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樹增《長征》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樹增《長征》的讀后感1
《長征》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書中寫了自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長征的經過。中國工農紅軍留下的是:堅強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謂艱難的遠征。長征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度過了三十多條河,包括世界上最洶涌的峽谷大江。長征走過了世界上最高的廣褒的濕地。而最重要的是:在總長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武圍追堵截器簡陋的中國工農紅軍往往面對數十倍與己的裝備精良的
敵人中,并且年輕的紅軍戰士在數日為見糧食的情況下,日夜前行,翻過高山,然后又投入激烈的戰斗。這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斷有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齡,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在人類物質與精神發展的今天,行走在這條重山峻嶺和水流湍急的路途上,世人難以忍受疲勞,勞頓和生存條件的貧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熱津斯基走過長征后說:“對嶄露新頭角的新中國來而言,長征的意義決不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深刻的多,它是國家統一的精神,它是克服落后東西必要的因素。“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他們一路欲血奮戰,舍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是長征成功的關鍵。長征喚醒中國的民眾,給予他們從未有過的向往和信念,讓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的農民,手工業 ,失業 者從共產黨中使他們懂得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世間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嶄新的中國的起程。
長征是中國獻給世界的壯麗的史詩。長征在人類進程中留下的是:堅強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大概就是長征精神,我堅信這種精神將代代相傳。
王樹增《長征》的讀后感2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王樹增的《長征》這本書,也讀懂了這段難以讓人忘懷的艱苦歲月。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它為中國的歷史寫下了一篇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史詩,它更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婁山關戰役。我仿佛就是一名紅軍戰士,為了革命努力奮斗、努力拼殺!在婁山關,我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婁山關奪下來!一個信念在我的.心中不停地閃現:只要打下婁山關,勝利就會往前踏進一步!
為了黨,為了全國人民,沖啊!
槍炮聲四起,當“雄關”真的打了下來,當紅旗漫卷西風,我才回過神來。此時,我才真切感受到,眼前的成功,是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果實!在行軍的路上,我聽到了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我看到了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當然,我深知,在紅軍的長征路上,“婁山關”只是一個小小的坎兒。將來,不知還有多少磨難,等待著英勇的紅軍。
飛奪瀘定橋,相信在鋼絲上攀沿的勇士,他們一定感受到了鐵索之寒,寒之入骨!爬皚皚雪山,寒風凜冽,是一種怎樣的刺骨之苦。過漫漫草地,步履維艱的戰士們,如何與惡劣的大自然作斗爭!
這是一條苦難之路,但,此何遽不為福乎?
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背后,他們將新中國美好生活的“福”給了今天的我們。可敬可愛的紅軍戰士,教會了我堅強,教會了我自信,教會了我不向困難低頭!今天,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一定要用畢生的精力去建設美麗的中國,一定要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王樹增《長征》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增員的標語02-21
增員的口號經典04-12
增員的口號01-06
企業增員口號02-16
長征的詩詞01-20
增員的口號15篇03-30
增員的口號(15篇)04-05
霸氣押韻增員口號01-18
長征小故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