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1
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發揚光大。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垃圾,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 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的,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有很多,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
最美司機吳斌。在20年5月29日,吳斌駕駛客車從無錫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塊鐵塊像炮彈一樣,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對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危急關頭,吳斌強忍劇痛,換擋剎車將車緩緩停好,拉上手剎、開啟雙閃燈,以一名職業駕駛員的高度敬業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確保了24名旅客安然無恙,而他自己雖經全力搶救卻因傷勢過重去世,年僅48歲。和最美司機吳斌一樣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人還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20年5月8日20時38分,在佳木斯市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本可以躲開逃生的張麗莉,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不幸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同樣的人,還有最美媽媽吳菊萍。20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個住宅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吳菊萍的手臂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這些難道不是一種品質嗎?
同學們,我們要在學習知識中感悟真理,生發愛國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強美德意識,弘揚時代新風;在生活中鍛煉品質、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使我們成長為具有高尚美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建設人和接班人。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神童點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爸爸從集市上買來了一些金黃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里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
讀到這里,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上學期,我被評為“有孝心的好少年”單項獎,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中午學校發餐點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沖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姐姐十五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面,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 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網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贊不絕口,說:“高梵晟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高梵
晟學習。”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看來,我都成為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新年都九歲了,這么做也是完全應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4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著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于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沖擊,被人們忘卻。我們應該繼承這傳統美德。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孝敬與誠信。我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規則。人要是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曾子殺豬》。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不停地哭鬧,曾子的妻子就跟孩子說回來后殺豬給他吃。后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看見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忙阻止道:“我不過是哄哄孩子的,你怎么能當真。”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以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分明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后,他告訴妻子:“說到就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該誠實守信,如果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真誠與樸實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說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為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所以,讓我們向著傳承傳統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讓他發揚光大。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5
《山亭夏日》這首詩是這樣寫的:“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來越長,綠樹底下樹蔭濃密,樓臺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風吹拂,水面上波紋晃動,就像水晶做成的簾子。棚架上開滿薔薇花,滿院清香彌漫。在這首詩中,我看到了詩人對山亭夏日的安詳、靜謐的向往,同時,我還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雖然烈日炎炎,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美麗,那么神秘,到處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在這個單元里,還有許多“經典誦讀”。當我讀到“知己知彼,將心比心”的時候,心里頓時“咯噔”了一下。是啊,認識一個人的前提條件就是“知己知彼,將心比心”。也就是說,為人處事不僅要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別人。這樣,用自己的心關照別人的心,才能做到關系融洽。“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互認識的人到處都是,可是,有多少是“知心”朋友呢?也許,你會說:“當然都是啦!”但是,不是光在一起玩兒樂的朋友才是知心朋友,像那種不光想著自己還想著別人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說完朋友,我們再說說為人處事吧。“為人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讓我懂得:只有光明磊落、樸素大方的人才能得到好報。像那種整天做壞事兒的人,比如小偷等等,就疑神疑鬼、寢食不安、永無寧日,而且惶惶不可終日。
除了這些,還有第二單元的`“黃金無假,阿魏無真”,更是讓我明白:要相信真實的東西,而不要偏聽偏信;而第三單元的“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又讓我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第四單元的“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讓我懂得:凡事需三思而后行;第五單元的“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使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第六單元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讓我明白要珍惜時間。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6
最近我迷上了爸爸給我買的xxx,里面主要是精選先秦至清朝膾炙人口、適合誦讀的國學經典100篇,涵蓋詩、詞、賦、文、曲五類文體。內容包括“典籍或作者簡介”、“原作”、“注釋”、“導讀”、“漢語拼音”五個部分非常精彩。讀后我深深感到《中華經典誦讀》在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我最喜歡“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一句名言,意思是說:學業的精進由于勤奮,而荒廢由于游蕩玩樂;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敗壞由于因循隨便。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于業精于勤荒于嬉。有個很好的`典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戰國時期的蘇秦,開始雖有雄心壯志,但由于學識淺薄,跑了許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來他下決心發奮讀書,有時讀書讀到深夜,實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時候,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鮮血直流。他用這種“錐刺股”的特殊方法,驅逐睡意,振作精神,堅持學習。后來終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我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由于我太貪玩不愛學習,所以在數學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后來,我吸取教訓,努力學習,堅持做到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預習,從不懈怠,并將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針對不懂的問題想辦法搞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的努力,我的數學成績不斷提高,我也漸漸喜歡上了這門學科。
讓經典誦讀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伴隨我們一起成長,構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7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寒假生活就要拉開帷幕了。寒假生活中我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知道了中華民族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她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她是中華民族生息不竭的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奮進的源泉。
本書主要分為:1、走進漢子2、古詩入門3、歲月時節4、詩詞賞析5、寓言故事6、福建概況這六個部分來介紹。漢字的由來也是經歷了一個個時間段的演變而來,漢字最初起源于圖畫,經過漫長演變逐漸簡化成篆形符號甲骨文,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后,命令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小篆字體優美,圓整周到,但書寫太慢,不適應繁忙政務的需要,于是又出現了新字體—隸書。想知道漢字的神奇歷程可以閱讀相關書籍哦!
中國不僅歷史悠久也有著許多我們傳統的節日,比如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扶老攜幼外出掃墓,祭拜先人,以寄托對祖先的懷念和哀思。再比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竹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同時還有插艾、系五色絲線、簪榴花、飲雄黃酒、賽龍舟和采藥的'習俗。
書本還介紹了寓言的典故如濫竽充數、畫蛇添足、杯弓蛇影等等的典故,想知道這些典故的由來趕緊拿起書本一起探索吧!
