姑娘數著核桃,她收錢。那種核桃是薄皮核桃,拿兩個攥在手里一擠就破了,生著吃也很香。一會兒,那一簍核桃就賣去了多半簍。那女孩兒仔細地把收到的零碎錢打理好,一臉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車了,我幫她把背簍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紅豆色的衣褲,放進她的背簍。對她說:"這是我買來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 套,回家穿。"她高興地側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對我表示著謝意。此時,一直在旁邊玩兒撲克的四個農民工也急忙站起來,一人捏著五十元錢,遠遠伸著手把錢塞給小姑娘:"小妹妹,我們因為實在帶不了,沒法買你的核桃。這點兒錢拿回去給你媽媽買點 兒藥。"小姑娘哭了,她很著急自己不會表達心里的感謝,臉憋得通紅。
小姑娘在擁擠中下車了,卻沒有走,轉回來站到高高的車窗跟前對那幾位給他錢的農民工大聲喊著:"大爺!大爺們!"感激的淚水紛掛在小臉上,不知道說什么好。那幾位農民工都很年輕,"大爺"這稱呼顯然是不合適的。她又走到我的車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著嫁人的時候穿。阿婆……"聲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燦爛陽光下的這個車站,很快移出了我們的視線。我心里久久回蕩著這個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淚水流出來。車上一陣混亂之后又平靜了。車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靜靜地從灌木叢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爾而過,連同那個小小的沙窩站,那個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農民工,那份心靈深處的慈愛消隱在莽莽群山中……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5
把同情心付諸哪怕一小點的行動就是好的。我從小就是個善良的人,是的。但是并不被自己所接受。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但是感覺小事人人都會,大事跟自己無緣,剩下的就是話語的啰嗦。盡管那時我很小,但是還是覺得不妥,念叨久了就很不適合。
為什么心里這么不安寧呢。后來慢慢才知道什么事情要自己真的去做,才會落到實處。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做到讓身邊的人或者物因為我至少有一些改善。這種想法是無比的重要。就像看到流浪的小動物,感覺很可憐,我問自己是就這樣忽視還是麻煩一小點把吃剩的東西給它。我會選擇麻煩一點讓它開心。這樣的過程我自己會更開心的。慢慢的這種思維就會形成固定的模式。在當下做到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這樣的'做法使得即使發生了什么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會覺得愧對了什么,不會去后悔自己的無能。
前些日子回家,跟媽媽一起整理舊的衣物,媽媽希望把這些衣服捐贈出去,我是有些吃驚的,原來媽媽是這么美麗,還會想著付諸行動去幫別人干些什么。在他們那一輩的人當中我很少見到這樣心性的人。這樣的女人注定慈眉善目。看完了我叫山果這篇小短文,好像有什么東西直達內心,希望好人一生平安。每個人都出一小分力,就是大的力量。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6
山果——大山的呼喚,愛的回音,讀之默然許久,感慨萬千,不禁一陣心酸,淚涌奪眶而出,帶著歷史的痕跡,演繹過社會的滄桑巨變,強烈的對比震蕩心弦,當人們在探討幸福和保健身體的時候,他們在為生存苦奔而揪心,能深切的感覺到山果的.幸福與滿足是什么?賣完的核桃,看病的錢,出嫁的新衣,讓她臉上掛著感激、滿足、也許還有當時幸福的淚花陪伴著的情境。那份樸實與勤勞,那份堅定與純真,同大山里生長的山果一樣芬菲。時下我們生活在便捷喧囂的城市,而常常感受不到幸福,還在探討幸福與人生,時而還覺的心氣不順,怨天尤人,得不償失……
山果——一個真切的名字,一篇心靈的美文,作者親歷的現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堂生動的人生感悟大餐,愛與堅定永相連,世界才會更美!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7
今天,我有幸讀到了黃興蓉寫的《我叫山果》的這文章,雖然文章不長,文中的感人情景卻深深的打動了我,我一連讀了五遍。故事講的是在云南省元謀縣川滇界一個窮鄉僻壤的小村里,有一個14歲的小女孩背著一簍核桃忍饑挨餓、爬山涉水走了幾十公里才坐上沙窩火車站的列車去賣核桃給母親治病以及在列車上發生的一幕幕感人心脾的情景。我的眼淚不自覺地簌簌的流了下來……
在故事里,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純樸善良、堅毅勇敢、質樸樂觀的貧窮山村的小女孩的形象。一字字的辛酸、一句句的.善良震撼心靈,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看看我們這些同齡人:每天除了吃自己喜歡的飯菜,還有錢買零食吃;每天穿著漂亮的新衣裳去學校;每天上放學都有親人們接送,周末或假期有親人陪著,不是去吃好的就是看電影、旅行等,多享受生活啊!
