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12-11 07:33:02
  • 相關推薦
正面管教讀后感(大全2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面管教讀后感1

  “如果你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非常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錯的。”這是在樊登讀書會聽樊登老師說書的時候提到的,覺得挺有道理,教育孩子,應該是與孩子合作達到共贏!

  借助于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我有幸拜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那么什么才是正面管教呢?書中給出了很明確的答案:和善與堅定并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溫柔有邊界。

  在上一輩中,我們父母基本信奉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這一說。爺爺奶奶帶孫子的'時候就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遭受一點點的苦難。這就是嚴厲型和驕縱型的代表。我自己是一個嚴厲型管教下長大的孩子,遇事就挨打,現在的我就屬于不自信,有點討好型人格,挺敏感的,怕犯錯。自己最近在看教育方面的書籍會認識到自己深層次的問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也正是因為這樣,自己才覺得教育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孩子容易塑造的這段時期。書中人這幾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一、把孩子的每一次的錯誤當作是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碎時,可以說,真可惜,但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的,對不對?得到孩子的肯定回復之后,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要知道沒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斷改進的人,如果不允許人犯錯,那人會盡量地去避免嘗試,那就不會前進。

  二、學會道歉

  今天看到一則小新聞,內容大概一攝影師把小男孩撞倒大哭,張杰抱起安慰要求對方給孩子道歉。我看完這條新聞后感覺他做得挺好的,下面有看到一條評論說是:不就是不小心撞倒了嘛,有必要叫別人道歉嗎?可能是評論的人覺得這是炒作,覺得沒必要道歉。但從正面管教來看,他是把小孩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才會要求對方給小孩道歉。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可能不會犯錯,當犯錯時,學會給孩子道歉,那孩子也會向你學習,書中提到道歉要有“3R”原則,一是承認錯誤,比如說:寶貝,對不起,剛剛把你撞倒了。二是和好:我不是故意的,你能原諒我嗎?三是尋求解決方案,這一步需要雙方一起來制定,看如何能更有效地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三、學會用鼓勵而不是贊揚

  鼓勵是肯定孩子的動機和過程,而贊揚是肯定結果。生活中我們常常把這兩個概念混淆,或者說做為家長的我們根本沒有理清這兩個詞的概念,書中的例子來為我們答疑。

  當孩子解出一道奧數題時,你是應該說,“你真聰明!”還是說“你真有探索精神,真棒!”前者只是表夸贊,在下次做題時,一旦沒做出來,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變蠢了,也不會去尋求幫助,因為沒解出來得不到贊揚;而如果是后者,就算他不會,他還會一次次地去想方法,或者去尋求他人的幫助,因為他是有探索精神的孩子。

  一句話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也會給他之后的行動帶來不同的做法。

  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多多去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去鼓勵他們,讓他們有一個更好地成長環境,我相信在自己不斷地實踐中,不僅孩子會得到幫助,自己也會得到成長!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了解,我們的親子關系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于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讀后感2

  什么是正面管教?書的封面寫到“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與之相反的,是“嚴厲懲罰”和“溺愛縱容”的管教方式。這樣的“反面管教”,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教師維持課堂紀律、家長與孩子產生矛盾等場景,大人可能會不由自主地“走極端”,但結果往往很不理想,不是變本加厲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排斥抗拒心理,因此我們必須摒棄已經落后的所謂反面管教的方式方法了。

  正面管教的目的,即尊重鼓勵孩子、建立心靈紐帶、影響長期有效、培養孩子社會技能和良好品格。作者提到“溫和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倘若不能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僅僅把他們看做低大人一等的笨小孩,那必然無法做到“溫和不刺激”,也無法堅定地堅持原則。這就啟示我們不能把“溫和而堅定”作為口號,而要結合實際行動。

  (一)從歸屬感和價值感出發,理解孩子的所思所為

  作為已經成年了很久的大人,對于孩子很多看似出格的行為表示不解,甚至進行打壓和反擊,仿佛這樣才能顯示出大人的威嚴,以此來震懾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舉動會更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識,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或許大人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如果穿越回到兒童時代,孩子那些幼稚的想法和舉動便有了注解。大人做事可能更愿意權衡利弊,關注于利益得失,會忘了對歸屬感和價值感的追求,但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源于此。需要注意的是,原生家庭的家庭氛圍和孩子的出生順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理解,從而反映到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有些錯誤行為沒有得到大人正確的引導,將會形成惡性循環。作者說:“懲罰無助于孩子培養歸屬感和價值感”,理解、尊重、鼓勵和督促孩子才是。

  (二)由表及里分析不良行為,對癥下藥作積極回應

  在作者的筆下,我們可以從孩子的不良行動上來分析,可知他們的目的無非有四種: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了解了行為背后的信念,也就拿到了解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所以作為大人應及時正面回應:安排任務轉移行為、給予有限制的選擇、傾聽鼓勵、主動信任并親身示范。無論孩子出于哪一種目的,大人都要先了解情況、等過了彼此的'冷靜期后,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言語中透露出關懷與尊重,讓孩子知道“哦!原來你是站在我這一邊的”,那么接下來孩子便會愿意走心地聽大人的說話內容,如此一來必將事半功倍。

  (三)引導孩子直面錯誤,從錯誤中反思彌補

  順著孩子的思路,我們將慢慢走近其內心世界,安慰孩子犯錯誤不可怕,錯誤反而是學習的機會,要勇于擔當錯誤的后果。啟發孩子關注于非懲罰的解決方案,調動起孩子的主動能動性。借此機會,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作出彌補,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集體感。孩子也是社會人,只是當他們“求存”時,大人通常看做是不良行為。“幫助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圖省事”地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不給孩子任何思考自由的權利,對此大人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班會等多人討論的方式,給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邀請孩子合作,做到客觀而非評判,并為孩子做出正能量的榜樣。

  “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切悲傷,悲傷的童年需要一輩子來治愈”,正面管教只有在溫和而堅定的氛圍下,把沖突轉變為平和,把矛盾轉變為溝通,把逃避轉變為擔當,最終培養孩子的自律、責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孩子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為孩子的美好未來奠基。

【正面管教讀后感】相關文章: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02-27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5篇)06-09

《正面管教》讀后感09-05

《正面管教》讀后感04-16

《正面管教》讀后感09-10

正面管教讀后感02-10

讀《正面管教》有感01-20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7-04

讀正面管教有感04-26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6-2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456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拍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野狼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