最后書本介紹了我們福建的由來,“福建”的名稱,最早出現于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設立福建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這就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福州即是福建省的省會被稱之為榕城。福建省是漢語方言種類最多、最復雜的省區之一,風俗習慣也各有差異,有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
通過學習了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炎黃子孫把中華傳統文化銘記于心,永世相傳吧!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8
當我翻開《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這一本書時,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仿佛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著我,促使著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說,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里還會有新中國,哪里還會有中華民族,哪里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里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為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舍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為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為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舍身取義而茍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年為救不慎溺水的游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為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游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9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我最喜歡的讀物之一。因為里面告訴了我許多美德,所以,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要尊老愛幼,要刻苦學習,要謙虛禮貌……但,令我深有感觸的是尊老愛幼這篇故事。
這篇故事講了一個叫子路的孩子,他家里很窮,平時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飯,可家里沒一點兒米,子路便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去親戚家背回一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飯時,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都子路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閱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到非常愧疚。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條新連衣裙,我見自己卻沒有,便很不開心,媽媽的裙也是幾年前的了,而我自己有幾條新裙呢!讀了這篇故事后,我非常后悔,媽媽每天都起早貪黑,自己卻一點也沒為她自己想。更不要說什么孝順了與故事中的子路比,我還差得遠呢。我應該向子路學習。
從今以后,我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做爸爸媽媽的.小棉襖,做爺爺奶奶的小拐杖。不讓家人操心。
當我看到有人在撿垃圾,擦墻磚時,我多么想對那個人說:“謝謝您,您為我們美化了家園,您是愛環境的使者。我們讓人人都因向您那樣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當看到窮孩子背富孩子笑時,一位男子挺身而出,保護那個窮孩子,自己卻遭嘲笑,還被人打得遍體鱗傷,我多想對他說:“謝謝您,保護弱小的窮孩子,自己不怕疼痛,您值得我們學習。要是大家都向您那樣,生活會變得如此美好。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美德,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
同學們,我們用行動來踐行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10
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浸染,是雷鋒精神產生和接力傳遞的深厚歷史文化資源和思想基礎,也是雷鋒精神鮮明的民族性的'具體表現。
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準則,“扶危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信條,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尊師愛幼、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廉潔奉公、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道德準則。雷鋒那種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正是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的思想道德,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和政治制度在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必然產物。雷鋒精神在今天之所以長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特征。
雷鋒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豐富的道德傳統寶庫中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時期的具體表現。雷鋒精神融會和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以極大的凝聚作用貫注于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魅力。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又賦予雷鋒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培育出千千萬萬個雷鋒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因而成為雷鋒精神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永恒價值魅力的無窮源泉。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11
今天晚上閑著沒事干,隨手在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書名是《中華傳統美德》,就是這么一翻,我就被這本書的內容吸引了。
這本書里講了許多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小故事,每個故事分為兩則,一則古代的,一則現代的,古今結合。我看了看目錄,有五個章節,仁義禮智信,每個章節分為五課,課題連起來一看,喲,現代版三字經。迫于急切,我來不及細看就立刻翻開了第一課。剛看幾行,我的心靈就像被什么東西重重的'打了一下,震撼了。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孟佩杰的城市女孩,乍一看這名字還有一點男孩子氣呢。孟佩杰五歲時被送往養父養母家,但養父早逝,養母又因為手術失敗癱瘓在床。孟佩杰笑著對企圖自殺的養母說:“媽,你別死,你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一句話,不到二十五個字,卻浸透了一個女孩子骨子里的孝順。母女兩人相依為命,靠著養母的病退工資——每個月不帶500元錢生活。孟佩杰每天要很早很早起來做飯,洗衣服……當時,她只有八歲。當她一路跌打滾爬考上大學時,靠打工拿的第一份工資買的第一個東西竟然是養母最愛吃的食物!如此孝順的孩子,別說打著燈籠,就算開著日光燈都難找啊!何況那還不是她的親媽!我看著看著,突然就想到了自己。我從小到大,一直被媽媽呵護著,寵愛著。可我卻沒有半點感恩之心,哪怕是一杯水也沒有倒過。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我都要抱怨個不停。
每次我犯錯了,媽媽說了一兩句,我就會嘟起嘴,嘀咕著“媽媽好煩啊”這類的不孝順的話。雖然長大了,但卻還像小時候那樣不懂事,到處跟媽媽頂嘴,有時候媽媽犯了錯,我還會罵她一句“豬頭”。現在,看見孟佩杰這么孝順,我真是羞愧的顏面無存。以后的幾十年里我一定要盡力的孝敬父母,盡力的做一個好孩子。再向后翻了幾頁,無一不是感動人心的事例,每一個都能隨時隨刻讓人潸然淚下。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知識,我相信你也一定會。
中華傳統經典讀后感 篇12
讀了這一套書以后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里面的《美金的價值》、“義”里面的《大義橋》、“智”里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匪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說情。劉邦后來封季布為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說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著笑還說:“我聽說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后很高興就待他為上賓,曹丘生走后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后來因為‘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說“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說:“謝謝你”!
【中華傳統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作文01-02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01-14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08-25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02-16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5篇12-10
中華傳統美德讀后感11-25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200條03-27
精選中華傳統文化的作文31篇08-04
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4-24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03-31