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莫高窟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莫高窟讀后感1
蝴蝶的美麗源自黑暗束縛中無數次的蠕動,掙扎,破繭而出的是令人驚艷的新生命;流星的美麗源自相互間劇烈的碰撞,劃過天際的是生命華美的綻放。
輝煌的勝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卻浸透著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它可能是水滴石穿的執著,可能是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可能在我們勇敢前行的每個腳印里。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而這其中的波折也跟其歷史的長度成正比。幾經波折,不斷改變,改進,創新,變革。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澀的,而文人們要在這文化的苦旅中前行更是非常的艱難。他們中,有不少人沉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從此銷聲匿跡。但也有一些人,憑借著自身的堅忍與頑強成功了,每名佳作都流傳千年。正如書中柳侯祠的主人柳宗元。
沿著歷史的長河漫步,易安居士在孤獨中化悲痛為力量,與低徊婉轉中吟唱出了“綠肥紅瘦”的絕妙辭章;東坡居士樂觀曠達,屢遭貶謫,以樂觀幽默化解人生的痛苦,于曠遠中留下“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絕唱;遠離了春花秋月的李煜在東風又起的'小樓上吟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歌,萬千愁怨在堅強的默然承受中成就了詞帝的盛名。
他們,有著我們不曾深切體味的孤獨和痛苦,然而沉默里的那份堅忍和承受讓他們積蓄了生命的力量。最終,生命如煙花般催然綻放!
塞外飛沙,冷風拂面,蘇武北海牧羊,飲雪吞氈,在冰天雪地中苦忍19載,一顆赤膽忠心如烈火般未曾冷卻。遠離故國山河,卻不移心中那份守望的精神,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他用一個大丈夫頂天立地的脊梁擔當起人間大義,鑄就了千古忠魂。是信念,讓他堅守;是責任,讓他擔當。蘇武仿若空谷幽蘭,志潔行芳,一股幽香永駐人間。
讀莫高窟讀后感2
今天學習了《莫高窟》一課后,我了解到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位于甘肅省的三危山和烏沙山之間。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其中的第194窟是一尊力士,這是屬于盛唐的作品。他滿身肌肉,很發達,后面有一把大刀;面部很肥,眼睛兇神惡煞;上身半裸。看起來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樣。
我想,這可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啊!那時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只有用石頭、鐵鑿、錘子,認認真真的雕刻、打磨出來,如果是稍有不慎,可能雕塑就會毀掉。雕塑一尊雕像,需要堅定的信念、高超的技藝,還有一生辛勤的勞作及幾代人的努力。
多少遠去的馬匹,落在塵封的路途,依稀聽見"噠噠"的馬蹄和嘶吼聲。
多少醒著的靈魂,在敦煌無盡的蒼穹,任由我想象,在圣地的石窟,我緊緊地攥住飛天的.夢想。
課文中的敦煌,不禁讓我在心底驚呼,這才是藝術,這才是生命。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信號。而這種信號充滿了敦煌,這信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著它而保持平靜。
這樣的敦煌,不朽于中華大地的敦煌,東方的藝術圣地,如此壯闊,如此莊嚴,如此神圣,如同我的祖國,如此的令我驕傲。
【讀莫高窟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莫高窟讀后感04-04
讀《莫高窟》有感12-31
讀《莫高窟》有感7篇04-22
《莫高窟》說課稿12-30
游莫高窟作文05-06
《莫高窟》教學反思03-18
莫高窟導游詞08-29
《莫高窟》說課稿13篇12-30
《莫高窟》說課稿14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