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期讀《我心歸處是敦煌》。
這本書寫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守護人樊錦詩的故事。樊錦詩,一個為莫高窟守護了一生的人,讓我們明白了堅守的意義,為自己喜歡的事業而堅守、 而奉獻,比什么都值得。
樊錦詩,今年八十三歲,在敦煌工作了五十七年。1938年7月生于北平,從小最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一心想學化學。后來高中畢業考取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敦煌,自漢代以來,一直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里封存著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奧秘,這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類藝術和文化的寶庫。
世界上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聚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剛分配到敦煌工作時,到處都是沙塵,住的是土房土炕,跳蚤和老鼠到處跑。生活工作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加之水土不服,她曾幾次暈倒,可她硬是堅持了下來。工作幾年后她與北大同學結婚,兩人兩地分居,丈夫在武漢大學工作。作為一個女人,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對家庭的渴望,她曾數次想調離工作,去和丈夫孩子團聚。可當她休假去探望丈夫時,深夜醒來睡不著,心里想的還是敦煌,她還在想著敦煌的石窟、壁畫、塑像……他隨手翻開的,依然是敦煌的卷冊。她,放不下敦煌。
最終,在他們長達19年的異地分居后,他們團聚了。丈夫選擇舍棄武漢工作,來敦煌和她團聚。她的丈夫在武漢大學是骨干教授,是該大學考古專業的開辟者,可是為了家庭,他依然放棄了之前的一切,來到這個艱苦而陌生的地方從零開始。為了她,為了家,一切都是值得的。
由于手頭工作繁忙,她曾想等到退休后,與丈夫一起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可沒曾想到,還未退休,丈夫卻身患胰腺癌,離她而去,無盡的悲傷此刻充滿心頭。她覺得對不起丈夫,對不起孩子,欠他們的太多太多。然而,痛苦過后,她所能做的依然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她把自己,獻給了敦煌。
她選擇敦煌和莫高窟作為自己心靈的歸宿,敦煌和莫高窟選擇了樊錦詩向世人言說它的滄桑、寂寞、瑰麗和永恒。
終于,1984年1月3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敦煌的女兒》的文章,引起大家的關注。她是名副其實的敦煌的女兒,她配得上這個稱呼。她工作嚴謹,務實刻苦,她為敦煌奉獻了全部。2018年,她榮獲“終身成就獎”,被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榮獲“改革開放四十年感動甘肅人物”榮譽稱號。
塵世間,人們苦苦追求心靈的安頓,樊錦詩找到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來,不覺寂寞,不覺遺憾,因為它值得。
只要九層樓的鈴鐸響起,世界就安靜了,時間就停止了,永恒就在此刻。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后感】相關文章:
敦煌陽關導游詞06-14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08-01
敦煌莫高窟的導游詞03-03
甘肅敦煌莫高窟導游詞02-26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9篇01-17
敦煌陽關導游詞5篇08-18
敦煌陽關導游詞(5篇)12-21
敦煌作文600字合集5篇02-16
敦煌石窟導游詞范文08-29
有關甘肅敦煌的導游詞范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