但是,我還是不滿足啊!因為我也是一個十來歲的女孩,愛美愛虛榮的心理每天都在滋長,比如說:某個同學穿一件漂亮的新衣裳或買了一個好看的新書包,我一回家就要鬧著爸媽給我買;某個同學過小生日請了6位同學并花了360元,我的生日一定要比她過得好才滿意;某個同學買了新蘋果手機,我必須也要有。記得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去上海玩,當我們走到迪士尼樂園時,我看到許多小朋友從里面玩出來,我也要爸爸帶我去玩,在我的執拗下,爸爸只好答應了我的請求。當來到售票窗口時,只見爸爸摸摸了摸口袋,臉色變得無奈了,就勸我先回家,說明天再來。當時,我根本聽不進去,執意要去玩,爸爸沉下了臉告訴我說今天不夠錢,等下次吧!可我還是無理取鬧,在爸爸答應了我許多的要求后,我才悶悶不樂地離開。
現在想想與幾天幾夜往返于大山里只吃兩塊冰冷的紅薯面餅子的賣核桃的貧困善良的小姑娘相比,我感到慚愧,顯得渺小,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今后,我要以山果的品質為榜樣,好好學習,聽長輩、老師的話,做一個勤儉樸實、有愛心的孩子!我萌生一個心愿:大山里的孩子這么貧窮落后,我要和小伙伴們把平時零花錢攢下來,把舊書和不穿的比較新的衣服收集打包起來,寄給山里的孩子。還有一個夢想:學好本領,將來去山果家鄉扶貧致富,改變他(她)們落后的面貌,讓山里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同在一片藍天下過上小康生活!
讀《我叫山果》有感 篇8
人過半百,閱歷已算不淺,一顆柔軟的心,早被世事打磨得粗糙木然。自己感情雖然還算豐富,可是日常生活中,能讓自己感動的事情還真不多。可是,看到紅河谷在線論壇上推薦的一篇《我叫山果》文章,看了兩次,流了兩次眼淚,以至于最后一段無法看完,不得不到洗手間擦淚洗臉。
文章寫了川滇大山里一群穿著破爛的十三四歲的孩子,用背簍背幾十斤重核桃,走幾十里的山路,在山洞過夜,吃自帶的干糧紅薯面餅,喝著溪水,乘火車到縣城賣核桃,來回一趟二天二夜,才換得十五六塊錢,補貼家用。
在這群孩子里,一個臉有菜色,身材瘦削,穿著破舊的女孩,背著一個大大的裝著核桃的背蔞,擠進車廂,剛好挨著作者座位。作者幫她擱好背蔞,自己向座位里邊擠擠,好讓她靠近自己,站的舒服點。小女孩很懂事,示會到她的好意后,從背蔞里抓出一把一把核桃,執拗地裝進作者衣兜,表示感謝。從交談中,作者得知小女孩母親身體不好,父親叫她賣核桃,給母親看病。
了解到小女孩的遭遇后,在同情心的驅使下,作者動員周圍的乘客們,買去小女孩的大半蔞核桃。小孩下車時,作者又把買給侄女的一套衣裳送給了小女孩。一直在旁邊打撲克的四位農民工,也急忙每人塞給小女孩五十元,讓給她媽治病。小女孩感動得淚水滿面,不知怎么用言語表達感激之情,在列車開走的那一刻,沖著車窗里的幾位農工民,高喊:“大爺……大爺們。”又對作者高喊:“阿婆,我叫山——果——”
看罷這篇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了,想不到大山里還有這么窮的地方。同為中國公民,山區民眾為什么就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呢?深山老林,固然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但是,多年來,一列列木材,一車車礦產,源源不斷地從大山里運向祖國建設的四面八方,卻將軋破的山路和“殘山剩水”留給山區,也將更多貧窮留給了山民。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在這些方面有得失誤,拉大了平原與山區的差距。現在到了反哺山區民眾的時候了。國家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山區應做為扶貧工作重中之重,改變山區村民貧窮落后的狀況,不再出現小孩失學和弱小的肩膀過早地肩負生活重擔的辛酸場景,指日可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人給小女孩五十元的四位的農民工,對同樣是貧苦山民,有著一種天然的同情心。他們沒有華麗動人的語言,沒有什么高尚行為的想法,也有想到舉行什么形式的損贈儀式,只是出于真摯樸素的感情,說出很樸實的語言,很自然地把錢塞在小女孩手里。整過給錢過程,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唯其如此,才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人員,才感動得小女孩淚水奔流,才感動得作者淚流,才感動得讀者淚流。
民國小說家張恨水的女兒回憶她父親說,她父親才出道,還沒出名,經常入不敷出。一次餓肚子時,是同樣貧窮的鄰居老大娘,給他盛了一碗稀飯填飽了肚子。多年后,張恨水對他女兒說,大意是,天底下關鍵時候,還是窮人能同情和幫助窮人。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窮人對貧困有切身體會,看別人困難的時候,感同身受,自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會自然施以援助。當然,并不是說富人都沒有同情之心,只是說對貧窮困沒有窮人切身感受,自然沒有這種條件反射而已。
感謝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篇視角獨到、真實具體、身臨其境般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好文章,讓我們看到繁華景象背后之寒酸,富強背后之不足。只有正視問題、直面問題,才是形成共識,才是解決問題的起點。齊心消除窮困,實現共同富裕,才是真正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民富國強之夢。
【讀《我叫山果》有感】相關文章:
吉爾果山天池導游詞11-25
讀《我的長生果》有感04-23
讀《我的“長生果”》有感04-23
讀我的“長生果”有感04-22
我叫江南02-02
夢見被拴著的狗對我叫09-30
我的長生果讀書心得04-06
我的“長生果”作文05-06
讀《奇跡的名字叫父親》有感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