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張恨水《紙醉金迷》讀后感與心得體會
張恨水《紙醉金迷》讀后感與心得體會
更新時間:2023-12-15 07:58:31
  • 相關推薦
張恨水《紙醉金迷》讀后感與心得體會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張恨水《紙醉金迷》讀后感與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幾天讀完了張恨水的《紙醉金迷》,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抗戰勝利前期的重慶。那時的重慶是陪都,政府部門遷移到這里,也有大量從淪陷區涌入的各色人物。淪陷區的生活可想而知,而大后方的社會也不是穩定祥和。戰時的物資緊缺,運輸線常常被阻,市面上的物價飛漲,即使有跌,也是跌小漲多。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滋養了一批游擊商人。這群人,他們所要知道的,“并不是我們的軍隊已反攻到了哪里,而是物價漲到了什么程度。”。國家不穩定、政局不穩定、經濟不穩定,那么人心也不穩定,投機、賭博、拆白黨盛行。

  看了小說才明白,“紙醉金迷”的名字起的真是貼切,故事的主線就是一群“金迷”。亂世藏金,官方和黑市的黃金價格相差許多,政府為了回籠法幣,發行黃金儲蓄券,價格是黑市價格的一半,但半年之后才能兌現。別說投機商人,普通人也會算,這是對半的利潤。高利潤的驅使下,游擊商人們紛紛把手頭囤積的物資兌現,公務員們移挪公款,連給人做工的仆人,也知道有錢去買黃金儲蓄券。投機商人們腦筋開動,更想出滾雪球的方式,拿了黃金儲蓄券去抵押,貸款再去買黃金儲蓄券。結果政府為了打擊黃金投機,以六折兌現。游擊商人陪著高利息等了半年,一個個損失慘重。

  書中有段話對白:“假如這黃金夢是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都可以實現的,那些富戶豪門他都干什么去了。做黃金買賣可以發財,那些富戶豪門,他早就一口吞了。……。除非那些豪門富戶,他要利用大家搶購黃金,好得一筆更大的油水,不然的話,大魚吃小魚,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要把這些做黃金的人吃下去,縱然吃不下去,他也會在每人身上咬一口。”作為旁觀者,很能夠預計這么大的泡沫,一定會被戳破,可永遠是當局者迷。

  書中的主人公魏太太(田佩芝)曾經是個女學生,高中沒有畢業,嫁給了魏端本。魏端本是個普通的公務員,在淪陷區本有家眷,書中并沒有具體描寫是怎樣追到田佩芝,以及相識的過程,從只言片語中,看出并非那么光明磊落。田佩芝樣貌出眾,在那個時代,高中肄業的學歷,能夠稱得上是知識女性,想必家境尚可,嫁與一位這樣的薪水微薄的公務員終是有些勉強,更讓田佩芝心頭有刺的是,她與魏端本非原配,而是所謂的抗戰夫人。“抗戰夫人”是特殊歷史時期的一個稱謂,是那些在淪陷區有家眷的男人在大后方重婚娶的妻子。

  書中說:“魏太太的人生哲學,是得馬虎處且馬虎,只有一件事是例外,每天一次化妝。” 田佩芝嫁給魏端本心有不甘,加之想到抗戰勝利之后,抗戰夫人何去何從是個未知數,在過日子方面真是馬虎,兩個孩子隨便養著,自己專好化妝和打牌。魏端本在這樁婚姻上有些氣短,于是處處遷就太太,家里的生活只能用七零八落來形容。

  田佩芝好賭,開始常去鄰居陶伯笙家里的賭局,玩梭哈。陶伯笙是個投機商人,好賭,與田佩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陶伯笙的太太。陶太太是中國傳統婦女,無論陶伯笙是否賺到錢,陶太太都是勤儉持家,甚至賣血,在后來陶伯笙離家而去的時候,陶太太靠著賣香煙,養活著孩子。陶伯笙有個朋友李步祥,李步祥的原則是不賭,堅決不賭,替別人跑跑腿賺錢,可以理解為打工的。田佩芝在陶家的賭局上,認識了胡太太,又認識了范寶華。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是一個朋友圈的。范寶華可比陶伯笙有錢的多。田佩芝自從搭上胡太太的賭局,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或者說從開始賭博那天起,就是踏上一條錯的道路。

  十賭九輸,這是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賭徒往往不懂。田佩芝越賭越輸,連魏端本帶回來上級的錢,也被田佩芝拿錢輸光。機緣巧合,田佩芝進了范寶華的寫字間,動了邪念,偷了范寶華的錢。范寶華對田佩芝這樣的美女已垂涎,再拉著田佩芝打梭哈,田佩芝繼續輸,范寶華設計引田佩芝去寫字間,果然田佩芝又偷,當初擒獲。有了把柄在手,范寶華與田佩芝的錢色交易開始,田佩芝朝著墮落的人生一去不回頭了。

  如果認為這樣就夠墮落,那才是一個開始。故事的轉折發生在魏端本入獄,半推半就的被上級拉著挪用公款,東窗事發。田佩芝在丈夫鋃鐺入獄的時候,又搭上了朱四奶奶的賭局,搭上了能送兩顆鉆石的洪五爺。朱四奶奶是個顛倒乾坤的人物,能夠玩弄周圍人于股掌之上,整日在家中組織舞會和賭局,手下的女人做拆白黨,男人在她這里就是美女。

  賭錢這種事,一旦開了頭,就很難戒掉,偷東西也一樣。田佩芝若是踏實被洪五爺養著,也能湊合幾年衣食無憂的日子,可后來又偷了洪五爺的錢,搞得在重慶待不下去。后被朱四奶奶收留,當了交際花。一步步的,徹底走向深淵……

  書中有段對白:“憑我多年在重慶觀察的經驗,我就想著辦財政的人,開天辟地以來,就沒有做過便宜老百姓的事。……。把握財政的人,都是大魚吃小魚,誰肯把自己可以得的便宜,去讓給老百姓。”黃金夢破滅了,抗戰勝利了,一切都朝著希望發展,除了這群紙醉金迷的銀行家、投機商人、做著拆白黨的女人們。范寶華資不抵債,落荒而逃,田佩芝雪上加霜的把范寶華的錢洗劫了,洪五爺黃雀在后的把田佩芝的錢都搶走了。最終,田佩芝基本為妓了,陶伯笙一家團聚,朱四奶奶死了,魏端本帶著孩子回到老家去了。

  整部小說的主線,一是炒黃金的滾雪球,二是田佩芝一步一步的走向深淵。從一開始,便不是賢妻良母型,有些評論認為田佩芝的本質是善良的,但我認為本質是虛榮的,不認可自己所處生活的階層,疏于家務,好賭博,看到別人的房子和生活很是羨慕。這樣美貌又總是心有不甘的女子,斷然不是魏端本這樣的小公務員能養活的起。田佩芝迷上了玩梭哈,相比打麻將,梭哈要是輸錢,就是大把大把的輸。在輸光魏端本的公款之后,動了邪念,開始盜竊,徹底轉折了人生。如果說賭博是玩物喪志的不良愛好,偷錢就是犯罪。田佩芝不同的賭局上認識了不同的人,搭上了普通商人范寶華,甩了范寶華,又搭上了大商人洪五爺,淪為朱四奶奶手下的交際花,拆白黨。《紙醉金迷》被翻拍過電視劇,我沒有看過,看采訪陳好說:田佩芝也有善良的地方。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這個女人到底哪善良了,只是一開始不算壞罷了。小說中的田佩芝是個徹底的反派角色,當媽的人,能舍棄一對兒女,讀者對她實在沒什么好感。這樣一個亂世,這么一位意志不堅定,茫然、空虛、浮華的女人,隨波逐流,結局慘淡。

  魏端本是個唯唯諾諾的小公務員,依靠微薄的收入生活,夢想就是能夠穩定的生活下去,想的都是買平價米這些油鹽醬醋的事情。就這么卑微的生活理想,也難以維系。在單位,領導挪用公家的款項,拉他下水,家里后院起火。鋃鐺入獄后,太太依然賭的昏天黑地。出獄后,丟了工作,生活潦倒,找回兒女,辛苦拉扯。最后抗戰勝利,能夠想象,魏端本回到家鄉,回歸平淡的生活。

  若是說田佩芝和魏端本的故事和時代有關,那范寶華這樣的投機商人幾十年都存在。投機的人,能夠賺一時的錢,一直穩賺不賠不現實,如果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巨大的商機,那么就不是商機了。當全民瘋狂的在某事上逐利,那么自己就該撤了,這么淺顯的道理,永遠有人執迷不悟。

【張恨水《紙醉金迷》讀后感與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討厭燈紅酒綠的說說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說說04-13

讀后感心得體會10-11

家的讀后感心得體會09-02

《海邊的卡夫卡》讀后感與心得體會12-14

讀書心得體會[經典]08-10

讀書心得體會【精選】07-05

讀書心得體會12-30

心得體會煉金術士讀后感范文10-23

讀書心得體會及感悟05-1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高清 |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